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一、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常规护理技术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常规护理技术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

二、常规护理技术1. 体温测量- 使用适当的体温计进行测量。

- 要求患者安静休息,温度稳定。

- 采用适当的位置和方法进行测量。

2. 体重测量- 使用准确的体重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 要求患者脱掉鞋子和重物。

- 采用适当的方法记录测量结果。

3. 血压测量- 使用准确的血压计进行测量。

- 在测量前,要求患者保持安静。

- 采用适当的方法记录测量结果。

4. 脉搏测量- 使用准确的脉搏计进行测量。

- 在测量前,要求患者保持安静。

- 采用适当的方法记录测量结果。

三、操作规程1. 消毒操作-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 遵守正确的消毒操作流程。

- 定期检查消毒仪器和消毒剂的有效性。

2. 安全操作- 确保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 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防火和防护措施。

-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

3. 交接班操作- 在交接班时,准确记录并传达重要信息。

- 确保交接班时的信息传递流畅和准确。

- 遵守交接班操作的标准规定。

四、工作标准1. 服务态度- 与患者和家属保持礼貌和友好的沟通。

-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 提供及时、贴心的服务。

2. 技术操作- 遵守护理操作的标准流程。

- 确保操作准确、有效,并避免医疗风险。

- 定期进行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评估。

3. 文档记录- 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相关信息。

- 使用规范的护理记录表格和术语。

- 遵守法律和伦理要求,保护患者隐私和机密。

五、总结本文档列出了常规护理技术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旨在确保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关人员应仔细遵守这些规定,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体验。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

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一、常规和技术规范1.危重病人的观察与监测:对于危重病人,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其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病人的神志状态、疼痛程度以及其他异常情况。

2.心肺复苏技术: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是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要求。

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各项技术操作,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自动体外除颤等。

3.药物管理与监测:危重病人药物管理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护士需要掌握药物的剂量、途径、频率、禁忌症等相关知识,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4.理疗技术:部分危重病人需要进行理疗,如床位翻身、被动运动、物理治疗等,护士应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适当的理疗操作,确保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5.导管护理:危重病人常常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包括静脉导管、气管插管、胃肠道引流管等。

护士需要具备导管护理的技术能力,确保导管的畅通性和安全性,并注意相关的感染预防措施。

1.接诊和评估:危重病人护理的第一步是接诊和评估。

护士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主诉和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观察,以便制定后续的护理计划。

2.制定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护士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药物管理、监测频次、饮食安排、导管管理等。

护士还需要根据病人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如心理支持、家属沟通等。

3.实施护理计划:根据制定的护理计划,护士需要准确执行各项护理措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士需要时刻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4.与医疗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危重病人护理需要护士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包括医生、药师、物理治疗师等。

护士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处置。

5.家属教育与支持:危重病人的家属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需要给予家属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并向他们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提高他们对病人的陪护质量。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是确保危重病人安全和护理效果的重要保障。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中医外科护理是指在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护士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进行护理工作的一系列常规操作。

下面是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

一、患者接待和准备1.患者接待:护士应礼貌接待患者,确认患者的身份和就诊目的,并向患者介绍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2.患者准备: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协助患者脱衣、清洗身体,并提供干净的病床和卫生用品。

二、手术室准备1.消毒准备:护士应根据医院的消毒规程,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并确保手术器械和药品的无菌性。

2.床位准备:护士应将手术台调至适宜的高度,并放置好手术单元和工作台等所需设备。

三、手术前准备1.消毒手术部位:护士应根据手术操作的要求,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2.麻醉准备:护士应协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药物的准备和注射。

四、手术中的护理操作1.手术工具准备: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准备好各类手术器械和药物,并确保其无菌性。

2.协助医生操作:护士应随时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包括切口扩大、止血等。

3.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护士应在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并及时记录。

4.出血控制:护士应根据手术情况,及时进行出血控制,注意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稳定。

5.拔除引流管和留置引流管: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准确拔除引流管,并留置引流管。

五、手术后的护理操作1.切口处理:护士应在手术结束后,对切口进行敷料包扎,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2.患者转运: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转运患者至恢复室或病房。

3.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伤口愈合情况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4.给予患者康复指导: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和康复锻炼方法。

六、手术室消毒1.清洗手术器械:护士应将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去除残留的血液和组织,保持其清洁度。

2.消毒手术器械:护士应根据医院的消毒规程,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其无菌性。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持续改进及流程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持续改进及流程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持续改进及流程1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落实状况1.护理部及各临床科室应至少每2 年修订一次医院及科室现行的护理治理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2.所制定和修订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必需符合当前国家的相关治理规定,法律、法规的要求,立足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实施求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备肯定的专业领域的前沿性,符合我院的实际状况,可操作性强。

3.制度、操作常规如有变更需求,科室应报请护理部同意,由护理质量治理委员会审核后,履行试行-修改-批准-培训-执行的程序,由护理部主任报请院领导批准后执行。

4.变更程序:4.1对现有制度、操作常规的自我完善和补充。

4.2对消灭的工作,需要制定的制度或操作规程。

4.3将修改的或制定的制度、操作规程提交护理质量治理委员会审核,对其提出意见或建议,进一步完善。

4.4制度、操作常规变更后或制定的,应当设臵3-6 个月的试行期,经过可行性再评价前方可正式列入实施。

4.5制度、操作常规变更或定后,文件上均标有本制度执行起止时间及批准人。

5.变更后的制度、操作常规应准时通知相关科室与人员,在认真组织培训与学习的根底上在执行。

6.重大制度、操作常规变更要多部门做好协调,保持全都性,并向全院通报。

7.护理部及临床各科室必需定期对现行及修订后的制度的执行状况进展追踪与评价,以期到达持续改进的成效。

护理文件修订流程现有制度、操作常规的自我完善和补充制定、修订相关制度提交护理质量治理委员会审核试行期3-6 个月组织培训、学习、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及标准1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标准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效劳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其次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力量,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最全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最全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基础护理操作常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无菌技术的几种基本操作法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02%强化戊二醛)的大口容器内,容器底部垫无菌纱布,液面需浸没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长的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1把无菌持物钳(镊)。

(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应将钳(镊)齿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

如果到远处夹取物品,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3)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碰未经消毒的物品,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如有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行消毒。

(4)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

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1次。

2无菌容器的使用法: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称为无菌容器。

其使用方法:①打开无菌容器盖时,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朝上,放在稳妥处,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用毕即将容器盖盖严,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常规操作是指在日常护理中,护士应当按照规程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旨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洗手:1. 洗手前,先将硬物首饰取下,并将长发盘起,保持清洁。

2. 打开水龙头,用流水将手腕部位湿润。

3. 取适量肥皂摩擦双手约十秒钟,确保双手全面受到胶体的覆盖。

4. 按摩双手的掌心、手指、手背、指间相互搓揉,至少搓揉20秒钟。

5. 冲洗双手,确保水将双手的肥皂充分冲洗净。

6. 用纸巾或干手纸将双手擦干,用纸巾关闭水龙头。

7. 将纸巾或干手纸丢入垃圾桶。

8. 洗手后离开水槽前,应使用肘部转动水龙头。

二、穿戴无菌手套:1. 在洗手后,取出被消毒酒精湿润的无菌手套。

2. 检查手套是否有破损或褪色,若有,则不能使用。

3. 首先将无菌手套的外包装打开,保持手套内部不受污染。

4. 掌握正确穿戴手套的方法:用非手套手的无名指勾住手套的外围部分,向上拉至手腕部,然后再用另一只无菌手套手的无名指插入已穿戴好的手套内。

5. 轻轻地摇晃手套,使其更加贴合手部表面。

6. 检查手套的穿戴是否正确,如有不合适的地方,应重新穿戴。

三、发放药物:1. 在发放药物前,护士必须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病区和医嘱是否一致。

2. 查看医嘱并核对药名、剂量、用法、频率等是否正确。

3. 在灭菌柜中取出需要发放的药物,并核对药物的批号和有效期。

4. 在药品饭前或餐后发放前,询问患者是否饭前或餐后需要服药。

5. 将需要发放的药物放入天平上称重,并确保剂量准确。

6. 在药品袋上注明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及发放日期,发放后记录在患者病历上。

四、插入留置导尿管:1. 消毒双手并穿戴无菌手套。

2. 贴好垫片并准备好导尿包。

3. 将导尿包固定在患者床边。

4. 用无菌药膏涂抹尿道口,注意将药膏均匀地涂抹开。

5. 插入导尿管,确保插入深度适当。

6. 固定导尿管,确保导尿管不会脱落或滑动。

7. 将导尿管与导尿管袋连接,并确保连接部位没有漏气。

8. 记录导尿的时间、量和颜色,并及时清理导尿袋。

护理操作规程(护理常规)

护理操作规程(护理常规)

护理操作规程(护理常规)1000字护理操作规程(护理常规)一、概述护理是医疗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注重医疗技术的运用,又注重对患者心理的疏导和安抚。

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和细致性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护理操作规程,以护理常规为主,列举了在护理实践中所需注意的一些事项,旨在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二、护理常规2.1 病房内务(1)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卫生,定期擦洗地面、墙角、包括窗户等,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和擦拭器具。

(2)按规定对床位、陪护床位消毒。

实施消毒前要清除床位上的物品,如被子、枕头、床单等,确保彻底消毒。

(3)保持病人的个人卫生,帮助患者进行洗漱、梳头、换衣服等。

(4)定期对病人的口腔、皮肤、褥疮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5)保持病房通风良好,保证室内空气流畅,有利于病人康复。

2.2 洗澡护理(1)洗澡前要先询问患者的自我知觉、突然性头晕、腰腿酸痛和胸闷、气短等身体不适情况,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符合洗澡要求。

(2)在洗澡前要设置一定的隐私措施,确保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下洗澡。

(3)洗澡时要注意水温,水温最好不超过38℃,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4)洗澡时要注意洗涤部位,特别是大小便后要彻底清洗。

2.3 营养护理(1)在进行营养护理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饮食习惯、药物过敏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2)对于特殊病人,如患有腹泻或消化不良的患者,应进行轻食或流质饮食。

对于需要限制钠盐摄入量的患者,应该减少盐的使用,避免给患者增加负担。

(3)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进行营养检查,并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确保患者的营养状况正常。

2.4 常规体位护理(1)体位是指病人身体在某一姿势下所处的情况,包括躺卧位、坐位、仰卧位、俯卧位等。

(2)对于需要长期卧床患者,应经常变换体位,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液淤积。

(3)长期卧床患者需配合护理人员进行被动活动,缓解病人的肌肉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医院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医院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医院护理常规操作规程一、引言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在病患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护理常规操作规程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医院护理常规操作规程,供医护人员参考借鉴。

二、洗手与消毒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之前,医护人员必须首先进行手部的洗手和消毒。

以保障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洗手应遵循七步洗手法: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揉搓各个手指,揉搓手掌以及手背,用流水冲洗干净,用干净的纸巾擦干双手。

消毒则需根据具体操作要求进行,可以使用消毒液或酒精进行消毒。

三、正确佩戴无菌手套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医护人员必须佩戴无菌手套。

正确佩戴手套的方法是先洗手,然后穿戴无菌手套,避免手套与裸手接触,并确保手套表面没有破损。

操作完成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丢弃在有害垃圾桶内。

四、体温测量与记录体温是监测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护人员在测量患者体温时应选择适当的测温仪器,如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并确保测量准确。

测量时,将测温仪器放置在患者的腋下或口腔内,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将读数记录下来。

五、翻身与换床长期卧床不动会导致患者身体局部受压,易引发褥疮。

为了预防褥疮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

翻身的频率应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每2-3小时翻身一次。

换床操作应亦遵循相关的消毒操作规程,保持床铺的清洁与卫生。

六、出入量观察与记录医护人员需要每日对患者的出入量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及时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状况。

出入量观察包括尿量、呕吐物、排便、术后引流液等。

医护人员应准确记录每项指标的数量和特征,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七、静脉输液操作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医护人员需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并进行适当的消毒。

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检查输液液体的清晰度和有效期,并掌握输液滴速、输液量、输液频次等相关参数。

八、药物给予与记录医护人员在给予药物前应阅读药品说明书,并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不良反应等。

20项基础护理操作规程

20项基础护理操作规程

20项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基础护理操作规程是指进行基础护理时的常规操作方法和步骤。

以下是20项基础护理操作规程:1. 手卫生操作规程:要求护士在与患者接触前后进行洗手或使用消毒剂。

2. 基础体温测量操作规程:包括使用电子体温计或口腔温度计等准确测量患者体温的方法。

3. 心率测量操作规程:要求护士使用心电图仪或手动测量法准确测量患者心率。

4. 呼吸频率测量操作规程:包括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和使用手表等方法准确测量患者呼吸频率。

5. 血压测量操作规程:包括使用血压计和听诊器等设备准确测量患者血压。

6. 体重测量操作规程:要求护士使用体重计等设备准确测量患者体重。

7. 尿量测量操作规程:要求护士使用尿量计或尿袋等设备准确测量患者尿量。

8. 防褥疮操作规程:包括定期翻身、保持肌肤清洁和使用防褥疮垫等方法预防和治疗褥疮。

9. 呼吸道护理操作规程:包括定期清洁呼吸道、使用吸痰器和给予辅助通气等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

10. 意识状态评估操作规程:要求护士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等工具准确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11. 定向、记忆和认知能力评估操作规程:要求护士使用问卷或测试等工具进行患者定向、记忆和认知能力的评估。

12. 洗澡操作规程:包括使用温水和温和清洁剂为患者进行全身清洁。

13. 口腔护理操作规程:包括使用刷牙器和牙膏、漱口液等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14. 饮食操作规程:包括根据患者的饮食限制和口味提供合适的饮食。

15. 帮助排尿操作规程:包括提供合适的容器和隐私环境,协助患者排尿。

16. 帮助排便操作规程:包括提供合适的便盆或马桶、使用润滑剂和进行按摩等方法协助患者排便。

17. 注射操作规程:包括准备药物、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使用无菌技术等方法进行注射。

18. 换药操作规程:包括准备药物和敷料、清洁伤口并进行手卫生等方法进行伤口换药。

19. 导尿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导尿管、消毒导尿管和进行无菌操作等方法进行导尿。

20. 正确佩戴和脱除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规程:包括佩戴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在脱除后进行正确的处理。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编制旨在规范护理人员在进行特定的护理技术操作时的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1.2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护理技术操作:留置尿管护理、导尿护理、静脉输液护理、胃管护理、鼻饲护理等。

二、操作流程2.1准备阶段2.1.1准备工具和材料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前,护理人员应确保准备好操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并保证其清洁、完整、无损坏。

2.1.2预防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应洗手,并佩戴洁净的护理手套和面罩,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2操作过程2.2.1患者准备护理人员应先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和同意。

2.2.2操作步骤参照护理技术操作的具体要求,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

注意操作的顺序、力度、方法等。

2.2.3观察及记录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如感觉异常、疼痛、出血等。

2.3操作后处理2.3.1患者安抚在操作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安抚患者,解释操作效果,关心患者的感受,并帮助患者调整舒适姿势。

2.3.2工具和设备清洁护理人员应及时清洁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注意事项3.1操作前患者的安全性评估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前,护理人员应进行患者的安全性评估,判断操作的风险和难度。

3.2技术操作的限制和禁止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应了解操作的适应症、禁忌症及风险,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或探讨其他方案。

3.3操作过程的随时沟通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与患者进行随时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并及时调整操作方式。

3.4操作后的监测和观察护理人员在操作结束后,应继续观察和监测患者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操作规范和验收要求4.1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中的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并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一、患者评估
在进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症状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护理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准备工作
在进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用品、为患者做好安全和舒适的准备等。

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的具体步骤
1. 中医按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按摩操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促进身体循环。

2. 中药熏蒸: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熏蒸,有利于祛湿、通络、活血、驱寒等作用。

3. 针灸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针灸操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缓解疼痛等。

4. 艾灸操作: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艾灸操作,有助于温通经络、祛寒散寒、舒筋活络等。

四、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的注意事项
1. 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整洁,避免细菌感染。

2. 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 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操作节奏和力度。

4. 操作结束后,要对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做好后续的资料记录和患者交流工作。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是中医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患者得到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一、患者接待与评估
1. 患者接待:诊所接待人员应礼貌、热情地接待患者,指引患者到指定区域候诊。

2. 患者评估: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等信息,进行初步评估。

二、中医护理常规操作
1. 脉诊:护士应掌握良好的脉诊技术,准确把握患者的脉搏情况。

2. 舌诊:护士应详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舌形等情况,并作出相应记录。

3. 中药熬制:护士应掌握中药熬制的技术,遵守熬制规程,保证药材煎煮的质量。

4. 推拿理疗:护士应掌握推拿技术,对需要推拿治疗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操作。

5. 针灸操作:护士应具备基本的针灸知识和技能,进行正确的针灸操作。

三、护理记录与卫生管理
1. 护理记录:护士应对患者的脉诊、舌诊、用药、病情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2. 病区卫生:护士应定期对病房进行卫生清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3. 消毒操作: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对器械、设备进行定
期消毒,保证使用安全。

四、医患沟通与心理护理
1. 患者教育:护士应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讲解,引导患者正确对待治疗。

2. 患者安慰:护士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慰,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以上即是《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士在中医护理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一、引言
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常规技术操作步骤和规范。

这些规程包括了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卫生安全的操作、医疗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二、操作规程
1. 体温测量:使用体温计在患者口腔、腋窝或直肠测量体温,记录测量数值并将体温计消毒
2. 血压测量: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注意测量环境的安静和患者的姿势
3. 注射操作: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注意无菌操作和注射部位的消毒
4. 导管护理:负责导管的安全使用和维护,包括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导尿管等
5. 伤口护理:对患者的外伤、手术切口等进行洗刷、消毒和包扎
6. 体位翻身:负责卧床患者的体位调整和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7. 饮食喂养:根据患者病情和处方医嘱,正确进行饮食喂养,注意饮食的清洁和消毒
8. 出入液、粪:负责患者排泄物的采集和测量,排泄物的清洁和处理
三、安全管理
1. 防止感染:严格遵守消毒、洗手等防控感染的操作规程
2. 医疗废物处理:将医疗废物按规定分类收集、消毒和处理
3. 火灾防范:负责病房内的火灾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四、总结
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是护理工作中的基础操作规范,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正确、规范地完成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1_免费下载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1_免费下载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1_免费下载坐浴目的:1、通过水温及药液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减轻外阴炎症与疼痛,使创面清洁,利于组织修复。

2、用于外阴、阴道手术前的准备。

用物准备:坐浴椅、消毒用的坐浴盆、药物、纱布或干净小毛巾。

操作方法及程序:1、遵医嘱配制坐浴溶液或温开水。

坐浴液温度以38-40℃为宜,患者感觉舒适。

2、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向患者告知,取得患者配合。

3、将坐浴盆放在坐浴椅上,协助患者将整个外阴部浸在药液或温水中20-30分钟。

4、坐浴后协助患者擦干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为其局部换药。

5、整理用物。

注意事项:1、坐浴溶液的温度不可过高,防止烫伤皮肤,水温下降后应及时调节。

2、坐浴水量不易过多,以免坐浴时外溢。

1/ 43、阴道有出血者禁止坐浴。

2 测宫高、腹围目的:评估妊娠周数、胎儿大小及羊水量。

用物准备:检查床、卷尺。

操作方法及程序:1、将孕妇引领至检查室,向孕妇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嘱孕妇排空膀胱。

2、协助孕妇呈仰卧屈膝位,双腿稍分开,暴露腹部。

护士站于孕妇右侧,左手持卷尺零端置于宫底,右手将卷尺向下拉开。

使卷尺紧贴于腹部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读数值并记录宫高。

4、再将卷尺经脐绕腹部1周,读数值并记录腹围。

5、协助孕妇整理衣裤。

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和遮挡患者。

2、测量数字要准确。

听诊胎心音目的:监测胎儿在子宫内的情况。

用物准备:检查床、听诊器或多普勒听诊仪、有秒针的手表。

操作方法及程序:1、向孕妇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2、协助孕妇仰卧位于床上,暴露腹部。

3、触清胎方位。

4、将听诊器置于适当位置:①枕先露位于孕妇脐下方(左或右);②臀先露位于近脐部上方(左或右);③横位时位于脐周围。

5、听到胎心搏动声,同时看表,数30s胎心音,异常时听1min,记录数据,正常胎心120-160/min。

6、协助孕妇整理衣裤。

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和遮挡患者。

2、测听胎心音应注意准确性。

医院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医院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者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平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

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进食。

危重患者喂饮或鼻饲。

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他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除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进行常规技术操作时所需遵循的规程和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1. 洗手
洗手是护理常规操作中最基本的一项。

操作规程如下:
a. 打开水龙头,调节水温合适,湿润双手。

b. 取适量洗手液,搓在双手掌心,使其充分起泡。

c. 双手掌心相对,指缝交替搓动20秒,包括指间、指背、手背、手腕。

d. 冲洗双手,使其充分湿润。

e. 取干净纸巾或洁净的棉毛巾,擦干双手。

2. 床位护理
床位护理是指对卧床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的操作。

操作规程如下:
a. 提前准备好床位,保持整洁。

b. 气候适宜时,开窗通风。

c. 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安慰和支持。

d. 帮助患者排尿或排便,注意尿量和大便性状。

e. 给患者按时翻身,避免长时间固定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f. 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g. 给患者清洗、更换衣物和床单。

3.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的操作。

操作规程如下:
a.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消毒皮肤。

b. 穿戴无菌手套,将输液针头插入静脉通道。

c. 观察导管是否置入正确位置,是否有血液回抽。

d. 将输液瓶连接到输液管,调节滴速。

e.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输液情况,定期观察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f. 输液结束后,拔除输液针头,检查注射部位有无漏液、渗血。

4. 鼻饲、胃管护理
鼻饲是指通过鼻孔进食,胃管护理是通过胃管进食。

操作规程如下:
a. 护士事先准备好鼻饲或胃管。

b. 上述操作时要求患者忍气,也可以使用手持吸引器帮助吸气。

c. 插入鼻腔或胃中,注意避免刺激引起的呕吐。

d. 通过导管注入适量的营养液或药物。

e.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洗导管,保持通畅。

5. 安全导管护理
安全导管是指人体内放置的导管,如尿管、胆管等。

操作规程如下:
a. 预备好所需的导管和器械。

b. 检查导管封闭是否良好,导管是否有结石等问题。

c. 消毒双手和导管插入部位。

d. 将导管缓慢插入,避免刺伤器官或引起出血。

e. 将导管固定好,确保导管位置正确,并保持通畅。

f. 定期观察导管引流情况,并进行清洗和更换。

总结: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按照规程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护理的质量和安全。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仔细执行,并进行适当的观察和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