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方程与不等式”主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标准2022》指出初中阶段数与代数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一,是学生认知数量关系、探索数学规律、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石,可以帮助学生从数量的角度清晰准确地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数与代数领域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和“函数”三个主题,是学生理解数学符号,以及感悟用数学符号表达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的关键内容,是学生初步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感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重要载体.方程与不等式的教学应当让学生经历对现实问题中量的分析,借助用字母表达的未知数,建立两个量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方程或不等式是现实问题中含有未知数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的数学表达,引导学生关注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算术与代数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验证反思的过程,形成模型观念;要关注基于代数的逻辑推理,能在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2.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包括三个小节:5.1方程;5.2解一元一次方程;5.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与不等式”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揭示了数学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从数学学科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从应用数学的角度看,方程是一个既方便又强大的数学工具,它能够有效地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加以解决.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主要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本单元的主线.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它们在本单元前两节中占重要地位.解方程中蕴含的“化归思想”和列方程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单元中包含的主要数学思想,对于它们的体悟与内化,不仅对学生今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终身的发展非常有益,而且也是深入贯彻实施《标准2022》的素养理念的渠道,与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有非常密切且直接的关系,更是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探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保障.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从学生的认知基础上看,学生在前面学段中已经学过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对方程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同时通过对整式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的加减运算,即对方程的认识已经历了入门阶段,又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些基本的、朴素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方程奠定了基础.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对方程学习的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是更系统、更深入、更复杂的讨论,更强调数学思想、数学模型的渗透,结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习惯,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仍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对问题情境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给他们创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逐步体会、感悟和理解这些数学内容的内涵.四、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完成从算式数学到方程式数学的进步,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2.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解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进一步体会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4.能够通过“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单元评价与课后作业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每课时课后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层次性原则:教师注意将课后作业分层进行,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人人学习数学,人人有所获.重视过程与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生活性原则:本节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应回归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根据以上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设置为两部分,基础性课后作业和拓展性课后作业.。
【教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北师大版【精华】
§5.1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并牢固地掌握最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准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方程ax=b(a≠0)的解法.难点:正确地解方程ax=b(a≠0).〖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1.针对前二节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等式?等式应具备什么性质?(2)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3)(投影)某数的4倍减去9等于3,列出方程,并检验x=2,x=3是不是该方程的解.(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本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请找出它们具有的特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2.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我们将具备上述特点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请学生回答: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时,教师还需指出:“元”是指未知数的个数,“次”是指方程中含有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板书课题)Ⅱ.讲授新课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最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例解下列方程:分析:利用等式性质2,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x的系数,将其系数化1,即可得到原方程的解.最后还需检验所得的数是否为原方程的解.(2)(3)(4)略.(让学生先回答本题,教师追问根据,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方程(1)的解答过程板书.方程(2)(3)(4)的解答过程请三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最后,教师可追问学生,方程ax=b(a≠0)的解是什么?根据是什么?Ⅲ.做一做解下列方程:(投影)(本题的作用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最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掌握,使之运用得灵活、自如.这样做也为后继课的学习做好铺垫)Ⅳ.课时小结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最后教师指出:据是等式性质2.2.不要把两个方程用等号连接起来.如-x=1=x=1.3.问题:若a=0,则方程ax=b的解又是什么呢?(思考) Ⅴ.课后作业解下列方程,并检验:思考题解关于x的方程:(关于x的方程,就是把方程中除x以外的字母看成已知数,解此类问题要注意已知数a,b的取值范围)〖板书设计:〗§5.1一元一次方程(1)(一)知识回顾(三)例题解析(五)课堂小结例1、例2(二)观察发现(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5.1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移项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并能利用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转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移项的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1.等式的性质是什么?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方程ax=b(a≠0)的解是什么?3.(投影)解方程:(让学生口答本题,发动其余学生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做到一题多用)我们已经学习了解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ax=b(a≠0),今天学习把某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最简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得其解.(教师板书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 Ⅱ.讲授新课师生共同研究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例1解方程3x-5=4.在分析本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怎样才能将此方程化为ax=b的形式?2.上述变形的根据是什么?(以上过程,如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应作适当引导)解:3x-5=4,方程两边都加上5,得3x-5+5=4+5,即3x=4+5,3x=9,x=3.(本题的解答过程应找多名学生分别口述,教师严格、规范板书,并请学生口算检验)例2解方程7x=5x-4.(此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的教学设计可仿照例1重复进行)针对例1,例2的分析与解答,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3.将方程3x-5=4,变形为3x=4+5这一过程中,什么变化了?怎样变化的?4.将方程7x=5x-4,变形为7x-5x=-4这一过程中,什么变化了?怎样变化的?(-5变为+5,并由方程的左边移到方程的右边;5x变为-5x,并由方程的右边移到方程的左边)我们将方程中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利用移项,我们可以将例2按以下步骤来书写.解:7x=5x-4,移项,得7x-5x=-4,合并同类项,得2x=-4,未知数x的系数化1,得x=-2.至此,应让学生总结出解诸如例1、例2这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强调移项要变号.Ⅲ.做一做(用投影给出)解方程:(这个练习,应找部分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自行完成,其间,教师要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鼓励同学间互相讲评,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严格参照例2的解题格式完成这个练习,并要求口算检根)Ⅳ.课时小结首先,采取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回顾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在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然后,教师需指出,采用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维方法,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在后继课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再次强调移项要变号.最后,教师可引申,若所给方程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有括号,我们应如何求出方程的解?(为下节课埋下伏笔,引出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Ⅴ.课后作业解下列方程:思考题解关于x的方程:(1)ax=bx; (2)(a2+1)x=(a2-1)x.〖板书设计:〗§5.1一元一次方程(2)(一)知识回顾(三)例题解析(五)课堂小结例1、例2(二)观察发现(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5.1一元一次方程(3)〖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2.解方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要环节.(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验用多种方法解方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教学重点:移项、去括号在解方程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整体思想在解方程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移项来解一元一次方程,同学们还知道怎么解吗?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来解一下这几个方程(教师写出):(1) 4x+2+x=17; (2) -2x+2=4; (3) x-1=-2. (学生做完后,师生共同点评。
)2、教师让学生拿出《学案》,检查学生对“学前准备”部分的完成情况。
二、探索新知:1、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方程》,(师板书课题:2、解方程)请大家把书翻到174页,结合《学案》中的“探究活动”部分,把书上174页到175页的内容用15分钟的时间认真地自学一遍。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2、(学生自学完以后,教师提问)师:你认为这部分讲了哪些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各层次的学生都提问后,教师根据情况作简要的总结:1根据图意编数学题;2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3、师:根据图意你编的数学题是什么样的?(提问个别学生)(教师示例):一天,小明到商店去买东西,他对售货员阿姨说:“我要1听果奶和4听可乐。
”于是,他给了售货员阿姨20元,阿姨把东西给了他,并找了他3元钱。
小明问道:“1听果奶多少钱?”阿姨刚想说,她家调皮的孩子说:“1听可乐比1听果奶多0.5元,你自己去算算吧。
”你列出了什么样的方程?(提问后写出几个)4、师:如何解你所列的方程?方程中的未知数藏了起来,怎么办呢?(生:去掉括号,找出未知数)5、师:课本上例4的两种解法有何不同?(生:一种是直接去括号,另一种是把括号里的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精选11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1【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字型”问题;2.能熟练的通过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进一步学习、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研讨,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并加以解决,同时进一步渗透化归思想.情感态度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难点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牵线搭桥,解下列方程:(1)-5x+5=-6x;(2);(3)0.5x+0.7=1.9x;总结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方法.引出问题即课本例3问: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数列的问题吗?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根据讲评核对、自我评价,了解掌握情况.探究一:数字问题例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①数值变化规律?②符号变化规律?结论:后面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2.怎样求出这三个数?①设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其它两个数怎么表示?②列出方程:根据三个数的和是-1701列出方程.③解略变式:你能设其它的数列方程解出吗?试一试.比比较哪种设法简单.探究二:百分比问题(习题3.2第8题)【问题】某乡改种玉米为种优质杂粮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多少元?【分析】①若设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x元,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那么今年的收入是_________元;②因为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所以今年的收入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元.③根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可以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2.本例是有关数列的数学问题,题要求出三个未知数,这需要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规律类型的问题.学生:观察、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并互相交流.根据分析列出方程并解出,求出所求三个数.备注:寻找数的排列规律是难点,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发现、解决.变换设法,列出方程,比较优劣、阐述发现和体会.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分析,多鼓励.学生:根据引导思考、回答、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根据共同的分析,列出方程并解出,(说明:此题目数以百分比、增长率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若没时间,可在习题课上处理)尝试应用1、填空(1)有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百位上的数字是c,则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_______.(2)有一数列,按一定规律排成1,-2,3,2,-4,6,3,-6,9,接下来的三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个连续偶数,设第一个为2x,那么第二个为_______,第三个为______,它们的和是__________;若设中间的一个为x,那么第一个为_____,第三个为______,它们的和是__________.2.一个三位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为17,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7,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3倍,你能求出这个三位数吗?这是最经常出现的一类数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已知各位上的数字,怎么表示这个数,理解为什么不能表示成cba?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通过(3)题理解连续数的表示法,并感受怎么表示最简单.通过2题让学生理解怎么设?以及怎么设简单(舍都有联系的一个),并感受用未知数表示多个未知量,顺藤摸瓜,从而列出方程的顺向思维方式.教师:结合完成题目,汇总讲解,重点在于解法.成果展示1.通过本节所学你有哪些收获?2.谈谈你掌握的方法和学习的感受,以及你对应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体会.学生自我阐述,教师评价鼓励、补充总结.补偿提高1.有一数列,按一定规律排成0,2,6,12,20,30,…,则第8个数为______,第n个数为_____.2.下面给出的是2010年3月份的日历表,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请你运用方程思想来研究,圈出的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A.69B.54C.27D.40通过练习,掌握数字问题的分类及不同解法,巩固、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题目设置是对前面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和补充,也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灵活设置问题.作业设计作业:必做题:课本4、5、第94页6题.选做题:同步探究.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2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最新7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最新7篇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第一节课的内容。
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并在前一章刚学过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
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建立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尝试检验法来求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综上分析及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⒈.会根据简单数量关系列方程,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⒈.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⒈.回顾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难点: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方法与手段: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归纳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和天平演示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5.1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教学设计】一、情景引入:教师提出教科书第79页的问题,同时出现下图: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50701510702301513+⨯--=- ()50701310502301513+⨯-+=-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二、学习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507035x x -+= ,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 可列方程:50507032x -+= 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 等字母);(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三、举一反三、讨论交流:1、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整章教案
-特殊解的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组可能存在唯一解、无解或无穷多解,学生需要学会判断。
-举例:解方程组x + y = 4和2x + 2y = 8。指导学生分析此方程组为何有无穷多解。
-综合练习中的难点题型:选取典型例题,针对学生易错、难懂的题型进行详细讲解。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方程的概念和应用有着不错的接受程度,但在具体的解题方法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感到困惑,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通过实物分配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模型,感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2.理解、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并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学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学习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0页最上方彩图的具体内容.完成下面填空: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2x-5,因此可以得到方程:2x-5=21.先独立完成下面问题1的探究,然后再与同伴交流.问题1(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40+5x=100;(2)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因此提前12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设张叔叔原计划每小时行走x km,可以得到方程:-=;(3)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如果设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x(1+147.30%)=8930;(4)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m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 m,那么长为(x +25)m.由此可以得到方程x(x+25)=5850.问题2(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2)方程2x-5=21,40+5x=100,x(1+147.30%)=8930有什么共同点?小结:知识模块一列方程知识模块二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当堂检测】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习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学习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教学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下列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B)A.x+2y=0 B.9x=2C.=2 D.x-1+5x2.下列各数是方程3x-1=x+3的解的是( D)A.-1 B. C.1 D.23.一桶油连桶重8千克,油用去一半后连桶重4.5千克,设桶中原有油x千克,则下列方程错误的是( D)A.8-x=4.5-0.5x B.x-0.5x=8-4.5C.0.5x+8-4.5=x D.x-8=0.5x+4.5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其中长为6cm,如果设宽为x cm,那么可得方程2(6+x)=20.问题1你还记得小华和小彬猜年龄的问题吗?你能帮小彬解开那个年龄谜吗?你能解方程5x=3x+4吗?【归纳结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问题2解下列方程:(1)x+2=5;(2)3=x-5.问题3解下列方程:(1)-3x=15;(2)--2=10.变例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下列方程:(1)x+3=8;解:x=5;(2)-5x=30;解:x=-6;(3)-x-5=10; (4)2x=3x-1.解:x=-30; 解:x=1.变例2:小斌的妹妹今年3岁,小斌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1正好是妹妹年龄的3倍,那么小斌现在的年龄是多少?解:设小斌现在x岁,则2x-1=3×3,解得x=5.答:小斌现在的年龄是5岁.小结:知识模块一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模块二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当堂检测】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例子,归纳移项法则.2.运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重点】会利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难点】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教学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不正确的是( C)A.如果a=b,那么a-c=b-c B.如果a=b,那么a+c=b+cC.如果a=b,那么=D.如果a=b,那么ac=bc2.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C)A.如果2x-3=7,那么2x=7-3 B.如果-3x=4,那么x=C.如果-x=,那么x=-2 D.如果-2x=5,那么x=5+2 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x-5=1时,先在方程的两边都加上5,得到2x=6;然后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2,得到x=3.问题1解方程5x-2=8,除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还有其他的解法吗?解方程:5x-2=8,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也就是5x=8+2,比较这个方程与原方程,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5x=8注意: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问题2解下列方程:(1)2x+6=1;(2)3x+3=2x+7.【归纳结论】移项是解方程的重要变形,它是根据需要把方程的项由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一般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为防止漏项,先写不需要移动的项.问题3解方程x=-x+3.【归纳结论】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问题4若a2n+1b m+1与-5b-2m+7a3n-2是同类项,求(-n)m的值.【归纳结论】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可知,2n+1=3n-2,m+1=-2m+7,然后解方程求出m、n的值,再计算(-n)m的值.小结:知识模块一移项法则知识模块二利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模块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当堂检测】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时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2.能应用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3.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整体化的数学思想.【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学习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教学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阅读教材第137页最上方的彩图及相关问题.问题1如果设1听果奶饮料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0.5)+x=10-3.(1)上面这个方程列得对吗?为什么?你还能列出不同的方程吗?(2)怎样解所列的方程?先独立完成下面问题2的解答,再对照教材第137页例3的规范解答自评自解.问题2解方程:4(x+0.5)+x=7.【归纳结论】去括号解方程的步骤:(1)去括号;(2)移项;(3)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问题3解方程:-2(x-1)=4.【归纳结论】去括号时,一是要看清括号前面的符号;二是括号前的系数要与括号里的每一项相乘.问题4观察问题3两种解方程的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问题5某林场计划购买甲、乙两种树苗共800株,甲种树苗每株24元,乙种树苗每株30元,若购买这两种树苗共用去21000元,则甲、乙两种树苗各购买了多少株?解:设购买甲种树苗x株,则根据题意.得,24x+30(800-x)=21000,解这个方程得:x=500,∴800-x=300(株),答:甲、乙两种树苗分别购买了500株、300株.小结:知识模块一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模块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当堂检测】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课时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目标】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会归纳出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学习重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难点】去分母过程中避免漏乘以及要适当地添括号.教学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解方程4(x-1)-x=2,步骤如下:①去括号,得4x-1-x =2x+1;②移项,得4x-2x-x=1+1;③合并同类项,得x=2.其中开始出错的一步是( A)A.①B.②C.③D.①②2.方程2(x-2)-3(4x-1)=9的解是( B)A.x=0.8 B.x=-1 C.x=-1.6 D.x=13.设A=3y-2,B=2y+4,当y=-10时,A=2B.4.某班有40名同学去看演出,购买甲、乙两种票共用370元,其中甲种票每张10元,乙种票每张8元,设购买了甲种票x 张,由此可列出方程为10x+8(40-x)=370.问题1解方程:(x+14)=(x+20).解法一:去括号,得x+2=x+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系数化为1,得-28=x.即x=-28.解法二:去分母,得4(x+14)=7(x+20).去括号,得4x+56=7x+14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84.系数化为1,得x=-28.问题2问题1中的两种解法哪一种简便些?从中你能得出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问题3解方程(x+15)=x-(x-7).【归纳结论】当方程中含有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即可去掉分母.注意:去分母时,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分母为1的项;当分子是多项式,去分母时,分子要添加括号.小结:知识模块一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模块二利用去分母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当堂检测】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几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2.进一步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学习重点】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学习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用同一根铁丝围成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在这些图形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不发生变化?先认真研读教材第141页例题上面的内容,再与同伴合作交流,完成书中的表格填空及问题解答.【归纳结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材第141页例题的学习与探究.【归纳结论】在例题中,长方形的周长始终是不变的,即长与宽的和为:10×=5(m).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这个等量关系.变例1:用一根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1)使得长方形的长比宽大2.6厘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2)使得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此时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3)用一句话描述当铁丝长度不变时,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受到它的长宽变化的影响的.解:(1)长是6.3cm,宽是3.7cm;(2)5cm;(3)长与宽越接近,该长方形面积就越大.问题已知一梯形的高为8cm,上底长为14cm,下底长比上底长的2倍少6cm,若把这个梯形改成与其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长为24cm,求长方形的宽.【归纳结论】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设未知数;(2)找等量关系式;(3)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6)写出答案.变例2: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放入一个小球水面升高2cm,球水面升高3cm;(2)如果要使水面上升到50cm,应放入大球、小球各多少个?解:设应放入x个大球,则应放入(10-x)个小球.由题意,得3x+2(10-x)=50-26,解得x=4,10-x=6(个).答:应放入4个大球,6个小球.小结:知识模块一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等体积变形问题知识模块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等周长变形问题知识模块三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等面积变形问题【当堂检测】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学习目标】1.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的进价、标价、售价、利润及利润率的含义.2.能根据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习重点】了解商品销售中相关概念的含义,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利用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理解销售问题中打折的意义.教学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某经销商将进价为50元的商品标价165元,却打着“5折亏本大甩卖”的广告,小明妈妈看见广告觉得很划算,但小明觉得经销商在欺骗顾客.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问题1教材第145页“想一想”上面的内容.【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解决下面的问题.初步体会打折销售问题.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的量吗?问题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x;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80%x;由此,列出方程:(1+40%)·80%x-x=15;解方程,得x=125;因此,每件服装的成本价是125元.【归纳结论】进价是进货时的价格,标价是出售时所标明的价格,售价是出售时的实际价格.售价=标价×,利润=售价-进价.问题2某商场将某种商品按原价的8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10%.已知这种商品的进价为1800元,那么这种商品的原价是多少?【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掌握原价、售价、进价、利润、利润率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下面的问题.利用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下面的问题.设商品原价是x元.则该商品的实际售价是80%x;该商品的利润是80%x-1800;该商品的利润率是;由此,列出方程=10%;解方程,得x=2475;因此,这种商品的原价为2475元.【归纳结论】利润率==.也可变形为:进价×利润率=售价-进价.小结:知识模块一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打折销售问题知识模块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利润率问题【当堂检测】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复杂问题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重点】找出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找等量关系.教学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为了帮助地震灾区重建家园,校委会在学校进行了募捐,七、八、九年级的同学都参加了募捐.七年级捐款数是捐款总数的,八年级捐款数是捐款总数的,九年级捐款1200元,三个年级共捐款多少元?问题1上面的问题中包含哪些等量关系?售出的票包括成人票和学生票,所得票款包括成人票款和学生票款,因此这个问题中包含着下面两个等量关系:成人票数+学生票数=1000(张),①成人票数+学生票数=6950(元).②设售出的学生票为x张,填写下表:学生成人票数/张x 100-x票款/元5x 6950-5x根据等量关系②,可列出方程:8(1000-x)=6950-5x.解得x=350,因此,售出成人票650张,学生票350张.设所得的学生票款为y元,填写下表:学生成人票数/张1000-票款/元y 6950-y根据等量关系①,可列出方程:8=6950-y,解得y=1750,因此,售出成人票650张,学生票350张.【归纳结论】对于数量分配问题,一般包含两个等量关系,一个用来设未知数,另一个用来列方程.问题2如果票价不变,那么售出1000张票所得票款可能是6930元吗?为什么?【归纳结论】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列、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问题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小结:知识模块一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量分配问题知识模块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当堂检测】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学习目标】1.能借助“线段图”等方法分析行程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方程解应用题.2.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找出追及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小学我们就学习过运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你还记得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问题1教材第150页最上方的彩图及图相关的内容问题.【归纳结论】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快者行走的路程-慢者行走的路程=追及路程.变例1: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行走,走到18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小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长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解:设通讯员用x h可追上学生队伍. 5x+×5=14x,答:通讯员用h可以追上学生队伍.变例2: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练习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驶550米;乙练习长跑,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解:设经过x分钟后,两人首次相遇.550x-250x=400,答:经过分钟,两人首次相遇.问题2甲、乙两人从相距1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归纳结论】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甲的行程+乙的行程=甲、乙出发点间的路程;若甲、乙同时出发,则甲行的时间=乙行的时间.变例1: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7.5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15千米/小时,经过几个小时甲乙两人相距32.5千米?解:设经过x小时甲乙两人相距32.5千米.(17.5+15)x=65-32.5或(17.5+15)x=65+32.5,解得x=1或x=3.答:经过1h或3h甲乙两人相距32.5千米.变例2:甲、乙两人相距264米,相向而行,甲从A地每秒走8米,乙从B地每秒走6米,如果甲先走12米,那么甲出发几秒与乙相遇?解:设乙出发x秒与甲相遇.8x+12+6x=264,解得x=18,+18=19.5.答:甲出发19.5秒与乙相遇.问题3一艘轮船在A、B两地之间航行,顺流用3.3h,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用30min,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6km/h,求水流的速度.【归纳结论】顺水中的航速=静水中的航速+水流速度,逆水中的航速=静水中的航速-水流速度.变例:甲乙两港相距80千米,一船往返于两港之间,且顺水航行时的速度为20千米/时,逆水航行时的速度为16千米/时,那么这只船的静水速度为( D)A.4千米/时B.2千米/时C.16千米/时D.18千米/时小结:知识模块一追及问题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或快车路程-慢车路程=路程差.知识模块二相遇问题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或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和.知识模块三航行问题航行问题:顺、逆流速度: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顺、逆流往返:顺流速度×顺流时间=逆流速度×逆流时间.【当堂检测】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篇〕元一次方程教案篇一一、活动内容:课本第110页111页活动1和活动3二、活动目标:1、学问与技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中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展猜测、推断。
〔2〕运用所学过的数学学问进展分析,演练、合作探究,体会数学学问在社会活动中的运用,提高应用学问的力气和社会实践力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加自信念,进一步进展学生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力气,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育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经受探究具体情境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以上重点也是难点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量与未知量间的关系,查找等量关系。
四、教具预备: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一样的棋了和一个支架。
五、教学过程:(一)活动1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假设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局部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n件,争论下面问题:这个人买了n件商品需要多少元?教师活动:〔1〕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进展合作学习,并参入学生中一起探究。
〔2〕教师对学生在发表解法时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
学生活动:〔1〕分组后对活动一的问题开放争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发表解法。
解:2.2nn1002.2100+2(n-100)n100问题转换: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假设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局部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元,争论下面的问题:〔1〕这个人买这种商品多少件?〔2〕假设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那么n的值是多少?教师活动:同上学生活动:同上解:(1)n220100+n220〔2〕=0.48nn=0100+=0.48nn=500(二)活动2:本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活动前的预备工作:1、预备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一样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精选6篇)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精选6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熟练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弄清题意,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学生来说解方程已不是问题了,本节课是以上一节课为基础,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学生读懂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用一元一次方程会解决就行了。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问题设计师生活动备注情境创设讨论交流:按怎样的解题步骤解方程才最简便?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启发。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动手解方程自主探究问题一: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问题二: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4小时,乙单独做需要6小时,如果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合作,问甲、乙合作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全部工作?问题三: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两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二一、目标:知识目标:能熟练地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不含去括号、去分母)。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重点: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移项三、学情分析:知识背景:学生已学过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背景:能比较熟练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一)年级:初一科目:数学执笔:初一数学组内容:一元一次方程课型:复习时间:06年1月学习目标:巩本章基础知识•掌握一元的一次方程的解法.学习重点:基本概念的应用,解方程能力的提高.一.基本礎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式子叫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解方程.2.—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点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式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_元_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方程去分母时要注意的两点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移项.移项的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A)X2 -4.V = 3; (B) x = 0; (C) x + 2y = 1; (D) x-1 =丄・x2.方程— =丄的解是()2(A)x =—丄;(B) X = -4; (C) x = —; (D) x = -4・4 43・已知等式3“ = 2/? + 5,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 (A) 3“ —5 = 2Z?;(B) 3。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完整版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
2. 详细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能熟练运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明和小华的年龄问题),让学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解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一次方程2. 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方程。
3.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4. 例题:展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方程:2x + 3 = 7(2)求解方程:5 3x = 2(3)实际问题:小华比小明大3岁,小明的年龄是x岁,求小华的年龄。
答案:(1)x = 2(2)x = 1(3)小华的年龄为x + 3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解法,如代入法、消元法等,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说明;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七年上数学教案)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1.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2.初步了解列方程的一般步骤,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重点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 /h ,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 /h ,客车比卡车早1 h 到达B 地.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教师:请同学们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老师作简单讲解.教师:如果设A ,B 两地相距x km ,你能分别用代数式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 地到B 地的行驶时间吗?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匀速运动时,时间=路程速度.根据问题的条件,客车和卡车从A 地到B 地的行驶时间可以分别表示为x 70 h 和x 60 h .因为客车比卡车早1 h 到达B 地,所以可以得到方程:x 70-x60=1.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上面等式中的x 是未知数,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以后我们将学习如何解方程求出未知数x ,从而得出A ,B 两地间的路程为420 km .教师:比较这两种方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有什么优点?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对方程的感受.二、探究新知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课件出示问题: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 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 700 h ,预计每个月再使用150 h ,经过几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 450 h?(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人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学生完成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同学们在列方程时,一定要弄清方程两边的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教师:上面各方程都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在实际问题中怎样列出方程呢?引导学生总结出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2.方程的解教师:当x=6时,4x的值为多少?学生:24.教师:也就是说,x=6是方程4x=24的解.引导学生得出: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三、练习巩固教材第131页“随堂练习”第1,2题.四、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分别是什么?3.实际问题中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五、课外作业教材第132页习题5.1第1,3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初步认识,主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并能从学习过的知识中得到拓展和延伸.同时结合生活实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第2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2.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重点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难点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一、复习导入问题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问题2:什么叫方程的解?问题3:什么叫等式?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二、探究新知教师:像m+n=n+m,x+2x=3x,3×3+1=5×2等都是等式.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等式的性质.(1)教师演示:天平两边分别放入一个铁球和砝码,天平平衡,再在两边都加上相同的木块,天平仍平衡,再拿掉木块天平仍平衡.教师:如果我们把天平看成是等式,会得到什么结论呢?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总结得出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教师演示: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小球和砝码,天平平衡,把两边小球与砝码的数量都变成原来的3倍,天平仍平衡.再将两边小球与砝码的数量还原,天平仍平衡.教师:如果我们把天平看成是等式,那么又有什么结论呢?引导学生得出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三、举例分析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133页例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133页例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四、练习巩固教材第133页“随堂练习”第1,2题.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如何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六、课外作业教材第134页习题5.2第1~3题.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在刚刚认识了等式与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是解方程的基础和依据.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规律,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奠定基础.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1.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移项法则及其应用.难点理解移项的同时必须变号.一、复习导入问题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问题2: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教师:你会解方程3x+20=4x-25吗?引导学生思考: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要求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教师:上述演变过程中,方程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把原方程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课件出示问题:下列移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1)6+x=8移项,得x=8+6;(2)3x=8-2x移项,得3x+2x=-8;(3)5x-2=3x+7移项,得5x+3x=7+2.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找出错误,并说明理由,教师点评.课件出示练习:将下列方程化为ax=b的形式.(1)2x-3=6;(2)5x=3x-1;(3)2.4y+2=-2y;(4)8-5x=x+2.学生完成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①移动的项要改变符号;②为了方便计算,移项通常是将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使方程化为ax=b的形式.三、举例分析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135页例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1)移项的根据是什么?(2)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学生汇报答案,教师点评.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135页例2)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教师再次强调移项时符号的变化.四、练习巩固教材第136页“随堂练习”.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什么叫移项?3.移项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六、课外作业教材第136页习题5.3第1,3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移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出移项的定义,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移项的法则.学生对移项的掌握比较牢固,但移项时要“变号”这个问题,个别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不能灵活应用,需要加强练习.在用移项解方程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渗透数学中变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第2课时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1.理解并掌握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能用多种方法灵活地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解方程,并解释解法的合理性.一、复习导入问题1:什么叫移项?问题2:用移项法解下列方程:(1)2x-2=3x+3;(2)-3x+5=4x+2.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讲评.二、探究新知1.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出示:解方程:6x+6(x-2 000)=150 000.教师:如何解这个方程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评.教师:如果去括号,就能简化方程的形式,那么我们一起来解这个方程(教师边讲解,边板书).6x+6(x-2 000)=150 000解:去括号,得6x+6x-12 000 =150 000.移项,得6x+6x =150 000+12 000.合并同类项,得12x =162 000.方程两边同除以12,得x =13 500.教师:我们来试一试解下面的方程(课件出示).(1)-3(x-5)=6;(2)2(3-x)=9;(3)-2(x-1)=4.学生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①去括号;②移项;③合并同类项;④系数化为1.强调: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不改变符号;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要改变符号.2.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件出示: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 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 h.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 km/h,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教师:如果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km/h,船顺流的速度为多少?学生:(x+3)km/h.教师:船逆流的速度为多少?学生:(x-3)km/h.教师:这个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学生:往返的路程相等.师生共同探讨,列出方程:2(x+3)=2.5(x-3).学生完成解方程,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举例分析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137页例3)要求学生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137页例4)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并写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四、练习巩固教材第138页“随堂练习”.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如何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六、课外作业教材第138页习题5.4第1~3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去括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练习,归纳出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教师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熟悉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了解到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第3课时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1.会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解法.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难点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复习导入问题1:什么是移项法则?什么是去括号法则?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问题2:解方程:(1)2(x +15)=x -10;(2)4(x +7)=2(x -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问题:一个数与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加起来的和是33,求这个数.教师:设这个数为x ,怎样列出方程呢?学生:23x +12x +17x +x =33.教师:如何解这个方程呢?解这个方程的关键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解法是否正确.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在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42,即可将方程化为熟悉的类型.教师边讲解板书:23x +12x +17x +x =33.去分母,得28x +21x +6x +42x =1 386. 合并同类项得97x =1 386. 系数化为1得,x =1 38697.课件出示练习:解方程:(3x +1)2-2=(3x -2)10-(2x +3)5.学生独立完成,写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三、举例分析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138页例5)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并写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139页例6)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四、练习巩固教材第139页“随堂练习”.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如何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六、课外作业教材第140页习题5.5第1~3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去分母,及解一元一次方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练习,归纳出去分母的依据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强调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1.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2.进一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图形变化的实际问题.难点从复杂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两瓶矿泉水(容量一样,一瓶短而宽,另一瓶长而窄).教师:哪瓶矿泉水多?为什么?2.教师演示:先用一块橡皮泥捏出一个“瘦长”的圆柱体,然后再让这个“瘦长”的圆柱“变矮”,变成一个“又矮又胖”的圆柱.教师:在刚才操作的过程中,圆柱由“高”变“低”,圆柱的底面直径变了没有?圆柱的高呢?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不变的量?是什么没变?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41页图5-1,提出问题:某居民楼顶有一个底面直径和高均为4 m的圆柱形储水箱.现该楼进行维修改造,为减少楼顶原有储水箱的占地面积,需要将它的底面直径由4 m减少为3.2 m.那么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水箱的高度由原先的4 m变为多少米?教师:这道题该如何解答呢?其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旧水箱的容积=新水箱的容积.教师:设水箱的高度为x,请同学们把下表补充完整.教师:根据等量关系,怎样列出方程?解得x的值是多少?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实验题: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满了水,把杯中的水倒入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可盛水的盒子里(玻璃杯的容积大于长方体的容积),当盒子装满水时,玻璃杯中的水下降了多少?要求学生用玻璃杯按要求分组实验后,全班交流各组得到的结果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派小组代表进行操作示范、讲解.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三、举例分析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41页例题)要求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根据计算的结果画出各自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最后,抽派小组代表阐述解题的步骤以及思路,并展示自己所在的小组所画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四、练习巩固教材第142页“随堂练习”.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时,关键是什么?六、课外作业教材第144页习题5.6第1~3题.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个应用——水箱变高了.让数学与几何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水箱由“矮”变“高”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方程,使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计算、验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观察、演示、分析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体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化归”过程.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1.理解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2.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商品打折销售的问题.重点理解售价、成本、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商品打折销售的问题.一、复习导入教师: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个应用——打折销售.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问题: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教师提示:如果进价大于售价就亏损,反之就盈利.要求学生列出方程,写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讲解:本题中,设盈利25%的那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它的利润就是0.25x元,根据进价+利润=售价,列出方程x+0.25x=60.由此得x=48.类似地,可以设另一件衣服的进价为y元,它的利润是-0.25y元,列出方程y-0.25y =60.由此得y=80.两件衣服的进价是x+y=128元,而两件衣服的售价是60+60=120元,进价大于售价,由此可知卖这两件衣服总共亏损8元.课件出示练习:在商品市场经常可以听到小贩的叫卖声和顾客的讨价还价声:“10元一个的玩具赛车打八折,快来买啊!”“能不能再便宜2元?”如果小贩真的让利2元卖了,他还能获利20%,求一个玩具赛车的进价是多少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方程汇报答案,教师点评.教师:在打折销售问题中的利润、利润率、成本、售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等量关系:①利润=售价-成本;②利润率=利润成本×100%.教师:通过上面的讲解和练习,你能总结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引导学生总结:①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式;②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③验证方程的解是否合理.三、举例分析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46页例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146页“随堂练习”.2.某服装店以135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按成本计算,第一件盈利25%,第二件亏损25%,则该商店卖这两件衣服总体上是赚了,还是亏了?这两件衣服的成本价会一样吗?算一算.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有哪些?六、课外作业教材第146页习题5.7第1~4题.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个应用——打折销售.对于打折问题,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所接触和认识,本节课是进一步地延伸此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由具体实例的分析、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善于分析问题、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的模型,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方程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新课程理念.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1.学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的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探究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一、情境导入教师介绍希望工程的相关知识:希望工程是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10月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它的宗旨:根据政府关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方针,从社会集资,建立希望工程基金,以民间救助方式,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继续学业,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工程的实施范围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重点是国家省级贫困县.目前希望工程工作的重点是:我国的西部地区. 希望工程的目标是: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失学现象,配合政府完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任务.自1989年推出希望工程至1999年,10年来希望工程共救助失学儿童23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8 000所,接受海内外捐款18亿元,影响遍及海内外,成为当今中国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公益事业.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47页情境图,提出问题: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场义演,共售出1 000张票,筹得票款6 950元.成人票与学生票各售出多少张?教师:这道题中包含哪些等量关系?学生1:售出的票包括成人票和学生票,因此有:成人票数+学生票数=1 000张.① 学生2:所得的票款包括成人票款和学生票款,因此有:成人票款+学生票款=6 950元.②教师:设售出的学生票为x 张,请同学们把下表补充完整.解得x =350,所以售出成人票650张,学生票350张.教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设所得的学生票款为y 元,则可得y 5+6 950-y8=1 000,解得y =1 750,所以售出学生票数为17505=350,成人票数为650张.教师:如果票价不变,那么售出1 000张票所得票款可能是6 930元吗?为什么?学生小组内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讲评.课件出示练习: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义演,全价票为每张18元,学生享受半价.某场演出共售出966张票,收入15 480元,这场演出共售出学生票多少张?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有疑问的学生予以帮助.指名学生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2)设元:选择一个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如x);(3)列方程: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况,并写出答案.三、练习巩固1.教材第149页“随堂练习”.2.某商店积压了100件某种商品,为使这批商品尽快卖完,该商店采取了如下销售方案,将价格提高到原来的2.5倍,再做3次降价处理:第1次降价30%,第2次又降价30%,第3次再降价30%,3次降价销售的结果如下表所示:(1)求第3(2)该商品按新销售方法销售,相比原价全部卖完,哪一种方案更盈利?四、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五、课外作业教材第149页习题5.8第1~3题.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个应用——“希望工程”义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由具体实例的分析、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善于分析问题、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协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并能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习惯.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1.通过画线段图分析追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重点。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基本内容】本章共有8节:1.你今年几岁了2.解方程3.月历中的方程4.变与不变5.打折销售6.“希望工程”义演7.能追上小明吗8.教育储蓄回顾与思考【教学目标】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3.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思路】著名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与其说学习数学,倒不如说学习‘数学化’,”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个重要模型。
因此,教科书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展开对方程的学习,以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出现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2.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程序;3.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学内容的呈现大都以求解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抽象、符号变换、应用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本章的学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建议】1.你今年几岁了 2课时2.解方程 3课时3.月历中的方程 1课时4.变与不变 1课时5.打折销售 1课时6.“希望工程”义演 1课时7.能追上小明吗 1课时8.教育储蓄 1课时回顾与思考 1课时合计:共12课时【教学建议】1.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
5.1.1从算式到方程课时目标1.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算式、代数两种方式下解决问题,体会由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初步认识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2.经历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感悟方程的现实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方程模型的应用意识.3.通过数学背景材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拓展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学习重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学习难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意识和过程.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问题:甲、乙两支登山队沿同一条路线同时向一山峰进发.甲队从距大本营1 km的一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1.2km;乙队从距大本营3km的二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0.8km.多长时间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学生先独立思考、作答,然后小组交流合作,最后选派学生代表板演展示,教师巡视指导.解:甲队追上乙队所用的时间为3−11.2−0.8=20.4=5(小时).教师适时追问:(1)这是算术解法,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做的根据吗?(2)你还有其它的解决方法吗?教师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解:设x小时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当甲队追上乙队时,甲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为(1.2x+1)km,乙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为(0.8x+3)km.因为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即甲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乙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于是1.2x+1=0.8x+3.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这个学生熟悉的行程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身拥有的数学知识(算术方法)解决,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为引出方程的概念作铺垫.探究新知探究1方程的概念和列方程教师请同学们按照教学活动1中的方法,先设出未知数,再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习先独立思考解答下列两个问题,然后再进行小组谈论,最后选派代表板演展示.问题1:用买3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4个小水杯,大水杯的单价比小水杯的单价多5元,两种水杯的单价各是多少元?分析:根据题意,可知3个大水杯的总价=4个小水杯的总价,大水杯的单价-小水杯的单价=5,总价=数量×单价.因此,只要设出大水杯的单价或小水杯的单价,就可以列出方程了.解:设大水杯的单价为x元,那么小水杯的单价为(x-5)元.因为用买3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4个小水杯,所以3x=4(x-5).由这个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可以求出大水杯的单价,进而可以求出小水杯的单价.问题2:如图是一枚长方形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币,其面积是4 000mm2,长和宽的比为85(即宽是长的58).这枚纪念币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毫米?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长方形的宽=58×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因此,只要设出长方形的长或宽,就可以列出方程了.解:设这枚纪念币的长为x mm,则纪念币的宽可以表示为58x mm,面积可以表58x2mm2.已知纪念币的面积为4000mm2,所以58x2=4000.由这个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可以求出这枚纪念币的长,进而可以求出纪念币的宽.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像这样,先设出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的等式叫作方程.教师适时追问:(1)你能解释这些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2)对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说说你的体会?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这个过程可以表示如下:教师进一步指出: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表示用算术方法解题的计算过程,其中只含有已知数,不含未知数;而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数,也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这为解决许多问题带来了方便.探究2解方程和方程的解问题3:请同学们尝试解方程1.2x+1=0.8x+3.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解:可以发现,当x=5时,左边=1.2×5+1=7,右边=0.8×5+3=7,这时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般地,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例如,x=5就是方程1.2x+1=0.8x+3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判断未知数是否为方程的解的具体步骤:(1)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进行计算;(2)若左边=右边,则这个未知数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探究3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问题4:观察下列方程,你有什么发现.1.2x+1=0.8x+3;3x=4(x-5).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然后将分析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形成共识,最后由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解:这些方程中只有1个未知数x,且未知数x的次数都是1.引导学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地,如果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使学生认识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更有力、更方便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一大进步.初步培养了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典例精讲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所学校有多少名学生?(2)如图,一块正方形绿地沿某一方向加宽5m,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500m2,求正方形绿地的边长.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女生人数-男生人数=80,并且女生人数=全体学生数×52%,因此,只需设出全体学生数就可以列出方程了;(2)由题意,可知扩大后的绿地的长=正方形绿地的长+5,扩大后的绿地面积=500,所以只需设出原来绿地的长就可以列出方程了.解:(1)设这所学校的学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0.52x,男生数为(1-0.52)x,根据“女生比男生多80人”,列得方程0.52x-(1-0.52)x=80.(2)设正方形绿地的边长为x m,那么扩大后的绿地面积为(x2+5x)m2,根据“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500m2”,列得方程x2+5x=500.例2(1)x=2,x=32是方程2x=3的解吗?(2)x=10,x=20是方程3x=4(x-5)的解吗?解:(1)当x=2时,方程2x=3的左边=2×2=4,右边=3,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所以x=2不是方程2x=3的解;当x=32时,方程2x=3的左边=2×32=3,右边=3,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32是方程2x=3的解.(2)当x=10时,方程3x=4(x-5)的左边=3×10=30,右边=4×(10-5)=20,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所以x=10不是方程3x=4(x-5)的解;当x=20时,方程3x=4(x-5)的左边=3×20=60,右边=4×(20-5)=60,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20是方程3x=4(x-5)的解.例32x+1=0.8x+3,3x=4(x-5),0.52x-(1-0.52)x=80,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解:(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2)未知数x的次数都是1;(3)整式方程.设计意图: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本章的教学难点分散在本章教学的每一节课中是设置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目的,化整为零地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持续渗透建模思想.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巩固训练1.x=3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B)A.2x+7=11B.5x-8=2x+1C.3x=1D.-x=32.小芬买了15份礼物,共花了900元,已知每份礼物内都有1包饼干及每支售价20元的棒棒糖2支,若每包饼干的售价为x元,则依题意可列出下列哪一个一元一次方程(C)A.15(2x+20)=900B.15x+20×2=900C.15(x+20×2)=900D.15×x×2+20=9003.当m=3或1时,关于x的方程x|2-m|+1=0是一元一次方程.4.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并说明理由.①2x+1;②2m+15=3;③3x-5=5x+4;④x2+2x-6=0;⑤-3x+1.8=3y;⑥3a+9>15.解:上述式子是方程的有②③④⑤,其中②③是一元一次方程.理由:①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不是等式;⑥是不等式;而②③④⑤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符合方程的定义,其中④未知数的次数是2,⑤含有两个未知数,只有②③符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因此它们是一元一次方程.5.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某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求这个足球场的宽;(2)《数学学习方法报》每份0.6元,《数学周报》每份0.5元,小明用10元钱买了两种报纸共18份,他买的两种报纸各多少份?解:(1)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则长为(x+25)米,依题意,得2x+2(x+25)=310.(2)设《数学学习方法报》买了x份,则《数学周报》买了(18-x)份,则有0.6x+0.5(18-x)=10.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持续体会数学建模思想.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在探寻方程的有关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数学方法?积累了哪些活动经验?3.在利用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你有哪些启示?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让学生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习惯.课堂8分钟.1.教材第118页习题5.1第1,2,3,5,6题.2.七彩作业.5.1.1从算式到方程1.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方式:(1)算式方法.(2)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3.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更方便的数学工具.4.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反思5.1.2等式的性质课时目标1.通过使学生亲身经历运用所学知识探索等式的性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2.通过让学生从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深化认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3.通过使学生经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渗透“化归”的思想.学习重点等式的性质和运用.学习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m”的形式.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用观察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3x-5=22;(2)0.28-0.13y=0.27y+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选派学生代表板演展示,教师巡视指导.解:对于(1),通过观察,可以看出x=9是方程的解;但是(2)不容易直接看出来.追问:既然不容易直接看出来,那么我们还能借助哪些知识来解这个方程呢?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引出等式的性质的讨论,为后面逐步过渡到用等式的性质讨论方程的解法作铺垫.探究新知探究1等式的性质问题1:请同学们填空,使式子成立.(1)如果m=n,那么n=m;(2)如果x+2x=3x,那么3x=x+2x;(3)如果a=3,b=3,那么a= b.(填“>”“=”或“<”)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选派学生代表板演展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归纳:诸如m+n=n+m,x+2x=3x,3×3+1=5×2,3x+1=5y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我们可以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首先,给出关于等式的两个基本事实:(1)等式两边可以交换.如果a=b,那么b=a;(2)相等关系可以传递.如果a=b,b=c,那么a=c.思考: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正数,同时乘同一个正数,或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正数,结果仍相等.引入负数后,这些性质还成立吗?完成下列题目,试试你的猜想是否成立.问题2: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1)如果3x=-2x-1,那么3x+2x=-1,两边同时加2x;(2)如果12x=5,那么x=10,两边同时乘2;(3)如果13x-2=x-12,那么13x-x=-12+2,两边同时加2-x.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选派学生代表板演展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出评价,适时进行追问:(1)在运用等式的性质时,等式的两边要做怎样的变化?(2)在等式两边同除以一个数时,应注意什么?师生共同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用符号语言描述:如果a=b,那么a±c=b±c.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用符号语言描述: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探究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问题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3=5;(2)3x+2=8.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并派学生代表上台板演.解:(1)方程两边减3,得x+3-3=5-3.于是x=2.(2)方程两边减2,得3x+2-2=8-2.化简,得3x=6.方程两边除以3,得x=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从后,通常需要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例如,将x=2代入方程3x+2=8的左边,得3×2+2=8.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2是方程3x+2=8的解.解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就是把方程逐步转化为x=m(常数)的形式,等式的性质是转化的重要依据.设计意图:设置上述教学环节,让学生借助具体的式子来验证等式的两条性质,加深对等式的性质的认知,同时又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两种形式来描述这些性质,目的在于让学生切实理解等式的性质,体会如何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抽象概括地表示它们.典例精讲例1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并说明依据:(1)如果2x=5-x,那么2x+=5;(2)如果m+2n=5+2n,那么m=;(3)如果x=-4,那么·x=28;(4)如果3m=4n,那么32m=·n.解:(1)2x+x=5;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x,结果仍相等.(2)m=5;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减2n,结果仍相等.(3)-7·x=28;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7,结果仍相等.(4)32m=2·n;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除以2,结果仍相等.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5x=20;(3)-13x-5=4.分析:要使方程x+7=26转化为x=m(常数)的形式,需要去掉方程左边的7,利用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减7就得出x的值.类似地,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将另外两个方程转化为x=m的形式.解:(1)方程两边减7,得x+7-7=26-7.于是x=19.(2)方程两边除以-5,得-5-5=20-5.于是x=-4.(3)方程两边加5,得-13x-5+5=4+5.化简,得-13x=9.方程两边乘-3,得x=-27.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在观察等式的两边的变化情况后运用等式的性质做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式性质的准确把握,同时有助于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研究方程的解法,对于需要运用两次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题目,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顺序,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训练1.如果mx=my,那么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D)A.mx+1=my+1B.mx-3=my-3C.-12mx=-12myD.x=y2.下列方程的变形,符合等式的性质的是(D)A.由2x-3=7得2x=7-3B.由-3x=5得x=5+3C.由2x-3=x-1得2x-x=-1-3D.由-14x=1得x=-43.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式子仍是等式,并注明根据.(1)如果x+2=3,那么x=3+-2,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2)如果4x=3x-7,那么4x-3x=-7,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3)如果-2x=6,那么x=-3,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4)如果12x=-4,那么x=-8,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4.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x-4=1;(2)3x+5=0.解:(1)方程两边加4,得x-4+4=1+4.于是x=5.(2)方程两边减5,得3x+5-5=0-5.整理,得3x=-5.方程两边除以3,33=-53.于是x=-53.设计意图:通过巩固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如何应用等式的性质去解题.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3.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你获得了哪些宝贵的经验?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让学生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习惯,让学生在对课堂所学有系统认知的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课堂8分钟.1.教材第118页习题5.1第4,7,8,10,11题.2.七彩作业.5.1.2等式的性质1.关于等式的两个基本事实:等式两边可以交换.如果a=b,那么b=a.相等关系可以传递.如果a=b,b=c,那么a=c.2.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醒:亲爱的学子,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今天的奋斗决定明天的辉煌!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父母的期盼,为了理想的学校,为了叱咤考场,笑傲高考,梦圆名校,你准备好了吗?
一元一次方程
一、知识点、考点
1、等式: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不能将等式与代数式混淆,等式含有等号,而代数式不能含有等号,它只能作为等式的一边。
2、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b,那么a±c=b±。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然相等。
即a=b,那么ac=bc,如果a=b,(c
≠0),那么a/c=b/c。
*等式的互换性:如果a=b,则b=a。
传递性:如果a=b,b=c,则a=c。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必须是一个等式。
*方程中必须有一个待确定的数,即未知的字母,这个字母,这个字母就是未知数,如x+2=1。
概念及其特点区别联系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方程。
一个式子是方程,
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等
式,二是含有未知数。
方程一定是等式,并且含
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等式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
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
主体是相等关系。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因为
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
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是从
属关系,且有不可逆性。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标准形式:方程ax+b=0(其中(a,b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a≠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一元一次方程中含有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即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
像1/x+2=3,x+y=6,x2+x-6=0都不是一元一次
方程。
6、移项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动到另一边。
如解方程:5x+2=7x-8,
解法1:移项,得5x-7x=-8-2,合并同类项,得-2x=-10,系数化1,得:x=5。
解法2:移项,得2+8=7x-5x,合并同类项,得10=2x,系数化1,得:x=5。
(最后,口算验根.)*移项一定改变所移动的项的符号,不移动的项不能变号。
例1判断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从7+x=13 得到x=13+7 ;
(2)从5x=4x+8 得到5x - 4x=8 ;
(3)从3x - 2=x+1得到3x+x=2+1;
(4)从8x=7x - 2得到8x-7x=2 ;
7、去括号与去分母
例1 下列方程去括号正确的是(C)
A.由2x-3(4-2x)=6得2x-12-2x=6
B.由2x-3(4-2x)=6得2x-12-6x=6
C.由2x-3(4-2x)=6得2x-12+6x=6
D.由2x-3(4-2x)=6得2x-12-6x=6
例2下列解方程去分母正确的是()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x=a”,因此方程中有括号要去括号,有分母的要去分母。
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例1、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二、典型例题:
1、1)若2xm-2+1=2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x=
2)若方程(m-4)x+2014=2015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
*原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即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为0,由此来确定方程中的待定字母的值。
2、解方程:(1)3x+7=32-2x;(2)(1/2)a-6=(3/4)a-1;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
4、解方程
5、已知方程2(x-1)+1=x的解与关于x的方程3(x+m)=m-1的解相同,求m的值。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三、过手训练
5 m x=8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 .
1、如果2
2、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①2x=1 ②5-4=1 ③7m-n+1 ④3(x+y)=4
3、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①x-3y=1 ②x2+2x+3=0 ③x=7 ④x2-y=0
4、a的20%加上100等于x . 则可列出方程:
5、某数的一半减去该数的1/3等于6,若设此数为x,则可列出方程
四、课后习题
一、填空题
1.方程x +3=3x -1的解为______.
2.关于x 的方程ax -6=2的解为x = -2,则a =_____. 3.代数式2
1x
+-
的值等于3,则x =________. 4.写出以x = 1为根的一元一次方程是 .(写一个即可) 二、选择题
1.在下面方程中,变形正确的为( )
(1)由3x +6=0变形,得x +2=0 (2)由5-3x = x +7变形,得-2x =2 (3)由
27
3
=x 变形,得3x =14 (4)由4x =-2变形,得x =-2 A .(1)、(3) B .(1)、(2)、(3) C .(3)、(4) D .(1)、(2)、(4) 2.若22
2
+n y x 和1
2--n y
x 是同类项,则n 的值为( )
A .
23 B .6 C .3
2
D .2 3、某数x 的43%比它的一半还少7,则列出求x 的方程是( ) A .7)2
1
%(43=-x B .721%43=-
x C .721%43=-x x D .x x %4372
1
=- 4、一家商店将一种自行车按进价提高45%后标价,又以七折优惠卖出,结果每辆仍获利50元,这种自行
车每辆的进价是多少元?若设这种自行车每辆的进价是x 元,那么所列方程为( ) A .45%×(1+80%)x -x =50 B .80%×(1+45%)x -x =50 C .x -80%×(1+45%)x =50 D .80%×(1-45%)x -x =50 三、解方程 1、1023
=--n
2、7233+=+x x
3、17)5.0(4=++x x
4、3
2)32(36=+-x 5、
)20(41)14(71+=+x x 6、)7(3
1
21)15(51--=+x x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1.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筹建一个公司.甲投资额是投资总额的40%,乙投资额比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多20万元,丙投资额比甲的一半少8万元.这个公司投资总额是多少万元?
2.出操时,初一、初二两个方队共有学生146人.如果让初一方队中的11人插到初二方队,那么两个方队的人数相等.初一初二方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某种商品零售价每件900元.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商店按零售价的九折降价,并再让利40元出售,仍可获利10%(相对于进价).该商品进价为每件多少元?
4.某人一年前将2000元存入银行.到期后依法交纳了20%的利息税,实际所得利息为36元.求这种储蓄的年利率.
5.某地居民生活用电基本价格为每度电0.4元.若每月用电超过60度,超出部分按基本电价的70%收费.某户居民六月份电费平均每度0.36元,六月份共用电多少度?交电费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