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第五节神
《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5.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脏腑之气、 脏腑之气
含义:是构成各脏腑、经络的基本物质,也是推动 含义 和维持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成:由肺纳自然界的清气,脾胃运化水谷之精气 生成 和肾先天之精综合而成。 分布:分布于脏腑和经络之中。 分布 功能:构成脏腑经络组织;维持脏腑经络的功能活 功能 动。
二、精的代谢
1. 精的生成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 始物质。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是人出生后赖以 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2.精的贮藏与施泄 精的贮藏与施泄
精的贮藏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经脾气的转运输 送至各脏腑组织
贮藏于肾
剩 余 部 分
脏腑之精
精的施泄
分藏于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 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四、气的功能
推动与调控作用: 推动与调控作用: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
脏腑经络的功能;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 输布及排泄。
温煦与凉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温煦与凉润作用:
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促进血、津液的正常运行。
防御作用 :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固摄作用: 固摄作用 : 固护、统摄和控制体内的液态物质。
元气 谷 气
自然界 清气
一身 之气 宗气
肺为生气之主
脾为生 气之源
三、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1.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 降:气自上而下的运行。 出:气自内向外的运行。 入:气自外向内的运行。 2.气运动的意义 先天之气、谷气、清气的布散全身; 精、血、津液在体内的运行; 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人与自然相联系和适应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二、关于精气血津液神与藏象学说 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是脏腑、 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 质根底;同时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 在体内的代谢,又依赖脏腑正常的 生理功能。因而,精气血津液神学 说与藏象学说关系尤为密切,是藏 象学说的重要组成局部。
三、关于神的概念:
1.含义: 广义: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
种变化。 狭义:指精、气、血、津液
的化生和相互转化。
2、表现:
〔1〕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输布、 能量转化,以及废物排泄。
饮食物
食物残渣 水谷精微
糟粕 气血津液
气化
津液
汗
尿
〔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 动所 产生的变化。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那么能 出矣〞。
〔四〕 固摄作用
1.含义: 气对体内的精、血、津液 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 和控制 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保证其在 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固摄,指控制,统摄,约束之意。
2.作用表现:
〔1〕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 行,防止溢出于脉外。
〔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等,控 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其有节 制的排出,防止其过多排出和无 故流失。
〔三〕 防御作用
1. 含义:气有卫护肌表,抗御外邪侵入 的作用。防御,防卫抵御之义。 2 . 作用表现:
〔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如?素问·遗篇剌法论?:“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
3.病理表现: 〔1〕易感受外邪而发病,“邪之所凑其气
必虚〞。
〔2〕防御功能减弱,病后难愈。
如庄子所说:“人之生,气 之聚也〞。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二十五页,共51页。
二、血的生成 ●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
水谷精微——生成血液的最基本物质 血的物质基础 营气——血液的组成部分
精髓——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 津液——化生为血、不断补充血量
其中以水谷精微与精髓为主。
第二十六页,共51页。
●与血液生成相关的脏腑 可概括为:统帅于心、藏受于肝、生化 于脾、宣布于肺、施泄于肾。 故临床治疗血液疾患,也要从整体入手。
狭义
——
人体个脏腑本身的生理功能, 即气的功能体现
气的物质性与功能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 的。
本节所讨论的气,主要指后者!
第四页,共51页。
二、气的生成
先天 — 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藏之于肾,
借三焦通达于全身
生成
后天
水谷精气 — 赖脾胃功能所化生
吸入清气 — 赖肺气的功能所吸入
鉴于此,得出结论: 肺为气之主 脾(胃)为气之源 肾为气之根 (诸气之统帅) (诸气之源泉) (诸气之根本)
重点: 1、掌握人体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
功能及其分类。 2、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
能。 3、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输布、
排泄及功能 。 4、掌握精、神的基本概念、功能。
第一页,共51页。
第一节 气
一、气的概念 气作为医学概念指人体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第十四页,共51页。
●气的升降出入是通过各脏腑不同的功能活动 表现出来的,具体落实到脏腑之气上。
注:并非每一脏腑必须具备气的升降出入四 种运动形式,而是各侧重。
●气的升与降,出与入的关系: 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制约、相
5精气血津液神
脏腑之精充盈
脏腑组织官窍得到精的充养
生理机能正常发挥
精的贮藏与施泄
Store and discharge of essence
➢ 精的贮藏
➢ 先天之精
➢
➢ 后天之精
经脾气的转运输 送至各脏腑组织
贮藏于肾
剩 余 部 分
脏腑之精
➢
分藏于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
➢ 精的施泄 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狭义的神
是指心所主的神志, 即人的思维意识活动。
神的生成 Formation of Vitality
神,成于先天之精气,又不断地得到后 天水谷精气的滋养,才能发挥其作用。
精、气、血、津液 是神的物质基础。
神的作用Function of Vitality 望诊的重要内容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1.营养和濡润作用
Nourishing and Moistening Function
2.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Blood is the substantial basis for the mental activities.
第四节 津液
津液的基本概念
Concept of Body Fluid
津血同源
水谷精气所化生
Body fluid and blood derived Blood and body fluid are derived
from the same source.
from the essence of drink and food.
第五节 神
神的概念
Concept of Vitality
一、气和血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Qi and Blood
《中医饮食保健学》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含义:分藏于脏腑之中的精。 ➢功能:滋润濡养各脏腑,化生脏腑之气,推动和调 控脏腑的生理活动。
生殖之精(按特殊功能)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h合化生成——繁衍后代。 10
第二节 气
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生成 气的运动与气化 气的功能 气的分类
h
11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活力很 强、运行不息的 极精微物质。
➢ 血液的质量;
➢ 病邪的影响。
h
35
3.相关脏腑功能
➢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 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 ➢ 肝主疏泄——调节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
衡。
➢ 肝 藏 血—— 防止血溢脉外。 ➢ 脾主统血——控制血在脉中运行,防止血溢脉外。
h
36
四、血的功能
1、濡养 2、运载 3、化神
➢ 生成:由肺纳自然界的清气,脾胃运化水谷之精气 和肾先天之精综合而成。
➢ 分布:分布于脏腑和经络之中。 ➢ 功能:构成脏腑经络组织;维持脏腑经络的功能活
动。
h
30
气的分类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之清气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h
31
第三节 血
血的基本概念 血的生成 血的运行 血的功能
3.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 具体而言: 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 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 六腑气机是降中寓升。
➢ 一般规律: 升已而降、降已而升; 升中有降、降中有升。
h
18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
心肺
脾 胃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营养的部分。 行于脉中,贯五脏络六腑。
●主要功能
功能
化生血液——经肺注入脉中,为血 液的组成成分之一
营养全身——循经脉流注全身,为 人体提供营养物质
营运血液——为血中之气,具有营 运血液作用
结合脏腑,营气与脾胃关系最密切。
(四)卫气(卫阳) 卫:保卫、护卫,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
与之相反的是散、泄、脱。
(五)气化作用
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
气化过程——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物质与能量的转 化过程。
●精微物质的化生及其相互转化(纳新)
化生: 饮食物转化水谷精气 化生精、气、血、津液
转化:
精化
气;
气化
血;
生
生
精转
血;
化
血;
津组液成
补充
其间的相互转化,皆赖气的推动。
●代谢产物的产生与排泄 (吐故)
升——升其清阳, 降——降其浊阴
出——吐故、散布,入——纳新、潜藏
(二)气的运动对人体生命的意义
●是生命存在的依据 升降出入有序——生命活动正常
气的功能活动 升降出入无序——生命活动障碍 升降出入停止——生命活动告终
●气的升降出入是通过各脏腑不同的功能活动表现出 来的,具体落实到脏腑之气上。
注:并非每一脏腑必须具备气的升降出入四种运 动形式,而是各侧重。
产生: 转化
转化
津液 汗、尿;饮食物 残渣
变化
粪便
排泄: ※ 水道通利 贮尿、排尿
水液通行
古有“气化水行”之说 ※ 粪便的排泄
注:上述化生与转化,实乃脏腑之气活动的具体体 现。
四、气的运动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专家讲座
第15页
●气升降出入是经过各脏腑不一样功效活动表 现出来,详细落实到脏腑之气上。
注:并非每一脏腑必须具备气升降出入四 种运动形式,而是各侧重。
●气升与降,出与入关系: 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关系,相互制约、相互
为用——以到达脏腑之间协调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16页
五、气分类
(一)元气(原气、真元之气) 元——开始、最初;原——原始 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主要气,是人体生
汗 排泄废物
冬:尿多汗少 阴阳平衡 尿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35页
四、津与液区分 津液虽统称,但有一定区分
津
液
性 状 清轻稀薄,流动性大 重浊粘稠,流动性小
分 布 ❖ 散于皮肤、肌肉、 ❖ 孔窍,并渗透于脉
作 用 滋润肌肉、充养皮肤
属性 属 阳
灌注于关节、 孔窍和脑髓等处 滑利关节、濡养孔窍、 补益脑髓
气逆
血病 气病 气 脱
气滞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41页
二、气和津液关系 从阴阳属性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
(一)气对津液关系 气能生津—是津液生成与输布 物质基础和动力 水化于气
气对津液 气能行津—是津液输布排泄动力, 气行则水行 气能摄津—控制津液排泄,使体内 津液维持一定量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柔和且
富有营养部分。 行于脉中,贯五脏络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第21页
●主要功效
功效
化生血液——经肺注入脉中,为血 液组成成份之一
营养全身——循经脉流注全身,为 人体提供营养物质 营运血液——为血中之气,含有营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
45
病变:
津亏
血少、血燥、血瘀
血虚
津耗
治疗:
古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治疗禁忌
完整版ppt课件
22
(四)卫气(卫阳)
卫:保卫、护卫,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
●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刚悍、具有 很强活力、运行速度快的部分。
行于脉外,散布全身
外——皮肤之中、筋骨、
分肉之间
无所不至
内——至胸、腹、脏腑等处
完整版ppt课件
23
●主要功能
功能
保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人身屏障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阳气的温煦
●保证血行正常的两种力量(相反相成)
推动力——血液循环的动力
血行 固摄力——保障血液不外溢
完整版ppt课件
31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津液,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内含: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和正常的分
泌液(唾、胃、肠之液,涕、泪等)。机体 内,除血之外,其他正常的液体都属津液范 畴。
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营养物 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元气(原气、真元之气) 元——开始、最初;原——原始 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
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完整版ppt课件
17
●生成与分布
源于先天——根于肾,由先天之精化生 生成
长于后天——赖水谷精气以养 元气发源于肾,借三焦为通路沿经络系统敷布全身。
●主要功能
构成人体的本源——决定生命存亡 功能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规律
故临床治疗血液疾患,也要从整体入手。
完整版ppt课件
28
三、 血的生理功能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血能载气——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行而 到达全身
病变:
气溢 血病 气病 气 脱 气滞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从阴阳属性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
(一)气对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津—是津液生成与输布的 物质基础和动力 水化于气 气推动激发脾胃功能 运化正常 气对津液 津液充足 气能行津—是津液输布排泄的动力, 气行则水行 气能摄津—控制津液的排泄,使体内 津液维持一定量
●主要功能
构成人体的本源——决定生命存亡 功能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规律 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的生理活动 结合脏腑,元气实乃肾气。
(二)宗气(大气、动气)
宗:汇总 ●生成与分布
自然界吸入的清气 生成 相结合,为后天之气 水谷精气 向上——出于肺,循喉咙走息道,经肺 宗气聚于胸中 作用,散布于胸中(上气海) 贯注于心肺 向下——赖肺之肃降而蓄于丹田(下气海) 注入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足。
●血行与五脏的关系 以心、肺、肝、脾四脏关系尤为密切 血液循环是脏腑功能合作完成的。
●保证血行正常的两种力量
推动力——血液循环的动力
血行
固摄力——保障血液不外溢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津液,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内含: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和正常的 分泌液(唾、胃、肠之液,涕、泪等)。机 体内,除血之外,其他正常的液体都属津液 范畴。 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营养 物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津血同源”津液和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 而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故言津血同源。
病变: 津亏 血虚
血少、血燥、血瘀 津耗
治疗: 古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治疗禁 忌 意:失血过多者(血耗津伤),不宜再发汗 (汗源不济);出汗过多者(津伤血亏), 不宜再放血(血源亏乏)。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目的要求】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2.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其分类。
3.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4.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5.掌握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6.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精【知识点表解】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二、人体之精的代谢(一)精的生成(二)精的贮藏与施泄1.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先天之精贮藏于肾后天之精经脾气转输至各脏腑,化为脏腑之精—→供给脏腑生理活动之需。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一)繁衍生命先天之精肾精后天之精化生肾气以促进生殖(二)濡养表现 (三)化血(四)化气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水谷之精化生谷气 一身之气——推动和调控人体的新陈代谢,维系生命活动。
生理 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 脏腑之精充盈,肾精充盛,化气充足——机体生命旺盛、身体健康、生殖功能正常、祛病延年。
(五)化神积精才能全神。
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 精亏则神疲。
精亡则神散。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相辅相成。
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一身之精生成有源。
(二)脏腑之精(三)生殖之精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本节重点讲述了精的基本概念、生成、贮藏与施泄、功能及其分类。
繁衍生命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藏于肾) 分藏于脏腑——脏腑之精 主闭藏 濡养精 一身之精 化血后天之精(源于水谷,分藏于五脏) 藏于肾——生殖之精 静谧于内 化气化神以上内容为本节主要知识点,应注意学习和掌握。
中医学中精的概念,受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影响,然而,其从人体吸收饮食精华物质来维持生命的观察过程中得以完善。
人体之精是指人类生命繁衍的根源,指代人体内部的精华物质,与古代哲学范畴的抽象之精概念不同。
在学习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概念:本节牵涉许多名词、术语,首先要牢固掌握,同时注意与古代哲学中“精气”的区分。
2.明确分类:从生成来源上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从其分布部位上分为各脏腑之精;从其特殊功能上来分则有生殖之精。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涵义: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
的极精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
气的涵义包括三层意思:物质性、 功能性和运动性.
1、物质性:是结构单位最小的物 质.用最表达.
血能载气 津液能载气
三气运动的意义:
1、布散全身,发挥人身之气的功能,运行 精、血、津液濡养全身.
2、完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 理活动,并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3、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适应和 联系.如肺的吸入与呼出,饮食物和津液 的新陈代谢等.
四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1、脏腑之气运动趋势: 心肺在上,上者宜降.
五脏:肝肾在下,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六腑以降为顺,宜降.
六腑: 降中寓升小肠吸收水谷精微
2、脏腑之气运动的协调统: 1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2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3心火宜降,肾水宜升. 3、气机调畅:
气的运动通畅无阻,协调平衡称 之气机调畅.
五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1、气机失调:气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 调平衡,称为气机失调.
2、生理表现: 1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2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
功能活动. 3推动精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输布.
3、病理表现:气虚推动无力. 1生长发育迟缓、早衰. 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 3血行迟缓—-血瘀. 4津液停滞—-痰饮、水肿.
二温养作用:
1.含义: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热量,温 暖机体,营养全身.
2、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 的生殖之精.
• 中医学的先天之精,从分子生物学来看, 可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生殖细胞中的核 酸和性激素.在遗传工程中,核酸是携带 父母的遗传信息,形成胚胎,促进胎儿生 长发育的根本物质;而性激素则是人 体繁殖机能的物质基础,类似中医学中 的天癸.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5)临床意义:
元气充沛—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 官活力旺盛,体健少病。
元气虚弱—生长发育迟缓,脏腑 功能减退,体弱多病。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1)涵义:由谷气和自然界清气结 合而积聚于胸中,为人体后天之气。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之为 “气海”,又名“膻中”。
(2)生成: 肺 吸 入之清 气
结合而成
1、物质性:是结构单位最小的物 质。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2、功能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最基本物质。
3、运动性:气是人体内具有很强 活力,不断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精微物质。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一)生成来源:
1、先天之气: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所 化生,又称原气或元气,为人身之气的 根本。 2、后天之气:包括源于脾胃化生的水 谷之精气和肺肾吸纳的自然界之清气,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如《素问·痹论》:“营者,水谷 之精气也”。
(3)分布: 分布于脉中,循脉运行 于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 而复始,营周不休。
《素间·痹论》说:“循脉上下,贯 五脏、络六腑也”。
(4)功能:
a、化生血液。《灵枢·邪客》: “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b、营养全身。《素问·痹论》: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 脏,洒陈于六腑”。
1、血液生成的化生之源:
营气 精专物质
水谷精微
津液 有用水分
肾精
精血互资互化
2、影响血液生成的相关脏腑:
(1)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 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2)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化血。
(3)心、肺:脾输精于心肺,与肺吸 入清气结合,贯注心脉,在心气作用 下,变化而赤,是为血。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2.病理表现 ①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衰退,或者出现 早衰; ②脏腑功能减退;
③精的化生不足及其施泄障碍、血液和津 液的生成不足及其运行输布迟缓。
气的调控失常——脏腑功能虚性亢奋, 精血津液的代谢加快,消耗过多,可见遗 精、多汗、出血、烦躁、失眠等症。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
温煦作用
1.生理表现
①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特点和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规律。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失去
协调平衡时,称为“气机失调”。
气机失调: “气机不畅”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脱” “气闭”。
(二)气化
1.气化的概念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 2.气化的形式 气化就是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 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是气化的基本形式 。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学习要求
1. 掌握人体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 能及其分类。 2. 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3.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输布与排泄及 其功能。 4.了解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概 述 1.精气血津液神的概念
精 气 血 津液
神
2.精气血津液神与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
(一)滋润濡养 液态物质,有着较强的滋润作用。
津液
含有营养物质,有着丰富的濡养作用。
入脉,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津液还有调节血液浓度的作用。
(二)充养血脉
津液
(三)另外,津液的代谢对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
阴阳相对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五节
神
中医药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教案讲义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目的要求】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2.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其分类。
3.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4.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5.掌握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6.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概述气、血、精、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既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为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提供必须的物质和能量,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重点: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气的分类及其组成、分布、功能。
第一节 精【知识点表解】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夫精者,身之本也”狭义之精:藏于肾的、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广义之精:人体之内的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一)精的生成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生命的原始物质。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是人出生后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1.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 先天之精贮藏于肾 主藏于肾 后天之精经脾气转输至各脏腑,化为脏腑之精—→供给脏腑生理活动之需。
分藏于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地排泄以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的化生和施泄与肾的闭藏、肝的疏泄、脾的运化有关。
即人体之精利用转化、消耗和排泄精华物质、布散全身,濡养脏腑。
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脏腑之精;a、脾——转输到各脏—后天之精b、肾精化气——元气——三焦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后代(肾的封藏、肝气的疏泄);三、人体之精的功能(一)繁衍生命先天之精肾精后天之精精是生命的本原。
化生肾气以促进生殖精气天癸生殖机能(二)濡养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后天之精化生障碍五脏之精也衰肾精有损——生长发育迟缓或未老先衰表现肺精不足——呼吸障碍、皮肤失润无泽肝精不足——拘挛、掉摇或抽搐(三)化血精足则血旺。
精气血津液神
古人云: 善言气者,必彰于物” 古人云:“善言气者,必彰于物”。 气的物质性与功能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气的物质性与功能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本节所讨论的气,主要指后者。 本节所讨论的气,主要指后者。
垫江县中医院
二、气的生成
先天 — 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藏之于肾, 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藏之于肾, 借三焦通达于全身 生成 水谷精气 — 赖脾胃功能所化生 后天 吸入清气 — 赖肺气的功能所吸入
●主要功能
化生血液——经肺注入脉中 化生血液——经肺注入脉中,为血液的组成成 经肺注入脉中, 分之一 营养全身——循经脉流注全身 循经脉流注全身, 功 能 营养全身——循经脉流注全身,为人体提供营 养物质 营运血液——为血中之气 为血中之气, 营运血液——为血中之气,具有营运血液作用 结合脏腑,营气与脾胃关系最密切。 结合脏腑,营气与脾胃关系最密切。
先身而生,具有遗传性, 先身而生,具有遗传性,来源于父母精气之合 精 气 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 繁衍后代
垫江县中医院
原始胚胎
促使人生长发育 物质基础
(二)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新陈代谢 气化作用 物质与能量转化 维持 生命 精气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活动 产生感觉 情志活动 与自然之气运行 规律相统一
●主要功能
保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人身屏障 保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人身屏障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阳气的温煦作用 功能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阳气的温煦作用 调控汗孔开合、有规律启闭——调节人体水液代谢与体 调控汗孔开合、有规律启闭——调节人体水液代谢与体 温
结合脏腑,卫气与肺、 结合脏腑,卫气与肺、脾、肾关系密切。 肾关系密切。 营气与卫气的比较: 营气与卫气的比较: 合则为一,分则为二” 同源异名 “合则为一,分则为二” 垫江县中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第五节神
第五节神
神,既是中医学中的概念,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概念。
在古代哲学范畴中,神是指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一种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及规律。
如《周易·系辞上》说:“阴阳不测谓之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荀子·礼论》说:“列星随旋,明暗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因此,古代哲学范畴的神,是有关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认识。
而中医学的神,是有关人体生命的认识,与古代哲学的神概念,有着严格的区别。
研究人体之神的概念、生成、作用及其与脏腑、精气血相互关系的理论,即是中医学的神学说。
一、神的基本概念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
神的内涵是广泛的,既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外在的体现,其中又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纳为狭义之神的范畴。
在中医学中,神的概念源于古人对生命的认识。
古人在生殖繁衍的过程中观察到男女生殖之精相结合,便产生了新的生命,认为这即是神的存在。
《灵枢·本神》说:“两精相搏谓之神。
”生命之神产生后,还需要得到水谷精微和津液的不断滋养才能维持下去,并逐渐发育成长,处于变化之中。
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随着认识的深化,在类比古代哲学中神为宇宙万物之主宰的基础上,又确立了神为人体生命之主宰的概念。
人体五脏功能的协调,精气血津液的贮藏与输布,情志活动的调畅等等,都必须依赖神的统帅和调控。
于是又产生了神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的概念,故《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并且指出“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中医学中的神与古代哲学中的神,虽然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联系,但二者在概念内涵和生成来源上是有严格区别的。
中医学的神,其产生有着物质依赖性,虽由精生气养而成,但其概念内涵与精、气等物质有明显不同。
二、神的生成
精气血津液是化神养神的基本物质。
神的产生,不仅与这些精微物质的充盛及相关脏腑机能的发挥有关,而且与脏腑精气对外界刺激的应答反应密切相关。
(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
精、气、血、津液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是不能脱离这些精微物质而存在的。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
”《素问·六节藏象论》又说:“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都说明了精、气、血、津液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而且还是神所赖以产生的基本物质。
神寓于形体之中,脱离了形体组织的神是不存在的。
故《荀子·天论》说:“形具而神生。
”脏腑形体官窍中充满了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在脏腑之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下,通过这些精微物质的新陈代谢,产生了生命活动,可以从形色、眼神、言谈、表情、应答、举止、精神、情志、声息、脉象等方面体现出来,而这些生命活动外在体现的总称即是神。
中医学将神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别归藏于“五神脏”,如《素问·宣明五气》所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五神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五脏所藏的精气,如《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
……脾藏营,营舍意。
……心藏脉,脉舍神。
……肺藏气,气舍魄。
……肾藏精,精舍志。
”五脏精气充盛,则五神安藏守舍而见神识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运动灵活、睡眠安好、意志坚定、刚柔相济;五脏精气亏虚,不能化生或涵养五神,可见五神各种不同的病变。
精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强健,则神旺;精气血津液亏耗,脏腑功能衰败,则神衰。
中医诊病以望神为首要,结合闻声、切脉,将神的盛衰作为了解脏腑精气充实与否的重要标志,并藉此预后疾病的
吉凶。
(二)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
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外界刺激下,人体内部脏腑将做出反应,于是便产生了神。
其中,尤以心的生理功能最为重要。
心藏神,主宰和协调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同时也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素问·六节藏象论》特别强调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处)也。
”因此,以心为主的脏腑,以精气血津液为基础,对外界刺激作出应答。
一方面,保持了正常的心理活动状态,所谓“精神内守”,并以此主宰和协调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另一方面,机体与外部环境也取得了协调统一,体现了神的存在。
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刺激而作出应答反应的结果,表现为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人有正常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以心为主的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协调整合的结果。
外界事物的信息通过感觉入心,通过心的忆念活动形成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称为意。
将忆念保存下来,即通过记忆来累计事物表象认识的过程,称为志。
在此基础上酝酿思索,反复分析、比较事物的过程,称为思。
在反复思索的基础上,由近而远地估计未来的思维过程称为虑。
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准确处理事物,支配行为对事物作出适当反应的措施,称为智。
《灵枢·本神》所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反映了人的认知活动。
脏腑精气对外界刺激的应答,还可产生不同的情志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怒、喜、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刺激而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反应,脏腑精气的盛衰对不同情志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如《灵枢·本神》说:“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此外《灵枢·本藏》还提到“志意”,指出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这些都说明了神的产生是与脏腑精气的生理作用密切相关的。
三、神的作用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又是生命活动的总体现,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
神既由精、气、血、津液等作为物质基础而产生,又能反作用于这些物质。
神具有统领、调控这些物质在体内进行正常代谢的作用。
《类经·摄生类》说:“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
”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
脏腑精气产生神,神通过对脏腑精气的主宰来调节其生理功能。
以五脏精气为基础物质产生的精神情志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对脏腑之气的运行起到调控作用,使之升降出入运行协调有序。
“五脏藏五神”及“五脏主五志”,反映了生命存在的形神统一观。
神的存在是脏腑生理功能正常与否的反映。
某种有针对性的精神活动还能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紊乱,达到治病、康复的目的。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神的盛衰是生命力盛衰的综合体现,因此神的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
”这些都突出了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宰地位。
总之,精、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运行有序,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的代谢平衡,脏腑功能的发挥及相互协调,情志活动的产生与调畅,心理状态的宁静怡然,却病延年的养生之道,都离不开神的统帅和调节。
神是机体生命存在的根本标志,形离开神则形亡,形与神俱,神为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