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在撰写这篇文章之前,首先要了解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的含义和意义。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 是指在进行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时,用于指导、评估和确认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标准和原则。

它对于确保临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医疗科研和临床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的内容和要求。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包括了临床试验终点的选择、评估标准的制定、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选择临床试验终点时,需要考虑到其与药物疗效相关性的因素,并确保终点的选择具有临床意义。

在评估标准的制定方面,需要考虑到客观性、临床可行性和标准化的要求,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方面,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且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确保临床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我们需要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的实际应用,能够帮助临床试验设计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提高临床试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它也能够帮助临床试验执行者规范临床试验的操作流程,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的应用还能够为新药上市申请提供可靠的临床试验数据和结果,对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是指导和规范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技术标准和原则,对于确保临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实际应用能够提高临床试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新药上市提供可靠的临床试验数据和结果,对促进医疗科研和临床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文章中,我们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进入Ⅰ期临床试验前,新药应完成药效学、急性毒性、重复给药毒性以及其他必要的毒理学研究,初步预测 进入人体试验具有相对的安全性。
1.研究目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不同给药方案下的MTD、DLT、合理的给药方案,确定Ⅱ期临床试验推荐的给药 方案。同时了解新药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获取初步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观察初步疗效,进行可能的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PK/PD)分析。
手术介绍
手术介绍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类疾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多数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有 限,缺乏有效的可以治愈的药物,亟需开发新的药物来满足需要。在抗肿瘤药物的风险效益评估中,医护人员和 患者可能愿意承受相对较大的安全性风险,所以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除遵循一般药物临床研究原则外,还应考 虑其特殊性。由于肿瘤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一些新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呈现出不同于 以往传统细胞毒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点;肿瘤疾病的药物治疗也从以往的单纯追求肿瘤缩小向延长患者的 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转变,这些改变使抗肿瘤药物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也出现较大改变。因此,传统的抗肿 瘤药物开发模式已经变得不适宜,需要更多地探索能加快和促进开发进程的临床研究策略。
由于肿瘤疾病的特点,患者急需及早获得有效药物治疗机会,临床试验周期过长,可能导致患者丧失有效治 疗的机会。国家对治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疑难危重疾病的新药实行特殊审批(参见《特殊审批程序》)。如该 适应症无有效治疗方法,已获得临床试验数据可以提示试验药物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且安全性可以接受时, 提交了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的前提下,SFDA可能考虑提前批准上市,但申请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后续完整 的研究结果来最终证实其临床获益,定期呈报安全性报告。
总体考虑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文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文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4)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4)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4)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4)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5)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5)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5)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6)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7)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7)(一)分级管理 (7)(二)使用管理 (8)(三)配置管理 (9)(四)人员资质管理 (9)二、落实与督查 (10)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1)一、细胞毒类药物 (11)(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11)(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15)(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19)(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0)(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21)(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23)二、激素类药物 (24)(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24)(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27)(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29)(四)孕激素 (31)(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2)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33)(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3)(二)单克隆抗体 (36)(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40)(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41)(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42)(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43)(七)基因治疗 (43)(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44)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45)(一)造血生长因子 (45)(二)止吐药 (51)(三)镇痛药 (53)(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55)(五)神经精神用药 (57)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61)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61)(一)鼻咽癌 (62)(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62)(三)喉癌 (63)(四)甲状腺癌 (66)二、胸部肿瘤 (67)(一)非小细胞肺癌 (67)(二)小细胞肺癌 (71)(三)胸腺肿瘤 (73)(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74)三、消化系统肿瘤 (75)(一)食管癌 (75)(二)贲门癌 (77)(三)胃癌 (77)(四)结直肠癌 (79)(五)胆管癌、胆囊癌 (82)(六)胰腺癌 (83)(七)肝癌 (85)四、乳腺癌 (86)(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87)(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 (89)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91)(一)肾上腺肿瘤 (91)(二)肾脏肿瘤 (93)(三)尿路上皮癌 (94)(四)前列腺癌 (97)(五)阴茎肿瘤 (100)(六)睾丸肿瘤 (101)六、妇科肿瘤 (103)(一)宫颈癌 (103)(二)卵巢癌 (105)(三)子宫内膜癌 (108)(四)外阴癌 (110)(五)阴道癌 (112)(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13)七、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116)(一)白血病 (116)(二)恶性淋巴瘤 (120)(三)多发性骨髓瘤 (140)八、颅脑肿瘤 (142)(一)胶质瘤 (142)(二)髓母细胞瘤 (145)(三)脑转移瘤 (147)(四)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149)(五)颅内生殖细胞瘤 (151)(六)颈静脉球瘤 (153)(七)垂体腺瘤 (155)九、原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159)(一)骨肉瘤 (159)(二)尤文氏肉瘤 (164)(三)软组织肉瘤 (166)《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编审专家名单 (167)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一、前言在临床试验中,终点(endpoint)是评价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

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终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临床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标准化,一般会遵循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Common Data Element)。

二、什么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是指在设计和进行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时,指导研究人员选择、评价和报告终点的一组标准化数据元素。

它包括了对临床试验终点的定义、测量方法、时间点、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的规定。

通过CDE,可以实现不同临床试验之间数据的比较和共享,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CDE的运用也有助于降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成本,提高临床试验的效率。

三、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选择的原则在选择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终点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终点应该能够直接反映出治疗效果,例如患者的生存期、疾病进展的时间等。

2. 可靠和客观:终点应该是可靠和客观的,避免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以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3. 临床相关性强:终点需要能够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疾病发展状态直接相关,对于患者和临床实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 安全性考虑:在选择终点时,也需要考虑治疗安全性的评价标准,如毒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发生率等。

四、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的内容与应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终点的定义:对于每一个试验终点,CDE都会给出明确定义,并明确其临床和科学意义。

2. 测量方法:CDE规定了对于每一个终点,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来进行测量和评价,以及所需的测量工具和标准。

3. 评价时间点:CDE会规定在试验期间或结束时,对于终点的评价时间点,以便研究人员进行统一的评价。

4. 评价标准:CDE也会说明在评价终点时所应该采用的评价标准,如何对结果进行分类和分级。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1.临床意义:终点应该具有临床意义,即对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症状缓解等产生重要影响。

终点的选择应该与疾病的发展和临床治疗目标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反映药物治疗的效果。

2.敏感性和特异性:终点应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反映药物的疗效。

敏感性是指终点能够检测到治疗效果的能力,特异性是指终点只反映药物治疗效果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3.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终点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能够被不同的观察者和实验室重复并得出相似的结论。

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能够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4.生物学合理性:终点的选择应该基于对肿瘤生物学的充分理解。

终点应该与肿瘤发展的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吻合,从而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信息。

5.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终点的评价应该能够在临床试验中进行并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得结果。

终点的评价方法应该是成熟的、可靠的和经济的,能够适应多种研究设计和临床实施条件。

6.研究时间:终点的选择应该在合理的研究时间范围内能够得出结果。

研究时间过长会增加试验的成本和风险,限制其在临床实施中的可行性。

在具体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终点的选择可以根据研究药物的特点和目标进行调整。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有效缓解率(RR)、疼痛缓解比例、生活质量改善等。

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类型的特点,还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终点,如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肿瘤病理学反应等。

总之,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选择应该兼顾临床意义、敏感性、特异性、客观性、可重复性、生物学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原则。

确定合适的终点能够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介绍1.肿瘤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重大健康问题,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是发现和验证新药物疗效的重要手段。

2.本文将讨论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终点技术指导原则,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临床试验,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影响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因素1.临床试验终点是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主要指标,因此选择合适的终点非常重要。

2.以下是影响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治疗目标1.不同的肿瘤类型和疾病阶段具有不同的治疗目标。

2.治疗目标通常包括生存期延长、疾病进展延缓、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等。

临床终点类型1.主要临床终点通常与疾病的生存期和疾病控制相关。

例如,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

2.次要临床终点通常用于评估药物的影响力和耐受性,如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

适当的终点选择与设计1.临床试验终点的选择应准确、合理和可靠。

常用的终点包括生存期、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等。

2.样本量的计算和试验设计应充分考虑终点选择,保证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和信度。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1.正确选择和设计临床试验终点是提高研究效果的核心。

2.以下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的几个重要方面:终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1.选择合适的终点需要考虑疾病特点、治疗目标和药物机制等因素。

2.终点应具备客观性、可测性和可靠性,以减少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临床终点的一致性和标准化1.多中心试验应尽量统一临床终点的定义和评估标准,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

2.标准化的临床终点评估流程和分析方法可以减少评估者之间的主观差异。

终点选择的灵敏性和特异性1.终点选择应具备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以便准确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2.合适的终点选择可以提高试验的效率和节约研究资源。

终点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数据收集应及时、准确和完整,以保证终点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合理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缺失和误差。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全球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而临床价值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指导原则,正是为了确保药物的临床有效性和价值,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性而提出的。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指导原则。

首先,临床价值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指导原则强调需基于临床需要开展研究。

这意味着研究者需要深入了解现有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表现和患者需求,明确临床上的疾病负担,确定研发新药物的方向。

只有在深入了解临床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开发出更符合患者需要的抗肿瘤药物。

其次,临床价值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指导原则注重药物研发的整体价值。

这包括从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就要考虑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合理用药等方面的问题,确保药物的全面价值。

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成本效益和治疗效果,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可及性。

第三,临床价值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指导原则强调需与患者进行充分的合作。

这一原则强调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意见,确保新药物符合患者的实际治疗需要。

同时,在研究设计、临床试验和用药指导等方面也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见和反馈,以提高药物的适用性和临床价值。

第四,临床价值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指导原则要求应充分考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药物的成本和利用效率,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可及性,以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

同时,也需要考虑药物的长期效果和成本效益,以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临床价值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指导原则是为了确保新药物的临床有效性和可及性,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

这些原则涉及到药物研发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研究者、医疗机构、政府和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患者的受益。

希望通过这些指导原则的实施,可以提高抗肿瘤药物的临床价值和质量,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1. 介绍1.1 背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是评估新型药物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试验终点是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是临床症状、生存期、疾病复发率等。

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科学的技术指导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国际规范和指南,以下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的一个示例:1.2 技术指导原则示例1 确定终点前需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预期疗效。

2 终点选择应基于临床意义和可测量性。

3 终点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4 终点评估应使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评估工具。

5 终点应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相关。

6 终点评估应考虑患者的安全性和不良事件。

7 终点评估应根据试验设计和样本量计算进行统计分析。

8 终点评估应进行中央评估和独立审核。

9 终点评估结果应进行数据监控和质量控制。

10 终点评估结果应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这些技术指导原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选择适当的终点,并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这些原则也有助于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解释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目的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终点设定提供技术指导原则。

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中,终点的选择对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原则,帮助研究人员选择适当的终点,并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将:- 介绍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讨论终点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提供一些常用的终点类型和评估方法;- 强调终点选择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探讨如何确保终点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阅读本文,研究人员将能够了解如何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药物特性来选择适当的终点,并遵循技术指导原则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这将有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和可信度,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临床前研究阶段的策略:在开展临床研发前,需要进行一系列临床前研究,包括药物的体内和体外活性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学和安全性评价等。

这些研究应该有针对性地评估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排泄途径、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等信息。

2. 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应该符合以证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目标。

根据药物类型和研究问题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试验设计,如随机对照试验、单臂试验、非随机试验等。

3. 合理制定试验终点:试验终点是评价药物疗效的主要指标,应该选择具有临床意义和客观性的指标。

常见的临床研发终点包括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等。

4. 选择合适的研究人群:研究人群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药物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根据药物的适应症和不同阶段的研发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人群,如早期疾病、晚期疾病、转移疾病等。

5. 合理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在临床研发过程中,需要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耐受性、剂量限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

6. 加强试验数据质量和监测:在临床试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试验数据质量和监测的管理。

包括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制定数据监测计划、进行质量监控等。

总体而言,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是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目标,通过临床前研究、合理的试验设计、选择适宜的研究人群和终点,加强安全性评估和数据监测等措施,推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0.12.31
•【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通告2020年第61号
•【施行日期】2020.12.3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通告
2020年第61号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
设计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为建立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统计学技术要求的统一尺度,鼓励和指导工业界进一步优化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的统计学设计,以提高临床研发效率,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试行)》(见附件)。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2020年12月31日附件1:《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试行)》。

抗肿瘤药联合治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联合治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联合治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抗肿瘤药联合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肿瘤的方法之一,通过多种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增加治疗效果,减少药物耐药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抗肿瘤药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指导原则以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抗肿瘤药联合治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设计方案1.明确研究目的:明确试验的主要目的,如评估联合治疗对肿瘤疗效的影响、比较不同联合方案的疗效等。

2.确定研究对象和入选标准:明确试验的对象范围,如患者的年龄、肿瘤类型和分期等,并且确定入选标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比较性。

3.确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联合治疗试验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4.确定联合治疗方案和剂量: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且制定用药方案。

5.制定试验监测和评估方法:确定观察指标和评估方法,包括肿瘤疗效评估方法、不良反应监测方法等。

二、试验操作和实施1.严格遵守伦理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临床试验必须符合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并且遵守临床试验的伦理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2.确保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随机性和比较性: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配患者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少随机误差和偏倚。

3.正确使用和管理试验药物:确保试验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试验药物的管理规定,包括药物储存、配制和使用等。

4.严格按照试验监测和评估方法操作:严格按照试验监测和评估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可信性和准确性。

5.做好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及时监测和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与试验相关性,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三、数据分析和报告1.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试验数据进行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检查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2.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根据试验设计和目的,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客观和科学的结论。

3.撰写试验结果报告:将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包括试验设计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设计指导原则》1.样本大小确定:样本大小确定是临床试验设计的重要步骤。

样本大小的确定应该基于试验的主要目标、控制统计显著性和检验效能的要求等。

通常,大样本能够提高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般性。

根据不同临床试验的目标和要求,可以采用样本比例估计、样本大小估计的方法。

2.随机化和盲法:随机化使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特征更加相似,减小因干预之外因素的影响。

盲法可以减少观察者主体性的干扰和偏差。

随机化和盲法是现代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3.分组和对照:临床试验需要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以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分组设计可以降低干预的偏倚,对照组可以提供相对比较的效果评估。

常用的对照组设计包括安慰剂、传统治疗以及无治疗。

4.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是评估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生存分析、多元分析等。

统计分析应该根据试验的主要目标以及试验数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

5.数据监测:临床试验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监测机制,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监测委员会可以监控数据采集、录入和分析的过程,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监测委员会可以采取中心式、独立的审核和监测方式。

6.结果解释:临床试验结果需要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应用。

试验结果的解释应该基于统计学分析的结果,同时需要考虑临床实际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

临床试验结果的解释应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决策。

综上所述,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统计学设计是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和可解释性的重要因素。

样本大小确定、随机化和盲法、分组和对照、统计分析方法、数据监测以及结果解释是临床试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合理的统计学设计可以提高临床试验结果的权威性和可应用性。

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引言:随着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许多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方向不明确,缺乏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指导原则。

因此,本文将提出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以帮助推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发展,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效果。

一、明确药物的研发目标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药物的研发目标。

这意味着研发者需要明确药物的治疗靶点、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适应症范围等信息。

只有明确了药物的研发目标,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药物研发工作。

二、加强前期研究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过程中,前期研究至关重要。

这包括药物的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以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特性的研究。

通过加强前期研究,可以有效筛选出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抗肿瘤药物,并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三、建立合理的临床试验设计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中,临床试验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建立合理的临床试验设计,可以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在设计临床试验时,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疗效预期和安全性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临床试验的类型和设计方案。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加强临床药物监测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中,临床药物监测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加强临床药物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等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同时,还可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耐药性等指标,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对于推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药物的研发目标,加强前期研究,建立合理的临床试验设计和加强临床药物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因此,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中,需要深入贯彻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原则,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近年来,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研发和应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的指导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展开探讨,以帮助相关人员在临床试验中更加准确地进行药物评价。

一、试验设计和实施要点1.研究目的明确:在设计临床试验时,必须明确试验的目的,例如是评估药物的疗效、副作用或者寻找最佳用药方案等。

这样可以确保试验的相关方案和数据收集符合实际需求。

2.样本选择和计算:根据试验目的和样本数量计算的原则,合理选择试验样本并确保样本标本的充分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样本的选择上要尽力避免任何潜在的偏差。

3.严格执行试验方案:试验方案是临床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按照严格的试验方案进行操作。

在试验的实施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4.数据采集和分析:试验期间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是评估药物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及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二、试验安全管理和副作用监测1.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监测:抗肿瘤药物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需要在试验设计中进行监测和记录。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疼痛、恶心、呕吐、皮肤反应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和处理。

2.药物安全性评估方法:针对试验中的药物安全性评估,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方法,如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药物的潜在危险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监测措施。

三、试验结果分析和报告1.结果分析: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结果解读。

在结果分析过程中,要确保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2.报告撰写和发布:试验结果的报告需要严格按照国际规范进行撰写,包括试验的目的、方法、样本特征、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的发布需遵守相关伦理规范,确保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试验设计1.试验目标:明确试验的主要目的、试验阶段、试验药物的适应症和安全性等。

2.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等设计,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3.参试人群:明确试验的受试者人群的选择标准,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并确保其符合受试者伦理要求。

4.试验分组:制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方案,并确保两组参试者的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

5.试验药物剂量和方案:确定试验药物的剂量范围和给药方案,确保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试验终点:明确试验的主要和次要终点,包括疗效指标、生存指标、不良反应等。

二、试验操作1.试验方案:编写试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方法、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试验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试验实施: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操作,包括试验药物的给药、观察和记录等,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数据收集: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试验监督:建立试验监督机制,对试验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试验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5.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对试验操作和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规范性。

三、试验伦理1.伦理审批:所有试验必须通过伦理审批,并遵循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2.受试者知情同意:在试验开始前,必须征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并确保其具备参试资格和自主决策能力。

3.不良反应监测:对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

4.中止规则:建立试验中止的规则和程序,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紧急性优先。

5.数据解读和发布:对试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及时的解读和发布,确保试验结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四、环境与设备1.试验场所:选择适当的试验场所,确保试验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2.设备和仪器: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设备和仪器,确保试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购置与管理:对试验所需的设备、仪器和试剂进行规范的购置和管理,确保试验的质量和稳定性。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临床试验终点(End Point)服务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在传统的肿瘤药物的研发中,早期的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价安全性以及药物的生物活性,如肿瘤缩小。

后期的有效性研究通常评价药物是否能提供临床获益,例如生存期延长或症状改善等。

用于支持药物批准的临床试验终点通常应当是反映临床获益的指标。

在肿瘤领域,生存期改善被认为是评估某种药物临床获益的合理标准。

在20世纪70年代,通常以影像检查或体检等肿瘤评估方法测得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依据批准抗肿瘤药物上市。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逐渐认识到抗肿瘤药物的审批应该基于更直接的临床获益证据,如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体力状况或肿瘤相关症状减轻等。

这些临床获益很多时候并不能通过客观缓解率或与其相关的指标进行预测。

当某种药物用于治疗严重或威胁生命的疾病、对现有治疗有明显改进、或填补治疗空白时,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替代终点(Surrogate End Point)支持该药物的上市申请。

这些替代终点可能不像血压或血清胆固醇这类经过充分验证的指标,但可能能合理预测临床获益。

此种情况下,申请人必须承诺进行上市后临床试验以确证该药物的实际临床获益。

如果上市后研究不能证明该药的临床获益,或者申请人未按要求进行承诺的上市后研究,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SFDA)可将该药物从市场中撤出。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为申请人开展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以使其符合某种药物上市申请的有效性评价要求。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国内、外均未上市的抗肿瘤新化合物的临床试验研究,新生物制品也可参考部分内容。

本指导原则中仅讨论用于治疗肿瘤患者的药物的终点,未讨论用于预防或降低肿瘤发生率的药物的终点。

二、关于临床试验终点的一般性考虑本节回顾了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一般性问题。

对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进行了探讨,并对采用了这些终点的肿瘤临床试验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恶性肿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虽然现有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多数患者的生存时间仍然有限。

因此,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可能会愿意承受相对较大的安全性风险,因此需要特别考虑其风险效益评估。

随着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抗肿瘤药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特点与传统的细胞毒类药物不同。

同时,肿瘤疾病的药物治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考虑更多的临床研究策略。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抗肿瘤新化合物的临床研究,同时也会对非细胞毒类药物的研究进行阐述。

这些观点仅代表SFDA对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认识,申请人在具体问题上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抗肿瘤药物研究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可能对将来抗肿瘤药物开发模式产生影响,因此申请人可以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并及时寻求SFDA药品注册部门的建议。

三、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研究设计、研究人群、研究终点指标等。

在设计研究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阶段和药物特性进行考虑,同时需要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平衡。

在实施研究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患者知情同意、伦理委员会审批等。

同时,需要对研究过程进行监管和记录,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临床研究的数据分析和评价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数据分析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样本量、数据质量、统计方法等。

在评价疗效时,需要考虑多种终点指标,包括生存期、生存质量、缩小肿瘤等。

同时,需要对安全性进行评价,包括不良反应、毒性等。

五、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监管和记录。

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审核,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六、结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研究设计、研究人群、研究终点指标等。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管和记录,并进行质量控制。

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与给药方案密切相关。

不同的给药方案可能导致不同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和最大耐受剂量。

对于细胞毒类药物,应尽量提高给药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但在耐受性可接受的前提下。

因此,在临床研究早期,应探索不同的给药方案,找出能够获得最大疗效且耐受性可以接受的方案。

对于新型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其给药方案的探索可能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的方法。

为避免肿瘤单药治疗产生耐药性,多采用联合治疗。

通过毒性不完全重叠的化合物联合或者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不完全重叠的化合物联合应用,可以在可接受的毒性水平增加抗肿瘤活性。

新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药物的开发也提供了联合用药的理论基础,比如细胞毒和非细胞毒药物的联合治疗。

在早期临床研究中,甚至临床前研究中考虑联合用药方案的探索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药物早期研究中未能显示出充足的单药活性时。

一种抗肿瘤药物可能不只是对一个瘤种有效,也不可能对所有瘤种都具有同样疗效。

因此,在临床前药效研究中,应参考同类化合物或作用机制相似药物的适应症,尽可能多地进行药物的抗瘤谱的筛选。

在早期探索性临床试验中,也应参考临床前研究结果选择多个瘤种进行临床研究,以获得该药物对不同瘤种敏感性的初步结果。

在Ⅲ期研究中,再针对某个或几个相对敏感、最具开发价值的瘤种进行大样本确证性试验。

在获得肯定疗效后,再选择其他潜在的有效瘤种进行研究。

在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对其适用人群和给药方案进行优化。

对一种新抗肿瘤药物适用人群和给药方案的探索和优化可能是无穷尽的。

因此,在充分考虑药物的目标人群、目标适应症的发病情况和治疗现状、新治疗手段在该病治疗中的地位、同类药物的开发情况等因素后,应拟订周密合理的临床开发计划来安排临床试验的进度。

选择可行的最有潜在开发价值的适应症和给药方案进行大样本的确证研究,先获得上市许可,再考虑上市后进行扩大适用人群、优化给药方案的研究。

在I期临床试验中,为了遵循伦理原则,应该选择那些没有获得标准治疗效果或者没有接受标准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作为受试者。

这些患者的身体状况通常较差,而且在试验前可能接受了多种其他治疗,这可能会影响药物相关反应的观察。

因此,制定患者入组标准应该非常谨慎。

在I期临床试验中,通常会选择不同的瘤种进行试验。

这些瘤种的选择可以参考临床前药效研究结果。

由于动物试验结果不能完全预测人体试验结果,因此也可以选择未知敏感性的瘤种进行试验。

对于分子靶向药物,根据靶标筛选受试者对疗效的评价以及个体化治疗也是有帮助的。

在I期临床试验中,给药方案是决定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因此,应该探索适宜的给药方案,并探索不同给药方案下的人体耐受性。

对于细胞毒类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单次给药起始剂量计算原则上相当于非临床试验中啮齿类动物MTD剂量的1/10,或非啮齿类动物MTD剂量的1/6,单位用mg/m2表示。

同时还需考察MTD剂量在不同种属动物的毒性反应及可逆性,一般应选择最具相关性的动物的MTD估算所得剂量,在未知动物相关性的情况下,宜选择最敏感动物MTD进行计算。

具体可参考《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对于一些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由于其毒性相对较小,I 期临床试验的单次给药起始剂量计算可采用非临床试验中非啮齿类动物NOAEL(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剂量)的1/5,或者更高。

选择健康受试者时应参考《健康成年志愿者首次临床试验药物最大安全起始剂量的估算指导原则》计算起始剂量。

多次给药起始剂量主要依据单次给药试验结果确定,同时应综合考虑临床前重复给药毒理研究结果。

如果是国外已进行临床试验的新化合物,已有可靠的可借鉴临床试验资料,参照国外临床研究数据设计国内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应当考虑不同人种间的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

参考国外临床研究数据设计国内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需要考虑不同人种间的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进行联合用药探索性研究时,需要考虑联合方案中的药物起始剂量确定需要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毒性加倍甚至增加更多。

如果一种新的联合疗法的抗肿瘤活性的程度依赖于理论推测时,可以预测出联合疗法的毒性。

在剂量设计方面,优先考虑在单药治疗时活性最高的化合物,并且需要考虑给药的顺序、给药间隔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剂量递增方案的确定要考虑药物临床前研究的暴露量-效应/毒性曲线关系和个体差异确定。

建议采用改良的Fibonacci 方法设计剂量爬坡方案,根据药物特点调整剂量递增的幅度。

每个剂量组应选用尽量少的可达到评价要求的患者,并且至少有3名或3名以上可评价的受试者。

若出现明显毒性,应考虑增加受试者例数。

在同一患者进行剂量递增试验应避免,若观察到很小的毒性反应或偶尔的不明显毒性,可在同一患者递增一个剂量,但需要有临床前毒理学试验结果提示试验药物无蓄积性。

试验药物的毒性反应可能会有延迟发生的情况,因此需要观察足够长的时间,通常剂量递增试验的观察时间应当到用药后3-5周。

如果受试者毒性是可以接受的,受试者可以在毒性恢复之后再次用药,并且在同一剂量水平最好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利于疗效的观察和评价。

对于细胞毒药物,剂量逐渐递增到MTD就可停止爬坡。

有些非细胞毒类药物的毒性很小,可能在较高剂量下也不能观察到明显的MTD。

但即使药物作用的活性靶点已经饱和或在没有显著毒性的时候就观察到了明显疗效,也仍然建议研究更高的剂量,以便更好的明确化合物的安全性特点。

如果剂量递增到可观察到疗效的剂量后,继续增加剂量并没有看到疗效的增加,而毒性明显增加,则应选择较低的剂量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在进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时,给药间隔可参考临床前试验的推荐剂量间隔或肿瘤/正常组织的药物毒性比率,并结合人体单次给药的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进行设计或调整。

参考同类别药物获得的经验有助于选择给药间隔。

在没有可参考临床资料时,细胞毒类药物可按照该类药物临床常规用法探索多种不同的给药方案,一般包括单剂量、每周一次、每日给药等给药方法。

通过观察单次给药的毒性恢复时间来确定重复给药的间隔时间,每2-4周为一重复周期是较为常用的给药间隔。

一些非细胞毒类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还应考虑其达到靶部位抑制的稳态浓度,多采用连续给药的方式。

在进行药物毒性反应观察和评价时,需要根据当时国际上通用的药物毒性反应标准(如___的常见毒性反应标准)对不良反应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尤其注意根据临床前研究结果以及在同类药物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来增加特别项目检查。

同时要特别注意临床前研究中未出现的毒性。

给药部位的局部毒性要做特别记录,根据标准对不良事件反应进行分级,判断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的相关性,毒性的可逆程度,与剂量、疗程的关系。

同时,不良事件的评价不仅包括试验用药,还应包括毒性影响因素的评价,如器官功能失调、联合用药等。

这些影响因素还要在Ⅱ/Ⅲ期临床试验中进一步说明。

如果试验过程中发生死亡病例,应提供详细的个案报告。

要特别明确死亡原因及其与研究用药的关系,如有可能需进行尸检并提供报告。

药代动力学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需要考虑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时间的变化。

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指导给药方案的设计和调整。

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确定主要药代参数。

试验设计包括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全过程研究。

重点评价药代动力学与给药剂量、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的关系。

建议建立群体PK/PD分析模型,以解释毒性反应和设计最佳给药剂量和方案。

影像学技术可用于研究药物在肿瘤组织靶部位的分布,需征得受试者同意。

药代动力学研究需考虑不同疾病状态、年龄、肝肾功能、食物、合并用药、人种、性别等因素。

疗效观察和评价应遵照当时国际上通用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可获取体液、血液/血清、组织进行相关的肿瘤标记物检测和预测疗效。

若研究者判断受试者能够耐受且有可能继续获益,也可以考虑持续用药多个疗程。

试验结束或中止应考虑DLT、MTD剂量和毒性靶器官,以及疾病进展、不良反应、患者要求退出、研究者判断不适宜继续进行临床试验等因素。

若出现多个受试者提前中止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性显示弊大于利、受试者招募不理想、数据记录质量太差或出现药物相关的死亡等情况,也应考虑提前中止试验或调整试验方案。

客观缓解率(ORR)是评估药物抗肿瘤活性的重要指标,指肿瘤缩小并保持一定时间的病人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