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控制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个项目或组织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项目或组织的成功实施,同时还要为决策者提供对项目或组织的有效掌控的手段。
控制指标是用来监测和评估项目或组织进展的关键指标。
下面是几点关于确定控制指标的建议:1.明确目标和目的:控制指标应该与项目或组织的目标和目的紧密相连。
在确定控制指标之前,需要明确项目或组织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途径。
只有明确了目标和目的,才能确定出与之相关的控制指标。
2.量化关键业绩指标:控制指标应该是可以量化的,以便于进行衡量和比较。
关键业绩指标可以是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项目进展可以以进度完成率、关键里程碑完成率等来衡量;质量可以以错误率、用户满意度等来衡量;成本可以以预算执行情况、资源利用效率等来衡量。
3.参考过去经验和最佳实践:确定控制指标时,可以参考过去类似项目或组织的经验和最佳实践。
这些经验和实践可以帮助确定哪些指标是关键指标,以及如何计算和衡量这些指标。
这样可以避免重复造轮子和踩坑。
4.与相关方沟通:相关方是控制指标的使用者,他们了解项目或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确定控制指标之前,应该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讨论,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这样可以确保控制指标的制定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并且可以得到相关方的支持和认可。
5.关注与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会:目标的实现不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确定控制指标时,也要考虑与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风险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目标实现的困难程度和潜在的威胁,而机会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目标实现的机会和潜在的收益。
6.定期评估和调整:控制指标是动态的,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在项目或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追踪和监测控制指标的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如果一些控制指标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以确保项目或组织的顺利实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1.确定关键目标和绩效指标:在制定详细规划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关键目标和绩效指标。
关键目标是指实现计划所需达到的目标,而绩效指标是衡量目标实现情况的标准。
确保这些目标和指标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后续的控制工作能够准确进行。
2.参考相关指标和标准:在确定控制指标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指标和标准。
这些指标和标准可以来自行业的最佳实践、相似项目的经验教训,或者是政府法规等。
通过借鉴已有的指标和标准,可以提高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制定合理的时间框架:控制指标的制定应该基于合理的时间框架。
时间框架是指确定指标的起止时间和监控频率。
根据不同的项目和工作内容,可以确定不同的时间框架。
例如,对于长期项目,可以使用年度或季度为时间框架;对于短期项目,可以使用周或日为时间框架。
4.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在确定控制指标时,应该考虑到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对于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指标来进行监控和评估。
例如,在项目进展方面可以制定控制指标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延误风险。
5.保持指标的有效性和可调整性:在实施过程中,控制指标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因此,应该保持控制指标的有效性和可调整性。
定期评估和审查控制指标的适用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控制指标能够持续有效地监控和评估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6.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控制指标的确定应该是一个共同协商的过程。
与相关的执行人员、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确保控制指标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这样可以提高控制指标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
7.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最后,确定控制指标之后,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
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报告和反馈机制,及时获取项目进展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监控和评估的结果,可以了解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确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是制定和实施控制性规划的基础,它们提供了实施控制性规划所需的具体指导和目标。
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是一个复杂而且关键的过程,它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社会发展需求、环境保护要求、经济可行性等等。
本文将就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一、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前的准备工作在具体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明确规划目标和可行性。
1.问题分析:对规划的目标进行细化分析,确定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改善的方向。
同时,需要对规划的影响范围、关联因素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2.政策环境研究:研究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政策,了解政策要求和方向,明确规划框架和要求。
3.环境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对规划涉及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确保规划符合环保要求。
同时,进行经济可行性研究,评估规划的经济效益,确保规划的可行性。
二、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方法和步骤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可以开始具体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
以下是一般的步骤和方法:1.制定规划目标和原则:根据问题分析和政策环境研究的结果,确定规划目标和原则。
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符合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
2.确定指标体系: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制定一个完整、有序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包括多个层次和维度,以全面评估和指导规划实施。
3.初步确定指标内容:根据问题分析和政策环境研究的结果,初步确定指标的内容和意义。
指标应具体、可测量和可操作,以便实际实施和监督。
4.评估指标的可行性:对初步确定的指标进行评估,包括环境评估和经济可行性评估。
评估结果应该反映指标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和目标要求。
5.修订指标内容:根据评估结果,对指标进行修订和优化。
修订后的指标应符合环保和经济要求,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6.制定指标实施计划:制定指标实施的具体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责任分工、监测机制等。
计划应具体、可操作,以确保指标的有效实施。
规划管理主要控制指标
规划管理主要控制指标随着现代城市规划制度的建立和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每项工程的建设不仅要满足自身功能的需要,而且对城市的布局形态、环境质量、城市交通、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左邻右舍的相关权益等产生影响。
因此,把局部的、单个的城市建设工程,纳入全局的、整体的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就十分重要。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控制的指标内容有:建筑物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包括日照标准、消防安全、卫生防疫、施工安全、空间关系等因素)、建筑退让、建设基地绿地率、基地出入口和交通组织、建设基地标高、建筑环境管理、各类公建用地指标和无障碍设施等。
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住宅日照标准四项主要控制指标的情况。
1、容积率容积率是指建筑基地范围内地面以上建筑面积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建筑基地面积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最重要的指标,也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指标。
容积率过低,会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下降;容积率过高,又会对城市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一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容积率过高,建筑体量过大,容易造成对周围建筑特别是北部或下风向的建筑日照、通风和绿化自然条件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负面效应在居住区尤为明显。
二是对人工环境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地区供水、供电、通讯、排水以及道路交通容量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供应能力和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建筑容量过大,相应市政配套设施的需求量和交通发生量超过供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会造成需求与供应的失衡。
反过来,容积率过高也会影响建设项目效益的正常发挥,同时,城市的综合功能和集聚效应也会受到影响。
2、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为: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基地总面积)×100%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规划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
指规划建设用地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占该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不同,绿化覆盖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即树的影子也被算人绿化覆盖面积,因此,绿化覆盖率一般会大于绿地率。
建筑间距
指两栋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需要满足防火、防震、日照、通风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后退
规划设计的主要制指标
指标
具体内容
容积率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建筑高度
也称建筑限高,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的建筑最大高度限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一般对拟建造的建筑提出一个许可的最大限制高度。
建筑密度
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之和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在总建筑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建筑层数越多,建筑密度越低。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建筑物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后退的距离,通常会控制后退距离的下限。建筑后退规划控制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混乱,保证城市消防、防汛、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防护距离。
居住人口
密度
指单位建设用地容纳的居住人口数,单位是“人/公顷”。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地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地几点建议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在一个项目或计划中确定一系列具体而详细的控制指标,用于衡量和评估项目的进展和绩效。
这些控制指标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有效地管理项目,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纠正偏差和风险。
下面是几点关于确定控制指标的建议:1.设置明确的目标:在制定控制指标之前,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
目标应该是具体、可量化和可达成的,明确可以帮助团队成员理解项目的方向和重要性。
根据目标,可以确定相关的控制指标。
举个例子,如果目标是提高销售额,那么相关的控制指标可以包括每月销售额、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等。
2.设计有效的指标:控制指标应该与项目目标直接相关,并且能够提供有关项目进展和绩效的有用信息。
指标应该能够量化项目的关键方面,例如质量、时间、成本或风险。
为了设计有效的指标,可以参考以下原则:-具体性:指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提供具体的数据和信息。
-可度量性:指标应该是可以被测量的,以便能够定量地评估项目的进展和绩效。
-可比性:指标应该能够用于比较不同时间点或不同项目之间的数据。
-有效性:指标应该能够帮助团队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
3.设定合理的目标值:确定控制指标时,还需要设定合理的目标值。
目标值应该是可达成的,并且与项目目标相符。
设定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值都可能会导致不真实的报告和管理行动。
为了确定合理的目标值,可以参考以下因素:-历史数据:回顾过去的项目经验和数据,了解过去的绩效和进展情况,以便设定目标值时能够参考历史数据。
-外部标准:参考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了解当前行业的表现水平。
-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考虑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将其纳入目标值的考虑范围。
4.监控和报告:一旦确定了控制指标和目标值,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和报告机制。
监控和报告要能够及时反映项目的进展和绩效情况,并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支持决策和采取行动。
监控和报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定期会议:定期召开项目团队会议,讨论和评估项目的进展和绩效。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参考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参考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是指在城市规划中,为了实现规划目标和指导城市发展,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分析。
下面将从人口密度、绿地覆盖率、道路网络密度和用地混合度四个方面介绍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计算方式。
1.人口密度计算方式: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居民人口的数量。
计算人口密度的方式是将其中一区域的总人口数量除以该区域的总面积。
例如,区域总人口为10万人,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则人口密度为10万/5=2万人/平方公里。
2.绿地覆盖率计算方式:
3.道路网络密度计算方式:
道路网络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道路长度。
计算道路网络密度的方式是将其中一区域的道路总长度除以该区域的总面积。
例如,区域总道路长度为100公里,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则道路网络密度为100/10=10公里/平方公里。
4.用地混合度计算方式:
用地混合度是指不同功能用地的集聚程度。
计算用地混合度的方式是将其中一区域内不同功能用地的面积加总,并除以总面积。
例如,区域内住宅用地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商业用地面积为5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则用地混合度为(2000+500)/3000=0.833
总之,通过计算人口密度、绿地覆盖率、道路网络密度和用地混合度等指标,可以全面了解城市发展的情况和问题,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土地控规指标有些什么内容
土地控规指标有些什么内容
土地控规指标有些什么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下列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等;
3、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五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国务院授权的机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1。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Controlling Detailed Planning Indicators)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规划目标,对各项控制性标准和指标进行详细规划和设定的过程。
它是根据城市的特点、规划目标以及可行性分析等因素,对城市发展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化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可持续发展性和质量。
在土地利用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可以包括用地性质、用地面积、用地布局等。
例如,市中心可以划定为商业用地,住宅区可以划定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可以划定为工业用地等。
这些规划指标的设定可以确保不同功能的用地合理分布,减少用地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建筑高度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可以设定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上限。
例如,城市的历史街区可以限制建筑高度,以保护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以允许较高的建筑高度,以容纳更多的科技企业和人才。
在建筑外观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可以包括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立面色彩等。
例如,其中一地区可以规定只能使用特定的建筑材料,以确保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或者其中一历史街区可以规定建筑风格必须符合传统风貌,以保护历史街区的独特性。
在交通规划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可以设定交通道路的宽度、道路网的布局、公共交通设施的分布等。
例如,城市的主干道可以规定一定的车道宽度和交通流量,以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可以规定分布密度和服务范围,以提高城市居民的交通便利性。
在环境质量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可以涉及空气质量、水质质量、噪音污染等。
例如,可以规定新建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以减少空气污染;可以规定建筑物的隔音性能要求,以减少噪音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总之,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设定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关键环节。
它们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控规指标体系
控规指标体系是城市规划中用于管理和控制城市发展的一套指标体系。
它通过设定一系列的规划指标,以达到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以下是控规指标体系的一般构成:
地类和用途:规定不同地块和区域的规划用途,例如住宅、商业、工业、公园等,以确保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设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上限和下限,控制建筑物在单位面积内的占地面积和总建筑体积,以控制城市建筑规模和空间利用效率。
高度限制:规定建筑物的最大高度,以保持城市的视觉和人居环境质量,并避免阴影覆盖和过度密集。
绿地率和景观规划:规定城市绿地的占比或绿化标准,保护和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供生态环境和人居舒适度。
道路和交通规划:规定道路网的布局、交通流量控制、停车位配备等,以保障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
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设定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控制要求,包括噪音、大气、水质等方面的规定,保护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
历史保护和文化遗产:规划和保护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和传统社区,保持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和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包括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要求。
控规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和权重会因城市的规模、发展阶段、特点和政策导向而有所差异。
它为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规范,用于引导和控制城市的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宜居和协调的城市环境。
浅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
浅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1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1.1、规划控制指标体系(1)土地使用。
土地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同等方面作出规定。
其控制内容为土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的相容性、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
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城市良好的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
其控制内容为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容量、绿地率等。
(2)设施配套。
包括公共设施配套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
公共设施配套包括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设施和商业服务业等配置要求。
市政设施配套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及市政公用设施容量规定,如给水量、排水量、用电量、通讯等。
(3)建筑建造。
包括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
建筑建造控制内容为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等,还包括消防、抗震、卫生、安全防护、防洪及其他方面的专业要求。
城市设计引导是依照美学和空间艺术处理原则,从建筑单体环境和建筑群体环境两个层面对建筑设计和建筑建造提出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
(4)行为活动控制。
行为活动控制是从外部环境要求小发,对建设项目就交通活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提出控制规定。
交通活动控制内容为交通出入口方位、数量、规定允许人口方向和数量、交通运行组织规定地块内允许通过的车辆类型以及地块内停车泊位数量和交通组织、装卸场地规定装卸场地位置和面积环境保护控制通过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防止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1.2、规划控制方式指标量化:通过一系列控制指标对建设用地进行定量控制,如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
条文规定:通过一系列控制要素和实施细则对建设用地进行定性控制,对规划地块需作使用性质规定或提出其他特殊要求时采用。
图则标定:用一系列控制线和控制点对用地和设施进行定位控制,当需要对规划地块的划分和建筑的布置作标示时采用。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指标1、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积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2、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即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X100%建筑密度是控制地块容量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3、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4、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5、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建筑间距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没、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常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6、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7、日照间距系数:是指依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8、用地红线: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9、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即为建筑红线,任何建筑物(包括台阶、雨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
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10、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是指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或道路边界、地块边界的距离。
11、建筑控制线:是指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2、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13、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一、建筑规划设计规范指标1.建筑规划指标:(1)规划位指标: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指标。
(2)用地规模指标:包括建筑总面积、绿地率、停车位数量等指标。
(3)建筑间距指标:包括建筑间的最小距离、开间尺寸等指标。
(4)地下空间利用指标:包括地下室面积、地下车库面积等指标。
(5)绿化指标: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植物种植密度等指标。
2.建筑设计指标:(1)平面布局指标:包括建筑物分布、功能间布局等指标。
(2)空间尺寸指标:包括建筑内部空间面积、楼层高度等指标。
(3)交通指标:包括出入口位置、楼梯宽度、电梯数量等指标。
(4)照明通风指标:包括自然采光面积、通风设备配置等指标。
(5)设备设施指标:包括消防设备、安全设施等指标。
3.建筑施工指标:(1)结构指标:包括建筑结构类型、承重墙布置等指标。
(2)施工工艺指标:包括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等指标。
(3)材料选用指标:包括建筑材料种类、质量要求等指标。
(4)施工安全指标:包括安全通道设置、施工保护措施等指标。
二、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1.城市总体规划指标:(1)土地利用指标:包括城市用地比例、土地开发强度等指标。
(2)人口规模指标:包括城市人口密度、容纳人口数量等指标。
(3)道路网络指标:包括交通道路总长度、交通流量承载能力等指标。
(4)绿化指标:包括城市绿地率、居民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
(5)环境保护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指数等指标。
2.建筑物规划指标:(1)建筑密度指标:包括建筑物占地比例、建筑物高度限制等指标。
(2)功能布局指标: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分布比例等指标。
(3)交通规划指标:包括道路规划、交通枢纽布局等指标。
(4)公共设施指标: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的布局指标。
(5)生态保护指标:包括自然保护区划定、生态修复等指标。
三、园林规划设计规范指标1.植物选择指标:(1)植物种类指标:包括常青树、落叶树、花卉等植物的选择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
(七)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绿地率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
(八)交通出入口方位: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九)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车泊位指地块内应配置的停车车位数。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所),电信设施(电话局、邮政局),燃气设施(煤气调压站)等。
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总面积。
(四)建筑控制高度:即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五)建筑红线后退距离:即建筑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六)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
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规,控规)的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规定性指标为以下各项:
(一)用地性质:规划用地的地面积: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三)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它是反映建筑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人口容量:即规划地块内部每公顷用地的居住人口数。
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要求。
其他环境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旦编制好并通过相应的法定程序审批后,即形成为法定文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后即开展修建性详规和单体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由于整个开发和建设的过程较长,一定要进行跟踪管理,不允许任意修改规划,避免改变使用性质、加建、加层等违章现象出现。建设项目完成后要进行规划验收,不仅要核对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还要对配套建设、绿化环境、停车位、道路、管线等设施的各项指标进行核实,达标后才能予以验收投入使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参考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参考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方针的细化和量化。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计算方式是为了使规划的实施过程更加科学和规范,下面将介绍一些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的参考内容。
1.人口密度计算方式:人口密度=居住人口数/建筑用地面积2.绿地比例计算方式:绿地比例=绿地面积/建筑用地面积3.道路密度计算方式:道路密度=道路总长度/建筑用地面积4.停车位规划指标的计算方式:停车位数量=停车位面积/单位建筑面积1.商业用地面积计算方式:商业用地面积=商业建筑面积/商业容积率2.商业容积率计算方式:商业容积率=商业建筑面积/商业用地面积3.商业用房密度计算方式:商业用房密度=商业用房总面积/商业用地面积1.用地利用率计算方式:用地利用率=用地面积/总规划用地面积2.企业用地面积计算方式:企业用地面积=企业建筑面积/企业容积率3.建筑覆盖率计算方式:建筑覆盖率=建筑占地面积/用地面积1.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式:道路通行能力=道路总宽度×车流量2.公交车站设置间距计算方式:公交车站设置间距=道路长度/公交车站数量3.自行车停放数量计算方式:自行车停放数量=自行车停车面积/停车位面积1.绿化覆盖率计算方式:绿化覆盖率=绿地面积/建筑用地面积2.污水处理率计算方式: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量/污水排放量3.雨水利用率计算方式:雨水利用率=雨水利用量/雨水总产量以上只是一些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的参考内容,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城市规划要求和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的计算方法。
在进行规划指标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规划的可行性,确保规划的实施可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1.明确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前,必须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以及在每个阶段应该实现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数量化的,如完成时间、成本和质量等,也可以是非数量化的,比如改进客户满意度。
这些目标将成为你确定控制指标的依据。
2.选择关键绩效指标:从项目目标中选择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项目的进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绩效指标应该能够直观、准确地反映项目的实际状况,例如项目进度、成本预算、质量控制和客户满意度等。
确保所选择的指标与项目目标密切相关,并能够提供有关项目进展的全面信息。
3.量化指标:最好选择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衡量项目进展。
将指标数字化可以更好地跟踪和分析项目的实际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量化指标还可以为项目管理者提供有关项目进展的客观数据,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决策。
4.制定具体的控制指标:在确定控制指标时,应尽量具体和明确,以便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例如,代替使用“提高成本效益”这样的模糊概念,可以使用“减少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10%”这样具体的指标来衡量成本效益。
5.设定合理的目标值:控制指标的设定应该既有挑战性又合理可行。
目标值应该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努力和资源投入实现的,而不是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的。
同时,目标值也应该与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符,以便进行有效的比较和评估。
6.明确责任和时间框架:为了保证控制指标的有效实施,需要明确每个指标的责任人和时间框架。
每个责任人应该清楚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值,并且需要按照预定的时间安排来提交相关数据和报告。
这样可以确保项目的控制指标能够按时得到更新和评估。
7.定期监测和评估:一旦控制指标确定并开始实施,就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设立定期的报告和审查机制来实现,以便掌握项目的实际状况,并及时调整控制策略。
监测和评估也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发现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总之,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指标的确定需要仔细的计划和分析。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对城市、区域或特定空间进行的细化规划,其中控制指标是对规划目标的具体量化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需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首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发展目标进行规划,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细化,因此控制指标应该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进行设置的。
例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城市发展的总体容积率,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则需要对各个分区的容积率进行具体规定。
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应考虑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控制指标可以对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等进行具体规定,以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针对一些特定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对土地利用进行划分,规定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和建筑密度,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因此控制指标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需求。
例如,在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可以设置绿地率指标,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留一定的绿地,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控制指标也需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一些特定区域的详细规划中可以设置商业用地比例指标,以促进商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最后,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应该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
规划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和提高城市质量,因此控制指标的制定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这就要求控制指标要具体明确,能够量化和衡量。
同时,控制指标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规划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政策可行性等方面的因素。
土地合同中土地控规指标
土地合同中土地控规指标
土地合同中的土地控规指标指的是约定土地使用期限内必须遵守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指标、土地利用条件等方面的规定。
具体来说,土地合同中的土地控规指标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土地用途:约定土地的具体用途,例如商业、住宅、工业、农业等。
2. 建筑面积比例:规定土地上允许建设建筑物的最大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3. 绿化率:约定土地上必须规划和建设的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4. 容积率:规定土地上建筑物的允许建筑总体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5. 建筑物高度限制:约定土地上建筑物的允许最大高度。
6. 停车位数量:规定土地上必须提供的停车位数量。
7. 土地开发条件:约定土地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条件和规定,如环保要求、建设期限等。
土地合同中的土地控规指标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规范土地利
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确保土地在合理、有效、可持续的范围内合理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控制指标
规划控制指标是指在企业的规划阶段对企业目标的测量和评估的指标。
它是企业规划和控制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发现问题和改进管理。
规划控制指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明确和可衡量:规划控制指标应该是明确的、可衡量的。
只有明确的指标才能确保企业目标能够被准确地测量和评估。
2. 可比较性:规划控制指标应该具备可比较性,即不同时间段、不同部门之间的指标可以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差异和问题,进而制定改进措施。
3. 预测性:规划控制指标不仅对已经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估,还应该能够预测未来的可能情况。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结果导向:规划控制指标应该是结果导向的,即关注企业目标的实现情况。
通过对结果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调整和改进管理。
在制定规划控制指标时,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可以从财务指标、市场指标、员工指标等方面进行选择。
首先,财务指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
比如,销售额、利润率、资产回报率等指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己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其次,市场指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情况和竞争力。
比如,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产品销量等指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能力。
最后,员工指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绩效。
比如,员工离职率、工作满意度、绩效评估等指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己的员工管理效果和员工团队的凝聚力。
总之,规划控制指标是企业规划和控制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发现问题和改进管理。
它应具备明确和可衡量、可比较性、预测性和结果导向等特点。
在选择规划控制指标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从财务指标、市场指标、员工指标等方面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