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章节的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
第一节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概念:血(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男性为40%~50%
女性为37%~48%
新生儿约55%
意义:反映了全血中血(红)细胞数量的相对值。
临床:贫血→红细胞↓→血(红)细胞比容↓;
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血(红)细胞比容↑。
二、血液的理化特征
颜色:动脉血中的血红蛋白含氧丰富,呈鲜红色。
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含氧较少,呈暗红色。
血浆因含微量胆色素而呈淡黄色。
相对密度:不同血细胞的相对密度不同,红细胞为1.090~1.111、粒细胞为1.080~1.095、血小板为1.030~1.060。因此可以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各种血细胞。
黏滞性:血液的黏滞性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酸碱度:
1.血液呈弱碱性,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
当血浆PH<6.9或PH>7.8时,就会危及生命。
血液PH<7.35,为酸中毒。
血液PH>7.45,为碱中毒。
2.血浆内的缓冲物质
NaHCO3╱H2CO3(为主)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Na2HPO4╱NaH2
三、血液的功能
基本功能:物质运输功能;
防御和保护功能;
维持内环境稳态。
第二节血浆
一、血浆的成分及作用
血浆(blood plasma):血液经抗凝后所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1.水和小分子物质
血浆中含水90%以上,水的含量与维持循环血量相对恒定有密切关系。
作用:作为溶剂参与各种化学反应,是细胞新陈代谢的必要成分;
能维持机体的循环血量和渗透压平衡;
比热较大,有利于维持体温。
2.血浆蛋白
概念:是血浆中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总称。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含量约为60~80g/L。
白蛋白(A)为40~48g/L;
球蛋白(G)为15~30g/L;
纤维蛋白(Fg)为2~4g/L。
白蛋白:球蛋白=1.5-2.5:1
功能:⒈运输;
⒉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内环境稳态;
⒊免疫防御;
⒋缓冲血浆酸碱度的功能;
⒌参与生理性止血。
二、血浆渗透压
概念:①渗透现象:指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中扩散的现象。
②渗透压:就是指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注意: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呈正比,而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和大小无关。
1.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正常值
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相当于5800mmHg(770kPa)],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的。
2.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血浆晶体渗透压
组成:由晶体物质所组成的渗透压,特别是电解质(尤其是NaCl),其数值占血浆渗透压的绝大部分。
作用: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成:由血浆中的胶体物质所组成的渗透压,主要为血浆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
作用:保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三、临床应用
①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在临床或生理学实验中,将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例如
0.9%NaCl溶液(又称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等。
高渗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如20%的葡萄糖溶液。
低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在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一般应输入等渗溶液。
②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水分进入组织间隙→组织液↑→水肿。
第三节血细胞
一、红细胞(RBC)
1.红细胞的正常值和功能
形态: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直径约为7~8µm,无细胞核和细胞器。
*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Hb)
数量:男性(4.5~5.5)×10¹²/L
Hb:120~160g/L
女性(3.5~5.0)×10¹²/L
Hb:110~150g/L
新生儿(6.0~7.0)×10¹²
Hb:170~200g/L
功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⒈可塑变形性
*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
①与表面积呈正相关(双凹圆碟形);
②与红细胞的弹性呈正相关。
衰老或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⒉悬浮稳定性
概念:能够较稳定的分散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ESR):即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简称血沉。
数值:魏氏法
男子为0~15mm/h
女子为0~20mm/h
意义: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
红细胞叠连:某些疾病(如风湿热、活动性肺结核等)时,红细胞彼此能较快的以双凹面相帖,称之为红细胞叠连。
影响因素:
增加血沉的主要原因为红细胞叠连,决定红细胞叠连的因素主要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而不在于红细胞本身。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红细胞叠连↑→血沉↑;
血浆中白蛋白、磷脂↑→红细胞叠连↓→血沉↓。
⒊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征。即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抵抗低渗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抵抗低渗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衰老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大,初成熟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小。
3.红细胞的生成
⑴红细胞生成部位:骨髓(异常——再障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