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史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形成的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宫殿庙宇行使政治文化职能);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贸易交换场所(城市经济中心职能);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道路、给排水、城墙和壕沟);具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2、商城(郑州):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建筑技术中住宅建造中出现版筑墙技术,建筑类型有地面住屋、半穴居住屋和全部地下穴居,建筑面积大小悬殊大,反映阶级差别。
3、安阳小屯(殷墟):有一定的功能分区,文化遗址丰富,面积达24平方公里。是七大古都之一。
4、七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安阳、洛阳、开封、杭州
5、西周城市发展:西周时我国奴隶制社会更为发展和健全的朝代,历史上第一次建设高潮的时代。
6、周代都城:最早的都城市周原。
7、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
8、邑与市:中等的邑有时候设市,故称之为“有邑之市”,规模相当于赶集的“市”、“墟”、“场”等。市井:市一定在居民点(邑)中,居民点中必有井。
9、城与廓:
10、城与国:
11、城与城市:
12、周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影响:
13、西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小结:
14、春秋只能过时期铁器工具出现并广泛运用于生产,标志着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手工业、商业发展也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增加,出现了不少商业都会。
15、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都城:(1)燕下都(城廓并置、东城西廓)在河北易县,是现存战国最大城市遗址。平面布置:城市位于两河所夹的河滩地带,分为内城(城)和外城(廓)两部分,设有城墙,城墙为版筑夯土墙。内城东侧设有城壕,内外城之间设城墙和运粮河,还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城内还有一些利用天然土台筑城的夯土台,主要分布在内城的东北部区域以及内城北城墙的外围;考古发现,居住主要分布在内城和外城的南部,临中易河;手工作坊主要分布在内城的中部和北部,墓区位于内城的西北角。规划思想:基本建设在东城(内城),西城(外城)除一些坟墓和两处遗址外,并没有其他的遗迹,整个城的中北部属于宫廷区的范围,宗庙,均分布在此区内,其他的手工作坊均环布在宫廷的周围,从而形成一个以宫为主的政治活动的中心。城之南部则安排市、民间手工作坊等,组合而为一个以市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综合区。(2)赵邯郸(城廓分置,“品”字型):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至邯郸,先后建都159年,是春秋末的重要的城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其宫城在今邯郸西南,由三个小城组成。东西最宽935m,南北最宽1434m。规划思路:由“赵王城”和“大北城”两部分组成。(3)齐临淄(城廓并置,城附于廓角):位于今山东临淄城北,还有残址。是战国时代最宏伟、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城市总人口在30万以上。平面布局由大城和小城构成。大城主要是居民点、工商业者和军队驻扎地;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自称体系,有以“恒公台”为主体的建筑群),近似锯齿形,主要驻扎贵族王宫,与大城相连,有道路相连。城市已形成商业街道,有比较完整的防水设施,并与城外河流联系起来,城内有排水沟,从城内排除城外,出口处有石栏防御。
16、曲阜县鲁城:呈不规则横长方形,城垣南垣较直,东西北三面皆有弧度,四角呈圆角,周围有城壕。共11座城门,东西北各三门,南面两门。有10条主干道,东西向和南北向各5条,宽度10米。郑韩故城:位于河南新郑县附近。城分为主城及外廓城两部分,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5000m,南北宽约4500m。主城内是宫殿区及贵族居住区,居住区位于宫殿的北侧,遗址中有房基、下水道和水井,居住区北有残存的烧陶遗址。外廓城内主要
是手工业、商业和一般市民居住区,还有一座仓城。淹城:位于今江苏常州市,有三重城墙,分为王城、内城和外城。王城呈方形,内城和外城为不规则圆形。三重墙为土筑,都只有一个城门,不开在一个方向,有一条道路通向内城。城墙外有护城河。为战国时期城市遗址。
17、春秋战国时代城市的基本特点: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村;都城一般由城与廓组成,城与廓形状较规则,但城与廓的关系不同,如齐临淄城与廓重合,燕下都城与廓并列,内城为王宫贵族居住,廓一般为普通市民居住;城市的手工业、商业繁荣,集中在城廓地带;城市中已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特点,多位于河流边,一些城市印河修建护城河,并将水道引入城内,一方面可以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为城市的运粮、供水和排水提供便利的条件。
18、秦朝:战国为秦朝统一,秦朝实行了许多促进社会进步的措施,如统一了税率、货币和度量衡等,秦朝还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秦灭六国以后,拆除各国城墙,将大量人口集中在首都咸阳,修建了通向全国的驰道。
19、秦朝都城咸阳:今位于咸阳城以东,平面接近方形。咸阳城北部为宫殿区域,北城垣为夯土墙,与城墙相邻有密集的宫殿遗址,下水道的断面很大,当时城市排水系统很完善。咸阳有了集中的工商业区、市,市由按商品分类的“肆”组成。居民居住形式按照闾里布置,整齐划一,设里监门,对闾里进行严格管理。
20、定都咸阳的原因:政治上,从秦孝公起,经秦国七代国军长达144年的经营,是政治上的大本营。军事上,咸阳地处渭水流域,北依九肴山,南屏终南山,有“据山河之固,东向以制诸侯”的战略地理条件。经济上,咸阳位于关中平原的中心地带,整除载沣河、渭水交汇地点以西的三角地,土地肥沃,农产丰富,《汉书地理志》誉它为“奥区”,又有“南山檀拓”。交通上,是南北大道要冲,沿渭水至黄河,水路交通方便。历史上,离西周都城镐京近,又曾是周封国毕邑所在地,人口集中,经济开服较早。
21、秦代咸阳规划意图:强化统一是规划的主要任务;重在肃清旧制残余,巩固和发展新兴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体,因而在规划上,突出强调“新”、“尊”、“博”;由于城市地跨渭水南北两岸,且以地势高亢之渭北区为主体,呈俯瞰全城之势,这种地理条件有利于运用天体规划概念,以展新姿,而示帝都之尊;推行不建立外廓的革新措施,采取宫自为城,依山川险阻为环卫,使咸阳更增添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
22、咸阳附近都城为止变迁图:西安是著名古都:周王城丰京和镐京、秦咸阳、汉长安、隋唐长安等先后在此建都。
23、汉长安的特点:多宫制及功能分区明确,分为宫殿区、集市和居住区;城墙在宫殿建成以后修筑,形状不规则,北侧城墙由东向西倾斜,主要是顺应河流走势;城共有12个门,四面各有三座城门,城内道路笔直、垂直相交,通往城门的道路每条分三股,中间位帝王专用驰道。有160个闾里,闾里四周有墙,没面有门,闾即为里的门,城市周围修建帝王陵墓处设陵城(仅汉代有)。
24、汉长安规划特点:汉长安总体采取“前朝后市”的格局;政治分区偏西南,经济分区主要向北延伸;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的传统,革新了旧有营国制度传统模式,而选择在高处建立宫殿,运用“高”、“大”多为贵的封建礼制,以表达帝都尊严(未央宫的设置以为尊);尽管长安城形制不完整,但分区明确有条不紊;宫殿占地大,多宫制;居住区采用闾里制,占全城1/3,闾里与宫城相参;
25、秦汉时期城市总体特征:都市形态规则,规模大,富户集中,城市沿用一些传统城制进行修建,宫殿部分有中轴线;城市内无陵墓区,道路系统完整且有较完善的建造技术;城市手工业、商业发达,经济活动区域增大,有集中的市场,按照闾里制度对居住进行管理;宫殿占城市面积比较大,出现了礼制建筑;城市,尤其是都城周围有一些离宫苑囿。
26、曹魏都城邺城规划布局特色:指导思想:曹魏邺城为诸侯王都,等级低于帝王城。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