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文化

合集下载

天下李氏 郡望陇西 3.18

天下李氏 郡望陇西 3.18
“五湖四海,共建华夏”,让我们以本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携海内外李氏族人 之力,再接再厉,把李氏先祖曾经生活的这片古老热土建设的更加美好,进一步传承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建精神家园,为实现民族团结、国富民强、辉煌盛世中华 的远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宗亲、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 如意!
2
寄语
在中国·陇西第二届世界李氏文化旅游节 开幕式上的讲话
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会长 李维平 (2013 年 8 月 26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地李氏宗亲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八月的陇原大地,惠风和畅,瓜果飘香。今天我们满怀喜悦之情,在这里隆重举 行“中国·陇西第二届世界李氏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这是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 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节后又一次盛况空前的文化盛会。值此之际,我谨代表甘肃陇西李 氏文化研究总会对中国·陇西第二届世界李氏文化旅游节的盛大召开表示热烈的祝 贺!向远道而来的各地李氏宗亲代表、新闻媒体记者以及社会各界友人表示最热烈的 欢迎,并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李氏文化产业开发建设的各级领导和社会人士表示衷心 的感谢!
天下李氏 郡望陇西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
2014 年 3 月
目录
卷首语··································································1 序言·····································································2 寄语·····································································3 记事··································································· 11 交流··································································· 13 成果··································································· 18 人物··································································· 21 李恒山································································ 21 李世英································································ 21 李德胜································································ 22 李真··································································· 22 李龙官································································ 23 李波··································································· 24 李永冰································································ 25 王克平································································ 26

海内望族 陇西李氏

海内望族 陇西李氏

海内望族——“陇西李”作者:李吉来源:李氏网更新时间:2011年01月13日点击量:29024来源:李氏网时间:2009-2-6李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源远流长、人口众多的古老姓氏。

在众多的李氏衍派中,以陇西为郡望,以盛唐为标志的陇西李氏最为著称,是中华李氏的主流支派。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陇西李氏,英贤辈出,代有伟人,播迁各地,享誉中外,为人类文明的进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是华夏诸多姓氏宗族中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豪族大姓。

一、以官为氏源远流长据史书所载,李氏得姓,源于皋陶,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皋陶为尧时执掌刑狱的“大理”,子孙世袭其职,代为理官,以官命族,为“理氏”。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理徵(字德灵)以直言切谏,得罪而死。

其妻陈国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

利贞也娶契和氏之女生昌祖,仕陈为大夫。

周康王时赐苦县为李氏采邑,遂家于苦县。

其五世孙李乾,为周上御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字伯阳,又字聃,周平王时为太史,著有《道德经》八十一章。

唐明皇时追尊为“圣祖混元上德皇帝”,即世俗所传道教之教主——老子。

春秋战国之际,李氏人才济济,屡出将相。

晋文公时,有“理官”李离,执法严正,因“过听杀人,自系请罪”,虽经晋文公多方慰勉,仍伏剑而死,以身殉法。

魏相李悝,助魏文侯变法图强,三晋称雄。

而伯阳子李宗仕魏,封于段干,为魏国贤人。

其子李同为赵国大将。

李同子李兑,赵惠文王时拜为相国。

其子李跻封安阳君,子孙后裔,世居显要。

秦相李斯也系陈国苦县李氏后裔,助始皇帝扫平六国,一统宇内。

周赧王时,李氏分为两支,一支迁于甘肃,一支迁于河北,始有陇西、赵郡之分。

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伯阳八世孙李昙初为赵之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生四子:崇、辩、昭、玑。

崇字伯佑,封陇西郡王南郑公。

其子李信,字有成,为秦大将军,率军伐燕,将燕太子丹追杀。

信生超,仕汉为大将军,渔阳太守,有二子,长曰元旷,官居侍中,次曰仲翔,为河东太守,晋封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殁,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

陇西堂

陇西堂

天下李氏堂号;李氏寻根之地[简述]陇西堂位于陇西县城南郊,渭河之滨的仁寿山公园内。

穿过山腰中间的花圃,上行即到陇西堂。

陇西堂分置堂号牌楼、太白酒楼及迎宾区、朝祖区、祭祖区等建筑群。

现已建成的主祭堂在中院,为重檐歇山顶式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陇西堂已成为海内外李氏后裔寻根访祖梦寐以求的圣地。

广大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对祖国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到大陆寻根、敬祖、认宗的活动越来越多,这充分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近年来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李姓同胞不远万里,多次来陇西寻根敬宗。

荣幸的是经过探根、认寻,他们均称根在陇西,共同尊陇西郡为郡望,唯一的宗亲堂号为陇西堂。

广大的李姓人士热切要求开展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重新修复陇西堂。

居于渭水河畔的陇西古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

陇西人民责无旁贷地挑起了修复陇西堂的重任。

陇西县委,县人民政府报经甘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于一九九二年正式批准同意修复陇西堂,首先把它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既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又可供游人观赏,还可把它作为一个连接海内外李姓同胞的纽带,使世界各地的李姓同胞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在省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海外的李姓宗亲组织,有关知名人士及国内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在内)的李姓人士取得了联系。

澳门、台湾及国内五百多人先后捐款资助修复陇西堂。

修复后的陇西堂选址在仁寿山三清宫以东地带。

初步规划建设的陇西堂,因地制宜、依山附势、随峰就险,顺山而建。

计划建设迎宾区、朝祖区、祭祀区等,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

在迎宾区内的陇丰渠上架设汉白玉雕花栏杆的仿古拱桥,连接31 6国道。

沿中轴线修建陇西堂堂号牌楼和3000平方米的太白酒楼,两边配建接待厢房,为宾客服务。

朝祖区设有六馆一堂,即肖像馆、忠烈馆、名人馆、金石馆、陈列馆、博览馆、功德堂。

同时,根据地势,修建楼台亭阁,竖向拾级登道,横向爬山长廊。

陇西李氏文化的发展历程

陇西李氏文化的发展历程

伊候之墟,食木子保全性命,为感谢木子的保命之
功及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
自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故皋陶为李姓血缘始祖,
利贞为得姓始祖。李姓从形成时起,长达几百年默
默无闻,直到春秋时期李耳(字伯阳,谥曰聃,号
为老子)为周朝守藏室之史,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
家始祖,著《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余言,留芳百
陇西李氏故里
三 、槐里: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 人……故槐里,迁成纪。”千百年来,槐里就成为人们关 注的地方。可以说,槐里是李广的第一故乡,成纪是李广 的第二故乡。而在李广和他的父亲李尚前往成纪之前,李 氏就已经在这个名叫槐里的地方生活了几百年。 现在我们 所能见到的关于李氏在古陇西相关的记载,最早是从李崇 开始的,李崇也就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在秦时担任 陇西守。李崇的后代李仲翔在平定羌人叛乱时战死,他的 儿子李伯考奔丧时,将家彻底安置在了素昌,素昌就是今 天的临洮。李伯考是李广的爷爷。史料中记载的陇西李氏 祖籍地“陇西郡狄道东乡槐里”就是今天临洮东川二十里 铺的槐树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在这里面,最为引人注意 的就是敦煌李氏,始祖李穆。 张书城老先生认为,李陵裔 孙李穆、李贤就是陇西李氏 敦煌房的始祖。李贤和他的 三弟李穆,曾在敦煌为官并 且在敦煌安家,成为陇西李 氏敦煌房的远祖。
李氏根祖
五、文化特点
(一)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通过李姓的源流
可知, 李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如从李姓 出自嬴姓算起, 至今已有3100 多年的历史, 出自 姬姓的李氏一支, 也已经有2800 多年的历史。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把李氏宗族系统化, 这在中国正史中也是少有的先例,为中华李氏 文化的源远流长奠定了基础。至此, 研究李氏 起源及其文化的学者、文献络绎不绝。今天海 内外的李氏文化研究还在持续、深入、广泛地 开展, 这说明李氏文化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特色, 使它 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李氏故里——陇西

李氏故里——陇西

天下李世故里在陇西,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

古时陇西亦称,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

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

李氏成为陇西郡的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

李广孙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

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的望族。

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

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

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到南宋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有些也是附会。

参考资料: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地区中部,渭河上游,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定西市,东西宽52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

辖10个镇,15个乡,280个村,24个居委会,16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9万人,农业人口42.76万人,人口密度203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等12个民族。

全县已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8%,3个村达到小康标准。

陇西又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面积2408平方公里,人口49.8万人。

她以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甘肃省最早的省会。

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古建筑威远楼雄居县城中心,声闻四达;省级森林公园仁寿山亭台楼榭,风景秀丽。

天下李氏源于陇西,"陇西堂"闻名海内外。

陇西:大唐李姓的标志

陇西:大唐李姓的标志

陇西:大唐李姓的标志陇西:大唐李姓的标志陕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或是出于忌吊,唐朝废陇西郡,但“陇西”二字已作为大唐李姓的标志为世人所铭记。

“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自唐以来享有盛名。

至今各地李氏,也都上溯到陇西。

陇西,顾名思义,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境内。

陇西郡,秦置,今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州之地,治狄道,在今甘肃临洮县东北。

晋徙治襄武,在今甘肃陇西县西南,唐废。

唐朝时的“陇西”概念,当指今甘肃省的东南部以今陇西县为中心之地。

或是出于某种忌讳,唐朝废掉了陇西郡,但“陇西”二字已作为大唐家族的标识,永不磨灭,千百年后的李氏家族,也以此为标识,可谓源远流长,荣耀无比。

陇西堂建于唐中叶,殿堂林立,巍峨宏大,后遭兵燹所毁,今存牌楼一座………李家龙宫?就在该县李氏聚居的南安乡一心村。

著名学者李甲中先生积十余年考证,认为李氏确系源出陇西……故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谓。

台北出版的《李氏源流》一书称:“凡吾国各地所有李姓无不冠…陇西郡?三字,足证李氏家族肇始于陇西,殆无疑义”。

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发源地。

陇西李氏房系纷繁,以至于以后凡李姓者必称出于陇西,这是不错的。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从先祖李崇时,就任陇西守,其子李徭为狄道(陇西郡之治)侯;其孙李信为陇西侯。

李信下传至汉朝大将军李伉的次子仲翔,他在征讨叛羌的战斗中阵亡,被安葬在狄道东川,其后人就居此地守墓安家。

再下传数世李伯考为陇西太守;至李尚,为汉朝(陇西)成纪令,并把家安在成纪。

由此可见,李氏家族源出陇西甚早,从一开始,它就与陇西这个地方关系密切,其子孙在此地滋长繁荣,逐步扩大起来,故姓李者必称陇西。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的长子。

关于陇西李氏自李崇以下至唐代,三四百年间传代和分支情形,《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详细记载:崇字伯枯,陇西守,南郑公,生二子,长曰平燕,次曰瑶,字内德,南郡守,狄道侯;生信,字有成,大将军,陇西侯;生超,一名伉,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殁,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生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尚,成纪令,因居成纪,弟向,范阳房始祖也。

唐朝五姓七望

唐朝五姓七望

唐朝五姓七望五姓七望,又作五姓七族。

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

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

即陇西李氏、 [1]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

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族。

五姓:李氏李氏分为两大支。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相传有道家鼻祖老子李耳。

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

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

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

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

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

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北魏时期设殷州,治所邢台隆尧,北齐时期更名赵州,仍治于邢台隆尧,到隋代时期更名赵郡,治所迁移至赵县,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柏人侯李昙,李昙,字贵远,秦御史大夫,后入赵封柏人侯,柏人,今邢台隆尧,死葬柏人西,遂以柏人为籍里,为李姓先祖。

李昙生四子:崇(李崇)、辨、昭、玑(李玑)。

崇为陇西房之祖,玑为赵郡房之祖。

”李玑生子李牧,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李昙为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的共同祖先,李昙墓位于今邢台隆尧县。

位于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李氏起源天下李氏根在陇西家训家谱字辈郡望堂号大全看看扩散收藏吧

李氏起源天下李氏根在陇西家训家谱字辈郡望堂号大全看看扩散收藏吧

李氏起源!天下李氏根在陇西,家训家谱字辈、郡望堂号大全,看看扩散收藏吧李氏宗亲群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李氏”,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李氏宗亲群”,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全球李氏大家庭。

我们同心同德,弘扬李氏文化,繁荣李氏大家族。

唐代的李延寿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

他在《北史·序传》中说:“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

”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林宝撰《元和姓纂》,记录李姓的起源,就根据李延寿的说法。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撰写《新唐书》时,又依据《元和姓纂》,并加以充实。

《新唐书》中的《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里,所列李姓的起源,谱系甚为详尽。

《新唐书·宗室世系》载:李姓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

皋陶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

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

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

陇西李氏,位于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或是出于忌吊,唐朝废陇西郡,但“陇西”二字已作为大唐李姓的标志为世人所铭记。

家训八要一要孝,父母面前无违拗。

在生不见子承欢,死后念经有何效?尔子在旁看尔样,忤逆之人忤逆报。

当为孝。

二要悌,兄长面前无使气。

手足痛痒本相关,尔争我妒终何益?有酒有肉朋友多,打虎还是亲兄弟。

当知悌。

三要忠,富贵贫贱本相同。

譬如替人谋一事,能尽其心便是忠。

一点欺心天不依,弄得钱来转眼空。

当知忠。

四要信,一诺千金人所敬。

譬如约人到午时,不到未时终是信。

赋予陇西李氏文化时代内涵

赋予陇西李氏文化时代内涵
三是由单一的部门主导研发向“ 请进来”“、 走出去”相结合的 140
社会开放研发转变。长期以来, 由于体制不完善、机构不健全、管 理 不 到 位 、研 发 不 深 入 等 问 题 , 制 约 着 陇 西 李 氏 文 化 的 快 速 科 学 发展。要整合县内资源, 打破部门主导封闭研发的局限, 通过“ 走 出 去 、请 进 来 ”等 有 效 途 径 , 组 织 访 亲 团 、文 化 交 流 团 与 更 多 的 李 氏宗亲组织建立联系, 加强联络, 加深感情, 学习交流。同时, 定期 举 办 李 氏 文 化 交 流 研 讨 会 、观 光 节 、祭 祖 大 典 等 形 式 多 样 的 李 氏 文化交流活动, 形成由社会主导开放式研发的局面。
甘肃科技纵横
文化教育
2008 年( 第 37 卷) 第 1 期
赋予陇西李氏文化时代内涵
李震岗
( 兰州城市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 陇西李氏文化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塄寺 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和 科 学 发 展 观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 新 时 期 , 要 赋 予 其 新 的时代内涵并做大做强, 以此来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高了管桩的单桩承载力。 ( 2) 采用排土量大的薄壁大口径空心管桩。根据建筑物上部
荷载情况, 同一建筑物的桩可选用不同桩径的管桩, 来减少桩数, 扩大桩距。
( 3) 采 用 螺 旋 钻 机 预 钻 孔 辅 助 沉 桩 法 来 减 少 桩 的 排 土 量 , 减 小沉桩时对地基土体的挤土影响程度, 以达到降低超静孔隙压力 的目的。
一 是 宣 传 先 导 战 略 。 要 通 过 海 内 外 的 报 纸 杂 志 、广 播 电 视 及 陇西李氏文化网等媒介, 切实加大向外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大力宣传“ 天下李氏、根在陇西”“、认祖归宗、共同发展”“、 同一个 祖先、同一个祖国”等内容, 让天下人都知道陇西、了解陇西, 让全 球 李 氏 都 认 同 陇 西 、关 注 陇 西 。 把 陇 西 李 氏 文 化 作 为 联 系 海 内 外 李氏同胞的桥梁和纽带, 建设成陇西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 金字招牌。

陇西世家(三)

陇西世家(三)

陇西世家(三)陇西世家(三)李姓郡望堂一、郡望“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居于某地域的名门望族。

郡望,也称地望,就是郡中显贵的氏姓。

具体地说,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称为郡望,意思是世居某郡为法地所仰望。

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宋代《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陇西郡:战国时置郡。

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

晋武帝置。

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

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

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

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

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

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

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

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郡: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

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今河南襄城、郏县、舞阳。

8. 江夏郡:汉高帝置。

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郡:古县名,汉代置。

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

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在李姓的诸多郡望中,以陇西与赵郡的历史最久、声望最高,除赐姓李氏外,其他各分支几乎都是从这两支衍生出来的。

二、堂号陇西堂赵郡堂(还有平棘堂)1、陇西(今甘肃省)李氏始于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陇西李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 为何能排在众多家族前面呢

陇西李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 为何能排在众多家族前面呢

陇西李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为何能排在众多家族前面呢本文导读:在历史的发展中,慢慢形成了一种家族文化,这种文化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很长久的过程。

在古时候,每个家庭生的娃都比较多,一代一代积累传承下去,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每个家族在无形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习俗,以及定制家族的规章制度。

在每一个朝代的历史进程中,家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并且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它甚至能够左右一个朝代的发展。

陇西李氏就是这样的一个庞大家族,不夸张地说,如果要写中国历史中的家族史,陇西李氏必然会占据重要的篇幅。

在历史的记载中,陇西李氏产生于秦代。

当时被任命为陇西郡守的李崇,被认为是陇西李氏的鼻祖。

然而这个家族的发展也经历过低谷期,李陵是这个家族的一个后代,在外族入侵期间,他反叛朝廷,投降于外族。

自从那件事起,李氏在陇西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都被人嘲笑与羞辱。

就这样,这个家族沉寂了好几个朝代。

直到东晋,它才又突然壮大起来。

经历了这么漫长的一个发展过程,它参与到了多个朝代的发展潮流中。

一直以来,这个家族的后代很多是担任朝廷高官的。

那么在这个如此壮大的家族中,都有哪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呢?李世民是何许人也?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历史中还是非常响亮的。

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正是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繁华盛世。

不得不说他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能力超群,无论是在管理用人方面,还是在自身的艺术修养方面,都是让人非常赞赏的。

他在位期间,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且减轻了赋税,不断发展经济,使唐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被称为唐朝盛世。

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作为陇西李氏的后裔,他又一次将陇西李氏带到世人面前。

并让世人始终记住,在中国的历史潮流中,有这么一个壮大的家族,在不断推动着我国的发展。

李白是家族里一个非常特殊的后裔,为什么这么说呢?陇西李氏的后代一直以高官居多,李白在当官期间却是非常失败的,可是这样却并不影响他在家族后代中的地位。

打造世界李氏文化中心 助推陇西旅游产业发展

打造世界李氏文化中心  助推陇西旅游产业发展
十、 完善设 施 , 打造 陇 中旅 游 目的
姓氏文化是我 国民族 文化的重要 的文 保建筑 4处 、古文化遗址 3处 、 红 地 集 散 中 心
组成部分 , 开展姓 氏文化研究 , 于挖 色革命 遗址 2处 , 对 重点推介 开发景区 9
陇中各县山水 毗邻 , 文化相通 , 拥
掘传统文化遗 产 、加强 民间文化 交流 、 处 , 推荐环形线路 3 。2 1 年 , 新 条 0 1 计 有极具特色 、 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 。特
二、 抓住机 遇 。 进一 步抓好 旅游基 施 意见 》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 , 列入
利用” 的要求 , 以市场为导 向, 以本地资 础 设 施 建 设

是实施旅游畅通工程 。 加快通往 设施建设 、陇西李 氏文化 网站维护 、 陇
依托 ,以深刻挖掘李氏文化为 内涵 , 以 李家龙宫 、 仁寿山公 园 、 昌公 园 、 保 文峰 西李 氏文化研究书籍 图书 出版 、 对外宣
fzA ・ zA LNA AH NF H NUTN A
发 展 论 坛
打造世界李 氏文化 中JI l ! ) 助推 陇西旅游产业发展
口 张 和 平
按照把陇西建设 成为世界李 氏宗 流》 歌舞剧 、 陇西文化碑林 园为依托 , 建 建 李贺墓 、 贺南园 、 李 五李亭 、 李靖 庙 、
坚持 “ 化搭 台, 文 旅游 牵线 , 贸唱 戏 , 景 区、 寿山森林公 园三坪路四条旅游 通 、 经 仁 购物 、 娱乐 、 旅行社 等旅游 服务要 素 和谐发 展 ” 的工 作 思路 。 陇西 建设 成 景区道路建设为依托 , 把 加快 旅游基础设 建设和管理 , 逐步规范 纳入旅游 管理 体
计划共 同在陇西 县成立 兰州商学 院马 游规划编制 、旅游项 目包装和开发 、 旅 域 中心的区位 优势 , 进一步加强陇西旅

陇西李氏宗祠

陇西李氏宗祠

陇西李氏宗祠【宗祠概况】(历史、沿革、现状)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陇西李氏大举渡江南迁。

李家龙宫几度遭毁,变成一片废墟。

至今遗址方圆一百多亩地下一片瓦砾,有的地方竟厚达十米,当地人称为“瓦碴坡”。

宋、元时期,李家龙宫修复了部分建筑,但又遭战火毁坏。

明万历五年时,任陇西知县的山东临邑人李汝相倡导重建,由于大唐盛世已衰,只在原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复了龙宫部分建筑——亦称“北极宫”。

增建后的李家龙宫,外围建筑有北天第一门(俗称头天门)、北天第二门、北天第三门。

清顺治五年又毁于兵灾,仅留“北天第一门”牌坊。

康熙元年重建,康熙三十七年吕培高任知县时,曾于任期内在“北天第一门”上悬有“仰弥高”竖匾额。

同治五年陇西城陷,李家龙宫再遭劫难。

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增建维修一新,规模虽远不如前,却也山水相依,楼殿参差,别有天地。

李家龙宫现存形制,基本是明朝的“前五楼”、“后五山”和“中部祭祀区”样式。

前部建有戏台和五座楼及大小殿阁建筑群,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谓之“前五楼”。

中部建有主祭堂,并悬有“陇西堂”匾额,正堂供四尊牌位(“李氏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琼公”)及汉白玉雕刻的李族祖像,殿中还供奉道教始祖李耳、纯阳真人李琼(吕洞宾)、陇西房始祖李崇等李氏先祖塑像,香火甚旺。

北殿屋脊上的九条龙,即为“九五至尊”之意。

后部为后花园,有五座人工堆成的假山,分别叫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太乙峰。

每座山上都建有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内有塑像,掩映在绿荫丛中。

北极池微波涟漪,游鱼戏水,琪花瑶草,点缀其中,叫“后五山”。

解放后,李家龙宫改为学校。

殿宇上的椽檩修建了教室,大树被做成了桌椅板凳,只留下西北角的四座建筑和后花园的部分树木,其他绝大多数殿宇楼阁均遭人为拆除或改造,三座假山也被夷为平地。

2002年对尚存的十一座古建筑群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保护,2003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历史趣谈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门阀世族 哪个家族最辉煌?

历史趣谈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门阀世族 哪个家族最辉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门阀世族哪个家族最辉煌?导语:中国历史上十大门阀世族:一、陇西李氏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言必称陇西李。

” 秦代陇西郡守李崇,为陇西李氏始祖。

他中国历史上十大门阀世族:一、陇西李氏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言必称陇西李。

”秦代陇西郡守李崇,为陇西李氏始祖。

他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南郡守。

他的孙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灭燕赵,生擒太子丹的陇西侯大将军李信。

汉有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

然而,当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后,陇西以李氏为羞耻。

于是这个家族自李陵后,在两汉三国到西晋,一直默默无闻。

而这期间的李氏著名人物,通常出自另一家族,赵郡李氏。

不过从东晋开始,陇西李氏忽然迅速崛起。

被霍去病蓄意射杀的李广的三子李敢,留下一个孤儿。

这个孤儿的后代,在五胡乱华时,出了陇西李氏第一个君主:李暠。

关于李暠是李广的后代,虽然中间隔了几百年,但已无任何争议。

史学界都已经承认。

当西凉被北凉灭后,主要著名的后代分为两支:一支是西凉后主李歆之后,后来在北朝,柱国大将军李虎被封唐国公,也就是李渊的祖父。

另一支是他弟弟李翻之子李宝,逃往北魏,后来成为北魏灭北凉的功臣。

其后人李充这一支被称为唐皇族的武阳房。

(唐朝史官为李渊的祖先做的考据,称之为“四公子房”)。

武阳房的后代中,最有名的,就是大诗人李白和大书法家李阳冰。

南唐是从杨行密的子孙手中夺得吴国的政权而建立的。

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初为徐温的养子,叫徐知诰,但是他实际上是唐朝的没落生活常识分享。

_陇西_李氏及其文化特色

_陇西_李氏及其文化特色
[5] 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 4. 13%, 排在 第四位。 陇西 郡作 为
今 临洮 为陇 西李 氏
的根与本 , 今天 水、 静宁、 秦安 ( 古 成纪 ) 、 陇 西则为 陇西李 氏 一说陇 西成 纪 ( 秦安 ) , 比如杨 天成 在他 的∀ 试 论李氏族源郡望和祖籍# 一 文中 就认为 从历 史的客 观实 际 来说 , 平心 而 论 , 陇 西 李 氏 的 祖 籍是 在 成 纪 而 不 在 狄 道。 !
一、 陇西! 李氏
陇西! 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 , 自古以来 享有盛名。至 今 各地李氏 , 寻 根问 祖 , 大都 可 以 上 溯到 陇 西。 ∀ 人 民 日 报# 1992 年 8 月 27 日有∀ 李氏根 基在陇 西# 一文 , 其中 说道 : 经 过有关专家多年考证和掌握的大量历史资 料证实 , 李氏根 就 在陇西。目前 , 甘肃 省委、 省政 府办 公厅正 式批 准在 陇西 修 复李氏 陇西 堂 , ! 文 中又 说道 , 台北 出版 的∀ 李 氏源 流# 一 书 称 : 凡吾国各地所有李姓无不冠∃陇 西郡% 三字 , 足证李氏 家 族肇始于陇西 , 殆无疑义 ! 。陇 西是 中 华民 族李 氏的 发源 地 之一。以下就陇西李氏的主要内容考述如下。 ( 一 ) 李氏郡望陇西 陇西 , 指秦汉 时期的古陇西郡 , 是一个古郡 名 , 而非今 之 陇西县。陇西郡是我国建置最早的古郡之 一 , 始 置于战国 时 的秦国 , 辖陇山以西 , 今甘肃省境中部的大 片秦国属 地 , 唐 时 废置。唐朝时的 陇西! 概念 , 当指今 甘肃省的东 南部以今 陇 西县为中心之地。或 是出 于某种 忌讳 , 唐朝 废掉 了陇 西郡 , 但唐朝建国后 , 李姓由贵姓升格为国 姓 , 作 为姓氏符 号 , 李 姓 成为大唐王朝的象征 , 陇西! 二字已 成为 大唐家 族的 标识 , 永不磨灭。千百年后的李氏家族 , 也以此为 标识。可谓源 远 流长 , 荣耀 无比。所 以 李姓 陇 西郡 望的 形 成在 唐代 是 最 关 键、 最重要时期。据 史籍 记载 , 虽然 李氏 的郡 望有 13 个 , 其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 研究。

宗族观念与姓氏延续——陇西李氏文化符号影像

宗族观念与姓氏延续——陇西李氏文化符号影像

西北之地的陇西李氏!历经千年!唐朝李氏当政极大地提升了李氏影响力!并以宗祠形式将天下李氏宗亲凝聚起来"
陇西从地域名称固化为一种天下李氏归宗的文化符号!姓氏族谱将各支系连接在一起!成为怀念先祖#弘扬中华传
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纽带"
*+Βιβλιοθήκη )宗 族 $姓 氏 $陇 西 李 氏 $文 化 符 号
-./01"()!%"&
89:;7!"!"#"$#%&!<=>?7"#$
!"#
!"!" 年第 # 期
此基本一致! 从 "新 唐 书#宗 室 世 系 表 $ 看 %陇 西 李 氏 的 奠 基 人
为秦陇西郡守李崇% 文曰&’崇为陇西房% 玑为赵郡 房! 崇字伯佑%陇西守(南郑公) *但李崇仅在陇西为 官%并未定居) 李崇之孙李仲翔时%被任命为河东太 守+征西将军%奉命讨叛羌于素昌%战死%于是’仲翔 子伯考奔家丧%因葬之狄道之东川%遂家焉, *此为李 氏定居陇西之始, 之后李伯考一系被称为’狄道房*, 李伯考之子李尚任成纪令%’因居成纪*%遂从狄道房 析出%称’成纪房*, 李尚即为’成纪房*之始祖, 随着 李氏繁衍%李氏子孙迁徙各地%形成新的房系, 自成 纪为基点%李广十六世孙为西凉武昭王李暠-图十 二 .%李 暠 的 七 世 孙 为 唐 高 祖 李 渊!, 李 唐 宗 室 嫡 传 世 系 %从 西 汉 李 广 至 唐 初 李 渊 %共 !$ 代 , 此 期 间 约 迁移三次%先由成纪迁至敦煌%继由李暠曾孙李熙 率军镇守的武川%因以为家, 后由李熙孙李虎从北 周文帝家于长安, 唐代陇西李氏定著四房%武阳+姑 臧+敦煌+丹阳%出宰相 %" 人%天宝元年-&#! 年.%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陇西李氏文化
来源:中国·定西党政网作者:责任编辑:张玉芳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秦置陇西郡,汉设襄武县以来,陇西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重镇,是陇右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以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彪炳华夏文明史册,尤以天下李氏的“郡望”和“故里”而名扬海内外。

陇西李氏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世界李氏之根,也是李氏发祥、成长、繁衍、迁徙之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陇西李氏文化。

陇西:李氏“故里”丝路重镇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李姓出自嬴姓,李氏得姓,源于皋陶。

春秋时李耳着《道德经》成道家学派始祖,李姓始显。

李耳九世孙李昙为秦国御史大夫,生四子:崇、辨、昭、玑。

长子李崇仕秦被封为陇西太守,即为陇西房始祖,传下陇西李氏,陇西李氏自李崇开宗立派;四子李玑定居河北赵郡(今河北赵县),传下赵郡一房,为赵郡房始祖。

后来陇西房又分为39房,赵郡房分为6大房。

陇西李氏
自此繁衍生息,建功立业,根深叶茂。

汉朝飞将军李广、西凉武昭王李暠、柱国大将军李虎、唐太宗李世民等在中国历史上均享有崇高威望。

在历史的长河中,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

甘肃省原省长张吾乐1995年向海外发表《诚邀五洲宾朋,共同开发甘肃》广播讲话时称:“陇西李氏文化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以陇西为郡望、以盛唐为旗帜的陇西李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代有伟人,英贤辈出,播迁各地,享誉中外,李姓是华夏诸多家族种姓中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巨族大姓。

周有老聃、秦有李斯、汉有李广、“后汉二十八将”、“秦王府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浩如烟海,数不胜数,特别是唐代李姓王朝的建立,使李姓氏族由中兴发展到大兴。

诏令陇西“郡望”修建“李家龙宫”
生长于陇西成纪的李渊父子统率十万关陇军,逐鹿九州,一统天下,文治武功,至为煊赫。

修《氏族志》时,以李姓为天下姓氏之冠,并诏令天下李姓皆以陇西为“郡望”,对受封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国姓李姓,并在陇西县城西北角(巩昌镇一心村庙儿巷)修建李氏宗祠“李家
龙宫”祭祀先祖。

李氏族裔“得唐独厚”,创造伟业,也为陇西李氏树立了一座光彩斑斓的丰碑。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李姓担任过宰相的,赵郡有13人,陇西郡有10人;此一时期,李姓人家的文治武功,至为煊赫,李白:“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

天开青云路,日为苍生忧。

”王勃咏叹:“陇西多名家,子弟复豪华……麟阁图良将,六郡名居上。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者多达58人,先后建立了大成、西凉等12个政权王朝,最为辉煌的为唐王朝。

李家龙宫是天下李氏族人祭祀先祖的李氏大宗祠,是研究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陇西唯一一处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群,也是开发陇西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依托载体,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李氏族谱收藏研究中心。

陇西堂:李氏宗族的标识
“郡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即世居某郡而为当地人所仰望之意(《辞海?郡望》)。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汉袭秦制,为郡望一词打下基础。

汉武帝开疆拓土,在创造伟业的过程中,各郡都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的姓氏便成了大姓,即所谓的“郡姓”.李氏的郡姓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并且一直是陇西最显贵
的世族。

李世民登基后,下诏天下李姓的郡望为陇西。

南宋郑樵辑《通志》时,便在李氏源流的结语中说:“故言李者称陇西”.台北出版《李氏源流》一书中称:“李氏族繁衍布于四方,人口之多,为各姓氏族之冠,且吾族源出于一,凡吾国各地,所有李姓无不冠‘陇西郡’三字,足证李氏家族肇始于陇西,源出于同血系,殆无疑义”.由此可见,世界各地均认为李氏的“根”在陇西,共尊“陇西”为郡望,“陇西堂”为堂号。

在众多姓氏中,郡望、堂号均取郡名者实属罕见,而堂号只有一个称谓者,也只有李姓的“陇西堂”而已。

陇西成为一个宗族的共同标识和世代相袭的郡望,从而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时至今日,散居世界各地的李姓同胞,对“陇西”二字均怀有深切的亲情。

散居各地的客家人的祖先走过了一段漫长曲折的迁徙之路,但“崇本敬祖,慎终追远”的意识根深蒂固。

在闽、粤、台、港、澳及东南亚各国的李姓同胞,家家户户都有“陇西堂”的匾额,或挂在大门口,或悬于客厅,有的逢年过节时供奉“陇西堂”牌位,缅怀故土,遥祭祖先。

海外李氏宗亲会会址的高大建筑物上都用汉字署名“陇西”二字。

湖北阳新李氏宗祠有一幅楹联:“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

家依江北住,飞鸿南向,一联聊寄子孙心。

”广东梅县的“陇西堂”廊柱上有一幅楹联:“旋马家声远,犹龙世泽长。

”唐朝大诗人李白称:“白本陇西布衣,因家于绵”,“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

”《李宗仁回忆录》第一篇“家世”中说:“相传我们的先祖是陇西人,历朝历代,迁徙数千里才定居到广西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