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提要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语言。
(2)主要任务: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规律,使对语言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2.语言学简史
(1)语文学阶段。
语言学三大发源地: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
公元前4世纪,印度学者波尼尼的《梵语语法》或称《波尼尼语法》。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塔尔库斯的《希腊语法》。
早在公元前4世纪,被中国古代人们尊崇为十三经之一的《尔雅》就已初具规模,它是世界上第一部物类与义类的词典,比西方早了两千多年。
到东汉时期又出现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比西方的字典早了一千五、六百年。
古代中国的语文学通称小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成就的集中体现。
语文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区别:第一,从研究对象看,古代语言学只重视书面语言,把古代书面语作为语言的研究对象,而对当时社会普遍使用的口语不予重视。
第二,从研究任务看,古代语言学并不把描写语言的规律作为主要任务,只重视为流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读通、读懂古代的经典。
换言之,它还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只是经学的附庸。
(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
19世纪初,西方语言学者开始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本身,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
在初创阶段,英国的威廉·琼斯最先发现希腊语和拉丁语、梵语有惊人的相似处,于是大胆地提出了“印欧语假设”,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
德国的施列格尔也看到梵语和欧洲许多语言有着不可否认的共同点,第一个提出“比较语法”,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草创者。
历史比较语言学摆脱了过去从属经学的附庸地位,标志着语言学已经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历史比较语言学由于涉及多种语言,这为普通语言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中叶,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一般规律的普通语言学诞生。
奠基人是德国的洪堡特和瑞士的索绪尔。
洪堡特被公认为普通语言学的第一个奠基者,他的许多语言学观点被后代学者不断继承和发展。
索绪尔则更被人们称做“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死后由他的学生编辑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3)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
在索绪尔的影响下,出现了两大学派,一派叫心理社会学派,以梅耶、格拉蒙等为代表,他们认为语言既是社会事实,又是心理现象。
另一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在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内部又进一步区分为功能派、符号派和描写派,其中以描写派的影响最大,其代表人物有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并且对中国的语言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形式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阶段。
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
他认为,语言描写和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分类,而在于建立一种理论,在于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乔姆斯基的目标是提出一个能产生所有句子的语法系统,它主要包括生成和转换两个方面。
由于乔姆斯基在生成和转换句子的过程中都用形式化的符号表达,所以有人又称转换生成语言学为“形式语言学”。
(5)交叉语言学阶段。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语言学和其它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
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逻辑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病理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
二、语言学的分类与地位
语言学的分类:(1)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2)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3)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4)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三、语言学的功能
(1)是规范本民族语言的重要理论依据。
(2)是衡量一个国家
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有助于提高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言语
1.语言和言语的含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总和。
言语是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具体运用,包括说的行为和说的结果。
2.语言和言语的联系: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因此,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
言语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每一个人说话都必须使用特定语言的词汇,都必须遵守特定语言的语法规则,否则就成了没有意义的声音。
3.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语言具有封闭性,言语具有开放性。
(2)语言呈现相对静止状态,言语呈现运动状态。
(3)语言具有社会性,言语具有个性特征。
4.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意义:(1)确了语言研究的不同领域。
(2)为学习和研究语言提供了一个模式,即“言语—语言—言语”模式。
这是每个婴儿学习语言的必须经历的途径,也是我们学习外语的有效途径。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1)作为交际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特征。
(2)语言的交际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2.语言为人类所独有。
3.语言的社会性:(1)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2)语言与社会共存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思维的含义及类型
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特征、规律及相互间联系、区别的认识过程,是人类大脑特有的一种机能。
思维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
广义的思维现在一般认为有三种类型,即:a.灵感思维;b.形象思维;c.
抽象思维。
狭义的思维通常指的仅仅是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
这里所说的思维仅就狭义而言。
二、思维离不开语言:1.思维以语言为工具。
2.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来巩固。
3.语言可以帮助思维逐步深化。
4.语言可以帮助思维条理化。
5.语言可以帮助将思维成果传递给别人。
语言对思维具有很大作用,但不应估计过高,如“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三、语言离不开思维
1.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依赖于思维。
2.语言的交际过程同样依赖于思维。
四、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1.职能不同:思维的职能终于反映客观现实,认识客观事物的特点、规律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区别;语言的职能终于为交际和思维提供工具。
2.特点不同:思维作为大脑的一种机能,其构造对全人类而言是相同的,客观世界对全人类而言是统一的,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是一致的,都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都必须遵循思维的基本规律,因此,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不同民族可以有不同的语言,因此,语言具有民族性。
3.所属的范畴不同: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属于物质的范畴;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属于精神的范畴。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定义:符号是用来指代某种事物或思想的标记。
2.符号的特点:a.标记性;
b.可感性;
c.人为性;
d.强制性。
3.符号的种类(按感觉方式区分):a.视觉符号,b.听觉符号,c.触觉符号, d.嗅觉符号,
e.味觉符号。
二、语言符号的特点。
1.语言是一种符号。
2.语言符号与其它符号的区别:a.第一性和第二性、b.单一性和多样性、c.广泛性和狭窄性、d.多义性和单义性、e.复杂性和简单性。
3.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a.音义结合的任意性、b.符号组合的线条性。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1.低层(语音层):a.音位(几十);b.音节(上百)。
2.上层(音义结合层):
a.语素(上千);
b.词(上万);
c.句子(无穷)。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就是言语链条内部纵向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2.聚合关系:就是与言语链条内某一特定符号具有相同作用并且可以相互替换的横向关系。
这两种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包括语音层面和音义结合的层面)的一把总钥匙。
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也可以说是交际的一种方式。
如果说,任何用于传递信息的交际方式都可以称为语言,那么必须承认其他动物也拥有语言。
如果说,语言专指由一整套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构成的符号体系,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借助这套体系生成出无限的句子,这样的语言就我们对各种动物的认识程度来看,只有人类所特有。
第三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一、语音的最小单位
1.语音的定义: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并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2.音素:音素就是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素和字母的区别:(1)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字母是拼音文字最小书写单位。
(2)音素和字母不具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如汉语拼音中的“zh、ch、sh、ng、er”等,是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而“ i ”这一字母在与“yi”(易)、“zi”(字)、“zhi”(制)组合时却代表着三个不同的音素。
二、音标
1.记音符号:是为记录语音而创制的书写符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记录语言并不等于记录语音,如汉字。
为标注汉字的读音,在方法上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
(1)“读若”法。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被标注的字必须有同音字;其次,用来标注的字必须是常用字。
(2)反切法。
它的优点是极大丰富了标注字的选择范围,局限是,首先它只将一个字区分为声韵调三个部分,无法对其内部结构(如韵母)作进一步的分析;其次,只要在两个标注字中有一个读音不确切,就不能准确地读出被标注字的读音。
(3)注音符号,如,“ㄅ(b)、ㄆ(p)、ㄇ(m)、ㄈ(f)”,这些符号虽然形似汉字,但是专为记录的是现代汉语的音位而创制的记音符号。
这是汉语记音符号质的突变,局限是书写不方便。
(4)汉语拼音字母。
它和注音符号一样,记录的也是现代汉语的音位,主要优点是易于分别,容易书写,能很好地满足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记音。
不足表现在无法胜任记录除现代汉语之外的其它语音,如外语、古汉语和汉语中的许多方言。
2.国际音标。
音标是专为记录音素而创制的标记符号。
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
特点是:(1)一音一符,一符一音。
这是国际音标制定的原则。
(2)形体简单清晰。
(3)能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因此被各国语言学家普遍采用。
第二节音素——语音的自然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一)音波(声波)。
音波示意图如下:
这里是两个完全的波,代表两次完全的振动。
A成A?叫波蜂,B 或B…叫波谷。
AA?或BB?叫波长。
AC或BD叫振幅。
每秒钟振动的
次数叫濒率。
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晌轻重;频率的多少决定声音的高低(频率的单位叫赫兹);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音的长短。
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质的不同,我们一听就知道是哪种乐器发出来的。
声音的这方顶的属性叫音质。
音高、音重、音长、音质就是一般所说的声音的四要素。
语音同样也有这四个要素。
(二)声音的四要素
1.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高低(即物体在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决定,而频率高低又主要决定于物体的长短、厚薄和松紧。
音高在汉语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区别不同的声调。
2.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的振幅的大小决定,而振幅的大小又决定于力作用于物体时的强弱。
音强在汉语中的作用主要在区分轻重音和语调的上升和下降。
3.音长:是指声音延续的长短。
如英语中长音和短音构成对立,具有区别语义的作用。
4.音质:是指声音的性质、特色、个性,每种声音都有自己的音质。
音质是区别音素最主要的依据。
音质的不同可以从声音的产生和音响两方面分析。
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主要由三方面条件构成:一是发音物体的质地。
二是发音的方法。
三是共鸣器的形状。
这三个方面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
从音质的音响分析:(1)纯音、乐音和噪音。
音叉在振动的时候只有固定的频率,简单而有规则,产生出单调的纯音。
一般物体的振动则是复杂的;有的复杂而有规则,产生的音叫乐音。
有的复杂而不规则,产生的音叫噪音,语音中,元音都是乐音,清辅音是纯粹的噪备,浊辅音是噪音和乐音的混合。
(2)基音和陪音。
每个乐音都可以分析为由若干个不同频率的纯音组合而成。
其中频率最低的叫基音,其他的叫陪音。
陪音的频率都是基音的整数倍。
基音的强度最大,它的频率决定着整个音的调子。
陪音的强度比较弱。
由于陪音不同,才分出不同种类的乐音。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动力、发音体、共鸣器
人类发音器官的整个装置象—架乐器,分三大部分: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
第三节元音和辅音
一、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相辅音两大类。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二、元音的分类:
元音的不同主要是共鸣器的不同形状造成的。
根据共鸣器的不同形状,元音首先可区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
其中口元音是元音最主要的。
口元音:包括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其中又以舌面元音为主。
舌面元音的分类依据可归结为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圆展。
八个基本元音
三、辅音的分类
1.根据发音方法:A.清辅音和浊辅音(声带是否振动)。
B.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气流大小)。
C.塞音、擦音、塞擦音、边音等(气流受阻方式)
2.根据发音部位:双唇音、齿唇音、齿间音等
第三节音位——语音的社会属性
一、对立与互补
1.什么是音位:音位是特定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其表示方法是/*/。
2.如何确定音位:主要遵循两条规则:对立原则和互补原则。
(1)对立:当不同音素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时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这些不同音素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的。
(2)互补:当不同音素发音相近,并且又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些不同音素间的关系是互补的。
二、音位变体
1.含义:属于同一音位的不同音素,这些音素发音相似且不具有不区别的功能。
2.种类:(1)音位的条件变体:是由该音位受出现的语音环境制
约而造成的音位变体。
(2)音位的自由变体: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不改变意义的音位变体。
3.音位和音素:(1)联系:音位是对音素的归并,音素通过音位服务于特定的语言,因此,没有音素就没有音位,没有音位,音素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2)区别:音位所体现的是语音的社会属性,因此,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语言不同往往就有不同的音位系统;音素所体现的是语音的自然属性,因此,音素属于整个人类的所有语言,在任何语言中,每一音素的发音都是相同的。
4.确立音位的意义:可以用有限的注音符号记录特定语言的所有语音,便于记忆和使用。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音质音位:是通过音质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是对特定语言中音素的归并。
非音质音位:是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调位:是通过音高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如汉语的声调。
重位:是通过音强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如英语中通过重读和非重读音节来区分相同词形的不同意义。
汉语中的轻声,也可算作重位。
时位:是通过音长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如英语中通过元音的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
第四节音位的聚合
一、音位的区别特征:是不同音位类别间相互区别的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总是通过二分法来实现。
音位的区别特征总是表现为不同音位的对立。
二、音位的聚合群
1.每一音位通过区别特征,一方面与不具有该区别特征的音位相区别,另一方面又与具有该区别特征的音位相联系。
所谓“音位的聚合群”就是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不同音位的聚合。
2.同一音位聚合群中的不同音位,往往具有相同的组合特点,如/k、k'、x/因有相同的区别特征(同
为舌根音)而成为聚合群,它们都具有只与开口呼、合口呼的音位组合,不与齐齿呼、撮口呼组合的特点。
这种现象是特定语言中音
位具有系统性的表现。
第五节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1.定义:音节是由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2.音节的发音特点:语言学界有过多种音节理论,较合理的是由前苏联的谢尔巴提出的“肌肉紧张说”,即在语流中每发一个音节,发音器官的肌肉就紧张一次,或者发音器官的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紧张的顶点叫音峰,紧张的最低点叫音谷。
音节中音峰总是落在元音,没有元音就落在响度最大的辅音。
相同的音位,由于紧张次数不同,就形成不同的音节。
3.复元音和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部,不同的元音音位可以直接组合在一起,构成复元音;不同的辅音音位也可以直接组合在一起,构成复辅音。
4.音节的种类:开音节和闭音节。
以元音结尾的叫开音节,以辅音结尾的叫闭音节。
区分开音节和闭音节,对某些语言具有重要意义,如英语。
5.汉语普通话和英语的音节比较:(1)汉语开音节占绝大多数,闭音节中结尾的只限于两个鼻辅音“n、ng”。
英语闭音节数量很多,一般辅音都可以出现在音节的结尾。
(2)汉语没有辅音连缀。
英语可以有复辅音。
(3)汉语必须有元音。
英语中响辅音可以构成音节。
如“pebble”[pebl](卵石)。
(4)汉语有声调和轻声。
英语有重音,但没有声调和轻声。
二、语流音变:是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所引起的语音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所谓同化,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如“棉袍”、“面包”。
(2)和同化作用相反的是异化作用:两个本来相问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比方北京话两个上声字相遇,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念成“涂改”),这是调位的
异化。
(3)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例如汉语的轻音就是弱化音节,其中的元音往往发生变化:复元音可能变为单元音,如“木头”、“篱笆”。
声调也发生变化,丧失原有的调子,变得短促。
(4)弱化的音往往进一步脱落。
如“豆腐”常发成/touf/。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1.语法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从语法的构成来看,语法规则是词法规则和句法规则的汇集,它包含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句组合成句群的规则。
一些传统语法学家把上述几种规则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词的形态变化规则,叫作词法;一类是属于组词成句的规则,叫作句法。
2.语法的特点:抽象性、稳定性、民族性、层次性、递归性
二、语法规则:对语法规则的研究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即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三、语法单位
1.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构词。
根据在构词中的作用,语素可分为词根语素和附加语素。
词根语素是实词词义的主要承担者,附加语素是词的附加部分,表示辅助性意义,包括词缀和词尾。
词缀的功能在于构词,可分为前缀、中缀、后缀。
词尾的功能在于构形。
2.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最小的:区别于词组和句子;能够自由运用:区别于语素)。
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结构的成分,功能是造句。
3.词组:是大于词、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是实词与实词的有机组合。
词组的功能与词相当,但不是最小的。
词组根据组合关系可分为联合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主谓结构。
根据组合程度可分为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
根据中心词的词性,可分为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
4.句子:是语言系统中最大的语言单位,同时又是最小的言语单位或交际单位。
有语调是句子区别于其他语言单位的一个明显特征。
句子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句子根据结构特点,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根据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四、语法的意义和形式
1.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1)语法意义是对同类词语的抽象并通过与其他词语的组合中表现出来的意义。
(2)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
语法意义只是观念性的东西,它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才能得到体现。
(3)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存在无意义的语法形式,也不存在无形式的语法意义。
但两者在许多语言中不是对等的,一方面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如英语动词原形后加“s”
可同时表示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三种语法意义,“s”还可以加在可数名词后表示复数。
另一方面同一语法意义也可用不同语法形式来表示,如英语中可数名词表示复数有的是通过内部屈折的方法来表示。
2.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1)语法范畴是对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意义加以概括所形成的类别,简单地说,就是语法意义的基本类型。
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狭义的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现出的语法意义的基本类别。
广义的语法范畴还包括词类范畴。
(2)语法手段是对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加以概括所形成的类别。
语法手段可以区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
第二节组合规则
一、词法结构和词法手段
1.词法结构包括联合、偏正、述宾、述补、主谓。
2.词法手段是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形的变化规则。
词法手段包括构词法和构形法。
(1)构词法是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根据构词的语素不同,或者说根据词中不同语素的组合规则,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又可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
(2)构形法是词形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