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醉翁亭记》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了解段成式的生平和其对《醉翁亭记》的影响;
3. 理解《醉翁亭记》中所表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能够分析造成主人公性格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段成式生平及其对《醉翁亭记》的影响;
2. 难点:理解文章中所表现的人生观和人物性格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1. 板书:“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2. 引导学生讲述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及感受,并结合实例解释
人生观和价值观。

Step 2. 提供资料
1. 通过图片或PPT介绍段成式(具体内容见教师备课资料);
2. 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醉翁亭记》第二节所要讲述的文化
内涵。

Step 3. 阅读文本
1. 班级阅读《醉翁亭记》第二节;
2. 分组讲解文本。

Step 4. 分析文本
1. 邀请学生讨论文章中过人物性格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文章
中所描写的情节阐述;
2. 引导学生分析段成式对主人公的影响。

Step 5. 思考问题
1. 按小组分配问题,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思考;
2. 老师提供问题:① 你认为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怎样的呢?② 为什么段成式对主人公产生了如此大的
影响?
Step 6. 作业
1. 阅读《醉翁亭记》第三节;
2. 思考如何转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的意思。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学生们能够了解到《醉翁亭记》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并深入理解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变化以及段成式对其的影响。

同时,本节课也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深入的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
本节课围绕《醉翁亭记》展开,通过阅读文本、分析、讨论来深入了解其中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段成式对主人公的影响来阐述人生观,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则意味着人的生命有限,但知识却是无限的。

这些思想观念在古代文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鲜活地表现了人类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更能够探究文化底蕴,启发思考,提升综合素质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唐宋词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2. 分析词的创作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

3. 理解文化交流中体现的文化多样性。

4. 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及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词的创作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

难点:理解文化交流中体现的文化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
通过展示唐宋词的画家描绘描绘送别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唐宋词的情感体现。

2. 学习任务
2.1 学习醉翁亭记第二节
让学生先自主阅读醉翁亭记第二节,理解文中的情感体现和文化背景,同时发现和归纳唐宋词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2 分析张旭《兰亭集序》的创作语言特点
通过学习张旭的《兰亭集序》,对比醉翁亭记的风格特点,发现唐宋词在发展演变中的变化与稳定性,并认识到这种变化与稳定性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

2.3 分析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表现手法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篇极具表现力的楚辞,学生可以从语言细节、情感表达、意象构建等方面分析其表现手法,并体会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多元性。

3. 课后作业
学生在课后整理个人笔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深化:
3.1 对唐宋词和这次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悟?
3.2 你还有哪些想深入了解的问题?
3.3 学习词的鉴赏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四、教学评价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比较和思考,深入了解了唐宋词的表现手法和发展演变,也认识到了文化交流中的多元性与个性。

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及思辨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获得了对唐宋词发展演变的深入认识,分析了不同文本的表现手法和文化背景,从而加深了对文化多元性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深化,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能够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了阅读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增强了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熟悉文本,并能流畅地朗读。

2.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并能总结文章的主旨和文化内涵。

3.学生能够使用中文表达对文章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完整并有感情地朗读《醉翁亭记》的下半部分。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传达的主旨和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发掘《醉翁亭记》所凸显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如随遇而安、相信命运等。

学生能够拓展其阅读文本后的内涵和哲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
1.听读朗读法
2.分层次理解法
3.演讲、互动讨论法
4.情感与认知相融合的教学法
四、教学步骤
1. 预习检测与导入
教师为学生介绍“随遇而安”这个成语,让学生学习词义及概括其文化内涵,然后展示维克多·谢尔曼拍的电影《神探夏洛克·霍尔姆斯》片段,让学生结合片段看看当代社会是否需要随遇而安这个传统观念。

2. 听读朗读
(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下半部分《醉翁亭记》。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一块儿大声朗读课文下半部分,慢慢调整音量及韵律。

(3)教师指派学生对难点句子进行酌情朗读。

3. 分层次理解
(1)教师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千佛山石窟,好让学生了解这个有名的景点,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文化关联。

(2)教师提示学生羽化而登天的故事源于道教的传说,让学生知道这个文化背景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醉翁亭记》中羽化的含义。

(3)教师询问同学《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要传达给我们的观点,帮助学生概括和总结。

4.演讲和互动讨论
(1)教师指派小组分析人物形象及呈现方式、分析文章意义以及深层次的内涵和思想(如随遇而安、信命等)。

学生可以自由编排发表演讲及互动讨论的形式及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再次讨论随遇而安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5. 总结
辅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文本,总结今天掌握的新知识点。

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解答未完全理解的语段,以及未完全消化的文化内涵和思想。

同时教师为学生强调,要积极探索中华文化,学生有必要在其日常生活中贯彻经典哲学和文化理念。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上课中的主动参与,朗读准确、感情真挚、情感与认知相融合。

2.评估学生对随遇而安这个传统观念的理解,以及他们对《醉翁亭记》中的深层内涵和思想的理解。

3.评估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较准确地使用汉语表达。

4.评估学生为小组演讲所准备的讲稿,演讲的清晰,主题明确,说话有条理并能够有效地交流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传统观念的理解能力是有待提高的,但是在学习文本时,他们的表现显得较为积极和愉快。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我们帮助学生了解随遇而安这一信条的深层涵义,并且让他们在文本中找到了对应的文字表达,既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又能够开拓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中文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