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0.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学的想象力?
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

因此,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困扰,公章不在漠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论题中。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使我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当社会走向工业化时,农民就自然转变为城市工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当民族遭受战争蹂躏时,人民就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经济萧条时期,大批工人失业,不管曾经他们的工作效率多高。

对此,任何人的力量都是无能为力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使我们摆脱狭隘的个人观点,在思想上更清楚地认识个人活动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社会学?如何正确把握?
答: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

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定义,需要理解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社会学的作用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社会行为,社会关系
社会学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具体性,动态性。

社会学的作用有,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3.预测功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去预计和推测事物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4.规范功能:确定预定社会目标、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3.社会学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功能?
答: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3.预测功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去预计和推测事物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4.规范功能:确定预定社会目标、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第三章社会
1.简析“社会”的概念。

答: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
答:1整合功能:将无数个单个的个人组织起来,形成合力。

并调整种种矛盾,冲突,维护统一的局面。

2交流功能:创造了人类交往的工具,提供人类交往的场所,规范人类交往的行为。

3导向功能:提供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规范人类交往的行为。

4继承和发展功能:是人类文化得以积累和发展。

3.如何解析社会结构这一概念?
答:社会结构的定义是: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各种要素相结合相互关联的方式。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观点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个基本活动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一般状态。

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的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的互相联系的基本状态。

结构功能主义把社会看作是各个行为行动者相互作用的体系,主张对这一体系从静态和过程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微观结构主义认为社会结构对社会的过程不起决定性的影响。

宏观结构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结构具有客观性质,独立于文化范畴,同时,他不主张像微观结构主义那样,在人际互动的微观层次上阐释社会结构概念。

个人主义认为社会关系结构是思想深层结构的表层显现或复制。

社会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制度。

4.试析血缘、地缘、业缘与趣缘的关系。

答: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血缘关系是人的先天联系,它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联系。

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人类要生存就要占有一定的空间或位置,由此形成了人们之间的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不同,业缘关系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趣缘关系是指人们因兴趣、志趣相同而结合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结成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第四章文化
1.如何理解文化的概念以及文化的要素?
答:狭义的文化是精神现象及其表象形式,包括语言,文学,艺术,音乐等等多种形式。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和共享的全部产品,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非物质文化。

文化的构成要素有:①精神要素。

即理念文化以及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等,其中价值观最重要。

②符号和语言。

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以外的事务的东西。

③社会规范,指人们行为的准则。

它规定人们行为的方向、方法和式样,是价值观念的外显。

规范包括法律、道德、习俗、宗教和约制等。

规范有正式的,如法律及各种规章制度;也有非正式的,如社会习俗。

④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社会关系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称。

社会组织则是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运行的实体。

⑤物质产品-指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环境和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

2.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答:1、社会整合功能—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

2、社会导向功能—提供知识、协调社会管理工程、巩固社会导向成果。

3、社会区分功能—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在不同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人类的皮肤颜色或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的多。

文化的负功能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发生于文化的滞后时,二是发生于负文化团体中。

3.怎样理解文化传播与文化融合?
答:文化传播:一种文化元素可能会从一个群体传播到其邻近的群体中去,被他们采纳或接受,这就是文化传播。

传播也是人类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得以向其他群体扩散的手段。

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变迁过程,是指不同文化的群体由于长期密切接触而使各自的文化发生变迁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文化接触,撞击,冲突,采借与整合调试等阶段。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系统经过接触后,各自被迫或自觉,或不知不觉的改变自己的部分文化,在此基础上混合形成一个新的文化系统,就是文化融合。

4.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化的象征性
答:象征性: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狭小的范围。

例如:黑与白本来是自然现象中的两种颜色,当人们将其作为文化因素后,它们便具有广泛的象征性。

在汉语中,白有“一无所有”之意,如“一穷二白”。

“白旗”意味着投降,白衣是我国古代的孝服,“白衣天使”又是护士的称谓。

黑色,在汉语中常有贬义,例如黑帮,黑社会,黑市,黑人又有没有等级户口之意。

由于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人们无处不生活在象征性的社会之中。

文化的象征性充斥于全部社会活动,社会秩序之中。

5.联系实际谈谈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例如:科学技术是当代中国的主文化
亚文化: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

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可能互相转化。

例如: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

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与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例如:20
世纪60-70年代,西方社会中青年人兴起的一种“嬉皮士”运动,就是否定当时西方主导价值观的一种反文化。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0.解释概念:社会化镜中之我“主我”“宾我”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镜中之我:它是指我们对于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我们的理解和解释。

主我:是自我中不含任何符号的那部分直接经验。

宾我:是指意识到了社会的规则、价值和要求的社会化的自我。

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1感觉运动阶段:幼儿的智力只能通过他对外界的感觉和与外界的实际接触表现出来2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进行许多即便简单的脑力运算3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不能离开具体的外部世界,而不能抽象的思考和假设的思考。

4形式运算阶段:可以形式的,抽象的进行思维。

3.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在个人社会化中的作用
家庭是最早,最直接同时也最为传统和持久的社会化场所,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对个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学校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因素,是专门化为社会化的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和组织机构。

为学生提供有目的的,系统化受教育的各种条件。

大众传媒是社会组织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是我们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来源。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日益成为影响巨大的社会化动力因素。

4.讨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如何构建个人的人格体系?
答: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

人格就是个体心里特质和行为特质的总和。

人格体系:是指个人需求意向与使之满足的能力和方法体系,也就是决定个人行为方式的独特生理、心理和精神特质。

有时将其称为“人品”。

第六章社会角色
0.如何理解社会角色?
答: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角色是人们的一套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2.试述社会角色的主要类型。

答:根据获得角色的方式区分,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2,根据承担角色的心里状态区分,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3根据角色行为规范化的程度区分,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4根据角色追求的是利益,效率还是公平,理想,道德,价值观念区分,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5根据角色之间权利和地位关系区分,支配角色与受支配角色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当代社会的大学生?
答:结合前两题回答
4.联系当代中国现实,谈谈政府官员的角色扮演及角色失调的原因。

答:政府官员扮演的角色有:
角色失调原因:角色准备不足、多重群体的社会化、角色人格与自然人格的冲突、编辑人的角色冲突。

(变现形式,角色不当,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第七章社会互动
0.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

答:社会互动是指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

具体说来,社会互动是社会上个人与人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具备条件:1社会条件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中2个人之见、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动才能产生互动,不论这种依赖性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亲和的还是排斥的。

3参加互动的人都是有意识的,都是基于行动者一定的需要与利益,都力图用头脑中成熟了的计划去调动另一方的行动。

4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5互动的双方一般互为主体或客体,沟通双方使用统一或相通的符号。

2.谈谈你对社会互动的几种主要类型的理解。

答:1.顺从型互动:行动者之间发生性质相同或方向一致的行动过程,有暗示、模仿、从众三种形式。

2.合作型互动:由于某些共同利益或目标对于单独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很难达到的,于是人们或团体就联合起来一致行动。

3.冲突型互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互相反对的互动方式,是人们为了争夺同一目标而展开的行动及其过程。

3.什么是集体行为?它有哪些主要表现和特征?
答:含义:是指人们在行为方式上的一致性,它是意中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表现:1时尚和流行2情绪感染3骚动4恐慌5流言
特征:自发性、狂热性、暂时性、无规范性、人数众多。

4.如何理解社会交换理论?
答:社会交换理论着眼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交往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悬赏和报酬的过程。

交换的行为不仅存在于市场关系中,而且存在于友谊,爱情在内的多种社会关系之中。

主要要点:(1)人们并不总是追求最大利润,他们只是在交换关系中得到某些利润(2)人们在交换中并非常常从长远着想或进行理性打算(3)交换物不仅仅是近金钱,还有赞同,尊重,依从,爱情。

(4)所有的人类行为都在进行交换,而不仅仅在市场中才有交换。

社会交换论试图以交换的观点来解释人类互动的本质和规律,其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

它强调个人的目标和报酬,认为每个人都尽量避免痛苦而增进快乐。

这一理论忽略了人类行为的社会前提,带有浓厚的心理还原主义色彩。

5.联系实际谈谈虚拟网络互动的特征。

答:1弥漫性:社会网络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离开个人而独立存在,却不完全依附于个人。

2多重性:社会网络在本质上就是复杂的多重社会关系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

3隐蔽性:社会网络是无形的,是种能感觉得到,却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无法对社会网络作出精确的定量分析,也无法准确地描述网络的规模或内幕,而只能感觉到社会网络的力量存在。

第八章社会群体
0.社会群体有哪些特点?
答:○1有共同的活动。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3有相似的群体归属意识的规范。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2.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有哪些?在当代中国社会,初级群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特征:1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2一定的群体规模3人与人之间不可替代的特殊关系4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依赖5非正式的群体规范6群体意识强,整合程度高。

功能:正功能—1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2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3有助于社会整合
负功能—1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2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

变化:○1.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

在传统社会,初级群体成员资格的活得,往往不是出于成员的资源选择,包办婚姻就是一种典型。

现在,社会流动性大大加快,人们的交际面也大大拓宽。

出来出生于其中的家庭外,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自由挑选朋友、伴侣和伙伴。

○2.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没落。

首先,社会分工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

其次,初级关系日趋松懈。

以富于感情色彩为重要特征的初级关系,不仅数量日趋减少,而且质量也在下降。

3.联系实际谈谈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影响。

答:正式群体即为社会组织,是社会成员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组成的。

在正式群体中的,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职能分工,他们按照特定的规范和正式的规章制度行动;非正式群体往往是自发形成的,群体间分工也不严格,虽然有群体规范,但往往没有明文规定。

正式群体中产生非正式群体也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但是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正式组织的运作。

第九章家庭与婚姻
1.什么是核心家庭和扩展家庭?
答:核心家庭,也叫原子家庭。

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成为核心家庭。

这种家庭结构内部只有一个权利中心和活动中心,只有一对配偶,家庭关系是由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组成的基本三角关系。

扩展家庭,是指由两队或两队以上的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由核心家庭演化而来,又叫血亲家庭。

扩展家庭的主要形式有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

2.联系社会实际,谈谈当代家庭的主要功能。

答:1社会化功能:社会化始于家庭,家庭是承担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一个人从出生到完全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要学习许多方面的知识,例如日常生活的技能和知识,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家庭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合自己小时候接受父母教育)
2生育功能:人类的延续需要不断有新的社会成员来接替和延续,家庭是目前社会所认可的生育子女,繁衍后代的合法社会基本制度,是人口再生产的唯一社会单位。

3感情功能:家庭赋予人们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家庭的成员中存在着一种最紧密的联系。

无论在家庭之外受了多大的委屈,其他成员都将在感情上支持他,所以人们常常形容家庭为避风的港湾。

4性爱功能:性行为是人的生物本能,这种生物本能在文明社会里受到了社会的限制,性行为被习俗,道德,法律,控制在夫妻之间。

5经济功能:家庭的经济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功能,二是消费功能,现代社会消费功能上升为主要功能。

3.联系实际,谈谈现代人的婚姻问题。

答:现代社会的家庭婚姻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离婚率的上升。

离婚的社会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促成离婚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具体表现:经济依赖的减低、离婚的社会成本降低、期望过高、社会流动速度加快。

第十二章社区
1.什么是社区?社区有哪些类型?
答:含义:是指人们的集体,这些人占有一个地理区域,共同从事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基本上形成一个具有某些共同价值标准和相互从属的心情的自治的社会单位。

类型: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纵向划分:传统社区,现代社区(发达社区),发展中社区
根据社区的空间特征或功能特征横向区分: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的社区。

根据我国城乡社区连续体:农村社区,小城镇社区,城市社区
2.从社区的内涵上看社区与社会的区别是什么?
答:1社区的同质性较高:社会中的各种关系部强调“共同”,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共同的社区意识。

2社区更注重地域的概念: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社区空间则是社会空间和地理空间两者的结合。

3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关系更紧密4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化的特征
3.社区与行政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社区与行政区既有重合的地方又有不一致之处,由于社会活动或者生活方式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所以同时行政区就是一个社区。

区别:1行政区是人们为了社会管理的方便或由于某些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而人为划定的,因而其边界清楚。

社区是在人们长期共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

2社区由于其主要的社会活动或者生活方式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因而只能是单一形态,而行政区是多形态的。

3从社区的研究历史上看,对一个社区的分析一般都限定在范围并不很大的社会区域内。

4 .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

答:社区建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外国的社区发展先进的经验提出的。

改革以来,民政部在城市广泛开展社区服务,但他又难以包含政府希望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所要的职能。

现在政府已将社区建设上升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即适应城市企业、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社会发展。

政府采用先试点的方法,在全国建立试验区,目的是通过试验区的实践总结和经验概括,得出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操作原则和程序,在全国进行示范和推广。

5. 什么是城市化?中国应当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
答:含义: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都市型转化的过程”
城市化道路:根据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只有大城市才能具备与世界进行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只有大城市才能有足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规模参与全球性的城市间竞争。

21世纪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全球城市圈间分工、交流、合作、竞争诸关系的日益强化。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城市圈。

所以中国要想在21世纪的世界竞争中获胜,必须放弃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市格局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的城市化道路。

第十三章社会分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