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烛之武退秦师
学习目标
1.掌握实词军、鄙、说、知等,虚词之、以、而、焉等,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层次结构和人物形象。
3.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一)读准字音,读对断句。
(二)查阅关于《左传》的资料。
二、自练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而出( )
共.其乏困( )阙.秦( )杞.子( )
逢.孙( ) 不知.( )
2.《左传》又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盲史官。
3.解释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
(3)秦伯说,与X人盟(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越国以鄙.远
③夜.缒而出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
5.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意思。
①行李之往来
②若舍X以为东道主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亦去之
⑤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6.解释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X以陪邻
⑤若舍X以为东道主
⑥以乱易整
⑦阙秦以利晋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X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5)之
①公从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
④何厌之有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若亡X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若舍X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夫晋,何厌之有?
8.名篇名句默写。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知;,不武。
三、质疑问难
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秦师为何而来?
2.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烛之武心有牢骚却又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4.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的?
5.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贰.臣/腻.友推辞./辞.藻狐.狸/孤.儿
鄙./裨.益薄.暮/薄.荷行.李/道行.
C.共.其乏困/供.需瑕.疵/蒹葭版
..图/草坂.
肆./肄.业城阙./上阕与
..会/赠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得知中国发生地震后,一位巴基斯坦网友写下了这样的留言:“中国人曾把最好的东西送
给我们,我们愿意捐助一切,与中国永结秦晋之好
....!”
临危受命
....,终于说退秦师,让X国化险为夷。
C.众志成城,因人成事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炙手可热
....,但出道以前的他经历却相当曲折,当过驻唱歌手、舞蹈教练,甚至还开过工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3月15日,新华社记者在矿难现场采访安监局原局长,向他提出了14个关于矿难的问题,其中10个问题他直接说“不知道”或答非所问。
B.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就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所有经贸问题进行磋商,避免将经贸关系政治化。
C.这种望子成龙,视读书、升学、应试为唯一出路的观念在中国家长的心中根深蒂固。
D.沿海地区招工难重要原因是农民工的就业技能缺乏和农民工的工资偏低造成的。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D.以乱易整,不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7.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不能
..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以为
..东道主
C.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夫人
..之力不及此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晋侯、秦伯围X,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X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X 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X,X 既知亡矣。
若亡X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X 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X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X,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X 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急而求子,是.
寡人之过也 是:判断动词 B.夫晋,何厌.
之有 厌:讨厌 版.焉 版:版图
D.秦伯说,与X 人盟.
盟:盟约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焉用亡X 以陪邻
B.{X 既知亡矣既东封X,又欲肆其西封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且焉置土石
D.{无能为也已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围X 的原因:一是X“无礼于晋”,二是X“贰于楚”。
B.秦晋兵临城下,X 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C.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和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X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X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
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既东封X,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三、(2008·某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
子产①为政
X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
X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X人病.之。
二月,X伯如.晋, 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糜侈者,因而毙之。
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X国名相。
文中加“”的都是人名。
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
③X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
④封洫:田界。
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
⑥舆人:众人。
⑦褚:储藏。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克.救也克:能够
如.晋如:到……去
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
鄙.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
13.下列各句中的“病”字,与文中“X人病之”的“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病.足,曾不能疾走
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14.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
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
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X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
文章最后通过X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2)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四、精彩语言运用
17.将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看——火那么壮大,水却熄灭它;水那么壮大,土却掩埋它;土那么壮大,风却吹散它;风那么壮大,山却阻挡它;
(1),;人那么壮大,权位生死爱恨名利却动摇它;
(2),;时间最壮大吗?不,是心。
当心空无一物,它便无边无涯。
18.给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出正确的顺序。
专心学习一门技艺的人,较之聪颖但不专攻的人,,。
;,两者是有差别的。
①而后者恃才妄为,做事轻率②纵然技艺还可能不够纯熟③也有过之而无不及④大体上,前者专心致志,谨慎行事
参考答案
【自主认知】
自练自测
1.fán yìzhuìgōng quēqǐPáng zhì
2.春秋左氏传编年史著作左丘明
3.(1)“已”同“矣”,了。
(2)共,通“供”,供给。
(3)说,通“悦”,高兴。
(4)知,同“智”,明智。
4.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②鄙,名词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③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④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⑤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5.①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②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③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④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⑤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
6.(1)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
⑥介词,用⑦连词,而
(2)而①连词,表顺承,才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承接④连词,表转折
(3)焉①语气词,表陈述②疑问副词,为什么③疑问代词,哪里
(4)其①代词,指代使者②代词,指代“那件事”③代词,自己的④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①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助词,的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宾语前置的标志⑤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前者为助词,的;后者为代词,他
7.(1)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2)假如灭掉X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3)如果您放弃围攻X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X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4)晋国,哪里有满足的呢?
8.不仁失其所与以乱易整
【合作探究】
1.秦国在历史上和晋国关系很好,常帮助晋国;同时,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有向外扩X的需要。
这就可以看出,X国得罪的国家其实不是秦国,为下面烛之武劝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2.佚之狐的话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充分说明烛之武的才能。
3.一是X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二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心中已经有好的计谋。
4.烛之武说退秦师,主要原因是站在秦国的角度,处处为秦国着想,并充分利用秦晋矛盾。
首先,以谦卑之词博得秦伯的好感,“若亡X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接着用“亡X”“存X”对秦晋两国不同的利害关系打动秦伯,“焉用亡X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X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然后,陈述秦晋之间存在的利害冲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游说艺术高明,分析形势深刻,抓住了秦伯一心只为本国谋取最大利益的心理。
5.烛之武是个爱国志士,他深明大义,在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冲突时以国家利益为重,救国家于危难。
烛之武是个勇士,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却不顾个人安危,夜到秦营,面对秦伯,能不卑不亢,侃侃而谈。
烛之武是个辩士,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烛之武从对方利益出发,句句为对方考虑,从而说服了秦伯。
【课堂练习】
1.B解析:A项,èr/nì,cí/cí,hú/gū;B项,bǐ/bì,bó/bò,xíng/háng;C 项,gōng/gōng,xiá/jiā,bǎn/bǎn;D项,sì/yì,quē/què,yù/yǔ。
2.B 解析:B项,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
A项,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不能指两国关系友好。
C项,因人成事,指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与句中的内容互相矛盾。
D项,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与句中内容矛盾。
3.A 解析:B项,缺介词,在句首加“对于”。
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读书、应试、升学”。
D项,句式杂糅,把“重要原因”或者“造成的”任意删去一个。
4.B 解析:A项,表原因,因为;B项,连词,表顺承,而;C项,介词,把;D项,介词,用。
例句中“以”也是连词,表顺承,而。
5.D 解析:A项中“军”是驻军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B项,鄙,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C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6.A 解析:A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7.A 解析:B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C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项,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8.D 解析:A项,是:代词,这。
B项,厌:满足。
C项,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9.D 解析:A项都是表顺承的连词。
B项都是副词,都是“已经”的意思。
C项都是疑问代词,哪里。
D项,都是动词,前一个是“做”,后一个是“给予”。
10.C 解析:“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错,从侧面表现烛之武的才能。
11.(1)已经在东边使X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在西边扩X边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12.C 解析:贿,财物。
在先秦,“贿”一般不作“贿赂”讲。
13.B 解析:都是意动用法。
A项,有病态。
C项,生病,有毛病。
D项,使动用法。
14.C 解析:A项中②不能表现“以民为本”,只是表现子产提倡“忠俭”的做法。
B项中⑤所说的“爱人”,是指爱自己喜欢的人,不能体现“以民为本”。
D项中⑦是谈为政方法。
15.A 解析:“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在文中没有体现。
16.(1)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2)我很爱护他,他不会背叛我的。
让他到任上学一学,他就更懂得为政施治之道了。
(3)子产如果去世,谁能来继承他的职位?
参考译文:
X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X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
子皮想派尹何担任一邑的长官。
子产说:“他还年轻,不知道行不行?”子皮说:“他很忠厚老实,我很爱护他,他不会背叛我的。
让他到任上学一学,他就更懂得为政施治之道了。
”
子产说:“这不行。
人爱护别人,是为了有利于他啊。
现在您爱护别人却是将政权授予他,这就像还不会用刀而让他割东西,自我伤害的事一定很多。
您对别人的爱护,不过是伤害他而已,那么谁还敢求爱于您?您有美丽的锦缎,不会叫人拿它来学习裁制衣服的手艺;那大官、大邑,都是民身所赖以庇护的啊,您却使学习政事的人去治理。
您为那美丽优良的锦缎考虑的岂不是比大官、大邑还多吗?我听说应当先学好本领,然后才能参与管理政事;没有听说把执掌政事作为一种学习啊。
假如真要这样做,一定有危害。
”
晋国X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X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
二月,X简公到晋国去,子产托随行的子西带去一封信,将这事告诉X宣子,信上说:“您治理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美德,却听说收很重的贡品,侨对此感到困惑。
侨听说君子掌管国家和大夫家室事务的,不是为没有财货担忧,而是为没有美名担忧。
说到美名,它是传播德行的工具;德行,是国家和家室的基础。
有基础就不致垮台,您不也应当致力于这件事吗?有了德行就快乐,快乐就能长久。
”X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贡品。
子产让都邑和鄙野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田地有四界水沟,庐舍与耕地互相适应,组织有序。
贵族中忠诚俭朴的,听从而嘉奖他们;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他们。
从政一年,人们念诵说:“我的衣冠抽取财产税,我的田地征收土地税。
谁能杀了子产,我助他一臂之力。
”到了第三年,又念诵说:“我有子弟,子产教诲他们。
我有田地,子产使它丰产。
子产如果去世,谁能来继承他的职位?”
17.(1)山那么壮大人却铲移它(2)权位生死爱恨名利那么壮大时间却淡化它
18.②③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