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 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承担的《儿童心理的健康教育个案分析》课题,是基于社情、校情和学生家庭情况所存在的问题造成部分儿童心理异常提出的。
由于父母大批外出打工,留守学生增多,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增多,还有网络等因素的影响。
学校在对所有教学班级进行综合调查时发现:具有不良行为心理的学生所占比例失常,近几年逐年上升。
目前的学校教育,既使当前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仍存在偏面强调文化知识和既定规范的灌输,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心理素质培养的现象,导致目前学生心理素质不佳,他们身上暴露出来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如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懒惰、不愿吃苦、害怕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
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未来国民素质,影响到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具有不良行为心理的学生大多数具有类似的一致性和心理状态的异常性。
这些学生的背景都比较特殊,因而心理上呈现出不同的异常状态,这种心理的异常导致了种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通过资料查询全国各校的反映也基本相同,也带有类的一致性与心理状态的异常性。
都感到这一部分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
这一现象的存在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牵制家庭、学校的精力,影响了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本着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关心,我们开始探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怎样培养教育好这些学生,把他们塑造成能自食其力、对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我们选定《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课题,就是要探寻中学生不良行为心理教育的客观规律,形成规范的、科学的教育体系,以转化不良行为习惯,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研究与实验重点:
1、从不良行为的儿童心理特征,社会活动,交往情况,家庭关系状况等方面,深入调查,准确地掌握中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
2、研究家庭关系状况对儿童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3、研究班集体对不良行为儿童心理的转化重要作用。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5、探索转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探索心育与德育的关系,提高德育的实效。
三、实验原则: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信任原则
教育的成功在于信任。
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感,才能使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学生的这种寄托情感可促使学生愿意把自己心里的秘密告诉老师;愿意请老师帮助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激发自己坚定信念的内驱力。
信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在感染和陶冶学生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灵和种种隐私,他们会从老师的帮助中获取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中得到安慰,在老师的爱抚中得到理解。
2、保密原则
说真话是心理咨询、心理教育中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说真话才能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保密是一个手段,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学生只有对心理指导老师说的真话,他才能感到有寄托,有希望,有安慰。
为此老师要十分珍惜学生的这份真挚的感情,千万不能做出任何危及学生信任的事,也不能说出伤害学生心理的话。
3、自主性原则
学校进行心理教育是有限的,它只能起指导、督促、帮助、启发的作用,重要的是学生要主动按老师的教育指导去做,按老师安排的
训练要求去自觉训练,从而改变自己不良的心理品质。
所以,学生自主性能使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的各种表现,自己去提醒,监督自己的各种心理行为。
4、家庭配合原则
一个健康、完善的家庭,必定会使自已的子女接受健康而完美的心理教育;一个不健康的家庭,也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创伤和阴影。
所以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必须对家长进行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特点的教育,并不断取得家长的支持、理解和配合。
我们通过家校联系卡和电话及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时间和步骤:
1、儿童常见的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
2、儿童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的对策
3、儿童孤僻症的产生及对策
上述三大内容,大体上分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调查不良行为儿童特征,对所获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第二阶段研究分析心理异常儿童心理的形成规律,并研究、实施矫正不良行为儿童心理的对策;第三阶段完成子课题的结题报告,写出论文,申请课题验收。
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学习研究中外教育理论,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课题的内涵
2.调查法:包括群体调查和个体调查,群体调查主要搜寻具有共性的材料,个体调查主要研究个性问题。
对参研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把研究前后的测试结果对比;也可以在每阶段任务完成后对参研学生进行检测,观察其心理变化,对结果进行研究总结。
3、个案研究法:参照检测评价的内容,或在活动课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然后,研究人员收集典型个案,对典型个案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分析其表现、形成问题的原因、探讨问题疏导的策略。
4、归纳法:对调查、实验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一般性的规律,用以指导实践。
学期结束,每位研究成员撰写一篇总结论文。
通过对经验的及时总结,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带动其他教师。
实验时间:
2013年至2014年,实验期为一年。
3、实验步骤: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资料准备阶段⑴、课题组要求,明确课题实验任务、要求,确定子课题实验目标、重点,在此基础上初步制订课题实验计划。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了心理辅导记录,并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⑵、实验教师确定研究与实验对象,即个案对象,选择课题实验的切入点;实验教师搜集信息、统计数据。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1、按照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根据各自的课题任务,按照实验计划心理开展辅导,进行记录分析。
主要进行个案积累和研究,分析个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并进行有效的疏导。
2、家访是我们获得学生心理问题归因的重要渠道。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⑴、实验教师、实验班课题研究与实验成果校内验收。
⑵、完成实验成果论文、实验报告撰写及个案事例总结和上报验收申请。
(3)、将实验成果在校内推广检验。
五、课题研究成果与反思
1、科研队伍得到锻炼
2、个案研究形成特色
但是,由于实验人员水平有限,研究与实验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把握还不很准确,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育缺乏预见性、系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策。
社会的变化日新月
异,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的研究不会止步。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
结题报告
杏林小学
2014年7月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分析》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父母大批外出打工,留守学生增多,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增多,还有网络等因素的影响。
学校在对所有教学班级进行综合调查时发现:具有不良行为心理的学生所占比例失常,近几年逐年上升。
目前的学校教育,既使当前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仍存在偏面强调文化知识和既定规范的灌输,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心理素质培养的现象,导致目前学生心理素质不佳,他们身上暴露出来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如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懒惰、不愿吃苦、害怕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
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未来国民素质,影响到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具有不良行为心理的学生大多数具有类似的一致性和心理状态的异常性。
这些学生的背景都比较特殊,因而心理上呈现出不同的异常状态,这种心理的异常导致了种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通过资料查询全国各校的反映也基本相同,也带有类的一致性与心理状态的异常性。
都感到这一部分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
这一现象的存在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牵制家庭、学校的精力,影响了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本着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关心,我们开始探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怎样培养教育好这些学生,把他们塑造成能自食其力、对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我们选定《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课题,就是要探寻中学生不良行为心理教育的客观规律,形成规范的、科学的教育体系,以转化不良行为习惯,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题主题概念:
对儿童来说,心理健康包括“智力发育正常,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和毅力;具有自信心,能独立地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勇于尝试,探索
新的事物;对外界的态度积极、主动,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与同伴友好相处,能相互合作、谦让,有同情心,有进取心;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具有初步的判断是非能力;天真活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等。
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具体表述许多专家众说纷纭,但仔细综合,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积极的情绪特征。
2)良好的意志特征。
3)对现实的态度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
4)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中以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因此,本课题注重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渗透,以儿童心理健康为出发点,走进童心世界,去关注她,去爱护她,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儿童常见的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
2、儿童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的对策
3、儿童孤僻症的产生及对策
(二)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学习研究中外教育理论,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课题的内涵
2.调查法:包括群体调查和个体调查,群体调查主要搜寻具有共性的材料,个体调查主要研究个性问题。
对参研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把研究前后的测试结果对比;也可以在每阶段任务完成后对参研学生进行检测,观察其心理变化,对结果进行研究总结。
3、个案研究法:参照检测评价的内容,或在活动课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然后,研究人员收集典型个案,对典型个案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分析其表现、形成问题的原因、探讨问题疏导的策略。
4、归纳法:对调查、实验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一般性的规律,用以指导实践。
学期结束,每位研究成员撰写一篇总结论文。
通过对经验的及时总结,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带动其他教师。
三、研究周期:
2013年至2014年,实验期为一年。
实验步骤: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资料准备阶段⑴、课题组要求,明确课题实验任务、要求,确定子课题实验目标、重点,在此基础上初步制订课题实验计划。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了心理辅导记录,并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⑵、实验教师确定研究与实验对象,即个案对象,选择课题实验的切入点;实验教师搜集信息、统计数据。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1)、按照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根据各自的课题任务,按照实验计划心理开展辅导,进行记录分析。
主要进行个案积累和研究,分析个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并进行有效的疏导。
(2)、家访是我们获得学生心理问题归因的重要渠道。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⑴、实验教师、实验班课题研究与实验成果校内验收。
⑵、完成实验成果论文、实验报告撰写及个案事例总结和上报验收申请。
(3)、将实验成果在校内推广检验。
四、预期最终研究成果:
1、科研队伍得到锻炼
2、个案研究形成特色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分析》
课题实施方案
杏林小学
2014年7月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
阶段性总结
刘帅,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有较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
他从小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生怕他受半点委屈,爷爷每天中午吃饭时间都回来学校看看孙子,在学校,小朋友不小心推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他也哭: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在班里,他和同学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
特殊的家庭情况导致他在心理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
一、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特殊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加上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奶奶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二、采取的措施
(一)做好家长工作
首先,请爷爷不要总来学校看他,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二)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们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
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三)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他的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慢慢地、他主动积极性的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四)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他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大小便等,自理进一步提高。
三、教育效果
半年后,刘帅有了很大进步。
(一)他的爷爷已不需要每天中午来学校看他,照顾她,能自己独自买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品。
(二)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
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有许多的朋友了。
(三)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他的爷爷、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
希望刘帅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
阶段性总结
杏林小学
2014年1月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
杏林小学
2014年7月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
一、个案情况分析
刘帅,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有较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
他从小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爷爷每天中午吃饭时间都回来学校看看孙子,在学校,小朋友不小心推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他也哭: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在班里,他和同学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
特殊的家庭情况导致他在心理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
二、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奶奶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三、采取的措施
(一)做好家长工作
请家长不要总来学校看他,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二)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们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
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三)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他的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慢慢地、他主动积极性的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四)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他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大小便等,自理进一步提高。
(五)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
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五、教育效果
一年后,刘帅有了很大进步。
(一)他的爷爷已不需要每天中午来学校看他,照顾她,能自己独自买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品
(二)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
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有许多的朋友了。
(三)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他的爷爷、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从中我坚信了这一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
只要你用心,所有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