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8.2-城市化ppt复习课件(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城市化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一、城市化的进程
ꢀ集聚和城市ꢀ不断扩大、ꢀ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
变为城镇的过程。


2.动力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它3.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形曲线。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或Bꢀ(ꢀꢀ填字母ꢀꢀ)阶段。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的压力。


2.不合理城市
化的表现
3.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城市化进程及其时空差异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易错辨析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典题示例
(2017江苏卷,21~22)(双选)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
(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思路分析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命题立意ꢀ本题以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为依托,考查城市内产业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阶段之间的关系,需要综合图示曲线和图例信息进行计算,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利用所获信息判断城市化阶段,体现综合思维素养的具体运用。

答案ꢀ(1)ADꢀ(2)BC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对点训练】(2018广东百校联盟联考)纽约市是指纽约市区(包括曼哈顿等五个区)、纽约大都市郊区和周边33个县。

1820年纽约市区人口为15.2万人;随着伊利运河、伊利铁路和哈德孙铁路的建成,1860年美国进口贸易的2/3,出口贸易的1/3均由纽约完成;到1870年,纽约市区人口达到了147.8万人。

读纽约市人口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1)推动早期纽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资源开发
B.商业贸易
C.改革政策
D.工业化
(2)下列关于纽约市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始终增加
B.市区人口始终增加
C.1830—1930年人口主要迁入市区
D.1930—2006年人口主要迁入市区
(3)20世纪80年代纽约人口变化现象在我国还未普遍出现,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A.城区交通
B.城市产业
C.郊区环境
D.收入水平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答案(1)Bꢀ(2)Cꢀ(3)Cꢀ
解析第(1)题,纽约市区1820年人口只有15.2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贸易额增加,人口迅速增加,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说明商业贸易是其早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材料中没有提示资源开发、改革政策和工业化等相关信息。

故选B项。

第(2)题,结合纽约市人口变化图,1970年前后纽约总人口和市区人口出现了下降,故A、B两项错;1830—1930年市区人口及市区人口占比始终上升,所以人口主要迁入市区,故C项正确;1950年以后,市区人口变化不大,D项错。

第(3)题,从图文信息可知,20世纪80年代纽约人口及市区人口占比均下降,说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是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而郊区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质量较好,导致城区人口迁往周边的郊区和卫星城。

结合我国的国情可知,我国郊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故选C项。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2.“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拓展延伸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人口和职能。

(2)加强城市的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治理城市环境,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典题示例
(2016海南卷,10~12)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思路分析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

根据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为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

第(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

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然后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项。

第(3)题,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

所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命题立意ꢀ本题以“职住平衡”和“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为载体,在理解“职住平衡、职住比”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进而推断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对就业人群的影响,最后就“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导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该组题思维“链”的各节点(问题—影响—对策)环环相扣,对应的思维层级依次为描述、推理、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运用人文地理原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答案ꢀ(1)Cꢀ(2)Bꢀ(3)A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对点训练】(2018江西吉安适应性考试)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布
局和规模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城市环境问题最突出的阶段可能为(ꢀꢀ)
关闭第(1)题,在图示发展阶段中,Ⅲ阶段的工业规模大,且集中在城市中心,工业生产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第(2)题,目前世界上的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认识到了工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工业区向城郊迁移,并主要沿交通干线布局的趋势。

关闭(1)Bꢀ(2)C
解析答案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①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②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③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④是否形成城市带等。

如下图,对比四幅图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

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

(1)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

如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2)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

考点二ꢀ城市化
第八章
-31-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
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
展速度快。

如下图可以判断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国家。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典题示例
(2014四川卷,9~10)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
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思路分析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第(1)题,人口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就越多。

根据图中不
同距离处两条曲线的差值判断,2010年比199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
增长最大的部分在10千米附近。

第(2)题,图中人口密度在市中心附近明显呈下降趋势,在郊区人口密度呈明显上升状况,说明城市规
模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结果。

命题立意本题以某城市两个年份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为依托,
考查城市化进程,需要比较强的地图解读能力来分辨不同位置人口
数量的变化差异,进而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原因,对知识能力要求较高。

答案(1)D(2)D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对点训练】(2018安徽蚌埠第二次教学质检)中国与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大国。

下图显示1901年以来中国和印度人口规模和城镇化率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
注:中国1949年以前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史》。

因缺乏1921年和1941年的数据,用1928年和1937年的人口总数替代,1949年以
关闭第(1)题,图示1991年以来,与中国相比,印度总人口少,城镇化率低,城市化
发展速度慢,人口增长速度快,B项错误;印度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中国
为现代型,C项错误;因为中国总人口多,且城镇化速度高于印度,所以城镇
人口数量增长比印度多,D项错误;中国城市化水平高,总人口比印度多,流
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中,所以流动人口数量比印度多,故A项正确。

第(2)题,图示1961—1981年之间,印度城市化水平比中国高,发展速度比中国
关闭(1)A(2)D
解析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