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程数森老师 8 相似原理

合集下载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访北京大学教授黄枏森黄枏森/《马克思主义研究》记者CCHuang Nansen, Reporter of Studies on Marxism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京)2012年12期【英文标题】On Innov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 Interview with Peking University Professor Huang Nansen【作者简介】黄枏森,男,1921年生,四川富顺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现任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1981—1996年任第一、二、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1983—2000年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历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主编、编委会主任、顾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人学学会、中国恩格斯学会和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大学优秀党员标兵、北京大学师德模范,2008年获北京大学蔡元培奖。

▲(采访者简称▲,下同):您主持的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自2011年出版4部著作以来,理论界颇为关注,既有人表示赞同,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您能不能谈谈您的感受和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被采访者简称●,下同):很高兴谈一谈,不过我不想由我个人主观地谈一通,最好是你提一个问题,我谈一个问题,如何?▲:很好,那么我们先从一般问题谈起。

现在,“创新”是一个使用范围极广的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建设一个创新型社会,创新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

哲学创新也是一种文化创新,那么,它同其他文化创新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而且哲学也有各式各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其他哲学创新又有什么异同呢?●:哲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其他文化现象相比较,当然有其特点。

世界数学难题——四色猜想

世界数学难题——四色猜想

世界数学难题——四色猜想平面内至多可以有四个点构成每两个点两两连通且连线不相交。

可用符号表示:K(n),n=、<4。

四色原理简介这是一个拓扑学问题,即找出给球面(或平面)地图着色时所需用的不同颜色的最小数目。

着色时要使得没有两个相邻(即有公共边界线段)的区域有相同的颜色。

1852年英国的格思里推测:四种颜色是充分必要的。

1878年英国数学家凯利在一次数学家会议上呼吁大家注意解决这个问题。

直到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哈尔、哈肯和考西利用高速电子计算机运算了1200个小时,才证明了格思里的推测。

20世纪80-90年代曾邦哲的综合系统论(结构论)观将“四色猜想”命题转换等价为“互邻面最大的多面体是四面体”。

四色问题的解决在数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开辟了机器证明的美好前景。

四色定理的诞生过程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另外两个是费马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

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

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Francis Guthrie)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用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迭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这个结论能不能从数学上加以严格证明呢?他和在大学读书的弟弟格里斯决心试一试。

兄弟二人为证明这一问题而使用的稿纸已经堆了一大叠,可是研究工作没有进展。

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这个问题的证明请教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德·摩尔根,摩尔根也没有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数学家哈密尔顿爵士请教。

哈密尔顿接到摩尔根的信后,对四色问题进行论证。

但直到1 865年哈密尔顿逝世为止,问题也没有能够解决。

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

流体力学_龙天渝_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

流体力学_龙天渝_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


将方程组无量纲化,也即将(10-16)式代入(10-15
u u u y x z 0 y z x u u u P p 2u 2u 2u x x x x x x u u u 2 x y z x y z V 2 x VL x y 2 z 2 K K u u u gL P p 2u 2u 2u z z z z z z u u 2 u 2 x y z 2 2 2 y z V V z VL x y z x 此式又可写成: u u u y x z 0 x y z u u u p 1 2u 2u 2u x x x x x x u u Eu u x y z 2 2 2 y z x Re x y z x K K u u u 1 p 1 2u 2u 2u z z z z z z u u Eu u 2 x y z 2 2 y z Fr z Re x y z x

lm vm
m
则长度与速度的比例关系为:
vn n m vm 即v
ln lm
,在多数情况下,模型和原型采用同一种流体,则 l
v
1
l
雷诺数相等,表示黏性力相似。原型和模型流动雷诺数相等 这个相似条件,称为雷诺模型律。按照上述比例关系调整原 型流动和模型流动的流速比例和长度比例,就是根据雷诺模 型律进行设计。
u x u y u z 0 y z x u 2u x 2u x 2u x u x u x 1 p x uy uz 2 2 u x x y z x x y 2 z 2 2 2 u u y u u y u u y 1 p u y u y u y 2 y z x x x y z y y 2 z 2 u z 2u z 2u z 2u z u z u z 1 p uy uz g 2 2 u x x y z z x y 2 z 引入无量纲量x、y、z 、u 、u 、u 和p。它们与相应的无量纲量之间的关系为: x y z x=Lx,y=Ly,z=Lz u x Vu,u y Vu,u Vu x y z z p Pp 式中L、V 、P均为定性量

北科 冶金传输原理----相似原理

北科 冶金传输原理----相似原理
动力相似 运动物体符合牛顿运动 定律:
f =m f ′ = m′ dv′ dτ ′ dv dτ f ′′ = m′′ dv′′ dτ ′′ ′ ′′ ff′′ ′ ′′′ τ τ ff ′ τ τ = Ne = = m′′ v′′ m m′′′ v′′′ m v v 牛顿数
相似变换
f ′′ = C f f ′
C ρ Cv Cτ
=
C ρ Cv2 Cl
=
C µ Cv Cl2
6
=
Cp Cl
= Cρ Cg
P D F
c re a te d
w ith
p d f F a c to r y tr ia l v e r s io n
6.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
6.2 流体流动过程中相似准数的导出
m′′ = Cm m′′ τ ′′ = Cτ τ ′ C f Cτ C m Cv =1
v′′ = Cv v′
相似指标
C=
4
P D F
c re a te d
w ith
p d f F a c to r y tr ia l v e r s io n
6.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
7
C ρ Cv Cl Cµ
=1
P D F
c re a te d
w ith
p d f F a c to r y tr ia l v e r s io n
6.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
6.2 流体流动过程中相似准数的导出
相似准数的性质 均时性数 弗劳德数
Ho = vτ τ = l l v gl ρgl = 2 2 v ρv p ρv 2
Ø 便于实验
待定准数

π 未定i = f i (π 1已定 , π 2已定 , L, π m已定 )

第5章_量纲分析与Π定理

第5章_量纲分析与Π定理

O
⎡ ⎣
V ⋅∇
O(g)
w⎤⎦
=
U2 g
L
=
Fr
物理意义:反映重力作用在运动方程中的相对重要性。
>> Fr =
<<
重力相对于惯性力很小(不重要),大Fr数流动,高速流 1 重力作用跟惯性力同等重要
重力对流体运动的影响很大重要,小Fr数流动,低速流,如大气运动
3)欧拉(Euler)数:
Eu
=
∆Ρ ρ0U2
=
v (Q2 ) v (Q1 )
=
w(Q2 ) w(Q1 )
=
const
(5.2)
即:两流场对应点上速度方向相同、大小成常数比例。
1
编著、主讲: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李国平教授 制作:地球信息系统软件工作室 徐进明、李国平
1.3 动力相似:在两流场相应点上各动力学变量成同一常数比例。如力,加速度,ζ,D。即要求:
已知涡度扩散规律满足方程:
∂Ω ∂t
=
υ r
∂ ∂r
⎛ ⎜⎝
r
∂Ω ∂r
⎞ ⎟⎠
r:各空间点离涡线的垂直距离;Ω:涡度;υ:运动学粘性系数υ = µ ρ
8
编著、主讲: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李国平教授 制作:地球信息系统软件工作室 徐进明、李国平
应用π定理,可将解偏微分方程化为求解常微分方程。从物理关系的分析知:与涡度Ω有关的
rn−m ,2
rn−m ,3
n
1
2
3
a rn−m,m m
由量纲齐次性原理,则有:
(5.18)
a = π a a a a m+1
r11 r12 r13 11 2 3

热量传输

热量传输

对流换热的特点 • 对流换热与热对流不同,既有热对流,也 有导热;不是基本传热方式 •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 动;也必须有温差
2.分类
对流换热按照不同的原因可分为多种类型
是否相变,分为:有相变的对流换热和无 相变的对流换热 流动原因,分为:强迫对流换热和自然对 流换热。 流动状态,分为:层流和紊流。
2.辐射换热的特点
——不需要冷热物体的直接接触;即:不需要介 质的存在,在真空中就可以传递能量 ——在辐射换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 物体热力学能 电磁波能 物体热力学能 ——无论温度高低,物体都在不停地相互发射电 磁波能、相互辐射能量;高温物体辐射给低温物 体的能量大于低温物体辐射给高温物体的能量;总 的结果是热由高温传到低温
热导率表示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物性参数;实验确定
金 属 非 金 属 固 体 液 体 气 体
纯铜=398 W /(m K );
丝绸=0.0363 W /(m K );
棉花=0.0589 W /(m K );
水 0.6W (m K ) ; 空气 0.026W (m K ) (20C)
附件3
热量传输
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与生态学院 程树森 教授
在下列技术领域大量存在传热问题
动力、化工、制冷、建筑、环境、机械制 造、新能源、微电子、核能、航空航天、 微机电系统(MEMS)、新材料、军事科 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参考书
• 《冶金传输原理》的“热量传输部分” 张先棹 编著 • 《冶金传输原理》的“热量传输部分” 沈颐身等 编著 • 《传热学》 杨世铭 陶文铨 编著 • 《HEAT TRANSFER》Yanhui Feng等编著 • 《Transport Phenomena》R.Byron Bird编著

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的节子大小测量方法

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的节子大小测量方法

林业工程学报,2023,8(5):146-151JournalofForestryEngineeringDOI:10.13360/j.issn.2096-1359.202212022收稿日期:2022-12-21㊀㊀㊀㊀修回日期:2023-04-16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22B0277);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0538010);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2023CX02075);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2016NK2152)㊂作者简介:刘盼盼,女,研究方向为家具制造技术㊂通信作者:郝景新,男,教授㊂E⁃mail:haojingxin1@163.com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的节子大小测量方法刘盼盼,郝景新∗,杨滨,张海婷,徐大鹏,朱旭,刘拓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04)摘㊀要:准确高效地测量节子大小,不仅在优选正交胶合木(CLT)原材料时可以提高出材率,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而且对快速评价CLT的胶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㊂提出一种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的节子大小测量方法:以落叶松㊁榉木和杨木锯材为材料,进行图像采集㊁图像剪裁,随后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图像灰度化㊁二值化处理后将规格大小的参照物进行像素标定,用OpenCV测量等进行图像处理,即可测得节子大小㊂所有采集数据的测量结果表明,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的节子测量值与真实值无显著性差异,且相对误差最小为5.8%㊁最大为10.7%,所有试验组合中的相对误差均值为8.0%,均满足工程实际需求㊂这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㊁快速地测量节子大小㊂该方法可应用于测量节子大小,拓展了节子大小的测量方法,对提升节子大小计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㊂该测量方法运行速度快㊁精确度较高㊁鲁棒性强,可克服传统节子测量需要人工的缺点,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木材中节子大小测量的要求㊂关键词:参照物;图像处理;节子大小;测量方法;自动识别;正交胶合木中图分类号:TP391.41;S781.51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1359(2023)05-0146-06MeasurementofwoodknotsusingmethodsofreferenceandimageprocessingLIUPanpan,HAOJingxin∗,YANGBin,ZHANGHaiting,XUDapeng,ZHUXu,LIUTuoyu(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andTechnology,Changsha410004,China)Abstract:Underthedualpressureofscarceforestresourcesandrapidevaluationofgluingqualityofcross⁃laminatedTimber(CLT),accurateandefficientmeasurementofwoodknotsizewouldnotonlyimprovetheproductyieldandachievecostsavingwhenoptimizingtheutilizationofrawmaterialsforCLT,butalsoplayssignificantroleinrapidlyevaluatinggluingperformanceofCLT.Amethodofmeasuringknotsizebasedonreferenceandimageprocessingispro⁃posed:imageacquisitionandimagecroppingareperformedonlarch,beechandpoplarsawntimber,followedbyimagegreyingandbinarizationoftheacquiredimagesandpixelcalibrationofthereferenceofthespecificationsize,andimageprocessingsuchasOpenCVmeasurementtomeasuretheknotsize.Themeasurementresultsofallcollecteddatashowthattherei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measuredvaluesofknotsbasedonreferenceandimageprocessingandtheactualmeasuredvalues,andtherelativeerroris5.8%attheminimumand10.7%atthemaximum,andtheaveragevalueofrelativeerrorinalltestcombinationsis8.0%,whichallmeettheactualneedsofengineering.Theresultsindi⁃catethatthismethodcanmeasurethesizeofknotsaccuratelyandquickly.Themethodcanbeappliednotonlyformea⁃suringknotsize,butalsodeterminingtheknotlocation,whichisimportantforimprovingtheefficiencyofwoodpro⁃duction.Theresultofthisstudyhelpstoimprovetheevaluationsystemofgluedwoodqualityandenrichthewayofknotsizemeasurement,whichgreatlypromotestheefficiencyandaccuracyofknotsizemeasurementandfitstheindustrialproductionprocess.Themeasurementmethodisfast,accurateandrobust,andcanovercomethedisadvantagesoftradi⁃tionalknotmeasurement,whichmeetstherequirementsofknotsizemeasurementinwood.Keywords:referenceobject;imageprocessing;nodesize;measurementmethod;automaticrecognition㊀㊀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timber,CLT)是由3层或3层以上实木锯材或结构用木质复合材通过相邻层相互垂直组坯,采用结构胶黏剂加压预制而成的实体木质工程材[1]㊂CLT可应用于墙㊁地板和屋顶等[2],与混凝土和钢材相比是一种质量较轻的建筑材[3]㊂随着可持续制造理念的形成,㊀第5期刘盼盼,等: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的节子大小测量方法减少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目标[4]㊂在CLT制备过程中,要对存在木材缺陷的板材进行优选㊂例如:裂纹㊁虫眼和节子,这些木材缺陷都会影响到CLT的制备质量㊂在制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是CLT胶合性[5-7],其中节子对于CLT胶合性能影响较大㊂林兰英等[8]在节子对木材胶合性能的影响中提到,当节子直径<25mm时,其胶合性能与无节胶合时相近,可将小于25mm的节子保留,以提高木材的出材率和利用率㊂谢力生等[9]研究表明,在两胶合面中仅一面有直径20 25mm小木节时,胶缝的剪切强度满足要求,且胶缝煮沸一次总剥离率也满足要求㊂根据上述研究可知,当节子直径小于25mm时对胶合性能影响较小,可保留,而节子直径大小超过25mm时却会影响木材的胶合性;因此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出节子大小,可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木材加工行业自动化水平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已逐渐应用于木材科学领域,但多以目标识别为主㊂如吴雨生等[10]在基于机器视觉的杉木规格材节子检测与分等中表明所用方法可快速识别杉木规格材表面节子并对其进行定位,该系统计算时间快,识别效率高,节子识别率可以达到96%;陈东等[11]的结构用锯材表面节子检测设备的研制与试验研究中,利用机器视觉技术采用目测分级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结构用锯材表面节子检测设备,通过试验验证,设备的稳定性较好,输送速度对图像灰度存在影响㊂目前大多研究为检测节子的缺陷位置和等级信息如德国威力公司,但准确度量节子大小等相关研究还十分鲜少,准确测量节子大小可解决各类实际问题㊂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的节子大小测量方法:用摄像机分别获取在10,20,和30cm的高度下的木材图像,后将直径为25mm的圆形卡片作参照物进行像素标定,通过OpenCV图像处理方法[12],自动对节子大小进行检测,根据对参照物大小实际检测,确定节子的实际大小㊂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参照物图像处理方法运行速度快㊁识别准确率高,可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材的出材率,提高木材的利用价值,进一步提升木材加工行业自动化水平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本研究以落叶松(Larixgmelinii)㊁榉木(Zelkovaserrata)和杨木(Populusspp.)为实验材料㊂落叶松(A1)取自东北兴安岭,将落叶松木材加工为(长ˑ宽ˑ厚)200cmˑ13cmˑ5cm的试样,含水率为8% 11%;榉木(A2)来自欧洲,将榉木木材加工为(长ˑ宽ˑ厚)55cmˑ12cmˑ3cm的试样,含水率为8% 11%;杨木(A3)取自湖南省株洲市,将杨木加工成(长ˑ宽ˑ厚)100cmˑ6cmˑ3cm的试件,含水率为5% 11%㊂为了探究本方法的适应性,以基材(木材种类)和高度(镜头与木材之间的垂直高度)2个因素,按照表1设置相应的水平,并按照表2进行试验设置,以模拟相应的试验场景㊂表1㊀试验因素水平Table1㊀Testfactorleveltable水平因素基材(A)高度(B)/cm1落叶松102榉木203杨木30表2㊀试件的组合设计Table2㊀Combineddesignoftestpieces序号使用场景基材高度/cm1A1B1落叶松102A1B2落叶松203A1B3落叶松304A2B1榉木105A2B2榉木206A2B3榉木307A3B1杨木108A3B2杨木209A3B3杨木301.2㊀测量方法1.2.1㊀传统尺规的节子大小测量方法传统节子大小测量法指具备正常视力实验人员借助自然光,通过有机玻璃尺测量节子的直径(图1)㊂图1㊀传统尺规测量节子大小Fig.1㊀Traditionalrulermeasuringknotsize1.2.2㊀采用参照物和图像处理的节子大小测量方法㊀㊀1)图像采集与校正:通过表2的试件组合设计表进行取样,每组的图像采集数为20,最终得到180张彩色(rgb)照片(uint8),分辨率为74ppi㊂741林业工程学报第8卷对所采集的图像(图2a)进行剪裁与校正,目的是去除主体试件外的背景元素,使图像中只含有样本(只含参照物),即可得到实验图像(图2b)㊂图2㊀剪裁与校正前后图像Fig.2㊀Croppingandcorrectionofbeforeandafterimages2)图像灰度化:在matlab图像处理中,通过RGB3GRAY和M3BW达到去色和降低维度的目的[13],效果可见图3a㊂同时,根据灰度图像可获得样本图像的灰度图像统计直方图(3b)㊂该直方图显示了一个样本图像中节子与背景的双峰直方图,右峰为灰度值较高的木材区域,左峰为灰度值较低的节子区域㊂图3㊀去色后的图像及其灰度图像统计直方图Fig.3㊀Thedecolorizedimageanditsgray⁃scaleimagestatisticalhistogram3)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通过matlab图像处理工具对含有节子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14]㊂亮度值低于最佳阈值的像素被认为是木材区域,并被赋予 0 值(暗区),而亮度值高于最佳阈值的像素被认为是节子区域,并被赋予 1 值(亮区)㊂原图如图4a,处理后效果如图4b所示㊂但有些木材纹理很深,会被误认为是节子区域,例如在颜色较深的木材中会有些许偏差,其表现为沟壑交替,层次不均,图像处理时被误判为 1 值(白色)区域,如图4c㊁d所示㊂4)基于OpenCV图像处理的节子大小计算方法:对已进行图像灰度化和二值化处理的图像使用OpenCV测量节子的最大直径,检测步骤如图5所示㊂OpenCV测量原理:引入一个和比例尺类似的概念 给定度量单位的像素比率(pixelspermetricratio),先给定固定大小参照物后便可测得此高度下其他目标物体的大小㊂图4㊀Matlab图像处理后的节子图像Fig.4㊀Imageofwoodbreakagerateaftermatlabimageprocessing图5㊀基于OpenCV图像处理的节子大小计算方法Fig.5㊀OpenCVimageprocessingbasednodesizecalculationmethod①将木材经过二值化处理,只留下目标节子,便于测量节子大小㊂②通过函数对图像进行高斯滤波(图6)[15]㊂为了尽可能减少噪声对边缘检测结果的影响,必须滤除噪声以防止由噪声引起的错误检测㊂图6a㊁b分别表示高斯滤波前后的图像㊂图6㊀高斯滤波前后图像Fig.6㊀Gaussianfilteredbeforeandafterimages③对高斯滤波后的图像进行Canny边缘检测[16]㊂图像的边缘可以指向不同方向,因此经典Canny算法用了4个梯度算子来分别计算水平,垂直和对角线方向的梯度㊂④通过观察边缘图像可以发现各目标内部还具有较细的纹理,通过孔洞填充操作去除内部纹理㊂提取孔洞填充图像外围边缘,使用形态学算法去除较小物体,完成对图像的基本处理㊂⑤对已完成基本处理的图像计算pixelspermetricratio,并输出带检测结果的图像,可见到最长直径(长直径)和与最长直径垂直方向的最大尺寸(短直径)㊂841㊀第5期刘盼盼,等: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的节子大小测量方法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场景下节子测量精度分析根据1.2.2所述方法对所采集的所有图像进行节子大小测量,共计9组结果(表3),分别对每组实际测量值与图像测量值进行方差分析,以验证图像测量值与实际测量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㊂同时,进行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析(表4),以探究图像测量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误差最小条件下的使用场景,反映图像测量法的精度㊂表3㊀不同使用场景下节子长直径测量结果Table3㊀Measurementresultsofknottylengthdiameterunderdifferentconditions试验编号测量方法123456 151617181920A1B1人工法7.040.020.05.024.045.0 21.05.017.04.016.06.0本方法7.041.021.94.424.541.8 23.14.516.45.715.94.3A1B2人工法7.040.020.05.024.045.0 21.05.017.04.016.06.0本方法5.639.219.76.624.545.6 20.26.417.75.916.05.8A1B3人工法7.040.020.05.024.045.0 21.05.017.04.016.06.0本方法7.538.118.06.025.045.4 22.0 18.4 19.7 A2B1人工法6.05.022.025.08.018.0 6.025.018.012.015.09.0本方法4.35.419.522.47.817.2 4.922.419.510.114.07.1A2B2人工法6.05.022.025.08.018.0 6.025.018.012.015.09.0本方法6.47.120.925.46.617.9 6.625.320.013.114.610.9A2B3人工法6.05.022.025.08.018.0 6.025.018.012.015.09.0本方法8.97.220.225.29.816.5 7.825.222.713.512.911.2A3B1人工法6.020.022.074.022.010.0 10.025.07.015.040.013.0本方法4.217.822.675.220.49.4 8.123.27.215.238.913.2A3B2人工法6.020.022.074.022.010.0 10.025.07.015.040.013.0本方法5.419.522.873.923.29.5 8.723.66.314.539.212.7A3B3人工法6.020.022.074.022.010.0 10.025.07.015.040.013.0本方法7.420.622.473.120.89.8 10.023.9 13.840.211.0㊀注:表中 表示节子未检出㊂㊀㊀表3中共有4个未检测出节子,其中长直径ɤ10mm的有4个,占100%,分别是A1B3场景下的16,18和20号节子以及A3B3场景下的17号节子㊂由于近小远大的透视原理,17号节子在整个图片中所占比例太小,导致无法识别,不过尺寸较小的节子并不会影响CLT的胶合性能㊂通过方差分析(表4)可知,9种使用场景下图像测量法的长直径测量结果与其实际测量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使用场景下节子大小都可以通过本法进行测量㊂通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析可得:A3B2使用场景下图像测量法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最小㊂这是因为在此高度适中㊁基材纹理浅的使用场景下,所拍摄的图像受透视原理和边缘模糊的虚化现象的影响小,故在此使用场景下的测量精度最高㊂A1B3使用场景下图像测量法的绝对误差最大,A2B1使用场景下图像测量法的相对误差最大,但相对误差更能反映测量误差的可信度,故A2B1使用场景下的测量精度最低㊂这是因为在此高度低且基材纹理深的使用场景下所拍摄的图像受透视表4㊀实测值与图像测量值的方差㊁误差分析Table4㊀Varianceanderroranalysisofmeasuredvalueandimagemeasuredvalue实验分析方差分析F值F临界值显著性绝对误差相对误差/%A1B10.0034.225不显著1.118.9A1B20.0024.225不显著0.738.2A1B30.0054.225不显著2.158.7A2B10.1154.225不显著1.5410.7A2B20.0034.225不显著1.088.4A2B30.0094.225不显著1.798.8A3B10.0094.260不显著1.096.2A3B20.0044.225不显著0.735.8A3B30.0044.260不显著1.236.6原理和边缘模糊的虚化现象的影响最大㊂相对误差由小到大顺序为:A3B2<A3B1<A3B3<A1B2<A2B2<A1B3<A2B3<A1B1<A2B1㊂不同使用场景下图像测量法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0%,满足工程实际要求㊂通过在各使用场景下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测量结果分析(图7),结果显示,节子大小均可以采用本方法测量,说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㊂941林业工程学报第8卷a)A1B1;b)A1B2;c)A1B3;d)A2B1;e)A2B2;f)A2B3;g)A3B1;h)A3B2;i)A3B3㊂图7㊀测量结果Fig.7㊀Measurementresults2.2㊀影响节子大小测量精度的因素2.2.1㊀基材对节子大小测量精度的影响测量节子大小是一种工程实践问题,但是不同基材下的测量精度却大不相同㊂基材种类是探究节子大小测量精确度的重要指标,有的木材纹理特征不明显,测量结果误差会偏小;但有些木材纹理特别凸显,其纹理颜色很深与节子颜色深度相差无几,会影响测量结果,导致误差偏大:因此,对基材种类的探究显得不可或缺㊂对所采集的180张图片进行基材的数据分析(表5),据表5可知在此3种基材下,绝对误差均值最小为杨木(A3),相对误差均值最小为杨木(A3)㊂绝对误差最大为榉木(A2),相对误差最大为榉木(A2)㊂相对误差更能反映测量的可信度,因此在这3种距离下的最优基材为杨木㊂表5㊀基材对节子大小测量精度的影响Table5㊀Influenceofsubstratematerialontheaccuracyofnodulesizemeasurement序号基材绝对误差均值/mm相对误差均值/%A1落叶松1.338.6A2榉木1.479.3A3杨木1.016.22.2.2㊀高度对节子大小测量精度的影响对所采集的180张图片进行高度的数据分析(表6),在此3种高度下绝对误差均值最小为B2,高度为20cm,而相对误差均值最小也为B2,因此表6㊀基材高度对节子大小测量精度的影响Table6㊀Theeffectofheightontheaccuracyofknotsizemeasurements序号高度/cm绝对误差均值/mm相对误差均值/%B1101.258.6B2200.857.4B3301.728.0在这3种高度下的最优高度为20cm㊂2.3㊀讨㊀论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的节子大小测量办法,拓展了节子大小的测量途径,对提升节子大小计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㊂这不仅有助于完善胶合木质量的评价体系,也有助于丰富节子大小测量方式,极大地促进了节子大小测量的效率和准确度,契合了工业化生产进程和要求㊂传统方法测量节子大小时,操作复杂,且带有较强的随机性㊂本研究采用的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节子大小测量方法有效地规避了以上缺陷,可快速实现节子大小的量化㊂本研究方法虽能够自动化识别节子大小,实现节子的数字化测量,但图像自身的明度㊁对比度㊁饱和度会受到光照条件影响,成为必须考虑的自变量因素㊂因此,利用数字化方法计算的节子大小,会与实际节子大小略有偏差㊂由于获取图像条件受限,图像质量有待提高㊂采用分辨率更高㊁更稳定的样本采集环境,可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为评估节子大小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㊂3㊀结㊀论本研究以落叶松㊁榉木和杨木锯材为实验样本,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节子大小测量方法㊂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节子大小测量方法,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测量板材中节子大小㊂2)测量高度和木材种类对本方法的测量精度有影响㊂通过误差分析可得,对单一变量分析和9组数据均值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最优的方案为杨木051㊀第5期刘盼盼,等:基于参照物和图像处理的节子大小测量方法(A3)和高度为20cm(B2)下的误差最小,绝对误差均值约为0.73mm,相对误差均值约为5.8%㊂在9组实验中相对误差均小于20%,满足工程实际需求㊂3)基于参照物的节子大小测量算法运行速度快㊁精确度较高㊁鲁棒性强,可克服传统节子测量需要人工的缺点,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木材中节子大小测量的要求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王界贤,姚利宏,刘睿静.CLT结构建筑体系与建筑技术研究进展[J].林产工业,2022,59(9):60-63,68.DOI:10.19531/j.issn1001-5299.202209011.WANGJX,YAOLH,LIURJ.ResearchprogressofCLTstruc⁃turalbuildingsystemandbuildingtechnology[J].ChinaForestProductsIndustry,2022,59(9):60-63,68.[2]李昊,王立彬,卫佩行,等.我国正交胶合木及竹木复合正交胶合木发展现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5):240-246.DOI:10.3969/j.issn.1001-7461.2019.05.37.LIH,WANGLB,WEIPX,etal.Developmentstatusofcross⁃laminatedtimberandbamboo⁃woodcompositecross⁃laminatedtimberinChina[J].JournalofNorthwestForestryUniversity,2019,34(5):240-246.[3]JIANGYC,CROCETTIR.CLT⁃concretecompositefloorswithnotchedshearconnectors[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019,195:127-139.DOI:10.1016/j.conbuildmat.2018.11.066.[4]陈艳华,丛郁锬,杜官本,等.正交胶合木生产工艺研究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2022,43(4):141-148.DOI:10.12172/202110120005.CHENYH,CONGYT,DUGB,etal.Developmentofcrosslaminatedtimber[J].JournalofSichuan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2022,43(4):141-148.[5]杨广荣,钮越,杨华珍,等.竹木复合材料胶合界面的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3):244-251.DOI:10.3969/j.issn.1001-7461.2021.03.36.YANGGR,NIUY,YANGHZ,etal.Researchprogressonbondingpropertiesofbamboo⁃woodcompositeinterface[J].JournalofNorthwestForestryUniversity,2021,36(3):244-251.[6]李明月,任海青.正交胶合木胶合性能研究现状及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20,33(6):44-49.DOI:10.13348/j.cnki.sjlyyj.2020.0052.y.LIMY,RENHQ.Researchstatusandprospectofgluingper⁃formanceofcrosslaminatedtimber[J].WorldForestryResearch,2020,33(6):44-49.[7]CARRASCOEVM,PIZZOLVD,SMITSMA,etal.CLTfromrecycledwood:fabrication,influenceofgluepressureandlaminaqualityonstructuralperformance[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023,378:131048.DOI:10.1016/j.conbuildmat.2023.131048.[8]林兰英,何盛,傅峰.节子对木材胶合性能的影响[J].木材工业,2012,26(4):12-15.DOI:10.3969/j.issn.1001-8654.2012.04.004.LINLY,HES,FUF.Effectofknotsizeandtypesonglulambondingperformance[J].ChinaWoodIndustry,2012,26(4):12-15.[9]谢力生,刘佳权,乔鹭婷.节子对落叶松胶合木胶合性能的影响[J].林业工程学报,2016,1(1):21-24.DOI:10.13360/j.issn.2096-1359.2016.01.004.XIELS,LIUJQ,QIAOLT.Influenceofknotontheagglutina⁃tionpropertiesofChineselarchglulam[J].China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2016,1(1):21-24.[10]吴雨生,张伟,候晓鹏,等.基于机器视觉的杉木规格材节子检测与分等[J].林业和草原机械,2020(2):13-16.DOI:10.13594/j.cnki.mcjgjx.2020.02.004.WUYS,ZHANGW,HOUXP,etal.Firstructuraltimberde⁃tectingandgradingbasedonmachinevisiontechnology[J].ForestryandGrasslandMachinery,2020(2):13-16.[11]陈东,张伟,吴雨生,等.结构用锯材表面质量优选设备的设计[J].木材加工机械,2018,29(1):37-39.DOI:10.13594/j.cnki.mcjgjx.2018.01.009.CHEND,ZHANGW,WUYS,etal.Designofequipmentforsurfacequalityoptimizationofsawntimberforstructuraluse[J].WoodProcessingMachinery,2018,29(1):37-39.[12]王先节,赵立宏.基于MATLAB和Opencv的双目视觉系统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2):46-47.DOI:10.3969/J.ISSN.1672-7274.2019.02.024.WANGXJ,ZHAOLH.ResearchonbinocularvisionsystembasedonMATLABandOpencv[J].DigitalCommunicationWorld,2019(2):46-47.[13]杨滨,郝景新,刘拓宇,等.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CLT木破率测量方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1):199-204.DOI:10.3969/j.issn.1001-7461.2023.01.27.YANGB,HAOJX,LIUTY,etal.MethodofmeasuringwoodfailurepercentagebasedonMatlabimageprocessing[J].JournalofNorthwestForestryUniversity,2023,38(1):199-204.[14]何皇兴,陈爱国,王蛟龙.背景估计和局部自适应集成的手写图像二值化[J].计算机科学,2022,49(11):163-169.DOI:10.11896/jsjkx.210900225.HEHX,CHENAG,WANGJL.Handwrittenimagebinarizationbasedonbackgroundestimationandlocaladaptiveintegration[J].ComputerScience,2022,49(11):163-169.[15]徐武,张强,王欣达,等.基于改进Canny算子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J].激光杂志,2022,43(4):103-108.DOI:10.14016/j.cnki.jgzz.2022.04.103.XUW,ZHANGQ,WANGXD,etal.ImageedgedetectionmethodbasedonimprovedCannyoperator[J].LaserJournal,2022,43(4):103-108.[16]CHEND,CHENGJJ,HEHY,etal.Computedtomographyre⁃constructionbasedoncannyedgedetectionalgorithmforacuteex⁃pansionofepiduralhematoma[J].JournalofRadiationResearchandAppliedSciences,2022,15(3):279-284.DOI:10.1016/j.jrras.2022.07.011.(责任编辑㊀葛华忠)151。

中考数学必会几何模型(含答案)

中考数学必会几何模型(含答案)

MATH微信:beijingdaxue777QQ:1456770148中考必会几何模型目录专题一角平分线相关问题模型 (3)模型1角平分线相关模型 (3)专题二8字模型与飞镖模型 (6)模型1:角的8字模型 (6)模型2:角的飞镖模型 (8)模型3边的“8”字模型 (10)模型4边的飞镖模型 (11)专题三半角模型 (15)专题四将军饮马模型 (23)模型1:直线与两定点 (23)模型2角与定点 (28)模型3两定点一定长 (31)专题五角平分线四大模型 (34)模型1角平分线的点向两边作垂线 (34)模型2截取构造对称全等 (35)模型3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37)模型4角平分线+平行线 (39)专题六截长补短辅助线模型 (42)模型1截长补短 (42)专题七蚂蚁行程 (48)模型1立体图形展开的最短路径 (48)专题八三垂直全等模型 (55)模型1三垂直全等模型 (55)专题九手拉手模型 (62)模型1手拉手 (62)专题十相似模型 (68)模型1A、8模型 (68)模型2共边共角型 (72)模型3一线三等角型 (75)模型4倒数型 (79)模型5与圆有关的简单相似 (82)模型6相似和旋转 (85)专题十一圆中的辅助线 (89)模型1连半径构造等腰三角形 (89)模型2构造直角三角形 (90)模型3与圆的切线有关的辅助线 (94)专题十二中点四大模型 (97)模型1倍长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97)模型2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与顶点连接用“三线合一”. (99)模型3已知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可考虑中位线定理 (102)模型4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以考虑构造斜边中线 (107)专题一角平分线相关问题模型模型1角平分线相关模型(1)如图1,若点P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90°+∠A;(2)如图2,若点P是外角∠CBF和∠B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90°﹣∠A;(3)如图3,若点P是∠ABC和外角∠A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A.图1图2图3针对训练1.(2016•枣庄)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A.15°B.17.5°C.20°D.22.5°【小结】本题若不套用模型,则需要通过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证明得到∠A、∠D的数量关系.2.(2018•巴中)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若∠BOC=110°,则∠A=.【分析】由解题模型一中的(1)可知,∠BOC=90°+∠A,把∠BOC=110°代入计算可得到∠A的度数.【详解】∵∠BOC=90°+∠A,∠BOC=110°,∴90°+∠A=110°.∴∠A=40°.【小结】本题若不套用模型,需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O C、∠A的数量关系.3.(2018•济南历城区模拟)如图,BA1和CA1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BA2是∠A1BD的角平分线,CA2是∠A1CD的角平分线,BA3是∠A2BD的角平分线,CA3是∠A2CD的角平分线,若∠A1=α,则∠A2018=.【详解】∵A1B是∠ABC的平分线,A1C是∠ACD的平分线,∴∠A1BC=∠ABC,∠A1CD=∠ACD,又∵∠ACD=∠A+∠ABC,∠A1CD=∠A1BC+∠A1,【小结】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然后推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淬火态Al-Zn-Mg-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

淬火态Al-Zn-Mg-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

第39卷第6期2020年12月电㊀子㊀显㊀微㊀学㊀报JournalofChineseElectronMicroscopySocietyVol 39ꎬNo 62020 ̄12文章编号:1000 ̄6281(2020)06 ̄0650 ̄06㊀㊀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宋㊀淼ꎬ齐东卿ꎬ杜㊀奎∗ꎬ叶恒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ꎬ辽宁沈阳110016)摘㊀要㊀㊀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拉伸实验ꎬ研究了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三种不同组态的位错环及其形成机理ꎮ包括因Al3Zr析出相颗粒与Al基体晶格失配及热膨胀系数差异在Al3Zr颗粒周围形成的位错环ꎻ蜷线位错分解形成的位错环ꎻ以及因微区成分不均匀或局部缺陷导致的滑移带前端位错绕过或交滑移形成的位错环ꎮ研究表明ꎬ通过对纳米析出相在Al基体中微观组态的控制和高温淬火处理ꎬ可以调控Al合金中位错环的尺寸和三维空间分布ꎮ关键词㊀㊀铝合金ꎻAl3Zrꎻ位错环ꎻ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图分类号:TB3ꎻTG146ꎻTG115 21ꎻTG111 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 3969/j.issn.1000 ̄6281 2020 06 005收稿日期:2020-03-31ꎻ修订日期:2020-04-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91960202)ꎻ辽宁省-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联合研发基金(No.2019JH3/30100020).作者简介:宋淼(1986-)ꎬ男(汉族)ꎬ湖南人ꎬ助理研究员.E ̄mail:miao.song.pnnl@gmail.comꎻmsong12b@alum.imr.ac.cn∗通讯作者:杜奎(1971-)ꎬ男(汉族)ꎬ湖北人ꎬ研究员ꎬ博士研究生导师.E ̄mail:kuidu@imr.ac.cn㊀㊀位错环作为一种特殊的位错组态ꎬ因其可以阻碍位错的滑移ꎬ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得到了较广泛的研究[1-4]ꎮ近年来ꎬ随着高性能工程合金的研发㊁表征技术以及材料计算模拟方法的不断进展ꎬ对位错环形成和演化机制的研究也更加深入ꎮ例如:通过计算模拟发现ꎬ铝中7个空位团簇即可形成棱柱位错环并稳定存在[5]ꎬ证实了之前很小尺寸的棱柱位错环即可稳定存在的推测ꎮHaley等[6]采用原位透射电镜详细研究了在离子辐照条件下不同的FeCrAl合金成分如何影响位错环的形成及其演化ꎬ为核用包覆材料的设计及制备提供了翔实的实验证据ꎮ通常ꎬ材料中的位错环可以通过淬火[3]㊁辐照损伤[7-8]㊁Frank ̄Read位错源的增殖[9]㊁析出相的钉扎[10-11]㊁位错的攀移或交滑移[12]等方式引入ꎮ不同形成过程得到的位错环组态和特性ꎬ以及对后续位错运动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ꎮ如Al合金经淬火处理后形成的位错环主要是由空位的聚集坍塌而成[1ꎬ3]ꎬ一般尺寸及分布不均匀ꎬ可形成小至几纳米ꎬ大至微米级尺度的位错环[13]ꎬ还可形成多层的环形位错[4]ꎮ这种空位坍塌形成的位错环可以通过攀移或沿垂直于位错环平面的柱面滑移运动[1ꎬ3]ꎮ单质钨(体心立方结构)经辐照损伤所形成的位错环可以通过空位的坍塌或孔洞的表面位错的形核㊁交滑移等方式产生ꎮ该类型位错可沿垂直于位错环平面的柱面进行滑移[14]ꎻ位错钉扎所形成的位错环一般与析出相的大小接近ꎬ常通过攀移发生运动[11]ꎮ尽管位错环能够用于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ꎬ但要实现位错环尺寸㊁分布等的有效调控仍存在一定困难ꎮ本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原位拉伸实验方法[15-16]ꎬ研究了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不同位错环的组态及其形成机理ꎮ实验结果有助于加深人们对铝合金变形机制的认识ꎬ为材料服役过程中位错组态的演化及控制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ꎮ1㊀实验材料与方法所用Al ̄Zn ̄Mg ̄Cu合金的名义成分为Al ̄7 8%Zn ̄1 6%Mg ̄1 8%Cu ̄0 13%Zr(wt.%)ꎬ其杂质元素Fe和Si的含量低于0 15%ꎮ将样品经475ħ固溶处理4h后ꎬ随炉冷却得到均匀化处理的Al ̄Zn ̄Mg ̄Cu合金或在室温(25ħ)的水中淬火得到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ꎮTEM样品经切割㊁研磨ꎬ以及后续液氮冷却条件下的离子减薄过程制备而成ꎮ采用ThermoFisher公司的TecnaiF3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获取明场像(BFimage)和暗场像(DFimage)ꎻ用ThermoFisher公司的Titan3G260-300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获取高角环形暗场像(HAADF ̄STEMimage)ꎮ原位拉伸试验采用Gatan654型应变样品杆在室温下进行ꎮ㊀第6期宋㊀淼等: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㊀㊀2㊀实验结果与讨论2 1㊀Al ̄Zn ̄Mg ̄Cu合金微观结构表征HAADF ̄STEM像(图1a)表明在均匀化处理后未经淬火处理的Al ̄Zn ̄Mg ̄Cu合金中部分晶粒内存在大量尺寸及分布均匀的Al3Zr纳米颗粒ꎬ其平均直径为(29 9ʃ3 9)nm(图1b)ꎮ室温下ꎬAl基体和Al3Zr的晶格参数分别为4 050Å[17]和4 093Å[18](图1c)ꎬ两者之间的晶格失配为1 06%ꎮ因此ꎬ在室温条件下ꎬ实验中Al3Zr的颗粒尺寸(~30nm)可以较好地保持与Al基体的共格关系ꎮ这种Al/Al3Zr界面的共格关系可以通过g=220的Ashby ̄Brown衬度[19-20](图1d)和高倍HAADF ̄STEM像(图1eꎬ1f)得以证实ꎮ需要说明的是ꎬ实验合金中并非所有晶粒中都有如图1a所示分布均匀的Al3Zr纳米颗粒ꎮ图1㊀a.Al ̄Zn ̄Mg ̄Cu合金的HAADF ̄STEM像ꎬAl3Zr强化相如白色箭头所示ꎻb.合金中Al3Zr的平均直径及其分布ꎻc.Al基体和Al3Zr的晶格参数ꎻd.Al3Zr纳米颗粒的BFTEM像ꎻe.单个Al3Zr纳米颗粒与Al基体的HAADF ̄㊀㊀STEM像ꎻf.图e中白框区域的高倍HAADF ̄STEM像ꎮaꎬd:Bar=200nmꎻe:Bar=10nmꎻf:Bar=2nmFig.1㊀a.TheHAADF ̄STEMimageofAl ̄Zn ̄Mg ̄CualloyꎬAl3Zrprecipitatesaredenotedbywhitearrowsꎻb.AveragediameteranddistributionofAl3Zrnanoparticlesꎻc.LatticeparametersoftheAlmatrixandAl3Zrꎻd.TheBFTEMimageofAl3ZrnanoparticlesshowingthecoherentrelationshipbetweentheAlmatrixandAl3Zrꎻe.TheHAADF ̄STEMimageofa㊀㊀singleAl3Zrnanoparticleꎻf.TheenlargedimageofthewhiteboxedareainFig.1e.2 2㊀Al3Zr周边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经淬火处理后ꎬ在Al基体中发现了大量的位错环(图2a)ꎬ其主要由空位的聚集坍塌所致[3-4]ꎮ通常ꎬ该类型位错环的柏氏矢量为a/3‹111›ꎬ所在晶面为{111}[1]ꎮ本实验中ꎬ临近[111]晶带轴时位错环的二维投影也证实了其所在的平面为等效的四种{111}晶面ꎬ即(111)ꎬ(111)ꎬ(111)和(111)ꎮ如图2a所示ꎬ临近[111]晶带轴的BFTEM像表明ꎬ该类型位错环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二维投影ꎬ分别用AꎬB和C位错环表示ꎮ统计发现ꎬ三种位错环的比例约为AʒBʒC=1ʒ1 8ʒ1 1ꎮ圆形二维投影表明ꎬ其中A位错环位于(111)面上ꎬC位错环位于(111)晶面ꎬB位错环位于(111)或(111)晶面ꎬ其中B位错环所占比例约为其它两种位错环的总和ꎮBF和DFTEM像(图2b)表明ꎬ位错环的中心均存在Al3Zr纳米析出相ꎬ且存在少量交叉位错环(图2c中的D)和双层位错环(图2c中的E)ꎬ这不同于一般淬火过程中空位坍塌所形成的位错环[1-2]ꎮ此外ꎬ该类型位错环的平均直径较大(207 0nmʃ41 6nm)ꎬ分布也较为均匀(图2d)ꎮ基于该类型位错环的中心存在Al3Zr纳米析出156㊀㊀电子显微学报㊀J.Chin.Electr.Microsc.Soc.第39卷相ꎬ以及存在交叉位错环的形式ꎬ推测其形成机理如图2(e~h)所示ꎮ由于Al3Zr具有Al基体相似的立方晶体结构(图1c)ꎬ且两者晶格失配较小ꎬ室温条件下的Al3Zr与Al基体以完全共格的形式存在(图1dꎬ1f)ꎮ球形共格析出相可以在周围Al基体中产生四叶草形的二维应变分布[21-22]ꎬ如图2e所示ꎮ在475ħ高温均匀化处理过程中ꎬ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Al3Zr与Al基体的晶格失配增大ꎬ即由室温的1 06%增大到475ħ的~3 4%(从室温到475ħꎬAl3Zr和Al的线性热膨胀量分别为~3 4ˑ10-2[23]和~1 0ˑ10-2[24])ꎮ因此ꎬAl3Zr析出相在Al基体中引入的四叶草形应变场也会变大ꎬ同时Al基体中因高温引入的空位也会增加(图2f)ꎮ在475ħ高温均匀化处理过程中ꎬ如果因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在Al3Zr(~30nm)析出相与Al基体间引入的所有空位缺陷在淬火过程中全部聚集坍塌ꎬ可在Al3Zr周围形成直径~53nm的位错环(远小于实际测量的207nm)ꎮ由于Al3Zr在Al基体中产生的应力场的作用ꎬ所形成的位错环稳定分布在Al3Zr球形析出相周围基体应变较小的{111}晶面上(图2g)ꎮ同时ꎬ高温均匀化处理时在Al基体中引入的空位缺陷也可扩散到Al3Zr析出相附近ꎬ促进由Al3Zr/Al基体界面失配所形成的位错环的进一步长大(图2gꎬ2h)ꎮ交叉位错环可能与两个位错环在四叶草形应力场作用下的不同{111}晶面上的同时形核长大有关ꎮ当然ꎬ后续位错运动与位错环的交割也有可能形成交叉位错环ꎮ尽管纳米强化析出相也可能通过在变形过程中对位错运动的钉扎来形成位错环ꎬ但通常ꎬ形成的位错环只是稍大于析出相或直接与析出相接触[25-26]ꎬ很难形成图2中较大直径的位错环ꎮ此外ꎬ淬火过程中引入的蜷线位错通过位错线的攀移ꎬ也可以在Al3Zr析出相的周围形成位错环ꎬ但Al3Zr析出相的存在并非形成蜷线位错必要条件ꎬ即有无Al3Zr析出相ꎬ蜷线位错都可以通过位错线的攀移形成位错环(将在图3中进一步讨论)ꎮ图2㊀a.近[111]晶带轴的BFTEM像ꎬ黑色箭头指示的为不同{111}面的较大尺寸位错环ꎻb.BF和DFTEM像显示在图a中所示每个位错环的中心均存在一个Al3Zr纳米颗粒ꎻc.交叉的位错环和双层位错环的HAADF ̄STEM像ꎻd.较大尺寸位错环的平均直径(~200nm)及其分布ꎻe ̄h.Al3Zr周围位错环的形成机理ꎻi.蜷线位错在Al3Zr颗粒周围形成的位㊀㊀㊀错环ꎮa ̄c:Bar=500nmꎻi:Bar=200nmFig.2㊀a.TheBFTEMimageofthezoneaxisnearlyalongthe[111]ꎬvariousdislocationloopsin{111}planesweredenotedbyblackarrowsꎻb.TheBFandDFTEMimagesshowingalldislocationloopsaroundAl3Zrnanoparticlesꎻc.TheHAADF ̄STEMimageofthecrosseddislocationloopsandthetwo ̄layereddislocationloopsaroundAl3Zrnanoparticlesꎻd.AveragediameterandsizedistributionofdislocationloopsinFig.2aꎻe ̄f.FormationmechanismofdislocationloopsaroundAl3Zrnanoparticlesꎻ㊀㊀㊀㊀㊀㊀i.FormationofdislocationloopsaroundAl3Zrnanoparticlesinducedbyahelicaldislocation.256㊀第6期宋㊀淼等: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㊀㊀2 3㊀Al基体及滑移带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除了上述Al3Zr析出相周围的位错环ꎬ实验中还发现了另外两种非空位聚集塌陷所形成的位错环ꎮ如图3a所示ꎬ在淬火后的Al ̄Zn ̄Mg ̄Cu合金中ꎬ形成了大量的蜷线位错[13ꎬ27]ꎮ蜷线位错的形成与位错的攀移有关[28]ꎮ不同于两根柏氏矢量符号相反的蜷线位错反应产生的位错环[28]ꎬ单根蜷线位错线也可形成位错环ꎮ当淬火过程中大量空位扩散到形成的螺旋环附近时ꎬ可进一步促进螺旋环攀移ꎬ即螺旋交叉区域位错线的不断靠近ꎬ进而形成柏氏矢量符号相反的位错线交叉并反应生成中等尺寸(112 9nmʃ37 6nm)的位错环(图3b黑色箭头所示)ꎮ如果周围仍有大量空位的存在ꎬ所形成的位错环还可发生攀移ꎬ进而反应形成贯穿的位错环(图3c)ꎮ此外ꎬ在外部应力场的作用下ꎬ局部原子的重排也可诱导位错环贯穿的发生[29]ꎮ图3d为蜷线位错形成中等尺寸位错环的机理示意图ꎮ如图3e所示ꎬ在经过淬火处理后所形成的滑移带的前端发现了大量尺寸较小(平均直径:54 8nmʃ14 6nm)的位错环ꎮ通常ꎬ在合金或单质金属中ꎬ所形成的滑移带的前端为较为平直的刃型位错ꎬ平行滑移带的为螺型位错[30-31]ꎮ然而ꎬ原位拉伸实验表明ꎬ在淬火后的Al ̄Zn ̄Mg ̄Cu合金中ꎬ所形成的滑移带前端刃型位错的滑移严重受阻(图3f中黑色箭头所示)ꎮ这可能与淬火合金中ꎬ微区成分的不均匀或局部缺陷结构有关[32]ꎮ在后续加载变形过程中ꎬ滑移带前端的位错通过绕过或交滑移等形式继续向前滑移并在Al基体中留下小尺寸位错环ꎬ如图3g中黑色箭头所示ꎮ图3h为小尺寸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示意图ꎮ值得注意的是ꎬ图3(e~g)中滑移带的前端并无明显的Al3Zr析出相ꎮ图3㊀a.蜷线位错的BFTEM像ꎻb.蜷线位错形成的中等尺寸(~110nm)位错环ꎻc.在蜷线位错周围所形成的贯穿位错环ꎻd.蜷线位错周边位错环的形成机理ꎮe.滑移带前端出现的较小尺寸(~50nm)的位错环ꎻfꎬg.原位拉伸试验过程中㊀㊀在滑移带前端观察到的位错环ꎻh.滑移带前端较小尺寸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示意图ꎮBar=500nmFig.3㊀a.TheBFTEMimageofhelicaldislocationsꎻb.Formationofdislocationloopsnearahelicaldislocationꎻc.Formationofpuncheddislocationloopsnearahelicaldislocationꎻd.Formationmechanismofdislocationloopsandpuncheddislocationloopsnearahelicaldislocationꎻe.Smallsizedislocationloopsinthefrontendoftheslipbandꎻfꎬg.Formationofsmallsizedislocation㊀㊀loopsinthefrontendoftheslipbandduringinsitutensionprocessꎻh.Formationmechanismofsmallsizedislocationloops.㊀㊀此外ꎬ在淬火得到Al ̄Zn ̄Mg ̄Cu合金中ꎬ除了以上三种位错环以外ꎬ实验中还观察到了一些尺寸和分布都不均匀的位错环ꎬ类似于在其它经淬火后Al合金中所观察到的位错环[1-2]ꎮ这些位错环也是经淬火过程中空位的聚集坍塌所形成的ꎮ3㊀结论本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的三类位错环及其形成机理ꎮ三种位错环主要为:(1)绕Al3Zr共格析出相形成的大尺寸356㊀㊀电子显微学报㊀J.Chin.Electr.Microsc.Soc.第39卷空位坍塌型位错环(~200nm)ꎬ其形成与Al3Zr和Al基体的晶格失配以及热膨胀系数差异所引入的缺陷以及高温Al基体中空位在Al3Zr/Al界面失配位错附近的聚集有关ꎻ(2)蜷线位错通过攀移和位错反应形成的中等尺寸的位错环(~110nm)ꎻ(3)淬火后Al合金微区成分不均匀或局部缺陷导致在滑移带前端形成尺寸较小位错环(~50nm)ꎮ该实验通过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不同位错环的详细研究ꎬ发现了纳米共格强化相与热处理共同作用下位错环组态的可控机理ꎬ为优化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提供了实验参考和理论支持ꎮ参考文献:[1]㊀LORETTOMHꎬCLAREBROUGHLMꎬHUMBLEP.Thenatureofdislocationloopsinquenchedaluminium[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66ꎬ13(125):953-961.[2]㊀EDINGTONJWꎬSMLLMANRE.Faulteddislocationloopsinquenchedaluminium[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65ꎬ11(114):1109-1123. [3]㊀HIRSCHPBꎬSILCOXJꎬSMALLMANREꎬetal.Dislocationloopsinquenchedaluminium[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58ꎬ3(32):897-908. [4]㊀EDINGTONJWꎬWESTDR.Four ̄layerdefectsinquenchedaluminium[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67ꎬ15(134):229-236.[5]㊀GAVINIVꎬBHATTACHARYAKꎬORTIZM.Vacancyclusteringandprismaticdislocationloopformationinaluminum[J].PhysicalReviewBꎬ2007ꎬ76(18):180101.[6]㊀HALEYJCꎬBRIGGSSAꎬEDMONDSONPDꎬetal.Dislocationloopevolutionduringin ̄situionirradiationofmodelFeCrAlalloys[J].ActaMaterialiaꎬ2017ꎬ136(11):390-401.[7]㊀CHENHCꎬLUIRDꎬRENCLꎬetal.EvolutionofdislocationloopsinHeionirradiatednickelunderdifferenttemperature[J].JournalofAppliedPhysicsꎬ2016ꎬ120:125303.[8]㊀NORRISDIR.Dislocationloopgrowthinanelectronirradiatedthinfoil[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2006ꎬ22(180):1273-1278.[9]㊀FRANKFCꎬREADWT.Multiplicationprocessesforslowmovingdislocations[J].PhysicalReviewꎬ1950ꎬ79(4):722-723.[10]㊀SUNFꎬGUYFꎬYANJBꎬetal.CreepdeformationandrupturemechanismofanadvancedwroughtNiFe ̄basedsuperalloyfor700ħclassA ̄USCsteamturbinerotorapplication[J].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ꎬ2016ꎬ687(5):389-401.[11]㊀SINGHCVꎬWARNERDH.Anatomistic ̄basedhierarchicalmultiscaleexaminationofagehardeninginanAl ̄Cualloy[J].MetallurgicalandMaterialsTransactionsAꎬ2013ꎬ44:2625-2644.[12]㊀REMINGTONTPꎬRUESTESCJꎬBRINGAEMꎬetal.Plasticdeformationinnanoindentationoftantalum:anewmechanismforprismaticloopformation[J].ActaMaterialiaꎬ2014ꎬ78:378-393.[13]㊀EIKUMAꎬTHOMASG.Precipitationanddislocationnucleationinquench ̄agedAl ̄Mgalloys[J].ActaMetallurgicaꎬ1964ꎬ12:537-545.[14]㊀XIEHꎬGAONꎬXUKꎬetal.Anewloop ̄punchingmechanismforheliumbubblegrowthintungsten[J].ActaMaterialiaꎬ2017ꎬ141:10-17.[15]㊀江彬彬ꎬ杜奎ꎬ叶恒强.体心立方金属铌中小角晶界分解的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ꎬ2019ꎬ38(2):102-106.[16]㊀翁素婷ꎬ张庆华ꎬ谷林.原位电子显微学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ꎬ2019ꎬ38(5):556-568.[17]㊀TIWARISKꎬCHATTOPADHYAYKꎬSURYANARAYANACꎬetal.DecompositionstudiesofaliquisolquenchedAl-33at.%Mgalloy[J].Metallographyꎬ1979ꎬ12:73-86.[18]㊀DESCHPBꎬSCHWARZRBꎬNASHP.FormationofmetastableL12phasesinAl3ZrandAl-12 5%X-25%Zr(XʉLiꎬCrꎬFeꎬNiꎬCu)[J].JournaloftheLessCommonMetalsꎬ1991ꎬ168:69-80.[19]㊀ASHBYMFꎬBROWNLM.Diffractioncontrastfromsphericallysymmetricalcoherencystrains[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63ꎬ8(91):1083-1103. [20]㊀SONGMꎬDUKꎬHUANGZYꎬetal.Deformation ̄induceddissolutionandgrowthofprecipitatesinanAl ̄Mg ̄Eralloyduringhigh ̄cyclefatigue[J].ActaMaterialiaꎬ2014ꎬ81:409-419.[21]㊀MOCKMꎬSTEINPꎬHINCꎬetal.ModellingtheinfluenceofstrainfieldsaroundprecipitatesondefectequilibriaandkineticsunderirradiationinODSsteels:amultiscaleapproach[J].JournalofNuclearMaterialsꎬ2019ꎬ527(15):151807.[22]㊀MATSUMURASꎬTOYOHARAMꎬTOMOKIYOY.Straincontrastofcoherentprecipitatesinbright ̄fieldimagesunderzoneaxisincidence[J].PhilosophicalMagazineAꎬ1990ꎬ62(6):653-670.[23]㊀LICMꎬZENGSMꎬCHENZQꎬetal.First ̄principlescalculationsofelasticandthermodynamicpropertiesofthefourmainintermetallicphasesinAl ̄Zn ̄Mg ̄Cualloys[J].ComputationalMaterialsScienceꎬ2014ꎬ93:456㊀第6期宋㊀淼等: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㊀㊀210-220.[24]㊀NIXFCꎬMACNAIRD.Thethermalexpansionofpuremetals:copperꎬgoldꎬaluminumꎬnickelꎬandiron[J].PhysicalReviewꎬ1941ꎬ60:597-605.[25]㊀GUANRꎬSHENYꎬZHAOZꎬetal.Ahigh ̄strengthꎬductileAl-0 35Sc-0 2Zralloywithgoodelectricalconductivitystrengthenedbycoherentnanosized ̄precipitates[J].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Technologyꎬ2017ꎬ33:215-223.[26]㊀VOISINTꎬKRYWOPUSKNMꎬMOMPIOUFꎬetal.PrecipitationstrengtheninginnanostructuredAZ31Bmagnesiumthinfilmscharacterizedbynano ̄indentationꎬSTEM/EDSꎬHRTEMꎬandinsituTEMtensiletesting[J].ActaMaterialiaꎬ2017ꎬ138:174-184.[27]㊀GRIDERJTꎬLEIGHLYHP.Quenchingdefectsinaluminiumplus10at.%zinc[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73ꎬ28(2):465-469.[28]㊀THOMASGꎬWHELANMJ.Helicaldislocationsinquenchedaluminium-4%copperalloys[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59ꎬ4(40):511-527.[29]㊀BURTONBꎬSPEIGHTMV.Thecoarseningandannihilationkineticsofdislocationloop[J].PhilosophicalMagazineAꎬ1986ꎬ53(3):385-402.[30]㊀ZHANGZꎬMAOMMꎬWANGJꎬetal.Nanoscaleoriginsofthedamagetoleranceofthehigh ̄entropyalloyCrMnFeCoNi[J].NatureCommunicationsꎬ2015ꎬ6:10143.[31]㊀FUXꎬDINGQꎬXUZꎬetal.ImprovingdeformabilityofSb2Te3layeredmaterialbydislocationclimbatanti ̄phaseboundary[J].ScriptaMaterialiaꎬ2017ꎬ135:10-14.[32]㊀KACHERJꎬCUIBꎬROBERTSONIM.Insituandtomographiccharacterizationofdamageanddislocationprocessesinirradiatedmetallicalloysby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J].JournalofMaterialsResearchꎬ2015ꎬ30(9):1202-1213.㊀㊀∗㊀CorrespondingauthorFormationmechanismsofdislocationloopsinaquenchedAl ̄Zn ̄Mg ̄CualloySONGMiaoꎬQIDong ̄qingꎬDUKui∗ꎬYEHeng ̄qiang(ShenyangNationalLaboratoryforMaterialsScienceꎬInstituteofMetalResearchꎬ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ShenyangLiaoning110016ꎬChina)Abstract㊀㊀InthisstudyꎬconfigurationsandformationmechanismsofthreetypesofdislocationloopsinaquenchedAl ̄Zn ̄Mg ̄Cualloywereinvestigatedbyemploying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andinsitutensionexperiment.Thethreekindsofdislocationloopsare:thedislocationloopsaroundthecoherentAl3ZrprecipitatesꎬwhichinducedbydifferencesoflatticemismatchandthermalexpansioncoefficientbetweenAl3ZrandAlmatrixꎬthedislocationloopsinducedbydecompositionofhelicaldislocationsꎬandthedislocationloopsinthefrontendofslipbandsinducedbybypassorcross ̄slipofdislocationsundertheeffectofcompositionsegregationordefects.TheexperimentalresultsrevealthepossibilityoftuningthedistributionandsizeofdislocationloopsinAlalloybycontrollingthecoherentprecipitatesandquenchingprocessꎬandthusimprovingmaterialproperties.Keywords㊀㊀AlalloyꎻAl3Zrꎻdislocationloopꎻ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556。

世界十大数学难题

世界十大数学难题

世界十大数学难题难题”之一:P(多项式算法)问题对NP(非多项式算法)问题难题”之二:霍奇(Hodge)猜想难题”之三:庞加莱(Poincare)猜想难题”之四:黎曼(Riemann)假设难题”之五:杨—米尔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质量缺口难题”之六:纳维叶—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难题”之七:贝赫(Birch)和斯维讷通—戴尔(Swinnerton-Dyer)猜想难题”之八:几何尺规作图问题难题”之九:哥德巴赫猜想难题”之十:四色猜想美国麻州的克雷(Clay)数学研究所于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法兰西学院宣布了一件被媒体炒得火热的大事:对七个千僖年数学难题”的每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

以下是这七个难题的简单介绍。

干僖难题”之一:P(多项式算法)问题对NP(非多项式算法)问题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你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晚会。

由于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这一大厅中是否有你已经认识的人。

你的主人向你提议说,你一定认识那位正在甜点盘附近角落的女士罗丝。

不费一秒钟,你就能向那里扫视,并且发现你的主人是正确的。

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暗示,你就必须环顾整个大厅,一个个地审视每一个人,看是否有你认识的人。

生成问题的一个解通常比验证一个给定的解时间花费要多得多。

这是这种一般现象的一个例子。

与此类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诉你,数13,717,421可以写成两个较小的数的乘积,你可能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诉你它可以因子分解为3607乘上3803,那么你就可以用一个袖珍计算器容易验证这是对的。

不管我们编写程序是否灵巧,判定一个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内部知识来验证,还是没有这样的提示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求解,被看作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它是斯蒂文考克(StephenCook)于1971年陈述的。

干僖难题”之二:霍奇(Hodge)猜想二十世纪的数学家们发现了研究复杂对象的形状的强有力的办法。

相似原理与因次分析

相似原理与因次分析

′ t2 ′ t′ t1 t′ = = 3 = L = n = Ct t1 t 2 t 3 tn
式中:Ct 称为温度相似倍数。
(7-5)
4.浓度相似:浓度相似是指两现象的浓度分布相似,即浓度场的几何相似。如图 7-7 示出了 CH4 气体向空气中喷射时形成的浓度分布情况。如果两现象的浓度场相似,则对应空 间部位在对应的时刻上气体的浓度对应成比例,即
第七章
相似原理与因次分析
第一节 概 述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地了解自然,深入探索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些 规律为自身服务。人们在征服自然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根据研究对象的不 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各异,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两大方面:数学分析法和实验法。 数学分析法是以数学作为探索自然规律的主要手段,根据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的特点,分 析与该现象相关各物理量之间的依变关系, 列出描述该现象的微分方程组, 再根据边界条件, 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如描述流体运动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描述热传导过程的付立叶方程 等。数学分析法得出的精确解或近似解,揭示了某一现象的内在规律,为我们解决科学、技 术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计算科学的不断发展, 数学作为探索自然规律的一种有力工具, 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根据现象复杂程度的不同,数学分析法在某种程度上总要受到一定限制。例如, 当某一现象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发生时,涉及的物理参量及过程如此复杂,一时难 以列出描述该现象的微分方程,或者,虽然列出微分方程,但难以求得通解及特解。这时, 数学分析法就无能为力了,人们不得不依赖于实验方法。既使是数学分析法,也得先通过实 验观察,构成概念,方能进行数学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 实验法是指对某一正在发生的现象或正在进行的过程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参量的测定,再 通过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以找出各参量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间的依变关系。如对 锅炉炉膛内正在燃烧的火舌进行速度场、浓度场和温度场的测定,找出速度场与混合及燃烧 过程的规律;对工业炉窑内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的测定,找出气流运动、燃烧及传热 过程与生产率和热效率的关系。 就实验法而言,可分为原型测试和模型实验两类。 对正在运行的设备及过程进行实际测试,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可为设备及过程的最优 化提出改进依据。 如对工业炉窑进行热工测试, 可为改善炉型结构及热工操作制度提供依据。 但是, 对实际设备和真实过程进行测试受到很大限制, 因为对实际设备和真实过程进行测试, 其参量的变化幅度不允许超过安全限度。而且,如果设备太大、太小或是密封体系,就难以 进行实际测试,甚至无法进行测试。况且,实际测试只能在已建成并运行的设备上进行,对 一些正在研制或设计中的新型设备,是不可能进行实际测试的。科技人员为了探索新工艺和 新设备,并在其投产或投入运行之前,就能找到各参量间最佳的依变关系,以提出最优化设 计,必须依靠模型实验法。 模型实验法是以相似原理为指导,对所研究的现象建立模型,通过模型实验,定性地或 定量地探索各物理参量间的依变关系,找出其内在规律,以这些规律为指导,进行新工艺或 新设备的计算及设计。为了便于研究,模型尺寸的大小及过程参量变化的幅度,原则上是不 受限制的,这样不仅能节约投资,而且可以加快研究工作的进程。因此,近年来模型实验研 究方法越来越受到科技人员的重视,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TC11钛合金片层组织热变形球化动力学过程

TC11钛合金片层组织热变形球化动力学过程
212 热变形参数对 TC11钛合金片层组织球化过 程的影响 21211 变形程度对球化过程的影响
变形程度对钛合金片层组织球化过程的影响显
第 1期
TC 11 钛合 金片 层组 织热 变形 球化 动力学 过程
39
著。一般而言, 变形程度只有达到 60% ~ 70% , 片 层组织的球化 效果较明显 [ 1] 。图 3 为温度 950e , 应变速率 01001s- 1条件下片层组织的球化进程。可 以看出, 随着变形量的增大, 片层组织的球化分数增
图 2 应力-应变曲线 ( a) 0. 001s- 1; ( b) 0. 01s- 1 F ig. 2 S tress-stra in curves ( a) 0. 001s- 1; ( b) 0. 01s- 1
达到动态平衡, 变形应力逐步趋于稳态。同样, 850e , 01001s- 1和 0101s- 1应变速率条件下变形的 应力-应变曲线形状特征也类似于动态再结晶型曲 线, 但其应力峰形状较尖, 峰值后的软化率较大, 应 力急剧下降, 然后逐渐趋于稳态。
38
航 空 材 料 学报
第 29卷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图 1 TC11合金初始组织 F ig. 1 The starting structure of TC11 a lloy
样侧面中部的热电偶实时测控温度, 以保证压缩变 形过程中恒温的条件。试样压缩到 预定的应变量 后, 用氦气激冷, 以保留高温变形组织。将变形后的 试样沿轴向切开制成金相试样, 试样所用腐蚀剂溶 液: 5mLHF + 10mLHNO3 + 100mLH 2O。金相分析在 ZE ISS-AXIO型显微镜上进 行, 并进行 球化分数 ( A 晶粒的轴侧比小于 3B1)的定量测试。 渐得到软化, 然后随着应变的增加硬化和软化逐渐

基于属性—关系综合相似度的聚类算法

基于属性—关系综合相似度的聚类算法
d( i,j) =( |xi1 -xj1 |p +|xi2 -xj2 |p +… +|xim -xjm |p ) 1 /p
i∈{1,2,…,n} ; j∈{1,2,…,n}
(1)
针对网络中存在的边,计算该边连接的两个对象的属性距
离,并标志在网络中,构建出基于属性距离的有权网络,如图 1
所示。
!#&-
Taskar 等人[15] 于 2001 年提出了 PRMs 模型。 对于给定对 象集和对象之间的关系集,该模型对于对象的属性定义了一个 联合概率分布。 PRMs 的优势在于其简洁的图形化表示以及 算法实现上的有效性。
Kubica 等人[16] 在 2002 年提出了一种基于图中成员关系 的关系生成概率模型。 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关系数据和属性特 征,通过极大似然的方式对模型参数作出估计,并提供了几种 启发式搜索策略来优化参数。
0 引言
聚类[1,2] 是数据挖掘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其研究工作 分为属性空间聚类和结构聚类两个分支。 传统的属性空间聚 类方法[3 ~5] 只关注对象的属性信息,通常用二维表记录各个对 象的全部属性取值,调用适当的算法将属性的几何距离近的对 象聚成一类。 结构聚类方法[6 ~9] 只关注对象的关系信息,通常 用网络图记录各个对象间的相互联系,无法直接测量两个对象 的距离,而是通过寻找网络中相互连接紧密的簇来生成聚类。
现实问题中,每个对象都具有一定的属性特征,并且与其 他对象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聚类兴起之初,数据资源有限,为 简化问题而衍生出了上述两大类算法。 如今,随着信息来源的 日益丰富以及聚类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综合 利用对象的属性信息以及对象间的关系信息,来提高聚类精 度,改善聚类效果。 本文将兼顾对象属性以及对象间关系信息 的聚类问题,统称为基于属性—关系的聚类。 其中超文本文档 聚类问题、科学家合作关系研究问题、电信客户群划分问题、银 行信用欺诈检测问题等,由于其数据资源丰富,研究对象属性 及关系信息较容易取得,已率先发展起来。

圆环薄板类构件畸变相似关系的确定方法

圆环薄板类构件畸变相似关系的确定方法
( 1 .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u t o ma t i o n , No r t h e a s t e n r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e n y a n g 1 1 0 8 1 9 ;
4 .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nd a E l e c t r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i j i n g Un i v e r s i y t o f C h e mi c a l T e c h n o l o y, g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 )
关系基础上 ,提 出圆环薄板不完全几何相似模型与 原型的动力学相似关系( 即畸变相似 关系) 的确定方法 。研究发现 ,畸变相
似 关系随所研究 固有特 性阶次的不 同而不 同,其与圆环薄板参数对 固有特 性的敏感性相关 。 通 过算例对 所提 出确定方法 的正 确性进行 了验证 。 关键词 : 圆环薄板 :畸变 ;敏感 性;动力学相似 ;相似关系 中图分类号 :V2 1 4
b e we t e n s e n s i t i v i y’ t S r e s u l t s o f s t r u c t u r e p a r a me t e r s wi h t r e s p e c t t o he t n a ur t a l f r e q u e n c y nd a i n d e x e s o f s c a l i n g f a c t o r s ,a n d he t
p l a t e s ’ s t r u c t u r e p r e d i c t t h e n a t u r a l c h ra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he t p r o t o t y p e , a n d t h e g e o me t r i c a l l y c o mp l e t e s c a l i n g l a w o f t h i n a n n u l r a p l a t e s i s o b t a i n e d b e t we e n t h e mo d e l s a n d he t p r o t o t y p e b a s e d o n he t g o v e r n i n g e q u a t i o n s . On t h e b a s i s o f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he t r a t i o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材料科学基础(北京科技大学)80讲

材料科学基础(北京科技大学)80讲
9
•溶质原子 偏聚在位错上形成气团,降低位错运动率及形成胞状结构的 倾向。溶质原子可影响层错能而改变形变行为。溶入高价金 属原子超过一定限度时降低层错能,不利于胞状结构的形。
•形变温度 提高---有利于交滑移和攀移,胞状结构明显,胞尺寸增大。
---减少位错与第二相颗粒的交互作用,使大颗粒附近的 形变带尺寸减小,形变带内的点阵转动减少。 •形变速率的作用 与温度的作用相反,提高形变速率相当于降低形变温度的作 用。
8.6.3 形变过程的微观应变协调与微观组织变化
高层错能金 属形变机制 主要是滑移
位错 缠结
胞状 结构
胞壁高位错密 度缠结;胞内 低位错密度
原因:位错 群集降低能 量。LED
滑移系开动的数目—3~5个 稠密位错墙DDW
碎化 胞块CB 显微带MB
几何必需边界 GNB 伴生位错边界IDB
1
晶粒内各区 域开动的滑 移系数目不 同从而使晶 粒“碎化”;
8
•晶粒大小 大晶粒比小晶粒表现更明显的不均匀形变,晶粒“碎化”更 显著。中小尺寸(35~80m)晶粒,MB有从一个晶粒扩展到 另一个晶粒的趋势,大晶粒则不会。 •第二相颗粒 硬的颗粒---由于形变协调的需要,形成更多的GNB 。在给定 应变量下有更高的位错密度。大的颗粒,位错集中在颗粒附近 可形成形变带及大小约为0.1m的亚晶。小颗粒,GNB所需的位 错常以位错环或位错缠结分布在粒子附近。弥散粒子钉扎位 错,使位错不易交滑移,阻碍普通胞状结构形成。
4
在较大应变量时,S带内继续切动形成长的层状位错边界,在原 来一些S带之间形成新的S带,密集的层状位错边界构成大体与轧 制方向平行的层状结构,其中的胞块长而窄,每个胞块的横向只 含1个普通位错胞结构,长的层状边界的平均间距约为0.51m。 层状边界团集形成长的层带,简称(LB),层带的宽度约为110m

23556282_高锰TWIP钢热变形行为及应变补偿型本构方程的建立

23556282_高锰TWIP钢热变形行为及应变补偿型本构方程的建立
热压缩. 在压缩之前ꎬ先将试样加热到 1 200 ℃ 并
图 1 锻坯的反极图和 X 射线衍射图谱
Fig 1 IPF map and X ̄ray diffraction pattern of the
forging stock
( a) —反极图ꎻ ( b) —X 射线衍射图.
保温 5 minꎬ然后冷却到变形温度. 所有试样在变
图 1 所示. 从图 1 可以看出ꎬ锻坯的微观组织由
等轴的奥氏体晶粒组成ꎬ且奥氏体的平均晶粒尺
寸为 50 μm. 尺寸为 ϕ8 mm × h15 mm 的圆柱试
样直接取自于高锰钢锻坯. 采用 MMS - 200 热模
拟试 验 机ꎬ 对 圆 柱 试 样 进 行 不 同 温 度 ( 850 ~
1 100℃ )和应变速率(0 01ꎬ0 1ꎬ1ꎬ5ꎬ10 s - 1 ) 的绝
strongly sensitive to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ꎬ which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or the decrease in strain rate. Strain rate has a complex influence on the kinetics of
界或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大角度晶界( 与变形带或
压缩完以后ꎬ立即将试样水冷到室温. 本试验将
3) 也证实了动态再结晶的存在. 从图 3 可以看
形温度保温 30 sꎬ然后进行真应变为 0 8 的压缩ꎬ
厚度为0 1 mm的钽片置于试样两端ꎬ以减小压缩
过程中的摩擦.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 1 流变应力行为
摘 要: 对高锰 TWIP 钢进行不同温度(850 ~ 1 100 ℃ ) 和应变速率(0 01ꎬ0 1ꎬ1ꎬ5ꎬ10 s - 1 ) 的绝热压缩

北科大岩石力学岩石流变理论PPT课件

北科大岩石力学岩石流变理论PPT课件


=
1

s
1
K1 2
s


=1
2
s0
积分
1 =
2
s 0t
0
初始条件 t=0 = s 0 0 = s 0
K1
K1
0
=
s0
K1
26
第26页/共39页
(2)马克斯威尔(M• =axw1ells)•体 1 s
K1
2
s
s
ks
s
蠕变方程:
=
1
2
s 0t
s0
K1
蠕变曲线
s0
等速蠕变,
0
且不稳定
o
t
o
t
(a)蠕变曲线
t
ln
C
=
k
t C, K1Ct 为积分常数
=Ae 2 , (A = ec )
初始条件 t=t1,ε=ε1
= e K1 2
(t1
t
)
1
卸载方程
35
第35页/共39页

(3)开尔文(kelvins)=体K1 2 s
k s
s
s
卸载曲线
t , 0
0=s0k
蠕变曲线 卸载弹性后效曲线
o
t
弹性后效
11
第11页/共39页
2.1.1 流变的概念 三个概念: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粘性流动
流变现象:材料应力-应变关系与时间因素有关的性质,称
为流变性。材料变形过程中具有时间效应的现
象,称为流变现象。
流变的种类:蠕变 松弛
加载或卸载时,弹性应 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弹性后效

相似性原理和量纲分析.ppt

相似性原理和量纲分析.ppt

谢谢!
(2)改用水
6 2 1 . 007 10 m / s 水
6 2 15 . 7 10 m / s 空气
v pl p
p
vm lm m
6 l 20 1 . 007 10 p m v v 300 385 km / h m p 6 l 1 15 . 7 10 m p
同理 2 vd
e.整理方程式
l 3 d
p l k f , , , f , , , 0 1 2 3 4 2 v vd dd
p l k f , , 2 v vd d d
p k l f Re, 2 v d d
压强为1at的静止空气中飞行,用λl=20的模型在风洞中 作试验:(1)如果风洞中空气的温度和压强不变,风 洞中空气速度应为多少? 解:风洞实验中粘性力是主要的——雷诺准则 υ相同
vplp vmlm
20 v v 300 6000 km / h m p l 1 m
l p
难以实现,要改变实验条件
v l

取 l 10
υp——水
m
p
10
3 2

p
31 .62
υm——很困难 自模区——阻力平方区 (与Re无关)
如果υp——空气(15.7×10-6m2/s)
υm——水(1.007×10-6m2/s)
.24 l 6
结论:根据影响流动的主要作用力,正确选择 相似准则,是模型实验的关键
1 a b c 1 1 1
ML ML T LT L
1 2 a 1 1 b 1 c 1 3

矩阵的意义

矩阵的意义

理解矩阵(一)2006-04-02 00:30 54984人阅读评论(145) 收藏举报前不久chensh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要充当老师,教别人线性代数。

于是我被揪住就线性代数中一些务虚性的问题与他讨论了几次。

很明显,chensh觉得,要让自己在讲线性代数的时候不被那位强势的学生认为是神经病,还是比较难的事情。

可怜的chensh,谁让你趟这个地雷阵?!色令智昏啊!线性代数课程,无论你从行列式入手还是直接从矩阵入手,从一开始就充斥着莫名其妙。

比如说,在全国一般工科院系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同济线性代数教材(现在到了第四版),一上来就介绍逆序数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古怪概念,然后用逆序数给出行列式的一个极不直观的定义,接着是一些简直犯傻的行列式性质和习题——把这行乘一个系数加到另一行上,再把那一列减过来,折腾得那叫一个热闹,可就是压根看不出这个东西有嘛用。

大多数像我一样资质平庸的学生到这里就有点犯晕:连这是个什么东西都模模糊糊的,就开始钻火圈表演了,这未免太“无厘头”了吧!于是开始有人逃课,更多的人开始抄作业。

这下就中招了,因为其后的发展可以用一句峰回路转来形容,紧跟着这个无厘头的行列式的,是一个同样无厘头但是伟大的无以复加的家伙的出场——矩阵来了!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当老师犯傻似地用中括号把一堆傻了吧叽的数括起来,并且不紧不慢地说:“这个东西叫做矩阵”的时候,我的数学生涯掀开了何等悲壮辛酸、惨绝人寰的一幕!自那以后,在几乎所有跟“学问”二字稍微沾点边的东西里,矩阵这个家伙从不缺席。

对于我这个没能一次搞定线性代数的笨蛋来说,矩阵老大的不请自来每每搞得我灰头土脸,头破血流。

长期以来,我在阅读中一见矩阵,就如同阿Q见到了假洋鬼子,揉揉额角就绕道走。

事实上,我并不是特例。

一般工科学生初学线性代数,通常都会感到困难。

这种情形在国内外皆然。

瑞典数学家Lars Garding在其名著Encounter with Mathematics中说:“如果不熟悉线性代数的概念,要去学习自然科学,现在看来就和文盲差不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惯性矩,惯性积 动量,动量矩 能量,功,热 功率 表面张力系数 比热 导热系数 (比)熵 (比)焓,内能 注: 为温度量纲
dim I x dim I xy L4
1 dim I MLT
1 dim L ML2T
2 dim E dim W dim Q ML2T
p Eu 2 V
p 可以是某一点的特征压强,也可以是两点的压强差;V 为 特征速度,ρ为流体密度。在描述压强差时,Eu数常称为压 强系数
p Cp 1 V2 2
当在液体流动中局部压强低于当地蒸汽压强 pv 时,Eu 数又 称为空泡数或空蚀系数
p pv 1 V2 2
8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解得:a = b = 0, c = -1
[例8.2.2] 粗糙管中粘性流动的压降:量纲分析一般步骤
3 d
(相对粗糙度)
④ П4 =ρa V bd c l (同上)
l 4 d
4.列П数方程 (几何比 数)
1 f ( 2 , 3, 4 )

p 1 V2 2
f (Re,
r 个独立 r 个独立 基本量 基本量
组成 n-r 个 组成 n-r 个 独立Π数 独立Π数
n-r 个导出量 n-r 个导出量
x1 =φ(x 2,x 3, … … , x n ) П1 = f (П2, П3, … … , Пn-r )
8
量纲分析与П定理
8.2.2
量纲分析法
一般步骤:以圆柱绕流为例 第1步、列举所有相关的物理量。
当F 为粘性力, F *为粘性流动动力相似准则数 当F 为重力, F *为重力流相似准则数的确定
1. 量纲分析法 对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流动:ρ,V,l,μ,g,Δp,ω
Vl Re 1 V2 2 Fr 2 lg p 3 Eu 2 V
l , ) d d

1 l p V 2 f (Re, , ) 2 d d
8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8.3 流动相似与相似准则 8.3.1 流动相似性 几何相似 形状相似 同类现象 流动相似 相似现象 几何相似 时间相似 运动相似 动力相似 物理量成比例 尺度成比例 时间成比例 速度成比例 力成比例 尺度成比例 遵循同一方程
8.6 模型实验与相似原理 8.6.1 模型实验 1. 什么是模型实验? 模型实验通常指用简化的可控制的方法再现实际发生的物 理现象的实验。实际发生的现象被称为原型现象,模型实验的 侧重点是再现流动现象的物理本质;只有保证模型实验和原型 中流动现象的物理本质相同,模型实验才是有价值的。 2.为什么要进行模型实验? •科学研究和生产设计需要做模型实验 ; •并不是所有的流动现象都需要做模型实验。做理论分析或数 值模拟的流动现象都不必模拟实验。 •并不是所有的流动现象都能做模型实验。只有对其流动现 象有充分的认识,并了解支配其现象的主要物理法则,但 还不能对其作理论分析或数值模拟的原型最适合做模型实验。
1 dim m MT
2 dim ML T 2
1 dim Q L3T
3 dim ML
2 dim F MLT
2 dim L ML2T
1 dim p dim dim K ML T 2
1 dim ML T 1
1 dim v L2T
[例8.2.2] 粗糙管中粘性流动的压降:量纲分析一般步骤
M : a 1 0 L: 3a b c 1 0 T: b 1 0
解得:a = b = c = -1
1 2 Vd Re
(雷诺数)
③ П3 =ρa V bd cε M 0 L 0 T 0 = (M L –3 ) a (L T –1 ) b L c L
V Re
2

Fr lg
V2
FI V 2l 2
Eu
p
Fp pA pl 2
v2
v FIt ( m) l 2v t
l Sr v
优点:导出的相似准则数物理意义明确; 适用于未知物理方程的流动。 缺点:当无法判定控制流动的物理定律时不能运用。
量纲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物理现象中的未知规律,通过对有关的 物理量作量纲幂次分析,将它们组合成无量纲形式的组合量,用 无量纲参数之间的关系代替有量纲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揭示物 理量之间在量纲上的内在联系,降低变量数目,用于指导理论分 析和实验研究。 量纲分析概念 一个方程中多项量纲必须齐次; 一个流动过程中各物理量在量纲上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可以 按量纲齐次性原理作分析。 类比:角色分析
R er 2300
Re 1
层流与湍流态
8.5 常用的相似准则数
2. Fr 数(弗鲁德数)
V Fr gr
V 水面船舶 明渠流 船舶速度 平均流速 船长 水深
l
Fr 数是描述具有自由液面的液体流动时最重要的无量 纲参数。如水面船舶的运动和明渠流中的水流。
8.5 常用的相似准则数
3. Eu 数(欧拉数)
Vl 惯性力 Re 粘性力
p 压力 Eu 0 2 V 惯性力
2 V 惯性力 Fr 2 lg 重力
8.4 相似准则数的确定
优点:导出的相似准则数物理意义明确; 无量纲方程既适用于模型也适用于原型。 缺点:不能用于未知物理方程的流动。 3. 物理法则分析法 根据物理法则或物理定律用特征物理量表示各种力的量级,用 这些力的量级比值构成相似准则数。 与流体微元尺度相应的特征物理量 l 与流体微元速度相应的特征速度 与流体微元质量相应的特征质量 与流体微元粘性相应的粘度系数 与流体微元压强相应的压强差 V l3
8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8.5 常用的相似准则数 1. Re 数(雷诺数)
Vl Re
V 圆管流动 钝体绕流 平板边界层
Re 1
l
管直径 截面宽度
平均流速 来流速度
外流速度 距前缘距离 低雷诺数粘性流动 区分粘性流动层流与湍流态 边界层外无粘流
5 R 50 10 边界层内以 er 为界区分
M : a 1 0 L: 3a b c 1 0 T: b 2 0
解得: a = -1 , b = -2 , c = 0
p Π1 Eu 1 ρ V2 2
(欧拉数,1/2是人为加上去的)
② П2 =ρa b b c c μ M 0 L 0 T 0 = (M L –3 ) a (L T –1 ) b L c (M L –1 T –1 )
8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8.3.2 相似准则 1. 矩形相似
l h k l l ' h'
l l' l* h h'
l * 称为相似准则数或无量纲边长。
2. 流动相似 ①几何相似准则数: ② 运动相似准则数:
l l* b
v v* U ③ 动力相似准则数: F F* Fi (Fi 为惯性力)
FD ( , V , d , )
阻力 密度 速度 直径
粘度系数
第2步、选择包含不同基本量纲的物理量为基本量(或称为 重复量,取3个)。 选ρ 、V 、d 第3步、将其余的物理量作为导出量,即 FD 、μ分别与基本 量的幂次式组成П表达式(参见例8.2.2)。
[例8.2.2] 粗糙管中粘性流动的压降:量纲分析一般步骤 不可压缩牛顿粘性流体在内壁粗糙的直圆管定常流动,分析压强降低与 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解: 1.列举物理量。Δp,V,d,ε,ρ,μ,l,共7个
1 2 v gz p 常数 (沿流线) 2
v2 1 dim LT 2 g
LT L
2 1 2
dim z L
p -1 2 3 dim ML T ML

LT L
1 1 2
dim 常数 L
8.1 量纲与物理方程的量纲齐次性
3. 物理方程的无量纲化
1 2 忽略重力的伯努利方程 1 v 2 p v0 p0 2 2
(沿流线) (沿流线)
无量纲化伯努利方程 •在无粘性圆柱绕流中 柱面上: 前后驻点 上下侧点 其他点
p p0 v Cp 1 ( )2 1 2 v0 ρv0 2

p
与流体微元不定常运动相应的特征角速度
1
s
8.4 相似准则数的确定
3. 物理法则分析法 迁移惯性力 FI (m)v 粘性力 重力 迁移惯性力 压差力 不定常惯性力
2 dv Vl Fv A Vl l dn Fg (m) g l3 g
v l 3V 2 / l V 2l 2 s
3 dim P ML2T
2 dim MT
2 dim c p dim cv L2T 1
3 dim k MLT 1
2 dim s ML2T 1
1 dim i dim e L2T
8.1 量纲与物理方程的量纲齐次性
2. 量纲齐次性原理 同一方程中各项的量纲必须相同。用基本量纲的幂次式表示 时,每个基本量纲的幂次应相等,称为量纲齐次性。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常用量 速度,加速度 体积流量,质量流量 密度,重度 力,力矩 压强,压力,弹性模量 粘度系数 其他量 角速度,角加速度 应变率
1 dim T
1 dim dim T xx
2 dim T
dim v LT
1
2 dim g LT
v 0 , Cp 1
C
·
a

v 2v0 , C p 3
p0, v0 A
B
vθ v0 sin , Cp 1 4sin 2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