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60分)

1.“杈耙扫帚扬场锨,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

2.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最恰当的结论是汉代

A.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B.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3.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重农政策促进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

D.重视灌溉,明清时开始出现筒车

4.南宋王灼《糖霜谱》记载,“甘蔗所在皆植,独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糖冰,而遂宁为冠……唐大历中,有邹和尚者,始来(遂宁)小溪之伞山,教民黄氏造霜之法,伞山在县北二十里,山前后为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户十之三。”以上材料可以用研究唐代A.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状况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5.《鹿鼎记》里面讲,曹雪芹的父亲是韦小宝手下的御前侍卫,后来被康熙任命为“江南织造”,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他管理下的产业最有可能属于( ) A.田庄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

6.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

C.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

7.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

A.主人公在晋商会馆里喝茶 B.主人公在尚书省担任殿阁大学士

C.主人公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

8.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这是由于( )

A.宋朝人口迅速增长B.宋朝统一全国

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D.小农经济的发展

9.“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①“海禁”政策②重农抑商③盐铁官营④夜市出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D.经济发展前提下社会观念变化11.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

A.开始实施均田制 B.免除百姓的徭役

C.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2.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推行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13.《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铜币进行交易。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由此可推论( )

①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②《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③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

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用④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有利于纸币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

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政府实行均田制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15、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

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16、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

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

17、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

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18、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

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有( )

①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②中国商品对西方人有吸引力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④白银在中国市场上大量流通

A.①③B.②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