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塔拉索夫古典芭蕾教学体系的成因——访中央芭蕾舞团国家一级编导蒋祖慧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
浅析塔拉索夫古典芭蕾教学体系的成因
——
—访中央芭蕾舞团国家一级编导蒋祖慧先生
赵鸿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本文通过采访我国中央芭蕾舞团前副团长、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编导蒋祖慧先生,对以塔拉索夫为代表的莫斯科舞蹈学派男子古典芭蕾教学体系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塔拉索夫;莫斯科舞蹈学派;男子古典芭蕾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J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6-0081-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6.035
一、前言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精神成为苏联一切古
典芭蕾艺术创作、表演与教学探索的基础和真谛。
为了适应当时
的艺术要求,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功勋演员、古典芭蕾舞蹈教育
家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塔拉索夫①为代表的莫斯科舞蹈学派,在
承袭莫斯科大剧院季霍米罗夫男子舞蹈教学的基础上,将严格
的学院派教学基本原则和时代要求相结合,把出色的技巧与男
子气概的优雅潇洒融为一炉,从而形成了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以
“男性刚毅英武气质”为主要特点的俄罗斯男子芭蕾莫斯科舞蹈
学派。
2002年,为纪念塔拉索夫诞辰100周年,莫斯科《芭蕾》杂
志大篇幅刊登了他的学生俄罗斯功勋演员马里斯·里耶帕于
1981年撰写的题为《怀念我的老师》一文,此外杂志还邀请了十
位同是塔拉索夫的学生,并且在俄罗斯芭蕾舞创作、表演与教育
等方面颇有成就的艺术家、教育家进行了专访,以缅怀这位在俄
罗斯男子古典芭蕾舞蹈教育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教育家。
2017
年至今,笔者有幸多次访问了曾受文化部委派,留学前苏联国立
卢纳察尔斯基戏剧学院导演系学习舞蹈编导专业,并师从于塔
拉索夫的中央芭蕾舞团前副团长、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舞蹈
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编导蒋祖慧先生,就以塔拉索
夫为代表的莫斯科舞蹈学派男子古典芭蕾教学体系形成的原因
进行了探讨。
二、莫斯科舞蹈学派中“男性刚毅英武气质”形成的
根源
赵鸿:(以下简称赵)您曾经在前苏联国立卢纳察尔斯基戏
剧学院导演系舞蹈编导专业学习了五年,师从于塔拉索夫教授,
对于莫斯科舞蹈学派中“男性刚毅英武气质”形成的根源,您是
怎样思考的?
蒋祖慧先生:(以下简称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有两个方面
进行探讨:
第一,苏维埃时期芭蕾舞剧中男演员主要地位的确立:苏维
埃时期,芭蕾舞剧的创作理念与方法同以往任何时期的芭蕾舞
剧创作(尤其是欧洲的创作)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苏联在运用文
学作品原著进行芭蕾舞剧创作时,秉承“尊重原著”的原则,根据
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他所体现的主要思想,保留了原著中主要的
戏剧情节、矛盾冲突、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同样
一部芭蕾舞剧作品,欧洲版本的《艾斯米拉达》只是借用文学作
品的名字进行创作和表演,舞剧本身的情节及人物同原著并没
有多大的关联,整部作品完全没有戏剧性;而苏联时期创作的同
名舞剧,尊重了雨果的原著,保留了原著中主要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
可以说,欧洲版本的《艾斯米拉达》属于宫廷的,主要突
出女演员,所追求的效果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好看;而与它同名
的苏联芭蕾舞剧,因为在创作上秉承了“尊重原著”的原则,所以
男、女演员在舞剧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这种改变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联芭蕾舞剧创作中发
展到了极致。
上世纪30年代,由于注重舞剧中男性人物的塑造
以及大篇幅男子舞蹈段落的创作和呈现,大大提升了男演员在
芭蕾舞剧中的地位。
1934年,苏联人民演员、苏联国家奖金获得
者、艺术学博士罗斯蒂斯拉夫·维拉蒂米罗维奇·扎哈罗夫在芭
蕾舞剧《泪泉》中塑造了鞑靼王基列可汗的形象,并在舞剧第四
幕中编排了鞑靼士兵的群舞段落,这种具有阳刚气质的男子形
象塑造以及男性舞段的创作至今都被业内专家和学者称之为
“经典”;1940年,列宁格勒基洛夫芭蕾舞团版本的芭蕾舞剧《罗
密欧与朱丽叶》对罗密欧、茂库西欧以及提伯尔特这三位性格迥
异的男性角色进行了重点而细致地刻画;1967年,苏联编舞家
尤里·格里戈罗维奇在其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创作的芭蕾
舞剧《斯巴达克》中,把男性的力量与阳刚之美以及男子粗犷的
舞蹈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主人公斯巴达克以及罗马军团
的舞蹈段落中,为世人呈现了俄罗斯古典芭蕾尤其是以塔拉索
夫为代表的莫斯科学派中高超的男性技术以及颇具男子刚毅英
武气质的表演风范。
第二,性格舞蹈对于这种气质形成的作用:由于鉴赏芭蕾舞
剧作品的群体与对象为人民群众,所以苏维埃时期的芭蕾舞剧
创作着重强调和突出了编导家对于人及人性的思考。
受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精神的影响,苏联时期大部分芭蕾舞剧作品具有一
定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由此带给人民大众一种精神上的鼓
舞。
而之前欧洲古典芭蕾舞剧的受众群体多为贵族,大部分作品
呈现出的是一种宫廷女性的优雅,所以其舞蹈语汇的构成主要
以宫廷舞蹈和历史舞蹈为主。
作者简介:赵鸿(1979—),男,山西晋中人,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跨文
化舞蹈交流与传播。
乐舞歌赋
8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为了使作品更具人民性,苏联芭蕾舞剧创作中加入了很多性格舞蹈的语汇。
性格舞蹈来源于民间、来自于百姓,所以舞蹈语汇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可以说,性格舞蹈的力度补充了芭蕾舞演员的表现力以及动作的爆发力,使他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突破了古典芭蕾课堂中原有的动作规格和要求,当然这些性格舞蹈的动作在芭蕾舞剧运用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规范与修饰。
扎哈罗夫是苏维埃时期芭蕾舞剧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创作了前苏联第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芭蕾舞剧《泪泉》,他在舞剧中很好地运用了性格舞蹈的语汇,无论是第一幕中体现波兰文明的玛祖卡群舞;还是第二幕中阿拉伯风格舞蹈元素的运用;亦或是第四幕中大量融合了俄罗斯民间舞蹈语汇的鞑靼士兵群舞段落,使得整部舞剧各幕之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特别是四幕中鞑靼士兵的群舞,由于性格舞蹈以及各种弹跳的加入,突出和彰显了舞蹈动作的力量性,使得这段舞蹈更加具有刚毅英武的男性气质。
三、莫斯科大剧院的经历对于塔拉索夫男子古典芭蕾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赵:扎哈罗夫教授曾指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部阐述古典芭蕾教学法的论著是由俄罗斯优秀的教育家阿格丽宾娜·瓦冈诺娃教授编写的,但该书主要谈的是女子舞蹈;而有关探讨古典芭蕾男子舞蹈的著作,尼古拉·塔拉索夫则是俄罗斯第一人。
”您认为,塔拉索夫男子古典芭蕾教学体系的形成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蒋: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自1776年成立以来造就了无数的芭蕾明星,在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芭蕾舞团中,都留下过来自莫斯科大剧院艺术家的身影。
塔拉索夫在大剧院芭蕾舞团担任演员及教员期间,由于演员人数众多,无论是主要演员还是每一个群舞演员在完成技术技巧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窍门和经验,所以在剧院教课的过程中,塔拉索夫可以观察到不同演员的优点,吸收好演员在各方面的突出能力从而进行思考与整合,之后再运用到舞蹈学校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同时,在剧院担任演员期间,使他有机会接受到不同芭蕾大师的排练。
舞团演员对于每一位芭蕾大师的排练课都非常珍惜,因为这些芭蕾大师在给不同演员排练的过程中,对于舞剧中的情节、音乐、人物以及每一个变奏的舞蹈语汇越来越熟悉和了解,他们可以根据演员自身的不同情况进行细节的处理,在短时间内使演员的技术与表演得到快速提升。
此外,大剧院的舞台实践使塔拉索夫有机会观察到不同明星演员对于人物的精彩演绎与刻画。
这些宝贵的经历和体验,使他在莫斯科舞蹈学校任高年级和毕业班男班教员时,对于各种舞剧中男演员的变奏了如指掌。
因此,塔拉索夫男子古典芭蕾教学体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莫斯科大剧院工作期间受到的启发与影响。
四、结语
“塔拉索夫男子古典芭蕾教学体系”是莫斯科古典芭蕾学派的代表,其教学效果在俄罗斯乃至世界各大剧院的舞台表演以及芭蕾舞大赛中早已得到了验证,直到今天还影响着俄罗斯芭蕾学派的发展。
而我国国内对这一教学体系的研究则不够深入和细致,导致我们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和掌握俄罗斯男子古典芭蕾表演和教学的精髓。
因此,如果能对“塔拉索夫男子古典芭蕾教学体系”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不仅有助于其在中国的推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国男子芭蕾在表演和教学方面的完善与发展。
注释:
①ГЛАВНЫЙРЕДАКТОРЮ.Н.ГРИГОРОВИЧ《БАЛЕТЭНЦИКЛОПЕДИЯ》第509页,《СОВЕ
ТСКАЯЭНЦИКЛОПЕДИЯ》ИздателствоМосква1981年:塔拉索夫——
—(1902.12.19—1975.2.8)演员、教育家,毕业于莫斯科舞蹈学校,1920年—1935年任莫斯科大剧院演员、教员,1937年被授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功勋演员,古典芭蕾舞蹈教育家。
1920年至1935年任莫斯科大剧院演员和教员;1933-1934年任教于研究生班(1937年改为学校的教育科);1923年至1960年任教于莫斯科舞蹈学校;1946年起为国立卢纳察尔斯基戏剧学院导演系芭蕾舞编导专业教授古典芭蕾基训以及独舞、双人舞、群舞的创作课,以后又担任了该校教育专业的艺术指导,并于1962年被学院聘为教授。
参考文献:
[1]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苏].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塔拉索夫著,朱立人译.古典芭蕾:男子表演教程[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1996.
[3][苏]李至善、朱袭明译.苏俄芭蕾史[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图书馆,1992.
[4]潘德礼.列国志·俄罗斯[M].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Ю.Н.ГРИГОРОВИЧ.БАЛЕТЭНЦИКЛОПЕДИЯ(《芭蕾百科全书》).Москва:《СОВЕТСКАЯЭНЦИКЛОПЕДИЯ》ИздателствоМосква. 1981.
[6]许定忠,李春华,刘秀乡,等.中国芭蕾舞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
乐舞歌赋
8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