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观察一瓶水
学生的研究目标转向 了比较特殊的物体—— 一瓶水。由于学生有了 固态物体的研究基础, 所以本节课将沿用以前 的方法,运用感官对一 瓶水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将借助记录表进行 有序和持续的观察。这 样的观察会让学生发现 水的许多特征。
一年级 下册教 学目标
三年级 上册 《水》 教学目 标
• 其次,需要注意单元学习累积性。学习的累积性 的外在表现就是学习成果的积累,所以《学生活动手 册》中的个人记录表、班级记录表不要被遗忘,要不 断地记录、更新和回顾,这样学生才会更有根据地思 考,更有目的探索,更有见地的表达,学习发生在学 习之上,外在的累积才会转化为真正意义的内在学习 的累积。
前4课学生将集中对 一些具有固定形状的物 体进行研究,在后3课学 生将运用已经学到的方 法对没有固定形状的物 体—— 一瓶水和一袋空 气展开探索。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观察后对水的特征 进行描述。
2.综合运用前面的观察方法,不 必太多干预。
第6课 它们去哪里了
学生将运用一种不 同于前面几课的探究方 法——混合。他们将把 一些已经研究过的物体 放入水中,观察它们与 水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 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 认识。学生将从实 验 中观察并认识到,一些 物体较难溶 解在水中, 一些物体较易溶解在水 中。
一年级 下册教 学目标
四年级上 册《水能 溶解一些 物质》教 学目标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做好简单的科学实验。
方法 观察 对比
程序
先做 什么
后做 什么
结果
观察 描述
2.可以灵活处理学生的记录。
格子较小,可 填入较少内容。
3.简化处理“溶解”概念。
学生只需观察到“消失”、“不见了”, 不需要记忆和理解溶解的具体概念,老师 可说明“消失”就是溶解,不需要解释。
科学 知识
课程目标的 四个维度
科学
第一单元 分析与教学建议
课标对应学习内容
课标对应学习内容
课标对应学习内容
科学探究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单元教学建议
1.理解和把握单元的三条主要逻辑 认识对象由一般到特殊。先探究常见的固 态类物体,再去认识比较特殊的两种物体:一 瓶水和一袋空气。 认识目标从物体的一般特征逐渐转向物体 的基本属性。即由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轻 重、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特征 转向重量和形状两个基本属性。 探究方法从感官观察到简单的对比分类, 再到反复运用。
单元设计的整体逻辑
2.要提前做好整个单元的材料准备
• 材料的整体性 • 材料的结构性 • 材料的充足性
3.要注意单元学习的连贯性和积累性
• 教科版教材的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科学学习连 贯性的最好体现。教材设计的连贯性希望能转化为教 学活动的连贯性,希望老师们要注意课与课之间、课 内四板块活动之间,科学概念的建构和理解,科学探 究方法中间都保持一定的连贯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优 化教学质量。
生将学习给物体编号,一次选 择一个分类标准,以及将结果 用集合的形式进行表达等。分 类活动同时也是交流活动,学 生在交流中可以加深对固态物 体特征的认识, 提高分类的能 力。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 示、交流、讨论。 3.分类的物体是前面用过的物 体(8种以上)。
教学建议
1.有序地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预测 掂量 标准物测量
2.比较的物体不宜过多,也不 宜太少,注意物体的选择。
木块和塑料块的 大小一样;两个橡 皮材料、形状一样,大小不同。
第3课 认识物体的形状
学生将对“形状”这一物体的基本属性展开研 究。形状反映了物体占据空间(占地方)的状况。 在这节课中,学生关注的重点不是认识物体的具体 形状,而是通过游戏化的活动,知道不同形状的物 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同一种物体的不 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的状况也可能不同,从而发 展学生对“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的认识 。
第1课 发现物体的特征
学生要从很多常见物体中选择一个物体,用它和其它 物体进行对比观察。在反复的比较中,学生会观察到物体 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颜色、形状、轻重,还会发现一些其 他特征,比如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学生 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物体进行描述和交流,学生会认识到 一个物体有多个特征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统计和记录不同 物体不同平铺方式放入的数量。
2.可以选择四种其它的物 体来进行平铺。
可从第一课中 的8种物体进行选 择。
第4课 给物体分类
本课学生将学习如何对多个 物体进行分类。在前3课中学生 探索了物体的一些特征,这些 特征在本课中将作为分类的依 据。正如教科书序言所述,科 学家对物体进行分类是为了更 容易地认识世界。本课中,学
第7课 认识一袋空气
学生将面临一次具有挑战 性的学习任务,他们要综合 运用前面的方法(运用感官、 对比)研究一袋空气。由于 空气无色、无味、无固定形 状,观察活动对学生来说会 有较大的困难。教师需要提 示学生利用记录表和简单的 工具进行有序的探索,以保证 研究的效果。这节课也是一 节小结课,学生将回顾他们 在本单元的研究活动,总结 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如何 描述物体的特征 。
教学建议
1.确定一个观察和描述的对象。 2.统筹安排单元的探究材料。 3.指导学生分组活动。 4.提醒学生及时进行科学记录。
这张表格将
贯穿整个单元, 逐步添加,不 需要用特定模 式完成,填写 时可剪贴,也 可写字。
第2课 谁轻谁重
本课聚焦到认识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轻重。 在课中,学生只需要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和排 序,认识到“物体有轻有重”即可。学生会对几种 物体的轻重进行多次比较,在观察、预测、手掂、 简易工具测量加深对“物体有轻有重 ”的认识 。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说明 及教学建议
主要内容
• 教材整体介绍 •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分析 • 《动物》单元分析
体现科学概念 的连贯性和综 合性
挖掘科学探究 中的思维和认 知发展过程
大单元 的组织 形式
将新课标中的每 一个具体知识条 目以最优的方式 组织到一起
四个板块的 呈现方式
聚焦 探索 研讨 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