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章节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
C.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D.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向下移动
2、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
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
A.在原地不动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C.向左移动D.向右移动
3、下列现象中,哪个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树的影子B.水中倒影
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
4、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
5、如图是记者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用照相机拍摄的医护人员照镜子整理护目镜的照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镜子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像
C.当医护人员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
D.镜子中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___________镜,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镜的___________位置。
2、如图所示是电影放映机及其成像原理图。
为让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清晰的影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____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银幕用表面粗糙的白色材料制成,其目的是使所有色光都能在其表面发生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让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影像,同时尽可能的还原影像的真实色彩。
3、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与水面成45 角斜射向水面,往杯里加水,则光斑移动的速度______水位上升的速度(选填“>”、“=”或“<”)。
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折射光线______(选填“顺时针方向旋转”、“方向不变”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4、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
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他应距平面镜 ___________m。
经检测小明患上了近视眼,乙图中___________(选填“a”或“b”)图能简易说明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检查后小明站起来后向镜子走了0.5m,此时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___________m。
同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于______透镜。
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就可能患上近视。
患近视后需要佩戴______ 透镜进行矫正。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当我们走到森林里去玩耍时千万不能将我们手中装满水的塑料瓶子乱扔在森林里面,这样容易引起火灾。
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
2、钻石的折射率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因为钻石是等轴晶系的晶体,在光学性质方面是均质体。
因此折射率也是判别钻石真伪的有力参数。
物理学上,把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
播速度之比叫做绝对折射率。
可以用折射率公式:n=c
v
(c表示真空中光速,v表示光在某种介质中
速度,n是折射率)求得,且绝对折射率越大折射能力越强。
(1)如表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某次测得一块石头的折射率为2.4,请你用所给的公式计算判断这块石头的成分是什么?
(2)请你结合表中的数据比较光从空气斜射到海蓝宝石和翡翠石中,哪个折射角要大一些?简述你的理由。
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总是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说出二个找不到像的原因。
4、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情况下,如何区分近视镜和老花镜?说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5、海尔兄弟在北极探险,他们想生火做饭,可是他们没有火柴和打火机,海尔兄弟利用冰块、羽绒服里的绒毛、太阳就生出火了,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__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___________;
(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②保持__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体的高度H=5.0cm
①分析___________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___________,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体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
①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
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②用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应该把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往后缩”)同时增大焦距。
2、小瑜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请在图中画出光线SP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_____。
(2)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将蜡烛从焦点位置继续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在某一时刻,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
(3)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移至30cm刻线处,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位置放一个度数合适的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3、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点燃蜡烛后,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上;
(2)将实验器材按图中甲位置放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用此规律工作的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乙所示的位置、若要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请说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
(3)调整高度后,小明将图甲中的凸透镜取下,换成一个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看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直到像又清晰了,这个像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丙是“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通过水球成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的瞬间。
小明想模拟这个情景,于是去掉光屏,眼睛从光屏位置的右侧看向透镜,他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倒立的像。
4、小林用图甲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_上。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图甲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
___________ (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相同。
(4)小林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经过___________s,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目的是使像_______,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c.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的_______像;
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成像原理制造的。
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要使光屏上还能
成清晰的像,在不移动透镜和光屏的情况下,可将蜡烛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BC.由图示知,物距为20.0cm,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
f=1
2u=1
2
×20.0cm=10.0cm
将蜡烛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则物距为40.0cm,凸透镜位置不变,则与图示位置比较,物距变大,像距应变小,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而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AC错误,B正确;
D.实验中,蜡烛变短,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
故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 错误。
故选B。
2、D
【详解】
当逐步注水的过程中,随着水位的上升,入射点逐渐向右移,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池底的光斑也向右移动,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仍然向右移动。
故选D。
3、A
【详解】
A.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物体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就是影子,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
眼睛的成像类似照相机,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C。
5、D
【详解】
AD.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D正确;
B.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
所以照相机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等。
当医护人员远离平面镜时,医护人员的大小不变,故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凸透焦点
【详解】
[1]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将冰削圆,对着太阳能生火,说明削成的圆冰对火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冰块制成凸透镜。
[2]太阳光都会会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位置,要快速生火,需把“艾”放在镜的焦点位置。
2、②漫反射
【详解】
[1]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u和焦距f满足以下关系
2f>u>f
即物体(胶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故选②。
[2]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画面,是由于光被反射向四面八方,故发生了漫反射。
3、 < 方向不变
【详解】
[1]一束光线与水面成45︒角斜射向水面,水位上升的高度等于前后入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水底光斑移动的距离小于前后入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故光斑移动速度小于水位上升的速度。
[2]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水平面没有发生变化,折射光线方向不变。
4、 2.2 a 3.4 不变
【详解】
[1]由图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8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与平面镜距离也为2.8m,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为满足检测要求,被检查者应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
5m 2.8m 2.2m
[2]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图a简易说明近视眼的形成原因。
[3]向平面镜前走0.5m,小宇离镜子
2.2m 0.5m 1.7m -=
在平面镜中成像和他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7m ;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
1.7m 1.7m 3.4m +=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任何情况下都遵循这一成像规律,所以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5、 凸 凹
【详解】
[1]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于凸透镜,能把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2]患近视后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需要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三、简答题
1、见解析
【详解】
装满水的塑料瓶形成了一个凸透镜,当阳光照射时,会聚光线,热量集中,温度升高,会使树叶燃烧,造成火灾。
所以,我们在森立不能随意丢弃装有水的塑料瓶。
2、(1)是钻石;(2)海蓝宝石的折射角要大一些
【详解】
解:(1)石头的折射率为2.4,光在这块石头中的传播速度为
883.010m /s 1.2510m /s 2.4
c v n ⨯===⨯ 对照表格可知这块石头的成分是钻石。
(2)海蓝宝石和翡翠石的绝对折射率分别为
881 3.010m /s 1.581.910m /s
c n v ⨯==≈⨯海蓝宝石
882 3.010m /s 1.671.810m /s
c n v ⨯==≈⨯翡翠石 比较可知翡翠石的绝对折射率较大。
根据绝对折射率越大、折射能力越强,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海蓝宝石和翡翠石中,海蓝宝石的折射角要大一些。
答:(1)这块石头的成分是钻石。
(2)光从空气斜射到海蓝宝石和翡翠石中,海蓝宝石的折射角要大一些。
3、见解析
【详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是:①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②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③或者因像距太长,而光具座长度有限,所以光屏上找不到像。
4、阳光聚焦法:把眼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眼镜,能在地面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是老花镜,地面上有暗圈的是近视眼镜.
放大镜法:眼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眼镜逐渐远离课本上的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老花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近视眼镜.
成实像的方法:在教室里,在窗户和窗户对面的墙之间,眼镜靠近墙,能在墙上成窗户倒立的实像的是老花镜,不能成像的是近视眼镜.
【详解】
阳光聚焦法:把眼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眼镜,能在地面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是老花镜,地面上有暗圈的是近视眼镜.放大镜法:眼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眼镜逐渐远离课本上的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老花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近视眼镜.成实像的方法:在教室里,在窗户和窗户对面的墙之间,眼镜靠近墙,能在墙上成窗户倒立的实像的是老花镜,不能成像的是近视眼镜.
点睛: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老花镜是凸透镜.根据阳光聚焦法、放大镜法、成实像的方法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
5、将冰块打磨成凸透镜形状,使其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当焦点落在绒毛上时便能点燃绒毛 本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详解】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会聚于焦点,从而使热量集中到焦点上。
如果在焦点处放些易燃物质,易燃品就会燃烧起来。
将冰块打磨成凸透镜形状,使其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当焦点落在绒毛上时便能点燃绒毛。
四、实验探究
1、光屏光屏中央“F”光源 1、
2、3 大(或
长)薄向前伸
【详解】
(1)[1]在人眼结构中,外界事物透过晶状体最终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光屏,故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
(2)[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最终能够在光屏的中央显现。
(3)[3]保持“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保持物距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探究焦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4)[4]要得出“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的结论,需要控制像距保持不变,改变物距,故选1、2、3组数据。
[5]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物距保持不变,透镜的焦距逐渐增大,发现像距也在逐渐增大,且像的高度也在逐渐增大,故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5)[6]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晶状体收缩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眼睛的焦距变小,远眺时,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眼睛的焦距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可以看清远处的事物,可以起到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的作用。
[7]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需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则物距保持不变,像变大,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此时焦距变大,故把照相机的镜头像前伸。
2、
缩小照相
机远视
【详解】
(1)[1]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凸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0cm,烛焰上的S点正好在主光轴上的焦点处,光线SP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2)[2][3]如图,蜡烛刚好在透镜的焦点处,光屏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像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将蜡烛从焦点位置继续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到二倍焦距以外时,光屏上会出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
(3)[4]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移至30cm刻线处时,蜡烛正好在二倍焦距处,则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也在二倍焦距处,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就要使光线提前会聚,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位置放一个度数合适远视眼睛,使光线经两次会聚,正好在光屏上成像。
3、同一高度投影仪将光屏向上移动远离变
大实能
【详解】
(1)[1]为了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点燃蜡烛后,应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15.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此规律工作的是投影仪。
[3]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的上方,根据穿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若
要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将光屏向上移动。
(3)[4]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相当于减小了物距,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要增大像距,即光屏应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在成实像的过程中,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变大,所以这个像会大。
(4)[6]从图中可知,航天员王亚平通过水球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7]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眼睛能看到烛焰倒立的像。
4、主光轴倒立实照相机 5 等大
【详解】
(1)[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2][3]如题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图甲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5][6]由图乙知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15cm,且蜡烛向左移动的速度是凸透镜向左移动速度的2倍,设它们移动时间t后物距和像距相等,都等于2倍焦距,即20cm,则可得
2cm/s×t+15cm -1cm/s ×t=20cm
解得
t=5s
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等大的实像。
5、同一高度成在光屏中央 c 放大实投影仪左左
【详解】
(1)[1][2]在实验中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
[3] a .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这个操作比较麻烦,并且不准确,故a 不符合题意;
b .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这个操作比较麻烦,并且不准确,故b 不符合题意;
c .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这个是最好的方法,操作也容易些,故c 符合题意。
故选c 。
(2)[4][5][6]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 时,此时2f u f <<,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此时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7]成实像时,把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此时物距变大,像距将变小,所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移。
(3)[8]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成像的位置后移,所以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在不移动透镜和光屏的情况下,可将蜡烛向左移远离透镜,通过增大物距,减小像距的方法让像成在原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