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3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3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正确答案:错误。
这是一种外铄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
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
2.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矛盾的。
正确答案:错误。
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没有全面和谐的发展,就不会显示出完美的个性,也不会有个性很好的发展。
德、智、体等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和谐发展。
正是个性完美发展的表现。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即培养“劳动者”、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发展。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二者并不互相排斥。
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指德、智、体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知识模块: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3.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正确答案:错误。
黄炎培是著名的职业教育家,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奠基人。
他奠定了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黄炎培对职业的本质和教育功能的分析是其职业教育思想建立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谋个性之发展,二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是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因此,命题说法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奠基人,职业的本质和对教育功能的分析是其职业教育思想建立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单一的为个人谋生之手段,而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目的。
4.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
正确答案:正确。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
从母亲受胎怀孕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时起,到出生后进育婴院,直到进入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
其中,人本院是孕妇学校,康有为集成了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主张对人的教育应在其“未成形质之前”。
要求人本院必须有优良的环境条件,居室要宽敞清洁、通风祛湿,外景也应与孕妇身体适宜。
且院内应有品种丰富、内容健康的书画、音乐,随时供孕妇阅读欣赏。
在婴儿断乳后,应将其送往育婴院抚养,3岁以后送往慈幼院,进行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
6-11岁入小学院,小学教育应遵循以德育为先,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的原则。
11-15岁入中学院。
中学阶段的人生关键是人生学问之通否,德性之成否,皆视此年龄。
因此,应在重德育时兼重智、体。
16岁以后进入大学院学习至20岁。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于育德强体之后,专以开智为主。
大学教育应注重实验,校址的选择应结合专业的实际。
同时,在《大同书》中还涉及了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
因此,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的观点是正确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的精华在于他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并强调了不同教育阶段的不同的教育任务。
因此,在回答本题的时候除需要判断正误外,还需要具体陈述各教育阶段的核心主张。
知识模块:中国近代教育
5.设计教学法的木质是儿童自动的、自发的有目的的学习。
正确答案:该观点是正确的。
克们屈创立的设计教学法的核心是有目的的活动,本质是儿童自动的、自发的有目的的学习。
他将“设计教学法”定义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有目的的活动,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的和道德的因素。
他主张放弃固定的课程体系,取消分科教学,取消现有的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
涉及知识点:外国教育史
6.“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是维新运动时期提出的。
正确答案:错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时期提出的,是洋务派的教育宗旨和关于中西文化的核心命题。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
7.我国近代第一部由国家公布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正确答案:错误。
壬寅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国家颁布的学制,但它并没有得以实施,第一部公布实施的学制应该是癸卯学制。
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包括《京师大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等小学章程》等共六件,通称《钦定学堂章程》。
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然而,壬寅学制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第二年,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
这个章程规定了学校系统,除制定各级各类学堂章程以外,还规定了学校管理法、教授法等,因光绪二十九年为癸卯年,所以该学制也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纵向地把整个学程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养院四年,
初等小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共三级十三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仅设中学堂一级,五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学堂三年到四年,通儒院五年,共三级十一年到十二年。
儿童从七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共计二十六年。
横向方面除直系各学堂外,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个系统。
涉及知识点:中国教育史
8.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正确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①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②负强化是指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消极强化,也称负强化。
比如,当学生表现不好,受到学校或教师的处罚,一旦处罚解除,这时对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消极强化。
③惩罚与负强化不同。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比如,某人因为犯罪被判处终身监禁,这里的“判刑”就是一种惩罚,目的是抑制或阻止此人不好的行为表现。
假如,经过改造,犯人的不好行为得到了抑制或消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法律可能会对他进行减刑,或者“解除处罚”。
这里的“解除处罚”就是对犯人受到惩罚之后的行为表现表示肯定或赞扬。
这就是一种强化——负强化。
(3)因此,题中说法不正确,应为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惩罚鼓励积极行为的过程。
涉及知识点: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9.心智技能又称为操作技能。
正确答案:错误。
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是借助相应的神经过程所支配的骨骼肌肉运动来实现的一系列外显的动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方式。
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
10.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构成。
正确答案:正确。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个体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
它相当于技能,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大类。
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加工外在信息。
这类知识通过练习,其运用达到相对自动化程度,很少或不需要受意识控制。
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一般受意识控制,其运用难以达到自动化程度,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作为一种计划性方案,由规则和技能构成,它是一步一步的程序性知识,是学习术或学习技能的组合。
因此,学习策略是程序性知识。
涉及知识点:学习策略及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