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机械能教案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1.1 功
【学习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会判断力是否做功。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1.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正确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学习内容一:力学中的功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2、P63的相关内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自学检测】
1.用细绳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拉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摩擦力对木块移动起阻碍作用。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对照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讨论:
1.图P11.1—2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
2.图P11.1—3力没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手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下面三种情况力没有对物体做功:
(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移动。
如:小孩推车,车不动,推力不做功。
(2)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并不是受到力的作用向前运动。
如: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3)直无功: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力没做功,如:小明提着水桶水平移动,拉力没有做功。
【即时练习】
1.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C)
A.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匀速移动
2.下列情景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是(A)
A.小球从高处下落
B.小球在地面上静止不动
C.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
D.小球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学习内容二:功的计算
学习指导:课本P63至P64文字内容和插图,熟记功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换算。
【自学检测】
1.力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2.在力学里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公式是W=Fs。
3.公式中符号表示意义: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距离。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__1__N·m。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自学例题:①要求马做的功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②先求什么,后求什么?③计算时单位化成什么单位?
2.分析下列三种情况中做功的多少?
(1)甲将一块重为10牛的砖从水平面搬到10米高的脚手架上。
(2)乙将两块重为10牛的砖从水平面搬到10米高的脚手架上。
(3)丙将一块重为10牛的砖从水平面搬到20米高的脚手架上。
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越多。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从一楼举到四楼顶(每层楼高按3m计算),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D)
A.1×103J B.9×103J
C.2.7×104J D.3.6×104J
解析:从一楼举到四楼拉力克服重力向上拉,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距离是12m,做功为3.6×104J,水平移动3m时,起重机的拉力向上,属于垂直无功。
2.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D)
A.750J
B.150J
C.没有做功
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解析:足球踢出去后靠惯性移动的15m,这段距离该同学的踢力没有做功,
足球踢出去前,脚对足球施加了力且球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期间踢力做功了,但是题目没给出受力移动的距离大小,所以该同学做了功,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即时练习】
1.P64第1、2、3、4题
2.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
(g=10N/kg)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11.2 功率
【学习目标】
1.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学会测量功率的方法。
重点难点:
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计算。
学习内容:功率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5至P66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熟记功率定义及计算公式,功率单位。
【自学检测】
1.课本中大人和小孩爬相同楼梯,他们移动的距离相等,两者做的功不相
等,大人做功多,小孩做功少,如果爬楼的时间相同,大人做功快。
2.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它的定义是功与做功时间之比叫功率。
3.功率用符号__P__表示,功用符号__W__表示,时间用符号__t__表示,因此功率表达式是P=W/t。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所以功率的单位是J/s,为了纪念英国的工程师瓦特,人们将功率的单位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W。
1W=1J/S,1W的物理意义是1s内所做的功是1J,常见的单位还用kW。
1kW=1000W。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1.(1)小红体重500N,在5s内跑到5m高的楼上,则小红做了2500J的功。
(2)小明体重500N,在10s内走到5m高的楼上,则小明做了2500J的功。
(3)小强体重400N,在10s内跑到6m高的楼上,则小强做了2400J的功。
上面三道题中:
小红和小明,小红做功快,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时间,做功时间少做功快。
小明和小强,小明做功快,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相同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相同时间做功多做功快。
2.学习P60例题。
①要计算起重机的功率需要知道哪几个物理量?②先求什么?后求什么?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你怎样测算比较三位同学爬杆的功率大小?有几套方案?
解析: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以比较功率大小;
②让他们都爬到同一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③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精讲点拨】
1.比较物体做功快慢方法(三种)
2.测量比较功率方法(三种)
3.定义式P=W
t普遍适用,推导式
P=Fv求即时功率。
【即时练习】
1.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做功时间少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功率是用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方法比较做功快慢的
2.课后习题第2、3、4题分组计算,集体更正。
3.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是8∶9,他们进行爬楼比赛,从一楼上到三楼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则两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比是8∶9。
两人的功率之比是10∶9。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量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
能的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钢球、斜槽轨道、小木块、砝码、弹簧、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复习旧知: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演示: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
在此过程中,手的推力是否做了功?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有没有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功和能有密切联系,从做功直接引入能的概念。
并为下面设计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做好了铺垫。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
“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
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电流能做功,具有电能;燃料燃烧放热可以做功,具有热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动能和势能。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动能
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急流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流水能做功;飞行的子弹能把木板打穿,飞行的子弹能做功;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流动形成的风能做功。
引导同学们找出不同现象的共性内容。
学生分析:这些物体能做功,它们都具有能。
它们的能量是由于物体运动才具有的。
水由于流动、子弹由于飞行、空气由于流动而具有能。
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
那么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这是个带槽的木板,我们把钢球放到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到达平面上撞击一个小木块,推动木块做功,根据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钢球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第一次,我们使小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注意观察木块被推的距离。
第二次,我们换一个质量大的钢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平面
上时和刚才的小钢球具有同样的速度,再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很显然,第二次木块被推的距离比第一次远得多。
说明大钢球做的功多,也就是大钢球具有的动能大。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个实验说明了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它的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我们用同一个钢球再做两次实验。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第一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低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
第二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高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
比较两次实验中木块被推的距离大小。
很显然,钢球从更高的位置滚下来,到达水平面上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木块被推得更远。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个实验说明同一个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运用事例对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
提问:一列缓慢行驶进站的火车和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相比较,谁的动能更大?
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信息,分析论证。
探究点二:势能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并没有运动,但是它们也能做功,
也具有能。
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人们在打桩时,必须把重锤高高举起,当重锤落下时可以做功,因为重锤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重锤下落时沿着重力的方向向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所以举高的重锤可以做功,将木桩打入地里。
试想,一个重锤如果静止压在木桩上是不是能做功?
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请大家判断下列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
(1)打地基时,质量是20千克的石制重锤和质量是100千克的铁制重锤被举得同样高,谁的重力势能大?学生回答。
(2)同一个重锤,被举高1米或3米两种情况下,哪种情况重力势能大?学生回答。
通过以上的两个例子,大家能判断出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所处位置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让学生了解高空坠物的危害,教育学生如何防范高空坠落物。
)
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高空坠落物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的伤害十分严重。
防范高空坠物应注意:
1.警惕高架的广告牌。
由于大风或自然松动,容易导致广告牌瞬间倒塌坠落。
2.注意居民楼房坠物。
阳台上的花盆等摆放物会由于主人浇花操作不当或大风而引起坠落。
3.要小心高楼的墙面装饰物和窗户玻璃碎片。
刮风时,高层楼房墙面的装饰物或松动的表层可能发生脱落,窗户上的玻璃、碎片也可能坠落。
4.注意建筑施工工地的坠落物。
安全防护网若不齐全,砖石物料就可能会从上面掉下来。
防范措施:
1.对易坠落物,如广告牌、阳台摆放物品等,经常进行检查、紧固,确保其牢固可靠。
2.行人尽量远离可能出现高空坠落物的地方。
除了应随时注意观察之外,在楼前、楼后行走时尽量离墙壁远一些为好。
因工作条件而不能远离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戴好安全帽。
3.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大家看一个实验,教师边演示,边讲授。
这是一个弹簧,把一个砝码放在弹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将弹簧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
此时,弹簧静止,没有动能。
弹簧也没有被举高,也没有重力势能。
可是大家想象,弹簧能不能做功?
能!放开手,砝码被弹簧举起来。
可见,被压缩的弹簧也具有能。
这种能区别于动能和重力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所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弹性势能。
射箭用的弓被拉满时产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钟表的发条在卷紧时具有弹性势能,通过做功来带动钟表机件正常转动。
4.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弹性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
弹性势能越大。
5.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叫作势能。
三、板书设计
第3节动能和势能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有:动能、势能的概念、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只能通过有关的物理现象来肯定它的存在。
而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思维处于感性阶段,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物理概念,对抽象的“能”的概念感到困惑,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初步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知道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理解机械能的转化。
3.能解释动能、重力势能、弹力势能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4.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2.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具体问题。
3.通过观察滚摆、单摆的实验,推导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学习建立知识模型的方法,培养科研生活中的思维品质、科学素养和生活习惯。
3.通过了解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历程和科学理论成果,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想和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和谐发展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滚摆、单摆等。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展示:陈峰同学的家到学校本是一条在水平面上的直路,爱动脑筋的陈峰做了这样一个设想:要是将从家到学校的路挖成一个“U”字形,如图所示,
只要从家骑上自行车后,不用刹车也不用踩车,等车停下来就可以到达学校了。
陈峰同学的设想到底能不能实现,这节课我们就为同学们揭开此谜。
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多媒体展示:(1)我们小时候玩过荡秋千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如同在飞,你知道在荡秋千的过程中小孩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2)如图所示是小刚在玩弹弓的情境,小刚用形变的橡皮条将“子弹”弹射出去的过程中,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3)从以上的两个实例中,你能够发现能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根据上节所学的知识,独立回答课件中两个情境中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出每一个阶段中能量的变化情况和能量变化的规律。
教师把每个小组的观点进行引导总结,利用课件展示答案:
(1)把荡秋千的过程转化为如图所示的图片,展开分析:
A―→B过程中具有的能量是势能和动能,其中能量的变化是重力势能减小,
动能增大;
B―→C过程中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和势能,其中能量的变化是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2)橡皮条将“子弹”射出的过程中,橡皮条具有弹性势能,“子弹”具有动能。
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减小,“子弹”的动能增大。
(3)在某一阶段能量的变化中,一种能量在减小的同时,另一种能量在增大。
教师进一步追问:减小的能量是消失了吗?增大的能量是创生出来的吗?动能和势能可以统称为什么能?
学生猜想,进行交流,阐明观点。
猜想认为是减小的能量转化为增大的能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得出第一个知识点。
演示滚摆实验:观察滚摆的运动,想想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老师:滚摆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怎样的?
学生:最高点时,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上升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最低点时,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老师: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势能的变化量。
仿照滚摆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滚摆上升过程中,滚摆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
力势能。
演示单摆实验:让学生根据滚摆实验的描述,再分析单摆实验的现象及能量转化情况。
当只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时,机械能总量不变。
(机械能=动能+势能) 老师:观察这幅图:
老师:把悬挂的单摆锁拉近自己的鼻子处静止,松开手后,摆锁向前摆去,接着又反向摆回来,你原地不动,锁会打到你的鼻子吗?自己实际试一下,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不能打到,因为有空气阻力。
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只有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机械能是守恒的。
老师:空气中有阻力,所以机械能将改变。
教师让学生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留意观察过哪些现象中存在能量转化的例子?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利用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让学生走进物理的生活,体验一下。
学生结合生活的经历,讨论交流利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
根据学生叙述的生活中利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同时展示出相应的课件。
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应用:
课件1:城市铁路的车站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进站的轨道都与站台构成一
个缓坡,就是利用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让学生思考这样设计的好处。
) 课件2:如图所示,我们看杂技演员从高处跳下落在蹦床上,又被弹起的过程中是利用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课件3:如图中表示撑竿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竿起跳、越横杆。
在这几个阶段中也是利用了能量的转化。
探究点二: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分析。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小组之间再进一步交流分析,阐明观点。
从学生对课件问题的认识中,教师引导得出在生活中人类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可直接利用的能源有水能和风能。
三、板书设计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课件设疑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然后以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讨论,让学生在情境问题中来感悟物理知识,起到乐中求学,学中求乐,不知不觉中总结出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转化的知识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印象,再进一步举出生活事例进行分析。
由于现象皆从身边来,故讨论时都踊跃发言,经过一定的“争吵”讨论出的结果正确性更高而且深刻。
经过这样热烈的讨论,学到的知识一定印象深刻,从枯燥无味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学习除了天分,只有努力——勤奋是通往优秀的必经之路
也许在每个中学生的心里,都有个共同的梦想能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于是,中考状元便成为所有中学生羡慕的对象。
每年,中考状元的话题也都是热点,关于它的争议也从未停止,当中考状元的话题被炒作疲劳的时候,各种非议也纷至沓来。
有人认为,他们能成为状元,只是运气好罢了。
其实,我们要明白的是,一个单纯清澈的中考学子,隽秀的生命中除了勤奋好学,就是好学勤奋。
我们不妨给中考状元们一些掌声,作为天之骄子,他们理应享有这个光环。
现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录取的状元A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好
孩子,他曾经这样总结自己学习的能力。
“学习除了天分,就是努力,再努力。
”当问起状元A在学习上有什么诀窍时,他认为自己主要得益于初中三年比较努力。
初中三年,老师发的练习书、自己买的习题和试卷他都认真做过,有关例题也都一一认真看过。
状元A说,初和初二的两次竞赛使他明白,学习除了要有天赋外,很重要的点就是努力。
刚进初中的时候,状元A觉得自己数学考得不是很好,当被老师定为数学竞赛组预选人员时,他为了能在20进10的选拔中被选中,那段日子在杭州集中培训,他特别用功。
空闲时,别人在打牌,他就去参加自修或者去书店看竞赛书籍,丝毫不敢懈怠。
结果在那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而在初二的时候,因为已经得过一次奖,开始有点松懈下来。
同样去杭州集中培训,一空下来,别人打牌他也打牌,并开始出去逛街等,在竞赛上所投入的精力远不及上一次,结果那次竞赛他与一等奖相差五六分,这让他后悔了好一阵子。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认识到了努力对学习的重要性。
到了初三,他就变得很自觉了。
的确,从状元A的话中可以看出中考状元们之所以能在中考中取得夺目的成绩,并不是运气使然,而是勤奋的结果。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总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这是绝对的真理。
只有勤奋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青少年朋友们,从现在起努力吧。
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脚踏实地的态度。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具备勤奋的态度,学习也是一样。
真正的成功是一个过程,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生活中,融入每天的学习中。
2.养成自己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