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经济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5期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18 No 5 2004年10月Journal of Henan F inance&T axation Colleg e Oct 2004河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经济学分析
周福林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河南人口;经济分析;统计分析
[摘 要]河南省是全国的人口大省,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对河南省人口的经济特征从总体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对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促进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93(2004)05-0045-03
人口普查数据的经济学分析是侧重于人口的经济特征,对人口的劳动参与、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人口的经济性流动与迁移、人口的居住状况、人口的职业构成和行业构成及其与国民经济的结构的适应程度等进行的分析。

其目的是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对人口的经济特征从总体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结合社会经济的背景,对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对策。

一、河南省人口的劳动参与率
河南省是全国的人口大省,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11月1日0时,河南省人口为9123 69万人,劳动适龄人口(男16 59、女16 54)为5600 9万人。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劳动参与率是指在普查标准时点前一周参与过一小时及以上有收入社会劳动的人与总人口之比。

青壮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程度。

各年龄组人口的劳动参与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

其中,25 49岁的成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均高于90%。

由于该年龄段的人口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提供者,所以从家庭和社会责任的角度要求他们更多地参与社会劳动。

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程度。

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也较高,60 64岁组为63 16%,65 69岁组为51 37%,这说明老年人口并未处于完全受供养的状态,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养老覆盖面较低,农村人口基本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人口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经济收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出外务工者多,农业劳动还需要老年人口的参与;城市老年人口通过自身劳动可以提高
生活水平和丰富生
活内容;退休前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人口的知识和技能被社
会视为财富,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被单位返聘和被其他
单位聘用。

[收稿日期]2004-05-05
[作者简介]周福林(1965-),男,河南郑州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2002级博士研究生。

青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程度。

15 19岁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51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也在不断延长,低年龄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应该呈降低的趋势。

从河南省分户籍状况的人口的16-25岁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来看,非农业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大大低于农业人口。

如16岁组,非农业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仅为2 54%,而农业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却为46 37%。

二、河南省人口的文化素质
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进行人口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方面的分析。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河南省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河南省人口的文盲率为5 87%,比1990年下降了10 28个百分点。

同时与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其中以大学文化程度的提高幅度为最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850人上升为2674人。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少937人。

河南省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和平均受教育年限。

从河南省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可以看到,河南省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分别占42 84%和35 39%;高中和中专分别占7 61%和2 69%;大学受教育程度占2 9%(大学专科占2 17%,大学本科占0 72%,研究生占0 03%)。

从未上过学的人口占6 93%。

说明河南省人口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劳动的知识含量加大、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中,劳动力素质的低下必然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导致本地区的经济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处于低层次。

河南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指标,还有人均受教育年限。

按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方法:第一,按不同受教育程度统计出6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

第二,按不同受教育程度统计出各学业完成状况(毕业、在校、肄业、辍学、其他等所占比重)。

第三,根据目前的教育制度确定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年限。

未上过学为0年,扫盲班为0 5年,小学为6年,初中为9年,高中为12年,中专为14年(初中考取的一般上4年,高中考取的一般上2年),大学专科为15年,大学本科为16年,研究生为19年。

第四,对不同学业完成状况的受教育年限进行确定。

毕业和肄业按同等级的最高年限,因为肄业是指修完全部课程,但考试不及格或因种种原因未取得毕业资格的人,他(她)们的受教育年限应该按该等级的最高年限计算;在校、辍学和其他按年限中位数,辍学是指未修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而中途退学的人,所以按该等级年限的中位数计算。

如高中生在校时间按(9+12)/2=10 5年,大学生在校时间按(12+16)/2=14年。

第五,计算6岁及以上人口在各受教育程度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第六,按各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比重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按加权平均数方法计算总平均受教育年限。

某等级教育程度平均受教育年限=
(毕业、肄业人数比重 该等级最高年限+在校、辍学及其他人数比重 该等级年限中位数)
总平均受教育年限= (某等级平均受教育年限 该等级人数占总人数比重)
由于肄业、辍学和其他等项人数的比重很小,我们在计算中忽略不计。

表1 河南省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计算表
受教育程度比重%受教育年限在校人数比重%毕业人数比重%组平均受教育年限未上过学2 4900 扫盲班0 820 500 5 小学23 51644 3355 674 67初中54 22915 4184 598 77高中11 021217 0182 9911 74中专3 721425 6574 3513 74
大学专科3 181511 5388 4714 83
大学本科1 011625 5974 4115 49研究生0 041919 0580 9518 7 合计 1008 3
根据计算结果,2000年河南省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 3年,比1990年的6 3年增加了2年。

三、河南省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行业构成与产业构成
河南省就业人口的行业构成。

河南省就业人口的行业构成以农业为主。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各行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重,农、林、牧、渔业为80 09%,采掘业为0 83%,制造业为5 5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0 47%,建筑业为1 21%,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为0 10%,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1 49%,批发和零售、餐饮业为3 54%,金融、保险业为0 45%,房地产业为0 09%,社会服务业为1 01%,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为0 83%,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为2 07%,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为0 13%,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 91%,其他行业为0 19%。

说明河南省人口的就业以农业为主。

河南省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

从职业构成角度来看,河
南省就业人口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从事农业等体力劳动为主,从事技术等脑力劳动人员比重较低。

农业大省的特征在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各职业所占比重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占1 12%,专业技术人员占4 32%,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2 05%,商业、服务业人员占5 1%,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80 08%,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7 29%,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占0 06%。

河南省就业人口的脑体劳动构成。

根据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可以进一步分析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构成。

脑力劳动包括职业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等的三大类人员;体力劳动包括职业为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等的三大类人员。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河南省就业人口中脑力劳动者仅占7 49%,体力劳动者占92 47%。

河南省就业人口的三次产业结构及变化趋势。

就业结构的变化是由产业结构的变化决定的,就业结构反映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状态。

根据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新的产业适应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在不断的增长,旧的产业所占比重在不断降低。

从河南省就业人口的三次产业构成及变化趋势,可以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未来促进就业的努力方向。

根据1952 2001年河南省按三次产业分的从业人员构成,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89 78%降低到了2001年的63 04%,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则由1952年的4 4%上升为2001年的18 0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52年的5 82%上升到了2001年的18 88%。

但自1987年之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

四、河南省出省人口的状况
河南省出省人口的目的地和外出目的。

农业劳动力向其他行业转移是提高劳动力就业率和解决 三农 问题的重要途径。

按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规定,人口的外出指离开本乡(镇)或街道半年或半年以上的行为。

为便于进行分析,笔者将河南省出省人口分为出省人口和省内流动人口进行分析。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河南省户籍人口在外省的分布以北京市、广东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主,分别为100 5万人、33 46万人和28 65万人。

其余为山西(11 5万人),湖北(11 07万人),河北(10 5万人)。

总规模为307万人(不包括暂住外省人口)。

根据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和外来流动人口监测调查,北京市属于人口普查户籍登记状况2、3款人中的河南省人口为33 46万人,暂住人口中河南省人口为7 38万人,合计为40 84万人。

河南省出省人口的外出原因主要是务工经商(占77 02%),其次是随迁家属(占10 31%),说明河南省出省人口的外出目的以经济目的为主。

按照人口迁移的 推 拉 理论,河南省人口外出的原因主要是:农业人口的季节性劳动带来的农闲时间长;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河南省出省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

河南省出省人口的整体素质较低,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8%;其次为小学,占22 74%,高中及以上占13 64%。

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制约,河南省出省人口在省外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建筑业等行业。

河南省出省人口的年龄构成。

河南省出省人口的年龄集中分布于15 34岁,占全部出省人口的72 06%。

0 14岁未成年人口占11 28%,35岁及以上人口占16 66%。

说明青壮年劳动力是出省人口的主体。

青壮年人口是家庭的供养者,而且农业生产具有周期的空闲,使青壮年人口既有外出务工的压力,又有外出务工的可能。

五、河南省未工作人口的生活来源
未工作者的生活来源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

如果来自家庭的比重大,来自社会的比重小,说明其经济负担主要由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承担,这必然会加重在业者的压力。

如果未工作者的年龄在劳动年龄区间,则全社会真实的总抚养比会大于仅按劳动年龄计算的总抚养比。

如果未工作者的年龄在婚育年龄区间,则会影响结婚和生育的时间,一般会使结婚和生育的时间推迟,还会影响到自身赡养老人和养育子女的能力。

农村未工作者的经济状况。

农村未工作者的主要生活来源,93 42%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0 68%依靠领取退休金, 1 05%依靠领取基本生活费,0 3%依靠财产性收入,0 06%依靠保险,4 48%的未工作者主要生活来源是不包括在以上五项的其他收入。

从农村老年未工作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看,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也占90%以上,家庭养老仍然是河南省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但我们从调查数据中无法得到各项生活来源占未工作者生活费总额的比重。

由于调查数据中其他项占的比重较大(占4 48%),而且没有具体内容,所以对农村未工作者的主要生活来源的认识受数据的影响较大。

农村未工作者的生活来源与年龄的相关程度较低。

如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比重一直很高,总体上占93 42%。

非农业未工作者的经济状况。

非农业人口中未工作者的主要生活来源54 17%来自家庭其他成员供养,35 13%来自退休金,3 8%来自领取基本生活费,0 73%来自财产性收入, 0 04%来自保险收入,6 12%来自其他收入。

说明在非农业人口中,社会保障的程度已经占到38 93%(退休金和领取基本生活费)。

分年龄的非农业未工作者生活来源特征。

非农业未工作者的生活来源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随年龄的增长,领取退休金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比重在降低。

说明非农业人口的生活受社会保障的影响大于农业人口。

第二,非农业未工作人口(尤其是50 79岁组)的生存状态对于其他家庭成员的经济影响较小,所以他们的社会经济独立性和自主性强。

六、解决河南省人口问题的建议
河南省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人口的劳动参与程度也处于较高水平,但劳动参与过度与劳动参与不足并存并且表现为低收入水平下的高参与率,但仍有近900万劳动力未得到利用。

河南省城市化水平低、农业从业人员比重高,农民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

地方政府工作应该以农业为重心。

河南省人口的文化素质比1990年有了很大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比1990年增加了两年,但河南省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要。

大力发展教育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科技进步的人口效应和人口老龄化对人口再生产和社会劳动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机器替代人们的劳动从而使经济适度人口不断减少,但经济产出的增加却使社会适度人口(经济适度人口+非劳动人口)有增加的可能。

(下转第62页)
图形、动画、声音的呈现,也可以是一些模拟操作或某一过程的演示等,它的使用完全由教师控制。

在选用课堂辅助教学软件时,要求这些软件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充分体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设计理论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小组学习中使用的多媒体软件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一个配角,它组织教学过程,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代替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这种软件应该具有完整性,不仅可用来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还能进行教学过程的组织。

这就要求它的交互性要强,教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过程灵活,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长处。

个别化学习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有两种,一种是进行某一学科知识系统学习的教学软件,另一种是进行课外补充学习的软件。

多媒体计算机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的主要源泉。

多媒体计算机使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须掌握的现代化认识工具。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外在形式和内在结构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传统的文字教材中,教学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形、图表,不能用声音、图像、动画一体化地表现教学内容。

电化教学只能用录音、录像教材来辅助文字教材进行教学。

多媒体的信息符号有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有静止的、运动的,分散的、合成的,视觉的、听觉的,这些媒体信息形成了一种多媒体信息形态的结合体。

这样,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就可用多种信息形式来表现,克服了单一媒体的局限。

传统的文字教材及其辅导材料都是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知识内容的结构及其顺序都是以教为主,阅读时顺序性很强,学生一般只能在教师的教授下获得知识,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

可以说,传统教材是一种教授材料,学生学习起来的灵活性不大。

多媒体以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展示教学内容及构建知识结构。

它的信息组织方式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把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有层次地构成一种网络系统,系统由节点和链组成,节点表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链是知识点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这种非线性结构有利于学生进行扩散思维,联想原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

多媒体计算机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

教学活动必须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才能进行。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解决教学活动如何组织、教学时间和空间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教师是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

现代化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班级授课形式,使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得以真正实现。

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建立了一种开放型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建成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它使得教学从传统的密集型课堂教学走向个别化、分散化、家庭化和社会化。

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教室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人或一个班级,既可包容传统的教学单位,也可能包容更大或更小的教学单位,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无形扩展和延伸。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

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性,以引导思维和激发感情为主,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促使教学方法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多层次的教学需求。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观察法。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它为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提供生动活泼的形象思维材料。

第二,模拟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动画模拟现实的能力,能够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原理、真实的实验过程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给学生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的知识,把握概念原理的实质。

这样,模拟教学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和有意义的范例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情境教学。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三方面。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中,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述、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

学生还能够以各种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领悟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及基本内涵,做到情与理的统一。

[责任编辑:全胜奇]
(上接第47页)由此,社会适度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等体力劳动的人口所占比重在不断降低,而从事文化、卫生等高层次脑力劳动的人口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

经济适度人口的判断标准是就业率。

劳动年龄区间在上移。

由于脑力劳动人口需要较高的素质,必须接受较长时间的教育,从而使劳动人口的年龄下限提高。

河南省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以提高人口的素质。

河南省人口的总抚养比目前处于较低水平,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在人口的生产类型转变的过程(年轻型人口 成年型人口 老年型人口)中,人口的总抚养比呈现为U型曲线状态,目前河南省与全国的总抚养比均处于它的低点。

人口学家将这一良好人口机遇带给社会的利益称为 人口红利 ,但它持续的时间只有40 50年。

根据预测,2025年后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总抚养比将逐渐提高。

但劳动力利用率不高在抵消着总抚养比低、劳动力总量高的优势。

必须努力提高就业率。

在河南省社会化养老体系尚为完全建立和覆盖全部人口之前,家庭养老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该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的 孝 文化,努力扩大社会养老的覆盖面。

河南省出省人口达400万人。

外出原因主要是务工经商,外出人口的整体素质较低,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

这使得河南省外出人口在省外从事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建筑业等行业。

政府应该努力为农村人口的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管理、法律环境。

[责任编辑:袁晓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