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洒满人性的阳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洒满人性的阳光
——记天津市特级教师、双港中学语文教师王爱东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爱东正在和学生探讨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差异。

除了按照全区统一要求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外,她还给学生补充选修了《先秦诸子选读》。

从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到荀子的“天大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沉睡的先哲复活起来,凝固的思想奔腾起来。

古韵氤氲的语文课堂,乍现一幅幅美景:一篇篇短小的古文,在王爱东的“深挖”之后犹如开启了一座知识的宝藏。

仰望老师“秀唇”一开一合,字字珠玑,学生听得聚精会神。

伴着从窗外斜溢进来的日光,流水一般的思绪,带着学生从先秦直达现代。

不时地,有学生提问,有小组的争论,有微笑有会意,有高屋建瓴的引领。

一句“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让师生思接千载,从“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

”“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到“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乡……”到木铎是教师的别称,探究北师大以木铎为校徽标志的深远意义,“木铎金声”让每个学生深思而厚重,黑板上教师板书:知其不可为而为----我看孔子的担当。

学生心音流泻在笔端,教室一片宁静。

她符合人们对语文教师的所有印象:和蔼的笑容、温柔的声音、渊博的知识、出口成章的才气。

一上午连排四节课,前三节课,王爱东都没顾得上回趟办公室。

教室里,围满了问问题的学生。

第三节课间,她抽身回办公室取东西。

刚倒好一杯热水,还没来得及喝,办公室里已追进四五个找她答疑的学生。

“您要是中午来,您都挤不进来,这里三层外三层的。

从早晨7点进校,就是这种状态。

”王爱东的同事告诉记者。

朴实、朴素、不普通,做什么事情都认认真真、勤勤恳恳,这是王爱东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为了给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她和语文组的老师们在文海中选择名篇佳作印发给大家。

在办公室里,记者就看
到各类阅读片子堆成一座座小山。

这背后下了多少功夫,很难知晓。

然而,在讲授每一篇文章前,王爱东有个习惯。

她总是自己先读一遍,从自己的角度解读文本,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再读一遍,第三遍阅读时将自己的感悟和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才与学生分享。

她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做的正是要通过每一课的讲授,使学生们提高到观照生命的思考高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们“学会思考”。

教参的解读永远是千篇一律的,但是生命个体是各具特色的,每个人都不能被局限住了思维。

为了引导学生深层阅读,激发学生品析语言的兴趣,学会深层思考,深悟我们民族文化的广博精深,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爱东根据自己的学情,将选修教材穿插在高一高二的必修教材之中。

在高一讲完《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后,她引领学生穿插《汉家寨》《埃菲尔铁塔沉思》等几篇选修教材,意在将必修教材现代作家的散文和当代作家的散文相连接,教给学生散文共性的知识和作家个性的风格。

同时,将所学的现代散文朱自清淡淡的喜淡淡的愁和郁达夫情境悲凉的一己情怀拓展到当代作家对民族、社会走向高屋建瓴的关照,对人生、世态悲天悯人的情怀。

拓展学生对散文的文化内涵的认知。

走进张承志的《汉家寨》,师生一起解读文字背后的人文内涵,那干涸贫瘠的大地,那三岔口,引发师生探究汉家寨人在坚守什么?作者坚守什么?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坚守”与“发展”的观念会不会产生矛盾冲突?我们该坚守些什么呢?在当代文坛上,张承志是一个别具言说意味的独特存在,张承志真正为所称道的,不仅仅是他的小说的独有的艺术魅力,而是熔铸其中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和坚强的民族骨气。

在学习中师生共同感受作家那种强烈责任意识,那种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

在学习《埃菲尔铁塔沉思》一课时,师生共同穿行文本之间,思考交流和碰撞,请同学们提出课前预习中不解的问题,同学间相互解答。

学生们的表现总是让她震撼,当有学生们提问为什么作者感受埃菲尔铁塔在迅速上升、巴黎依然在飞速下沉,而为什么教参说这体现了作者否定自我的提升呢?她还没来得及解释,其他同学们就做出
了自己的解释,因为作者的视角变了,参照物也变了,只看到自己满眼都是优点,只有看到别人有了比较才有提升。

教师的步步引领,引导学生更深层的思考文本:作者在登塔的过程中有那些沉思?如何看待埃菲尔铁塔的孤独?当学生的思维充满张力,她又总能让学生反观自我:如果说林语堂以一种审美的心境给我们展示了北平的动人,张承志在《汉家寨》中让领悟到了对汉家文化的坚守,那么,张抗抗在《埃菲尔铁塔沉思》中向我们诠释的是由登临铁塔而触发的沉思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一些学生在学完这课后的几天还在琢磨,写在练笔里,让王爱东深受感动。

她说,教育的目的实现了。

“艰难苦恨繁霜鬓,百年多病独登台”,走进《登高》,走进了杜甫的世界,她引领学生品析文字品析文本背后厚重的情感,她说: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说:“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可见这首诗给予我们多么深沉的忧国之思,联系我们所学《九与九日忆山东兄弟》看看从登高这种古代习俗中你还能体会到诗人第九种深沉的感觉吗?当学生说出杜甫年老不忘为国祈福的感情,那种天地之间大写的人字,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上的忧国情怀,让师生荡气回肠。

那个“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的诗人形象,“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担当意识,让学生激动不已。

王爱东说教师的幸福就在于看到学生灵魂的拔节,听到学生心灵的歌声,感受到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幸福,如果我能交给学生生命温暖和幸福的方式,让学生诗意栖居。

我将是最幸福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是才情满怀的诗者,“做人群中最努力的一个”是她的座右铭。

王爱东常说,教语文就是要“用文学温暖人生让学生诗意栖居。

读书,与书香为伴的人生,摒弃了大都市的喧嚣,在墨香中还原本真的自我,读心底最细腻的情感,读先哲睿智的思想,读世间最美的风景,思接千载,纵横古今,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那
份对人类高屋建瓴的关照,那份跨越时空与神交已久的朋友幽会时的那份心悸与愉悦,诗意了人生。

台湾佛教高僧星云大师说“教育是自觉而后觉他,渡己而后渡人的艰难过程。

”她享受着自渡渡他的过程。

楼道里,有自读书架,每周有两节阅读课,师生同读,读《血色浪漫》读《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孔子传》读《狼图腾》,读《趣品人生》,读《小王子》,“百家讲坛”,师生读书沙龙,诗歌朗诵比赛,读书笔记一本本,随笔作文每学期都会成册结集,不断见报的文章,曾国藩心得,论语系心得成为系列的发表在校刊……成长的日子里,习惯了与书相接、相拥、相抱、相契,学会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善良,领悟了沙漠玫瑰的坚强,寻觅着管仲鲍叔牙的相知,习惯了化解心中的块垒,让烦恼与忧伤随风而逝……多风多雨的季节里,淡定从容;无人解读的岁月里,且行且歌……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不仅自华了外在的质,更经营出一翻诗心诗意心境的气。

给生命一份执着一份淡定一份坦然,诗意的栖居便是在这入世出世间平衡了人生的支点。

语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人生路上许多风雨,无论他们将来的人生顺利或坎坷,贫穷或富有,疾病或健康,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一种平和而豁达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

王爱东十分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阳光,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

她认为,教育不应该是苦了自己,奉献别人,教育应该是像太阳,让处处都有暖意,教师的心中应该洒满阳光,只有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工作,才是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意义。

自从1990年走上三尺讲台,王爱东在双港中学工作22年了。

然而,令人钦佩的是,她始终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年轻的心。

她看学生看的书,玩学生玩的游戏,关心时事,关注时尚。

不管是财经还是世界杯,不管是印象中国还是中国好声音,不管是中国式过马路、甄嬛体、元方体还是微博、小米,不管是于丹、当年明月还是可爱淘,学生感兴趣的,王爱东统统知晓。

一路走来,对王爱东来说,这份工作带给她的远不是辛苦的谋生工具。

她说身为教师,就是始终行进在这样的一条唤醒灵魂、觉他渡人的旅途中。

心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每每会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修养自己,启迪学生,时刻用阳光用微笑用歌声去唤起另一个生命的成长。

这才是我的职业使命,我也因此收获职业的尊严。

如果我能交给学生生命温暖和幸福的方式,让学生诗意栖居。

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天津教育报记者徐德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