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演示文稿2-第四章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工程(郭锴第二版)课件 第四章2

化学反应工程(郭锴第二版)课件 第四章2

多个组分被吸附:
i 1 K i pi

i 1
m
K i pi
K p
i 1 i
m
i
(3) 被吸附的分子发生解离
ka 2Aσ A2 + 2σ k
d
吸附速率 :
脱附速率 :
ra= kapAθV 2 = kapA(1-θA) 2
rd= kdθA2
平衡时, ra=rd 可推得
A KApA 1 K ApA
某些固体
发生化学反应的流体 高温时明显,吸附速率随温度升 高而增加gt;40kJ/mol,对非活 化的化学吸附,此值较低 单层吸附或不满一层 常为不可逆 测定表面浓度、吸附和脱附速率; 估计活性中心面积;阐明表面反 应动力学
多相催化反应的表面反应过程
化学反应工程
第四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 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由于反应在异相 进行,存在本征动力学和宏观动力学之 分,其区别在于有无传递过程的影响。 • 本章主要讨论催化剂、催化反应机理和 本征的反应速率。
气固相催化过程
• 气固相: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相,催化剂 为固相。 • 催化剂参与反应,但在反应过程中不消耗 。 • 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 催化剂的加入,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催 化剂以同样的比例同时改变正逆反应的速 率。
θA KApA 1 KApA
双曲型吸附等温线
式中: K A
ka kd
吸附很弱KApA<<1,θA= KApA 吸附很强KApA>>1, θA=1
吸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 KA=ka/kd=ka0exp(-Ea/RT)/ kd0exp(-Ed/RT)=KA0exp[-(Ea-Ed) / RT]= KA0exp(q /RT) θA q=Ed-Ea,称为吸附热; T KA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第四章课件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第四章课件

cA 81.3333
c A dt
0
2019/10/29
Et 4 0.0492
t5 81.3333
t
Ft Etdt
0
F t
5
t5 E t
0
dt
15 81.33330
cAdt
77 81.3333
0.9467


tc A dt
o
留在系统中的量 VRCA00tI(t)dt
2019/10/29
t
t
v0cA01Ftd tVRcA0Itdt
0
0
1 F t It tIt EtdIt
dt
有时采用
强度函数
t1

Et It
表示两者的关系:
t1

t t 2 E t dt t 2 0


t
t
2
Etdt


t2Etdtt2
E t dt
0
0
0
2019/10/29
令:无因次时间: t t
则: 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 t 1
t


Ed1Etdt
0
0
E()dE(t)dt t
t
EEt EtEt
t
FFt dF dF t
2019/10/29
若以

2
表示以为自变量的方差,则它与
2 t
的关系为:

2 12Ed
0

0
t t
2
1
Ed
t
0
0 dt
F t 0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
《化学反应工程》PPT课 件
欢迎来到本次《化学反应工程》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探索化学反 应工程的定义、重要性、应用领域、基本步骤和关键要素。
课程介绍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化学反应工程的定义
1 探索化学变化
了解化学反应工程是研究和优化化学反应的过程。
2 最大化产出
学习如何设计反应条件以获得最高产出率。
3 确保安全
了解如何在反应过程中确保操作员和环境的安全。
化学反应工程的重要性
产品开发
化学反应工程为新产品开发提 供支持。
过程优化
优化反应工程可提高生产效率 并降低成本。
环境保护
合理设计反应过程有助于减少 环境污染。
化学反应工程的应用领域
1
医药行业
化学反应工程在药物合成和制造中起着
能源领域
2
重要作用。
反应工程可应用于石油炼制和可再生能
源生产。
3
化工行业
化学反应工程可促进化学品的生产和工 艺改进。
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步骤
反应评估
评估反应的适用性和可能的反应机制。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室测试验证反应方案。
方案设计
制定合适的反应方案和条件。
工业应用
将优化后的反应方案应用于工业生产。
化学反应工程的关键要素
反应器设计
合理设计反应器以实现高效的反 应。
催化剂选择
选择适当的催化剂以促进反应速 率。
过程制
实时监测和调控反应过程以确保 稳定性。
结论和总结
通过本课程,您将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核心知识,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应用所 学。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PPT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PPT

k/
k
K
1/ p
E
E
1
H
r
ln
k
ln
k
1
ln
K
p
d ln k dT
d ln k dT
1
d ln K p dT
1
H r 1R4T 2
E
E
1
H r
对于吸热反应,ΔHr>0 对于放热反应,ΔHr<0
EE
EE
●反应 速率与 温度的 关系
r k f (X A) k g(X A)
r
dk
dk
( T ) xA f ( X A ) dT g( X A ) dT
kcA0 (1 X A ) (cB0
B A
cA0 X A )
(2.48)
XA——t
● 变
AA BB PP
ci
ni V
XA

过 程
* rA kcAcB
1 V
dnA dt
kcA cB
30
AA BB PP
组分
A B
反应前(XA=0)
nA0
1 j A1 2 j A2 ij Ai 0 rj
1M A1 2M A2 iM Ai 0 rM
M
i ij r j (*) j 1
rj

i
●忽略次要反应,确定独立反应数M;
●测M个组分的 i
●对每个组分按(*)式,建立M个线 性方程;
●求解代数方程组,得 rj.
22
例:乙苯催化脱氢反应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不受其他反应的反应组分浓度的影响。
特殊 情况
●多相催化反应; ●变容气相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 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件(13张)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 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件(13张)

复 分 氧化 解 还原
一、能量判据(焓判据)
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 状态(这时体系会对外做功或者释放热 量~△H ﹤0)。 能量判据(焓判据):
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因此 具有自发进行趋势。
自发反应一定要△H < O ?
NH HCO (s)+CH CO 4 3下,上述反应(△H 3 > O) 在25℃, 101KPa 能自发进行。 OH(aq)=CO (g)+CH 2 3 结论: △H < O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自发反 应不一定要△ H < O COONH (aq)+H O(l) 4 2 ,但不 焓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
【归纳小结】
1、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不借助外 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自发反应:在给定的一组条件下,一 个反应可以自发地进行到显著程度,就 称为自发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
2HCl+Na2CO3=2NaCl+H2O+CO2↑ HCl+NaOH=NaCl+H2O Zn+H2SO4自发反应 在低温是非自发反应 在高温是自发反应
小结:
化学反应的方向
影响因素:
反应焓变
吸热
放热
焓减小有利于反应自发,熵增大有利于反应自发
共 同 影 响
反应熵变
熵增
熵减
导致混乱度增加的一些因素
1、同一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较小,固态时最小。 2、固体的溶解过程、墨水扩散过程和气体扩散过程。 3、反应过程中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 4. 生成气体的反应。 5. 升高温度。
二、熵判据: 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即熵增) 方向转变的趋势。 混乱度增加意味着体系变 得更加无序。 体系的有序性越高,混乱度越低,熵 值越小。有序变无序—— 熵增的过程

化学反应工程 课件 619页PPT

化学反应工程 课件 619页PPT
34
• 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有多种形式,对于 均相反应,方程多数可以写为(或可以 近似写为,至少在一定浓度范围之内可 以写为)幂函数形式,反应速率与反应 物浓度的某一方次呈正比。
35
• 对于体系中只进行一个不可逆反应的过 程, a A b B rR sS
rA k cc A m c B n mm o 3 s l1
交换,全部反应热效应使物料升温或降 温。 • 3. 非等温、非绝热反应器,与外界有热 量交换,但不等温。
10
重 油 的 催 化 裂 化 流 化 床 反 应 器
11
搅拌釜式反应器
12
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多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13
乙 苯 加 氢 气 液 塔 式 反 应 器
14
轻油裂解制乙烯管式非催化反应器
对于非基元反应,m,n多数为实验测得
的经验值,可以是整数,小数,甚至是
负数。
38
• 把化学反应定义式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 程相结合,可以得到:
rAV 1ddntAkA cmcB n
• 直接积分,可获得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 的积分形式。
39
• 对一级不可逆反应,恒容过程,有:
rAdd ctAkA c
• 式中: cA,cB:A,B组分的浓度 mol.m-
3
• kc为以浓度表示的反应速率常数,随反应 级数的不同有不同的因次。kc是温度的函 数,在一般工业精度上,符合阿累尼乌 斯关系。
36
阿累尼乌斯关系
E
kc kc0e RT
• kc0 :指前因子,又称频率因子,与温度 无关,具有和反应速率常数相同的因次。
ktlncA0 ln 1 cA 1xA
• 由上式可以看出,对于一级不可逆反应, 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要的时间与反应物 的初始浓度cA0无关。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4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4

B
1
KB pB KA pA KB pB
I
KI pI
n
1 Ki pi
i=1
根据不同的吸附机理,有多种型式。
26
焦姆金(ТЕМКИН)吸附模型
• 与Langmuir吸附模型不同, ТЕМКИН模 型认为吸附及脱附活化能与表面覆盖率 呈线性关系。即:
Ea Ea0
Ed Ed0 ,因而
q Ed Ea
• 基本假定:
• 1 在吸附、反应、脱附三个过程中必有一个最 慢,这个最慢的步骤被称为控制步骤,代表了 本征反应速率;
• 2 除控制步骤外的其它步骤均处于平衡状态; • 3 吸附和脱附都可以用Langmuir吸附模型描述。
37
• 对于一个反应过程
AR
设想其机理步骤为: 各步的速率方程为:
A的吸附 表面反应 R的脱附
A σ Aσ Aσ Rσ Rσ R σ
并且:A R V 1
分不同控制步骤讨论
rA kA pAθV k 'A θA rS kSθA k 'S θR
rR kRθR k 'R pRθV
38
• 吸附过程为控制步骤
吸附速率表达即为动力学方程的主体
rA kA pAV k 'A A 表面反应达到平衡:rS kSA k'S R 0
1 f
ln KA
pA
称焦姆金吸附等温式
30
弗鲁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模型
• 比焦姆金吸附模型更进一步, Freundlich 模型认为吸附及脱附活化能与表面覆盖 率并非呈线性关系,而是对数关系。即:
Ea Ea0 ln
Ed Ed0 ln ,因而
q Ed Ea

反应工程第二篇天大ppt课件

反应工程第二篇天大ppt课件
**速率方程形式力求简单,不求普遍,实验过程中注意 消除扩散影响
精选课件ppt
6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69
催化剂
定量描述反应速率和温度 及浓度的关系式
精选课件ppt
10
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方法
1 基元反应
质量作用定律
vA A vB BvR R
rAkcAAcBB
2 非基元反应
精选课件ppt
11
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方法
例如对于反应
精选课件ppt
12
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方法
机理1:
机理2:
机理
速率方程
? 机理
66
2.8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例题:2-9 , 2-10
精选课件ppt
67
2.8 建立速率方程的步骤
(1)设想各种反应机理,导出不同的速率方程
(2)进行反应动力学实验,测定所需的动力学数据 (3)根据实验数据对可能的速率方程进行筛选
和参数估值,确定合适的速率方程
**反应级数不能大于3,反应速率常数和吸附平衡常数 不能为负
已知:
精选课件ppt
28
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确定实例
解: (1) 混合气的组成为:
精选课件ppt
29
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确定实例
(2)
(3)
精选课件ppt
30
2.4 复合反应
反应中任何一个反应都不可能由其他反应经过线性组合而得到
例如:
(2)-(1)=(3)
(1)+(3)=(2)
独立反应数为精2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39
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

化学反应工程-PPT精选文档

化学反应工程-PPT精选文档

返混:不同停留时间的质点或粒子的混合称为返 混,又称为逆向混合。是不同年龄质点的混合, 逆向是时间的概念上的逆向,不同于一般的搅拌 混合。
在非理想流动中,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死角:流体在反应器中流动时,由于搅拌不均匀会 造成死角
短路:在反应器中的物料,并不都达到了应有的停 留时间,一部分物料在应有的停留时间之前即已 溢流出去,而另一部分则较应有的停留时间长。 一般由于反应器进出口管线设置不好会引起短路
反映和描述工业反应器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称为物理概念模型,表达物理概念模型的数学式 称为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来模拟反应过程的模 拟方法称为数学模拟方法。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研究化学反应工程,进行 反应器的放大与优化,比传统的经验方法能更好 地反应其本质。
数学模型的分类:
数学模型按照处理问题的性质可分为: 化学动力学模型 流动模型 传递模型 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核心内容)
同时反应:反应系统中同时进行两个或者 两个以上的反应物与产物都不相同的反应
A L, B M
连串反应:反应先形成某种中间产物,中 间产物又继续反应形成最终产物
AL M 例如:丁烷催化脱氢反应生产丁二烯 C4H10 -H2 C4H8 -H2 C4H6 -H2 焦炭
平行连串反应: A + B L
L+B M
传递工程:涉及到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 质量传递。
工程控制:反应器的运转正常与否,与自 动控制水平相关。
1.4 化学反应工程学中涉及的定义
宏观反应过程:在工业规模的化学反应器中,化 学反应过程与质量、热量及动量传递过程同时进 行,这种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过程的综合称为宏 观反应过程。
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宏观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称 为宏观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1.0
•0
•t
PPT文档演模板
•t
•0
•t • t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PPT文档演模板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F(t)
E(t)
•1.
0
•小结
•1.全 混 流 •2.平 推 流 •3.工业反应器
PPT文档演模板
•0 •t
•t •0
•t • t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二、 非理想流动模型
• 测算非理想反应器的转化率及收率,需要对 其流动状况建立适宜的流动模型,
PPT文档演模板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二)轴向分散模型
•1.模型假定:
•①流体以恒定的流速u 通过反应器; •②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横截面上径向浓度均一 •③在流动方向上流体存在扩散过程,以轴向扩散 系数EZ表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并用费克定律 加以描述。 •④同一反应器内轴向扩散系数在管内恒定,不随 时间及位置而变。 •⑤管内不存在死区或短路流。
•①.测定该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②.求出该分布的方差; •③.将方差代入式(4-28)求模型参数N; •④.从第一釜开始,逐釜计算。 • 采用上述方法来估计模型参数N的值时,可能 出现N为非整数的情况,用四舍五入的办法圆整 成整数是一个粗略的近似处理方法,精确些的办
法是把小数部分视作一个体积较小的反应器。 • eg 4-5
PPT文档演模板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非理想流动
•都有停留时间分布问题,但不一定是由返混引起的
PPT文档演模板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偏离平推流的情况
PPT文档演模板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PPT文档演模板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平推流
在平推流情况下,所有物料的停留时间相同,且等 于整个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
1.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E(t) 定义: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质点中,停留时 间介于t与t+dt间的质点所占分率(dN/N)为E(t)dt。 根据此定义,E(t)具有如下特征: ① E(t)曲线下的全部面积代表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 占进料分率的总和。 ②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具有归一化性质,即: (4-3) 0 E (t )dt 1 这是因为停留时间趋于无限长时,所有不同停留时 间质点分率之和应为1。

设流体流过反应器中某 微元体积dVR的流量为V, 时间为dt。则不管流型如何,均 有: V dVR dVR Vdt, tm 0 V
R
dVR tm V
VR 0
若反应过程中物料体积不发生变化,即V不变, 则: t VR (4-16) m V
t 注意: m 是指整个物料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而不 是个别质点的停留时间,称作平均停留时间。
(4-5)
图4-2分析P116 所以停留时间分布的两种形式,只要知道其中的 一种就可求出另一种。
二、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停留时间分布通常由实验测定,主要的方法是 应答技术,即用一定的方式将示踪物加到反应器 进口,然后在反应器出口物料中检验示踪物信号, 以获得示踪物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的实 验数据。 示踪物输入的方式有多种,如:阶跃注入法、 脉冲注入法、周期输入法等。其中阶跃注入法与 脉冲注入法简便易行,应用广泛。
t 0 0
(4-13)
所以,仅用一种脉冲注入实验,既可由式(4-13) 求得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又可由式(4-12)求得停 留时间分布密度。
三、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 对不同流型的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可以采用随机 函数的特征值来表示,其中最重要的数字特征值为 “数学期望”和“方差”。 1. 数学期望 由概率论可知,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期望 就是 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t m 。 平均停留时间 t m:
0 t 0 c c0 0 t t0 0 t t 0
脉冲方法测得的停留时间分布代表了物料在反应器 中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即E(t)。
① 设混合物的流量为V,出口示踪物的浓度为c,在dt 时间中示踪物的流出量为Vcdt 。(讨论其单位?) ② 根据停留时间分布密度的定义,E(t)dt是出口物 料中停留时间为t与t+dt之间示踪物所占的分率。
2 2 t
t2
0 2 2
t (c ) P
2 0

(c ) P
0

2 tm
(3)
2
t (c) P 0 120 6.5 240 12.5 360 12.5
2
480 10.0 600 5.0 720 2.5
2 2 2
840 1.0 0 0 8539200 s g / m
ˆ) 2 E (t )dt (t t 2 ˆ) 2 E (t )dt t 0 (t t 0 E (t )dt
0
t E (t )dt tˆ 2
2 t
2 0
(4-20)
2 2 t
t E (t ) ˆ 2 t 对于离散型测定值, E (t )
0
(c ) P t (1)
0

(c) P t 0 6.5 120 12.5 240 12.5 360 10.0 480 5.0 600 2.5 720 1.0 840 0 0 18720 g s/m 3
(c) P 0 6.5 12.5 12.5 10.0 5.0 2.5
2.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 定义:流过反应器的物料中停留时间小于t的质点 (或停留时间介于0~t之间的质点)的分率。 t (4-4) 根据此定义, F (t ) 0 E (t )dt
t 0时,F (t ) 0;t 时,F (t ) 1 。
dF (t ) F (t )与E (t )的关系:E (t ) dt
第一节 连续反应器中物料混合状态分析 一、 混合现象的分类
化学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反应物质之间首先要达 到接触,因此任何化学反应的进行都要把反应物料 充分混合。搅拌是达到混合的一种手段。
按混合对象的年龄分: 相同年龄物料之间的混合——同龄混合 混合
不同年龄物料之间的混合——返混
按混合发生的尺度大小分: 宏观混合——设备尺度上的混合。
1. 阶跃法:当设备内流体达到定态流动后,自某 瞬间起连续加入某种示踪物质,然后分析出口流体 中示踪物料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以确定停留时间分 布。见图4-3,P117。
对阶跃函数的输入,其数学描述为(在反应器入口): 0 当t 0 c (4-7) c 0 当t 0
阶跃法测定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代表了物料在反应 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即F(t)。
流型只改变物料质点的停留时间分布,却不改变整 个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t m是物料粒子(质点)停留 时间的数学期望 tˆ 。
tE (t )dt tE (t )dt ˆ tm t 0 E (t )dt dF (t ) 由式(4 5) E (t ) dt 式(4 17)也可写为: dF (t ) 1 tˆ 0 t dt 0 tdF (t ) dt
Vc0 F (t ) Vc F (t ) (c / c0 ) s
(4-6)
下标s表示输入的是阶跃函数。由此可见,用阶 跃输入法测得的是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2. 脉冲法:当反应器中流体达到定态流动后,, 在某个极短的时间内,将示踪物脉冲注入进料中, 然后分析出口流体中的示踪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以确定停留时间分布。图4-4 P118 对脉冲输入的数学描述 为(在反应器入口):-11),有:
V V (c ) P (c ) P E (t ) (c) P M V 0 (c) P dt 0 (c) P dt 因为F (t ) E (t )dt,代入上式可得
t 0
(4-12)
(c) P dt F (t ) (c) P dt
0

1.0 0 0 50 g / m
3
18720 tm 374.4 s 50
(c) P dt F (t ) 0 由式(4 13) : F (t ) (c) P dt (c) P t
0
t 0 0
(c) P t
t
F (t )
2 2
3
8539200 2 2 374.4 30609 s 50
2 t
30609 0.218 分析: 2 t 374.4
2

2 t 2 m
由此可见,物料在此反应器中的流型既不是平 推流,也不是全混流。但比较接近平推流。
四、 理想流型的停留时间分布 对理想流型,可以直接计算停留时间分布。
第四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 应的影响
第三章讨论了两种不同流动类型的理想反应器—— 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但是工业反应器中 反应物料的流动往往偏离这两种理想流动模式。所 有偏离平推流和全混流的流动统称为非理想流动。
另外,第三章将反应器内的反应物料按分子尺度的 规模讨论其流动、混合和分散。而工业反应器中, 反应物料可能是具有一定粒径的固体颗粒或是流体, 以许多分子凝聚成团或块作为单独的单元进行流动、 混合和分散。即有不同的凝聚态。 不同的流动状态以及不同的凝聚态都会影响反应结 果。
0 0
(4-17)
(4-18)
对离散型测定值,此时由(4-17)第二个等号:
tE (t )t tE (t ) tˆ E (t ) t E (t )
(4-19)
我们可以用式(4-19)由实验数据求出平均停留时间。
2. 方差 方差也称离散度,是用来度量随机变量与其均值的 离散程度。
2 0 2 0 2
t t tm 2 ( 1) E (t )dt 0 E (t )dt tm tm
0
2
1 2 ˆ) 2 E (t )dt t2 / t m 2 0 (t t tm
(4-24)
(4-25) (4-26)
⑥ 对平推流, 0
① 平均对比停留时间 1
② F ( ) F (t )
dF ( ) dF (t ) dF (t ) tm t m E (t ) ③ E ( ) d d (t / t m ) dt
(4-22)
④ E ( )d 1
0
(4-23)
dt ⑤ ( 1) E ( )d ( 1) t m E (t ) tm
t /s 0 F(t) 0
(c ) P (c ) P
0 0
t
(2)
120 240 360 480 600 720 840 960 1080
0.13 0.38 0.63 0.83 0.93 0.98 1.00 1.00 1.00
t E (t ) ˆ 2 由式(4 21) : t E (t )
Vcdt 可以用关系式表达①②,即 E (t )dt M V E (t ) (c) P (4-10) M
式中M为加入示踪物的总量, M Vc0 t0 (c) P 表示脉冲法示踪物出口 浓度。
M Vc0 t0 (难以测定) V (c) P dt V (c) P dt (所有时间内出口示踪物 之和)
2. 以反应物料为对象的考察方法 在连续反应器中进行的是固相加工反应过程时就应 采用以反应物料为对象的考察方法。
第二节 停留时间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