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 分子与原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分子与原子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4)了解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5)知道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6)知道原子中的一些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教材理论结合的方法,用教材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4)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5)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3.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4.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

4.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5.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的计算及应用。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投影机。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而物质又是由许许多多的微粒所构成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这些微粒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回答: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是体积、质量极其微小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不同的物质,其构成的微粒不同。

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实,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本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子、原子这两种微粒。

引导探究
【提问】(教材65页联想与启示)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

氧气、氢气和水各有自己的不同性质。

为什么氧气、氢气不再具有水的性质呢?
【回答】(阅读教材65页第一段)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的微粒不同。

水发生电解时水分解得到氧气和氢气,而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教材65页图3-7、8),氢气是由大量的氢分子聚集而成的(教材65页图3-6、8),换句话说,大量分子聚集成物质。

既然,构成它们的微粒——分子已经不同,其性质也就不同,所以氧气、氢气不再具有水的性质了。

【提问】根据学过的微粒的基本性质,你能说出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吗?
【交流】分子很小(阅读教材66页第一、二段。

质量小,体积小),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着的,分子之间有空隙。

【讲解】(因此我们也可明白)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板书】一、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的性质: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在不停的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

3.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

【讲解】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交流讨论
【提问】氢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那么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的粒子,它能不能再进行分割了呢?如果能分,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阅读66页)
【交流】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投影】展示水分子、氢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模型。

(65页图3-8)
【交流】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即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过渡】前面我们学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分子和原子,那么如何用我们现在学到的分子、原子的微观知识去解释宏观世界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呢?
【展示】电解水时水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教材66页图示)
【提问】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水发生电解的时候,发生变化的微粒是什么?不变的微粒是什么?
【交流】水发生电解时水分子可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再分。

而是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提问】通过对电解水过程中微粒的变化,你能获得哪些启迪?
【交流】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而分子种类一定变化。

【提问】通过对电解水过程中微粒的变化,你从微粒变化的角度如何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交流】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聚集成新物质,有的原子也可直接聚集成新物质。

【提问】水受热蒸发与电解水过程有何不同?你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吗?
【交流】水受热蒸发只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属物理变化;水的电解过程,分子发生变化,属化学变化。

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指导自学
【指导】阅读67页“拓展视野——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讲解】简单介绍人类对原子认识和发现的过程,及STM技术使人类视野直接进入微观世界。

【展示】(67页图3-10、3-11)用STM技术在铜表面镶嵌铁原子及STM拍摄的硅原子图像。

【过渡】在学习了分子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原子的基本性质吗?
【交流】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基本微粒[常见的金属(铁、铜、汞等)及稀有气体(如氦、氖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其具备微粒的基本性质:原子极其微小(教材67页原子体积大小的比较图3-9)、原子之间有空隙、原子在不停运动着。

【板书】二、原子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是由原子结合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板书】三、原子的构成
交流讨论
【投影】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

【课件】汤姆生发现电子。

(学生观看科学家对原子探索的历程。


【设疑】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你能解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交流】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和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相互抵消使原子还是呈电中性。

【课件】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投影】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动画。

【设疑】你能对α粒子运动路径的改变作出解释吗?
在讨论α粒子运动路径改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勇于探索的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提示。

【交流】大多数α粒子运动路径没有改变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归纳】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引导探究
【指导】阅读69页“拓展视野——原子核内有什么?”。

【课件】原子及原子核构成的模型图片。

(观看模型图片。


【提问】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交流】原子核还能再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设疑】根据原子核的构成你能解释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吗?
【交流】因为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归纳】原子中各微粒的电荷数关系。

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设疑】我们来看下面的表格,比较几种原子的构成。

【提问】通过此表格,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交流】1.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的中子数就为0;可以得到等量关系: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和质子数没有等量关系,某些原子中出现了等量关系,那也是偶然。

问题情景
【问题】科学家研究发现,在0℃一个标准大气压时,22.4L氧气中大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0℃时氧气密度为1.429g/L)。

据此你会计算一个氧分子的质量大约为多少千克吗?根据氧分子的构成你还能确定一个氧原子的质量吗?
【计算】一个氧分子的质量大约为5.316×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2.658×10-26kg。

【讲解】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表示一粒米的质量一样。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来简便的衡量原子的质量呢?
指导学习
【指导】阅读70页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课件】视频: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张青莲。

(通过了解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跟“原子质量”意义上不同,值也不同,但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成正比,即“原子质量大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大”,相对原子质量的符号是A r,它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

【设疑】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你能列一个计算公式来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吗?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你能根据教材70页提供的原子质量分别计算出这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吗?
【练习】在老师的提示下写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在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时保留整数。

(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中的比较方法和化繁为简的思想,学会利用公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拓展知识
【课件】投影原子中微粒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表格。

【设疑】通过表格你从数据中可以找出哪些关系?从中你是否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
【交流】1.质子数等于电子数;2.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解释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证实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讲解】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体相当,每个质子或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为1,电子的质量约为它们的1/1836。

而我们在讲相对原子质量时用到的那种碳原子就是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2的碳-12原子。

活动探究
【设疑】在课的开始部分我们分别计算了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质量,通过计算我们实际也发现了,分子的质量也是不好使用和记忆的,那么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交流】也把它和碳-12原子相比。

【探究】大家都想到了用计算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来表示氧分子的相对质量。

那么请同学用这种计算方法来表示氧分子的相对质量,然后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0页最后两行,请你试着用书本提供的定义来计算氧分子的相对质量,
最后请你比较一下用这两种方法算出来的氧分子的相对质量是否一致?
【计算】两种方法算出的结果都是32。

【讲解】跟相对原子质量一样,相对分子质量跟“分子质量”意义上不同,值也不同。

相对分子质量的符号是M r,它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也为“1”。

思考训练
【训练】根据75页表3-4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算一算O2、H2O、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计算时注意格式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拓展】在老师的指导下,计算下列各式的相对分子质量:2H2O、Ca(OH)2、CuSO4·5 H2O。

【思考】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如何处理化学式前后出现的数字。

【课堂小结】
原子与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都具有微粒的基本性质;不同点: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关系: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构成新的分子。

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对于原子来说,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布置作业】完成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
一、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的性质: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在不停的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

3.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二、原子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是由原子结合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三、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四、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教学反思
分子、原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想象,因此,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可自制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或图片,这样,既能诱发学生想象,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