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抱的力量——共情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线快递
一个拥抱的力量
□ 于蒙蒙
—— 共情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活动课不同于学校教学中的其他科目,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在家长眼中,它很“神秘”,家长们不了解心理课的授课内容,但是似乎它有种神奇的作用,孩子的很多“问题”和心理老师诉说之后会让他们感觉如释重负;其他科目教师会觉得心理老师很“轻松”,似乎没有考试压力和批改作业等繁重的工作,每天春风化雨、和颜悦色,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学生们会觉得心理老师是最懂他们的人,虽然大部分学生和老师每周只有一节课的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理解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心理教师的个人特质,经过大学四年心理学专业的学习,他们身上会具备这种特殊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其实是源于共情。
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六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努力尝试让大家消除对“心理工作”的神秘感,让每个人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自我察觉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着它独特的学科魅力,实现它的育人功能。
在这六年中,有几个教育瞬间让我思考良多。
在一次咨询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女孩,她初中的时候曾经因为母亲生病、担心害怕,来到心理咨询室几次。
从此,我们成了“点头之交”,每次见面,她都会和我打招呼。
三年之后,她来到了我校高中部。
上心理课的时候她和我预约来咨询,我还在猜测是因为什么。
经过一个小时的交谈,问题仍像是一团乱麻,因为她说得太多了,可以说滔滔不绝,一开始她和我诉说的是自己晚上睡觉总觉得背后有人,害怕,但是不影响学习。
还说自己总是怀疑自己,在一次月考中居然考了全校第四,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好成绩,可是自己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又说自己自卑,说自己性格有问题。
她一下子提出了特别多的问题,问我:“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
我知道,她此时的心理状态也是这样乱的,她不知道具体是什么让她心神不宁,这个时候就需要心理老师帮助其梳理思路,找出主要问题。
我先问了她一句,那现在,你最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一句话,问得她停顿良久,犹豫了半天说:“我不知道……”
这个时候我没有着急,而是充分共情,帮助她澄清她的感受:“我觉得最近你似乎有些焦虑,担心的事情有很多,很多时候又表现得对自己很不自信,但是我想说,你真的很厉害,从初中时候的默
〔摘要〕共情本是心理咨询中的一种技术,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共情可以达到育人作用,可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学会共情,也能学会从别人角度思考问题。
本文通过在心理辅导中的一个学生的案例,阐述共情技术在学校心理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共情;心理咨询;感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4-0056-02
一线快递 ■
默无闻,到现在能考到全校第四,这其中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只有自己知道,老师要为你点赞!”
当我说的时候,她的情绪开始激动,有一种释放的感觉。
她对我说,她从初中开始下定决心要努力,为了生病的妈妈,也为了自己,这一路,她从初中时的年级一百多名到现在文科第四名,当她拿到奖学金带给妈妈的时候,妈妈哭了,她也哭了。
她坦承自己的压力实在很大,感觉自己已经不能承受了,时常想哭,做题时也心不在焉,心里又着急这样的状态影响学习,所以才来找我。
在她哭诉的时候,我及时递上了纸巾,我听着孩子的诉说自己内心也十分激动,特想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她我理解她并且支持她。
虽然这样的举动是心理辅导过程中所不允许的,但是我还是那样做了,我希望我能给予她力量。
这时候,其实她已然知道自己现在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释放压力、增强自信。
从那之后,每次在她们班上课,她看到我时都非常开心,这件事就好像我们两个的小秘密,温暖着她,也温暖着我。
共情一词来源于心理咨询,是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中提出的,它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感、同理心都是指共情。
简而言之,共情技术是指咨询员一边倾听来访者的叙述,一边进入来访者的精神世界,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个精神世界,并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传递给来访者知道。
共情是咨询师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而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却并不时常出现。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缺乏同理心,由于人的本质特性,我们会想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对自己的利弊,缺乏从别人角度思考问题,即便我们理解了对方,也会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把自己的“理解”传递给对方知道。
共情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是沟通的桥梁。
共情不等于同情,反之与同情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我在上面的案例中表现出的不是共情而是同情,例如我用怜悯的眼光关注着学生,语言中也是同情的语气,那学生并不能感受到我对她的接纳。
共情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平等的沟通。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把她内心的矛盾和焦虑之情反馈给她,让她准确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找到自己的“心结”。
我一直觉得,每个学生内心都有自我修复功能,孩子一旦启动了这个按钮,他们能够展现出强大的心理能量来应对困境。
而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在旁的陪伴与鼓励。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经常运用共情技术来和学生更好地沟通。
例如在初一心理健康课“我与父母”中,我设计一个和父母日常沟通的情景,然后准备两把对面坐的空椅子,让学生首先坐在椅子上,想象对面是父母,把自己想说的都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说的时候情绪也很激动;之后,我让学生换位置,坐在父母的椅子上,也就是想象自己是父母,又会说什么呢?除了空椅子的方法,我也经常在课堂上排演心理剧,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从而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经过这些年来不断地摸索实践,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心理辅导中,运用“共情”技术能够快速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建立信任的关系,彰显心理学科独特的育人魅力。
近期,我在小学一年级开设性安全教育课中讲述绘本《血液兄弟好样的》,在跟学生分享完绘本之后,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找到我,跟我说,老师,红血球每天都要跑来跑去,它不累吗?听了这个疑问,我心里好开心,因为,我知道,孩子们学会了“理解别人”这个温暖的技能!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乌海附属学校,乌海,106040)
编辑 /卫 虹 终校 / 于 洪
更正启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年第11期“辅导个案”栏目文章《我是一个打火机——一例初一男生情绪管理的辅导》,作者应为罗丹,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永宁中学。
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