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发布时间:2021-07-22T14:45:03.9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月4期作者:石兴
[导读] 探究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分别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与安全性。
石兴
(都江堰市医疗中心ICU;四川都江堰61183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分别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的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选择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患者的整体疾病恢复有效率更高,且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效果更为突出且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行适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危急重症,发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呈现出增高的趋势。
有相关数据研究表明[1],我国每年死于急性脑梗死的人数高达100万,除了死亡之外,该病的致残率也在60%以上,由此可见,做好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促进患者的恢复的关键环节,由于急性脑梗死大多数由患者的脑血管血栓、血管堵塞、脑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因此临床治疗以降低颅内压和溶栓为主[2],合理有效的溶栓治疗能够疏通患者的闭塞血管、改善脑部的微循环,临床适用价值极高,本次研究分析了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分别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与安全性,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龄在50-82岁,平均年龄(65.63±3.16)岁,心血管疾病病程6个月到10年,平均病程为(5.41±1.22)年;实验组女性17例,男性23例,年龄在51-81岁,平均年龄(65.26±3.18)岁,心血管疾病病程6个月到11年,平均病程为(5.42±1.21)年。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短于六个小时;符合溶栓治疗的临床指征;意识清楚或偶尔昏睡;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晓并表示配合。
排除标准:入院前存在颅内血肿需要开展手术;症状较轻无需开展溶栓治疗的;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大面积梗死;视听功能障碍。
本次研究选择的两组样本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基础性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常规的静脉溶栓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发展选择适量的尿激酶进行静脉输注,滴注时间不可超过一个小时。
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局部麻醉后利用seldange法置动脉鞘入股动脉。
进行全脑造影检查并确定闭塞的血管部位,连接微导丝和微导管,利用微泵注入尿激酶,时长20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和并发症情况(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死亡)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性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或者t检验进行处理计算。
当P<0.05的时候则表示比较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患者的整体疾病恢复有效率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及时、准确、快速的疏通闭塞脑部血管[3]、使血管恢复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唯一经过医学证实的脑梗死有效治疗方法就是溶栓[4],能够通过溶解患者新生血栓、恢复脑部血供、加强脑部神经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剂量、不同药物、给药途径均会对溶栓的效果产生影响[5],临床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更加合理的溶栓方式,达到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疾病预后的根本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患者的整体疾病恢复有效率更高,且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效果更为突出且安全性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敬菊,胡晓谷.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50-52.
[2]田淑青.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后早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1):172-173.
[3]李雪媛.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aspin和血液流变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2):22-24.
[4]王洋,董江涛,许健, 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4):4960-4962.
[5]马春燕,刘洋,李淞.回顾性分析"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介入溶栓的疗效与预后[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
刊),2020,20(9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