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复习课教学设计
广州市南国学校郑晓明
【教学目标】
1.观察溶液的形成时发生的现象,了解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初步理解溶液导电的原因,知道常见溶液中溶质的微观存在形式。

2.利用溶解度曲线上点与曲线位置的关系,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结晶原理、溶解度等概念。

并能比较不同状态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3.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4.以溶解度曲线为抓手,辨析众多概念,体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点的移动与溶液转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溶液微粒观、点的移动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问题引导探究
【教学用具】
电脑教学平台,实验药品(略),实验仪器(试管等)。

判断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是不能不能从40
119 12
由溶解度在学案学生思考,提出判断方法:向里面继续加少量的氢氧化钠,如果能溶解就是不饱和溶液,如果不能溶解了,就是饱和溶液。

学生回顾表中“109”的含义,20°C 100g 水中溶解109g 氢氧化钠达到饱和,那么50g 水中溶解54.5g 氢氧化钠才达到饱和,所以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领悟溶解度表的优缺点,在学案上画出氢氧化钠溶解度曲线
初步学会根据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收集各种证据,学习对数据的法。

深刻理解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氢氧化钠溶解度曲线与书本中的溶解度曲线形状不一样,让学生相信自已,进一步信。

同学配制的氢氧化钠溶点的移动与溶液转化请问溶解度曲线上点与溶液学生大胆猜想并说出理论依据 首先,确定温度是20°C,但肯定不在曲线上及曲线上方。

范围缩小到线段AB 上。

学生思考并回答:
1.点在曲线上———溶液为饱和溶液。

2.点在曲线下方———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提出问题、分析推理、拓展知识。

知识梳理,突出内在联系。

提炼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二)点的移动与溶液转化关系追问:1.A点溶液怎么转化为饱和溶液?
再引导:增加多少溶质呢?其他条件变不变?降低温度降到多少才变成饱和溶液?
追问:2.A、B、C、D四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谁多谁少?
追问:3.找出同学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溶解度曲线图上的对应位置。

它怎么转化为饱和溶液?
老师强调答题时思维要严谨,实事求是,不死记知识点:
1.如A点溶液转化为B点饱和溶液时不能只说增加溶质,应是保持温3.点在曲线上方———溶液为饱和
溶液,且有未溶解的固体。

学生做小老师,到讲台上演讲,其
他同学评价。

生一:有三种方法,一是增加溶质,
二是降低温度,三是蒸发溶剂
大多数同学同意。

学生再思考。

生二归纳:一是保持
温度不变,增加(b-a)g溶质,二
是降低温度到t1,三是蒸发溶剂
学生观察图,略作思考,回答:
C=B>A=D
学生讨论:20°C,50g水中溶解了
5g氢氧化钠,相当于100g水中溶
解了10g氢氧化钠,所以那个点的
坐标是(20,10)
它怎么转化为饱和溶液呢?学生边
画图边归纳
有梯度的问题设
计和适时追问,
将零落的知识串
成线。

基于溶解度曲线
上点的移动对溶
液转化的关系进
行分析推理,对
物质的溶解和结
晶的变化提出可
能的假设,依据
收集的证据与证
实的结论建构模
型,运用模型来
描述和解释一些
现象。

我们还经常利用溶解度曲线计算
点的移动对溶液的溶
氢氧化
继续加
点怎么移动?溶
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氢氧
A 点怎么移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质和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

组一:边画图边讲解
向上述氢氧化钠溶液(5g氢氧化钠
溶解在50ml蒸馏水中)继续加溶质
氢氧化钠,A点沿垂直于t2的直线
向上移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逐渐增大。

当到B点时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

组二:边画图边讲解
加热上述氢氧化钠溶液(5g氢氧化
钠溶解在50ml蒸馏水中) ,A点
平行向右移动,此时溶液中溶质、
溶剂的质量都没变,所以溶液中溶
站在知识系统化
整体化的高度,
启迪学生的科学
思维。

让学生在
讨论中学会与别
人交流,增强协
作精神。

寻找规律,并能
用语言表达。


练学生的科学方
法,培养学生的
科学态度,养成
科学探究的一般
理念,实现学生
的学习方式由被
动接受式学习向
主动探究性学习
的根本转变。

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比较A、B二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谁大谁小?
4.分组计算:①20 ℃时,100g 水中溶解109g氢氧化钠达到饱和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20 ℃时,200g水中溶解218g氢氧化钠达到饱和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20℃时,300g水中溶解327g 氢氧化钠达到饱和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再上层楼:如果两条或三条曲线在温度改变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问题怎么分析呢?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组三:展示B>A
小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的物质,温度越高,溶质的质量分
数也越大。

分组计算,归纳规律。

组四:展示计算结果,发现规律
小结: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课堂诊断:
1.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
在溶解度曲线上。

(2)a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

(只列计算式)
(3)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
70℃,其质量分数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学生讨论,组五展示
检查学生是否能
灵活应用以上知
识解决问题。

答题的严谨性反

性。

例: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t3°C时,将a、b、c三种物质的
饱和溶液降温到t1°C,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降温到t1,实际上就是比较b1、a1、c1,所以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课堂评价:学生自主独立练习。

向装有等质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 g、25 g、25 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

(2)图二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选填序号)。

①甲、乙都是饱和溶液②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③溶液质量:甲>乙④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检测主干知识的熟练成程及准确率。

打破原有复习课模式,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不是简单的“旧事重提”而是
《溶液》复习课学卷
溶解度∕g 42 51 109 119 129
三、点的移动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1.向上述氢氧化钠溶液(5g氢氧化钠溶解在50ml蒸馏水中)继续加溶质氢氧化钠,A点怎么移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怎么变?
2.加热上述氢氧化钠溶液(5g氢氧化钠溶解在50ml蒸馏水中) ,A点怎么移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怎么变?
3.比较A、B二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谁大谁小?
4.分组计算:①20 ℃时,100g水中溶解109g氢氧化钠达到饱和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20 ℃时,200g水中溶解218g氢氧化钠达到饱和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20 ℃时,300g水中溶解327g氢氧化钠达到饱和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自我挑战
(2017·龙东)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t2℃时,将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五、巩固练习
(2017·梅州市)向装有等质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 g、25 g、25 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

(2)图二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__(选填序号)。

①甲、乙都是饱和溶液②所含溶剂质量:甲<乙③溶液质量:甲>乙④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