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找关系》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图找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地位
本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看图找关系》。
本课教学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它既是一个全新的课例,又承接了“折线统计图和数对”的相关知识,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图表描述事件行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现象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在图表中寻找描述生活情境的信息,以此来认识、了解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同时感受用数学图表来描述事件的简洁性。
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在于:从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意义来认识图表,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难点则是:怎样看图,如何用语言去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
新时代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予以辅助教学。
三、教法和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用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我总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引导—探索”是本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只是适当的点拨引领,而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2、为学生提供具有应用性的实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
们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
3、让学生亲身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建构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
在与他人交流,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应用,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程度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拆线统计图吗?谁能说说拆线统计图的特点?
2、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1)、多媒体课件呈现情境图,学生看图找信息。
(2)、引导学生整理有价值的信息,渗透观察图表的方法。
(3)、利用了解到的信息,完成教材中的填空。
2、及时反馈,解决问题。
3、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小组交流,解读足球比赛场内声音起伏的拆线图
(三)、巩固新知
(四)、课堂总结,课后拓展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主要思考了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并不难,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对学习活动充满热情?第二,如何将教材中零散的图表设计在大的情境中,既能把所有的知识串连起来,又使问题情境相对完整?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和重组,通过“坐公交车去商场”“足球场内的声音”,“登山活动”等情境将课堂内容串连起来,以理解实践、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对数学图表的认识、解释活动中,唤发了数学的生机和活力。
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理念。
(五)、【板书设计】
看图找关系
横轴表示时间,每个小格表示0.5分纵轴表示行驶的速度
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