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学重点笔记:第7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教育学重点笔记:第7章
第七章课程
[单选]有关课程的定义中,一种比力早、影响相当深远也比力传统的不雅点是课程是知识。
[单选]目前,在国内仍然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课程不雅是课程是知识。
[单选]教育史研究公认,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亚里士多德。
[单选]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赫尔巴特。
[单选]在课程的各种理论基础中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的是哲学。
[单选]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表示形式是学科课程。
[单选]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主要表示形式是活动课程。
[单选]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以极大的魄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杜威。
[单选]强调课程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的教育是形式教育。
[单选]“百科全书式”课程的提出者夸美纽斯。
[单选]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科书。
[单选]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的学者是壅地。
[单选]在中国、前苏联、日本、法国等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最典型、最显著的特点是统一性。
[单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多样化为特点而存在最为典型的是美国。
[单选]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于1986年。
[单选]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布鲁姆。
[名解]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必然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名解]教堂计划是按照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门学科开设的先后挨次、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
[名解]教学大纲是按照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名解]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
涉及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范畴。
[简答]人文主义课程的特点:
(1)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
(2)在课程的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考察范围。
(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
[简答]科学主义课程共同的传统的表示:
(1)在课程目的上,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和力量,课程要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办事。
(2)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不竭增加自然科学的内容,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方法和形式同样讲究科学性,讲究效率。
即使关注学习者个体的兴趣、爱好、差异,也是从获取更好的学习结果出发,而不是从学习者个性发展需求本身出发。
[简答]课程的一般结构近年来发生的变化:
基本情况大致是,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出现了与原有特点相反的迹象,强调统一性的开始有所松动,注重多样化的开始进行适度控制。
(1)在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如1986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
负责审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教科书,凡通过审定的教科书,便可以进入中小学学校。
这个委员会的成立,标记着我国教科书领域大一统的历史正式结束。
(2)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如在美国自1983年之后,一直没有停止对基础教育的各种改革,陆续推出了数学、科学、艺术等若干课程的国家标准。
在一直实行教育分权制的美国,这是史无前例的。
[论述]国表里关于课程的定义的主要不雅点:
(1)课程是知识。
这种不雅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科学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
其特点在于: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2)课程是经验。
这种不雅点认为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与知识发生了彼此作用,知识才可能真正转换为课程。
其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从心理基础而言,这样的课程跳出了认识论的范畴,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
课程不是外在于学习者、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的角色是参与者和组织者。
(3)、课程是活动。
这种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析;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
从心理基础而言,这种课程也强调全面性,即除了认知过程之外,学习者的其他心理成分同样是实施课程必需考虑的。
[论述]如何按照所承担教学任务进行课程设计?
按照所承担的任务和产生的结果,可以将课程设计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宏不雅的课程设计工作。
这一层次的课程设计应当解决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问题。
包罗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基本结构等。
当设计是针对某个教育阶段的较大的课程结构时,还必需进一步解决在大的课程结构内,各类课程应当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具体的课程门类、开设挨次、时间分配等。
第二,中不雅的课程设计工作。
宏不雅课程设计完成之后,便是将其具体化为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并且以教科书或其他形式的教材为物质载体表示出来。
第三,微不雅的课程设计工作。
在进入课程实施领域时,必然地还要由教师进行再设计。
在这种设计中一般来说不涉及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科目标,基本是在接受和认可现成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的。
影响微不雅设计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学习状态、教师的自身条件、可以运用的课程资源等。
[论述]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不雅点:
泰勒是著名的美国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课程论的经典,其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后来被称为泰勒原理,在课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①论证了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
课程设计和编制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所要达到的教
育目标。
课程目标应当来源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②解决了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
按照什么进行筛选呢?泰勒认为有两个筛子,第一个是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哲学,也就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不雅。
第二个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
也就是说,学校的教育目标应当是按照学习心理学可能达到的。
③规定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
泰勒特别指出,教育目标的表述应当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的。
学校的教育目标,“都应该是陈述要学生发生的变化”。
“陈述教育目标的目的,是要指明期望学生产生的各种变化”。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泰勒所指的教育经验,不仅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教师所从事的活动,更不仅是知识,而是包罗了学习者与学习对象及环境、条件的彼此作用,因为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学习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学生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泰勒认为学习经验必需组织起来形成连贯的计划,才能使它们产生“积累效应”。
为此,他提出了组织学习经验的主要准则和一般程序。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将评价正式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泰勒是第一个人。
在泰勒看来,评价就是检查课程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
按照这样的思想,泰勒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
评价程序共有四个步骤:①确立评价目标。
②确立评价情境。
③设计评价手段。
④利用评价结果。
泰勒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模式,无论同意还是反对,泰勒原理所提出的四个问题是课程设计所不能回避的。
[论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论的发展应当注意与教学论的联系,自觉地将教学论作为本身的理论基础。
教学论成为课程论的理论基础,首先在于二者本身的联系。
在课程论与教学论分立的情况下,像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特征,教学活动的特点和模式等问题的研究,主要是由教学论承担的。
而这样一些问题,全部关系到课程问题,不仅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面对的,并且是课程在设计时就必需加以考虑的,课程结构的确定、课程类型的选择、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评价的构想,总是建立在对于教学活动的某种假设之上,或者说以某种教学论的不雅点作为依据的。
离开教学论的基本不雅点,课程就失去了存在的最根本基础。
其次,虽然长期以来国内没有独立的课程论,但在课程问题的研究上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白。
尽管在量和质上都十分有限,但其中相当部分是在中国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关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研究。
关于课程设置与学生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关于学科课程及其发展的研究,至今对国内基础教育课程现状发挥着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