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第四医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编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课程号:504163030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
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一)教学内容绪论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
健康的概念。
健康权。
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
三级预防策略。
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
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
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九章临床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涵及主要内容。
健康管理的定义。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
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具体原则。
危险因素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场所如何收集危险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资料来源。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处理资料6个步骤。
组合危险分数的计算方法。
健康危险因素的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
健康维护计划的概念、制定和实施*。
第十章健康行为干预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适用对象:医学专业本科生第一章预防医学概述一、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定义、目的和学科特点。
2.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当前趋势。
3.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学生能够分析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3.学生能够掌握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1.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
2.预防医学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预防医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流行病学基础一、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和方法。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常用指标。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2.学生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疾病流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1.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2.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和经验。
四、课程思政内容展示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环境卫生学一、教学内容1.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环境卫生学研究方法。
2.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和改善策略。
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一、教学内容1.职业病的定义、分类、诊断标准和预防策略。
2.职业病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和防治策略。
2.学生能够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
三、教学重点1.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2.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第五章营养与食品卫生一、教学内容1.营养素分类、功能和推荐摄入量。
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预防医学

特征:群体疾病防治
20世纪
工业、社会发展-环境变化 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原变化:除生物性
——化学性 ——物理性 ——社会环境 *疾病谱变化 *医学模式变化: 生物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健康观变化: 一维健康观 三维健康观 四维健康观 全面健康观 特征:综合预防对策与措施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
食物营养
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需要 不断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以保持人体与外界 环境的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平衡,从而维持 人体的健康。
预防营养性疾病;
食物安全
食物中的健康有害成分,如病原体、生物 毒素、食物变质、毒物污染等,同样可以 发生食源性疾病。
4、社会、心理、行为与健康
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全面健康观 社会、心理、行为-健康的影响
8、预防医学的方法学研究
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 实验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行为干预方法
四、预防医学的核心
健康的群体观念: 内涵----群体健康是基础 从群体中去发现问题、规律、特点 制定对策措施更重要是针对群体
预防第一的观念 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即消除或减低 发病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的频 率;比如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中, 减少环境污染、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等;在传染病的预防中采取的免 疫接种、环境(或疫源地)消毒等。
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基础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环境卫生学
儿童少年卫生学
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 tiv e m edi cin e)课程代码:临床医学专业130004、护理专业130018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临床医学专业54、护理专业36实验学时:临床医学专业14 学时高职护理专业10 学时前期课程:医学基础课、临床内科学、传染病学使用专业:三年制临床医学、高职护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用预防为主的思想探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原理方法分析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的影响,提出改善和控制环境危害因素卫生学措施及疾病防治策略,以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认识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识别危险因素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能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能力,为以后运用预防医学思维方法,开展临床医疗、护理等服务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的要求预防医学实习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遵循三年制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预防医学的思维能力,实习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现场调查、操作实习、案例分析、效果评价等同时还倡导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习教学和自学练习等相结合形式,使学生对群体健康有一个总体性认识,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用预防医学的观点、思想方法全面地观察及分析问题,培养良好的医德,从而提高学生预防医学思维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习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主要的实验方式和要求如下:1. 现场实习:主要是专题调查。
要求选定专题(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确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入社区开展现场调查、操作。
如水源卫生学调查、饮水消毒等。
2.实验操作:应用实验的方法对实验中有关项目进行定量测定,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09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36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一一人群一一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
2.课程性质《预防医学》这门课共包括五大内容,分别是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营养和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
共48学时。
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的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及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和联系,是三年制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
希望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临床医学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
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教学以新的医学模式和健康观作指导思想,立足于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以“环境一人群一健康”的模式为主线组织教学,以“大卫生”观的宗旨灌输预防医学理念,贯彻三级预防观念,使预防医学与基础、临床医学有机结合,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社会预防的观念,获得三级预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辨证地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医用统计学手段,开展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和人群保健工作。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预防医学是一门以预防为主,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预防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预防、保健、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掌握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自身素质,为维护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课程理念与基本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理论与实践结合:本课程不仅强调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3. 注重学科交叉:预防医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科交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4. 持续改进: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健康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等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估和预防这些影响因素。
2. 传染病预防: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强调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性。
3. 慢性病预防: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等,强调生活方式对慢性病预防的重要性。
4. 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包括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概念、分类、应对措施等,培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5. 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
平时作业应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实验报告应关注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期末考试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察。
3. 评估标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包括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等。
《预防医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英方名称:《Preventive Medicine》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10学时,其中理论:78学时,实验:32学时学分:6.1学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预防为主的思想,同时学习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等预防医学的基本技能。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预防为主的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的消长规律,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制定防治对策,并通过采取各种的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防治伤残和夭折以及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的目的一门科学。
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
基本按理论和实验课的方式上课。
还采取双语教学的方式进行。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教材:《预防医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王正伦,1版,2004年。
参考书目:1.Kessinger Publishing、Whitman H Jordan, Principles of Human Nutrition:A Study In Practical Dietetics,Publication Date:Dec1,2004. 2.Christine Langan、Joseph LaDou,Occupation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Publication Date:1997.3.Appleton-Century-Crofts、John M. Last,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Publication Date:1986.4.《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方积乾,5版,2005年。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大纲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学大纲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前言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通过研究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和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应用卫生实验技术、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预防医学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维模式,客观评价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系统认识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预防医学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注重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防制对策与措施,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
(二)环境和健康概论1.人类与环境预防医学所研究的人类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
构成这些环境(化学性的、物理性的和生物性的)生物圈。
环境和人体对立统一的关系:外界环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和生态平衡。
人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的破坏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2.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公害。
环境污染的原因、种类和常见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环境的自净作用。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人类对环境异常变动的反应过程。
决定人体反应的主要因素,剂量反应规律。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急性及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致敏作用。
环境和疾病:公害病,职业病、地质化学性疾病、营养缺乏病、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3.环境的卫生防护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及农药污染及残毒的防护原则。
卫生学是环境卫生防护工作的理论基础。
环境卫生标准及质量评价: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制订卫生标准的理论根据,卫生标准和卫生临督,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试卷及考试成绩分析

低分选取高分组 , 从低分到高分选取低分组 , 各组
均为 9 8份 。 难度 P =
1 04
个题 目的方差分布和 F检验信息 , F= 2 2 2 1 . 1 2 9 ,
P< 0 . 0 0 1 , 同样说 明本试卷可靠性较好。
本研究 采 用分 层 整 群 抽样 的方 法 , 从 本 校
2 0 0 8级临床 医学 专业 二 本 统招 班 中抽 取 A、 D班 ,
三本 统 招班 中抽取 F班 的《 预 防医学 》 期 末 考试 试
卷 进行 分析 。 1 . 2 方 法
× 5 分) 和分析题 ( 2 题, 分别 为 6分 、 9分) 。本试 卷涵盖预防医学三大卫生及社会 医学与健康促进
蔡 毅媛 , 宋沈超 , 刘海燕 , 包美玲 , 李 军 , 王 荣 , 何 江 ,张爱华
( 1 . 贵阳医学 院 预防医学教研室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4 ; 2 . 贵阳医学 院 毒理学教研室 , 贵州 贵阳 5 5 o 0 0 4 )
[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 2 0 0 8 级临床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 试卷及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了解试卷质量和学生的
优于三本统招班学生成绩 。结论 : 本套试卷 的总体 质量较高 , 但部分题型的难度 和区分度不理 想。应更加注 重 应用型知识 的考查 , 增加分析题和综合应用题所 占比例 ; 更有针 对性地提 高三本统招 班学生学 习兴趣 和学 习积
极性 。
[ 关键词]预防医学; 课程; 成绩 [ 中图分类号]G 4 2 4 . 7 9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0 0 0 . 2 7 0 7 ( 2 0 1 3 ) 0 1 - 0 1 0 4 - 0 3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预防医学讲义0401

临床预防服务第一节临床预防服务概述一、临床预防服务的概述1.定义临床预防服务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它是在临床环境下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
在具体的预防措施上,它强调纠正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推行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主要的工作范围是维护健康、促进健康以及减少导致病伤的危险因素。
“无症状(asymptomatic)”和“健康(healthy)”并非指病人目前没有任何主诉,而是针对某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特定疾病而言目前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这要求医生在处理目前病人疾病的同时,着眼于他/她将来的健康问题。
2.健康管理是指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和针对性地评估并对整个生命全程进行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威胁、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对所患的疾病进行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经济有效地避免早亡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健康管理既针对个体,也针对群体;服务提供者主要是健康管理师。
3.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临床预防服务所针对的是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
干预的内容通常有:求医者的健康咨询、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
在选择具体的措施时考虑的是能够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的预防方法,即指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并且是临床医生能够在常规临床工作中提供的预防服务。
(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它是临床预防服务中最重要的内容。
(2)筛检:是指运用快速、简便和体格检查或实验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4.临床预防服务的意义医务人员以其特殊的方式与患者直接基础,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性的量化评估,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策略,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建议也有较大的依从性:医务人员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行为改变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保健的建议,有利于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纠正不良的健康问题,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
临床预防医学

四、三级预防的策略
(2)二级预防措施:
筛检; 个案发现; 年度体检; 自我检查等
四、三级预防的策略
(3)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
是在疾病的“临床期”及“临床后期”实施的措施。
目标基于需要与需求的评估 考虑优先顺序 教育的内容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临床预防的方法
病人教育的目标
(1)知、信、行的统一
病人教育并非仅仅是提供健康知识和 信息,还应整合有关信息,并为病人提供 可行的实施步骤。
(2)唤起病人/家庭对自身健康的责任
通过教育应使服务对象认识到:维护 和促进健康不仅仅是政府或医务界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个人及其家庭的责任
▲需要知道什么
▲优先顺序
健康教育的原则
▲个性化: ▲知情同意、自觉自愿: ▲目标与方法简单明了、便于实施: ▲重复与循序渐进: ▲监督与帮助
病人教育的方式
▲就医环境布置: ▲咨询: ▲小讲课: ▲发放宣传材料: ▲社区宣传板:
激励病人改变行为的原则及方法
• 以戒烟为例,阐述目前已被采用的行为改变 (治疗)方法。
临床预防的方法
病人教育的重要性
统计:10%的早死-因没有适当使用医 疗保健服务; 50%的是因生活方式和 行为危险因素所致;20%因环境因素 所致;20%为遗传因素
早死与低文化和低收入有关;
临床预防方法
病人教育的前提
医生应首先了解: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 ▲对健康教育内容所能了解的程度 ▲对疾病有利及不利的习惯及行为 ▲想知道什么
• 二是指每餐主食二两左右,大约每日250克左右碳水 化合物相当主食6两,通过调控主食,可调控血糖、 血脂及体重。
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预防医学PPT课件

医学
24
绪论
学预防医学有什
老师,
么用?
什么是预防 医学?
医学
25
W 预防医学是什么? W 学预防医学为什么? W 预防医学包括什么? W 预防医学的核心是什么?
医学
26
一、预防医学是什么?
什么是预防医学?
疾病-----预防 治疗 康复
医学
27
预防医学的定义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teriary prevention),临 床预防
医学
22
五、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
(一)卫生工作方针
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 民健康主要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或 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欠发达地区达 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
(二)工作成就
医学
40
三、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预防医学是研究人们健康的学问, 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健康关系。
自然和社会的环境因素: 可控制的: 容易控制;不容易控制 不可控制的
医学
41
1、生活环境与健康
生活环境:空气、水和土壤 物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
医学
42
环境卫生的任务:
揭示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
医学
5
一、定义、内容和特点
特点
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 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具
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医学
6
一、定义、内容和特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环境与健康 人群健康的研究方法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社区保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医学模式有健康观的转变 (二)健康观
1986年,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 确定新的公共健康概念,主要精神:
制定健康公共政策; 创造支持性环境; 强化社区行动; 发展个人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学习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更全面的
观察、分析问题。 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奠定基础。
绪
老师,
论
学预防医学有什 么用?
什么是预防 医学?
W W W W
预防医学是什么? 学预防医学为什么? 预防医学包括什么? 预防医学的核心是什么?
一、预防医学是什么?
什么是预防医学?
疾病-----预防 治疗 康复
三、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预防医学是研究人们健康的学问,
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健康关系。
自然和社会的环境因素:
可控制的:
不可控制的
容易控制;不容易控制
1、生活环境与健康
生活环境:空气、水和土壤
物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
环境卫生的任务: 揭示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 系,进而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或消除对 健康不利的因素,提高或增加对健康有益 的因素,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增强人群的 健康。
老师,
我是学临床的, 学习预防医学到 底有什么用处?
1、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现代疾病往往与生活方式、环境、心理因 素有很大关系 如:恶性肿瘤、代谢综合症,心血管疾病等。 医生需要用现代医学模式思考疾病的发生发 展。
2、预防医学与临床诊断和治疗
临床医生的主要责任是诊治病人。但是 在诊断和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预 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就可能发生误诊、漏诊,甚至治疗错误。
四、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临床前期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teriary
prevention),临
床预防
五、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
(一)卫生工作方针
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
民健康主要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或 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欠发达地区达 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
案例1 2007年北京发生的“福寿螺 事件”,之所以多所医院都不能够 正确诊断病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 是没有详细了解病人的饮食情况;
案例2 1961年澳大利亚一名青年医生 McBride在短期间内见到3例肢体畸形 婴儿,仔细了解后发现,他们的母亲 在妊娠早期都服用了一种药物“反应 停”(当时治疗恶心、呕吐的新药), 进一步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母亲服用 这种药物可发生婴儿海豹畸形。
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
预 防 医 学
目的(我们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方法(为实现目的,我们必须遵循/遵守
的一些基本原则)
手段(在方法指导下采取的具体
方案/措施,要求有科学性、 可行性、合理性和创新性等)
结果(验证我们是否达
到了预期目标)
绪
论
医学按照研究对象
(basic medicine) 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预防医学 (preventive medicine)
(二)工作成就
60年代消灭天花,基本消灭或控制地方
病、传染病,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基本 建成,婴儿死亡率减低,人均寿命提高。
六、学习的意义
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目标,透彻理解健康、
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按照三级预防原则作 好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作。
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树立预
防为主的思想。
–先天性缺陷或伤残。
三、医学模式有健康观的转变
这四个因素受国家经济水平、卫
生事业发展程度,社会群体的文 化教育素质、精神文明程度、生 态平衡、自然资源、人口数量等 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四、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
(一)公共卫生措施
以预防医学概念、理论和技能为基础,
针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而采取的社会 性实践的总称。 大卫生观念。 五个生命阶段:胎儿及婴儿、幼儿’及儿 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
预防医学的定义 预防医学是研究外界环境与人群健康的
关系,制定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或条件) 的控制策略和措施,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的科学。
“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 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人体的关系 阐述:环境因素--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 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 理论根据 措施原则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
一、定义、内容和特点
特点
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 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具
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一、定义、内容和特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环境与健康
人群健康的研究方法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社区保健
二、预防医学发展简史
中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希腊
希波拉底疾病预防思想。
•个体预防
–以个体为对象进行疾病预防,卫生学, 相当于中医学“摄生”、“养生”。
•群体预防(公共卫生)
–防治传染病和寄生虫。免疫接种、消毒 隔离、检疫监测、垃圾粪便处理、食品和 饮用水安全等。
2、职业环境与健康
职业环境也称劳动环境。在职业环境中有许 多因素对工作者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高温、噪声、 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病原生物等;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职业性紧张、劳 动组织不合理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建筑不合理、设备不良、设施不全等。
3、食物与健康
目的
个体 研究对象 研究任务
群体
共同 目标
减轻痛苦
恢复健康
维护 健康
促进 健康
健康观:
无病就是 健康
生理、心理、 社会适应上 的完好状态
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基础医学 环境卫生学
儿童少年卫生学
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二、 为什么要学习预防医学?
•全球(人类)预防
–使所有人尽可能达到健康水平。
三、医学模式有健康观的转变
(一)医学模式
是指医学整体的思维方法,即解释
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方式,受到不同 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哲学和生 产方式等方面影响。如,古代神灵 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近代的机械论医学模式、现代的生 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
7、特定人群的卫生与保 健 儿童少年健康 妇女卫生与保健 老年卫生与保健
8、预防医学的方法学研究
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 实验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行为干预方法
四、预防医学的核心
健康的群体观念: 内涵----群体健康是基础 从群体中去发现问题、规律、特点 制定对策措施更重要是针对群体
•促进健康
–改变有害健康个人不良卫生行为。要合 理营养、生活有规律,锻炼身体。
•卫生管理研究
–生命资料收集、保管、分析和利用;卫 生服务研究的技术及管理;卫生法规和卫 生标准制订;医学教育的改革及继续教育。
四、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
(二)三级预防 (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 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
•生物医学模式
–只承认人的生物属性,否认其社会属性; 重视机体生理活动,忽视心理活动在疾 病中作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三、医学模式有健康观的转变 (二)健康观
对健康的看法,有消极、积极两种。
消极健康观 “无病就是健康”,忽视了 生理、病理和心理方面更复杂的过程, 属于生物医学模式。 积极健康观
案例3 20世纪50年代日本广岛大学实习 医生在询问一名30岁的肺癌患者职业 史时,了解到该患者曾在芥子气工厂 工作过;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该工厂 495名工人有49人患有呼吸系统肿瘤; 后经研究确认,芥子气是人类的致癌 物。
3、临床医生与疾病预防控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的急需了解疾病原因 和防病知识。 临床医生不仅要诊治病人,同样具有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的任务。 如果临床工作者不懂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知 识和技术,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使命。 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已对人类健康和社 会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对付慢性病最有效、 最经济的办法是健康教育,需要具备预防疾病和 促进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全面健康观
社会、心理、行为-健康的影响
5、卫生保健策略与政策 技术手段 政策与法律手段 卫生标准、有关法律法规和卫 生政策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的有效手段。
6、健康教育策略与措施
健康教育是普及卫生知识的主
要方式,是全民动员落实卫生 措施的有效途径,是达到全民 健康的重要手段。
基础医学
一、定义、内容和特点
定义
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
研究对象,用预防为主思想针对人群中疾 病发生、发展规律。
•内容
–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 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察自然和社会环境 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规律。 –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 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 健康的影响,制定防治对策。 –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 预防疾病、防治伤残和夭折的目的。
食物营养 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需要 不断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以保持人体与外界 环境的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平衡,从而维持 人体的健康。 预防营养性疾病; 食物安全 食物中的健康有害成分,如病原体、生物 毒素、食物变质、毒物污染等,同样可以 发生食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