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比较研究:1978-20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比较研究:1978-2010
薛鹏;徐康宁;王倩
【摘要】The consumption dem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t is also one of the current hotspots in macro-economics research field.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and using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and compares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atus just from aspects of consumption tendency,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since 1978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aper expresses and draws some significant views and conclusions.%消费
需求是国民经济运行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当下宏观经济调控的着重所在。

文章以统计资料为依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三个
方面,全面研究和比较了1978‐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并得出了一些有
意义的观点与结论。

【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1
【总页数】11页(P55-65)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消费支出;消费结构;ELES模型
【作者】薛鹏;徐康宁;王倩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89;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
苏南京211189;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淮安2233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55
2007年至今,受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等爆发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需层面频频遭受严重冲击!另一方面,近些年在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和实践下,我国政府屡出重拳直击民生和发展问题,既狠抓“三农”、关注弱势群体,又严格要求并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等。

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稳态增长,为了提高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和强大生命力,我国政府自2008年10月起,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以应对外需层
面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力争中国经济不出现较大滑落,平稳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在新形势下开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征程。

我国政府重视内需问题,实质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使拥有 13亿多人口的中国经济早日步入“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之中,以减小外部经济对华的不利冲击,致力中国经济的健康、均衡和长远增长。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十二五”规划还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超过国内生产总值7%的年均增长速度)”,列为
主要目标。

而近年在刺激和扩大消费需求方面,特别将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作为政策实施的重要目标领域。

那么,自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和城镇居民相比,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怎样?表露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趋势?当下,启动农村市场消费和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应如何采取措施?
本文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回答,主要采用实证方法,即用数据和事实,研究
和比较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

文章的结构如此安排:第一部分是对前人相关研究的简要述评;第二至第四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具体,分别从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三个方面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进行研究和阐述;第五部分为全文的结论和一点启示。

有关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的研究由来已久。

凌宏城指出消费结构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重大比例因素之一,他分析了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倾向进行了论述[1]。

张克昕从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特征[2]。

肖立见对我国城乡居民1978-1989年期间的收入、消费和生活水平进行了比较[3]。

李云峰讨论了199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状况及其对财政金融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4]。

林白鹏实证分析了 1985-199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以及储蓄存款等的差别,得出一些结论和提出对策[5]。

吴有昌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理论,计量估计了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函数,并通过计量结果对两种理论进行了比较和验证[6]。

邬雪芬则利用线性支出系统分析了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对计量结果也进行了比较[7]。

范剑平、向书坚着重讨论了人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提出通过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为扩大内需扫清障碍的对策建议[8]。

2000年以来,对城乡居民消费状况的研究趋向细化并不断丰富。

贺晓丽对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现状及差异进行了详细剖析,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缩小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差异的宏观政策选择[9]。

刘建国通过对我国同一收入层次的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进一步论证了“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假说,并从城市化角度分析了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10]。

周曙东、刘惠英从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角度,分析了城乡收入、消费、消费倾向、消费结构、耐用品拥有量等差异情况及原因,针对差异形成的原因及我国的具体条件,提出了一些缩小城乡差异、提
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的建议[11]。

臧旭恒、孙文祥分别运用ELES和AIDS
模型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计量比较[12]。

曹俊杰、高峰对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差异进行了比较[13]。

站明华和许月丽,刘灵芝、王雅鹏和林文芳等从不同区域差距的角度研究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14-16]。

王艳、范金对我国城乡居民的
消费乘数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17]。

刘志仁、黎翠梅通过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81-2005年间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城乡消费差距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18]。

古炳鸿等计算了城乡居民不同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鼓励城市中高收人阶层消费对目前扩大居民消费能力,改变我国投资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建议[19]。

吴炜锋剖析了转型时期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居住消费的各因素[20]。

王平、陈启杰和肖婷婷对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进行了比较分析[21-22]。

储德银、闫伟运用我国除西藏与重庆外29个省份1995-2007年的面板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的民生化进程与城乡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23]。

刁宗广、张涛对城乡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24]。

李忠民、尹英琦,王文秀等和姚亮等则对城乡居民消费的碳排放进行了对比分析[25-27]。

综上,可以看出,过去 30多年间,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的研究表现出日趋细化、专题化和具时实化等特征。

目前,尚没有文献对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和综合的比较与回顾。

本文的研究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本文将结合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主要从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三个方面,全面回顾和比较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以期获得一些有意义的观点与结论,或形成一些合理有效的思路和对策,为扩大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做出点滴贡献。

消费倾向,是居民消费的意愿和能力,有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之分。

平均消费倾向是消费支出和收入数额之比,即边际消费倾向为消费支出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即由 1978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比较(表1)来看,30多年来,我
国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整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

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由改革开放初期的0.9左右,下降到了近些年的0.70以上,边际消
费倾向则从1.0以上下降至当前的0.6以上;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由改革开放初期的0.85以上,下降到了近年来的0.75上下,边际消费倾向从0.9左右下降至当前的0.5,1998和1999两年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

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意味着居民储蓄数额不断提高。

1978-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年底人民币储蓄余额确实有大幅上升:(1)总额上看,城乡储蓄总额由1978年的210.6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303302.2亿元,33年间,居民储蓄规模名义增长了1440倍,年均名义增长率为25.5%,远远高
出国内生产总值(GDP,下同)的年均名义增长率。

对应的,全国人均存款额由1978年的21.9元快速增加至2010年的约22639.1元,33年名义增长了近
1033倍。

(2)从分城乡角度看(图 2),30多年来,随着城镇化、人口迁移以
及城乡二元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规模远远的高于农村居民。

城、乡居民储蓄金额比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5倍左右,扩大到了当前的4.3倍左右。

这就引发出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我国城乡居民的高储蓄(即低消费)现象?第二,当前,正在启动的扩大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村市场消费的前景如何?
2009年《新华文摘》(第8期)摘登了央行周小川行长的“关于储蓄率问题的若干观察与分析”的文章[28],文章认为,东亚国家和产油国的储蓄率高是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家庭结构、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阶段、社会保障体制等很多因素有关,而且,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高储蓄行为具有刚性;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进行下去。

进一步,在当前应对外部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消极影响的条件下,在宏观经济通胀压力步步紧逼、城镇化不断推进和农村居民储蓄余额比重持续下降的状况下,启动和扩大我国农村市场消费的政策措施和思路是否具有持续性和战略性?启动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关键是什么?从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当前正在启动的扩大农村市场消费的前景确具局限性,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生产和收入。

农村居民只有不断的从事和进行生产,不断的提高收入,农村市场的消费才能真正启动起来,持续下去[29-30]。

而要解决好农
村居民的生产和收入问题,当前条件下,只有靠政策扶持、以工促农、教育培训、特色农业和乡镇企业等;即从源头上,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产和就业[31]。

而所有这一切则依赖于改革和发展。

可以对上述观点进行印证的是,近些年,在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指引下,各级政府普遍重视“三农”和民生问题,连续采取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改革、调节、提高了一些弱势群体的收入和待遇,正积极建设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运行下,2004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有所上升;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09年1-4月份,我国农村市场的消费增速高于城市,为2001年3月来首次[32]。

2011年一季度,我国乡村消费增长15.8%,城镇消费增长16.4%,城乡消费增速相差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缩小2.4个百分点。

如上所述,下一步,启动、保持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还是生产和就业。

消费支出是居民(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33]。

表2是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状况,包括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分额,三者的增长速度和各自构成比例。

从表2可以看出:(1)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总额和分额几乎一
直都在保持增长。

然而,和上文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一样,1996年以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有明显的放缓,甚至在1998年还出现倒退,这也是30多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增长速度中唯一的负增长。

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在
此期间也有点放慢,但一直保持平稳增长。

1996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出现的这个情况,与当时“软着陆”后抗击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有关[34]。

2004年以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有所提升。

(2)在支出比例上,如图3所示,30多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构成比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1978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中,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占62.1%,城镇居民占37.9%;1990年,两者近乎各占50%;2010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只占23.2%,城镇居民则占到76.8%。

综观30多年来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构成变化趋势(见图3),可以发现二者近似组成张开的“剪刀”;即30多年来,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加快,人口迁移等,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尽管每年都在增长,但所占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却逐年降低。

相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不仅逐渐增长,而且所占比重也逐年增大。

很显然,结合图2城乡居民各自年底人民币储蓄余额情况,可以说,3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的主战场在城镇,而不在农村。

所以,当前启动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思路和措施,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会有多大?能否持久?都是值得关注,和不断应对的。

这一点,作为研究者,必须要保持理智和冷静。

因为,上文已述,启动、保持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是生产和就业,而消费政策的刺激只是一个舒缓和诱发,并不是扩大居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消费结构,是指居民消费支出中,所购买的各项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数额与所占据的比例。

一般采用核算CPI指数时所使用的分类方法,将居民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分为八类: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杂项)商品与服务。

通常研究居民消费结构,也就是研究、计算和对照这八部分的支出数额和所占的比例以及发生的变动情况。

表3是我国城乡居民自1985年以来消费结构变动状况的统计表,统计的内容主要
是“消费支出数额”和“构成比例”两项。

和上述两张表一样,表3也涵盖了一
些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和前面也形成了对照;具体是:(1)纵向上,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支出数额看(如图 4),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在食品、衣着、
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八个方面的支出数额表现出了“异层次性”和“异增长性”。

所谓异层次性,是指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支出数额就几乎一直都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尤其在“衣着、食品、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这四个方面,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数额一直远远地超过了农村居民。

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数额上看表现出了异层次性,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高于农村居民(如图5)。

所谓异增长性,是指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支出数额都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不同。

1995年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支出数额的增长速度相差不大,但1995年后,二者的差距有所增大。

这主要与1996年以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速相对缓慢有关。

这和上文“消费支出比较”研究中的一些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2)横向上,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构成比例看,1978年以来:①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有一些相似性,即“食品”支出占比最大,但占比数额逐渐下降,“杂项商品及服务”支出比例相对较小;②对城镇居民而言,30多年来,“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三项的支出稳定
占据了消费支出的 60%以上;1995年以来,城镇居民“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的支出比例增幅较大,两项合计占比20%左右;③对农村居民来说,“食品、居住”两项占据了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长期合计占比 60%以上;“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比例多年来逐渐增大,近年来两项合计占比20%左右。

以2010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支出数额为例进行对照(见图5),可以发现,2010年,“食品、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占据了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层次明显高出农村居民,多项消费的支出数额均
为农村居民的3倍以上,“衣着”的支出额则为农村居民的5倍多。

尽管近些年,针对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律的质疑、批评时有发生[35],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作为真理的准确性。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准确理解和应用这些真理。

以恩格尔系数来说,其值愈低,就表明居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反之则低。

表4所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整体上逐渐变小。

尤其是城镇居民,30多年来,其恩格尔系数一直低于农村居民;而且,自1990年代开始,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较之农村居民,下降速度较快。

2007年来,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有所“抬头”,但这并不影响其今后下降的必然。

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41.1%和35.7%;较之1978年,分别下降了
20余个百分点。

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均有
显著提高,这一点也可从表5的数据中清晰看出。

表5是我国城乡居民1980年以来,平均每百户家庭年底耐用消费品(家电)拥有量统计;统计此表的主要意图有二:(1)表5的数据也反映出,30多年来我国
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均有显著的提高,多项家电从无到有再到几乎家家都有,显示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确实在不断提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表5的
数据还清楚地反映出城乡居民在耐用消费品(家电)的拥有量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二元性!可以发现,1980年以来,在“洗衣机、电冰箱、照相机和空调器”等家用电器的拥有量上,城镇居民的拥有速度和拥有规模巨大的超过了农村居民;在“家用电脑”的拥有量上,自 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城镇居民的拥有数量和拥有速度也远远地超出了农村居民;这体现出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存在差异!(2)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家电下乡”和振兴规划产业发展政策,那么,家电为什么要“下乡”?市场怎么样?由表5,理论上看,我国农村居民对多项家用电器都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家用电脑、照相机、空调器、淋浴热水器、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在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中并未普及,这几项家电在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对于电
视机,农村居民也有着“更换升级,以旧换好”的需求。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预计家用汽车在一段时间后,也会成为农村居民的消费对象。

而在实际中,如上文所叙,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农村居民的生产和就业,因为只有实际收入提高了,这一切才可能实现。

上述两小节对消费结构进行了原始和传统的分析;下面,笔者运用模型对消费结构进行计量估计,以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ELES模型,是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
型的英文简称;该模型由经济学家C.Lluch于1973年提出,模型的具体内容为:运用Eviews6.0软件,以1990-2009年年度数据为样本,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计量和估计,最后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为:
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为:
上式中的下标1、2、3、…、7、8,依次代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文娱、杂项商品”8项。

根据ELES模型的计量结果,可以看出,对“食品、居住”这两项,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对“衣着、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这三项,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与服务”而言,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相差不多。

此外,由模型计量结果也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在八类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数额方面基本上都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这些跟前面有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和分析是一致的。

本文以统计资料为依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三个方面,研究和比较了1978-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

通过研究,形成下述结论:
(一)在对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整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

但是,近些年,在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指引落实下,各级政府普遍重
视“三农”和民生问题,连续采取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改革、调节、提高了一些弱势群体的收入和待遇,正积极建设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运行下,2003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有所上升。

这就启示我们,要启动农村市场消费,建立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除了重视“三农”、惠农、狠抓民生,调节、提高和改善低收入者的收入和待遇外,更要在农村居民的生产和就业上多下功夫,农村居民只有不断的从事和进行生产,不断的提高收入,农村市场的消费才能真正启动起来,持续下去。

当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背景下,要加强培训和提高居民的劳动技能与职业素养,努力破解阻碍农村居民从事生产、提高收入和增加消费方面的因素。

(二)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基础不同,以及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影响,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加快和人口迁移等,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数额显著提升。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额占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由1978年的37.9%大幅提高至2009年的76.2%;当前城镇居民年底人民币储蓄余额占据全国居民储蓄总额的八成多。

这也启示我们,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仅要重视启动和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同样不能忽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事实上,城镇居民和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居民的消费能量巨大,对于这部分居民,我国厂商特别应该着重在商品和服务的品质、技术、创新、文化以及客户关系维系上,多下功夫[37]。

国际奢侈品,国外奶粉食品、餐饮酒店旅游以及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Ipad等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在中国的广受欢迎与流行就是明证[38-39]。

(三)在消费结构的比较上,可以发现,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城镇居民的消费层次和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理论上看,我国农村居民对多项家用电器都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家用电脑、照相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