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32be5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7.png)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稿1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初步熟悉校园环境和各种设施,知道他们各自在校园中的方位。
2、通过活动,了解学校的规则和纪律,并能够自觉遵守。
3、懂得尊重学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
4、懂得学校各种设施的用处。
说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克服对新环境的陌生感,逐步适应新环境下的新生活。
2、懂得利用学校各中设施的用处。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学校的各个地方了吗?你们适应学校的生活了吗?学:不知道,我还没有适应。
师:不要担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校园”。
通过照片视频来学习学习。
二、讲授新课1、讲授阶段地点一:教学楼师:我们在讲新课之前要让大家看一段视频,看看你们认识不认识这些地方。
我们首先来到了教学楼,你们看看我们的教学楼高不高呀?生:高。
师:那么我们学里边有些什么呢?生:有教室,有办公室,有楼梯……师:那么我们教室里边有些什么呢?谁能说说看。
生:有黑板,课桌,讲台,标语……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标语是什么意思吗?(标语:进即静,坐即安)那么我告诉大家,这个意思是进到教室要安静,坐在位置上要安稳。
因为教室是个学习的地方,不能大声的喧哗和打闹。
师:那么我们如果在楼梯或者是在楼道里应该怎么做呢?生:上楼梯要靠右走,下楼时要靠左走。
在楼道里我们也不能追跑。
地点二:图书馆你们知道这个地方吗?谁去过这个地方呢?谁能说说看?师:这个地方就是图书馆,我们的图书馆也是这样的,它里边有许多的书,你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书看。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安静,并且要爱护书籍不能破坏。
同学们可以业余的时间来图书馆转转,找找自己喜欢的书读一读好不好?地点三:医务室我们下个地方要去的是医务室?同学们应该知道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的了吧?是治病的地方。
那么我们平时有个感冒了,咳嗽了或者哪里受伤了,可以来到这里,让医生给你看看病。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精选14篇)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7bc01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4.png)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精选14篇)《品德与社会》篇1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社会》浙教版三上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题是《“问号”之歌》。
该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根据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针对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
了解自己祖辈的学习条件,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而《问号之歌》一课旨在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听讲古今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搜集相关的和谚语、。
然而,生活中,三年级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拖拖拉拉,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现状,我们备课组预设本节课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2、能力目标:明白爱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3、知识目标:了解古今名人从小好学、勤学的故事,搜集相关的格言和谚语。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1、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
2、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
难点:激发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是“激趣导入”,首先出示“苹果落地、小鸟飞翔、热水沸腾”三张图片,让学生看一看,问一问,学生可能会问“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苹果究竟是怎么落地的?”也可能会问“小鸟为什么会在天上飞?热水为什么会沸腾?”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课伊始,趣已生,我们截取这几个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目的就是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只要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有问题。
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牛顿的故事。
介绍牛顿当时因为受到“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启发,然后刻苦钻研,最终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
从而让学生懂得问号的魅力,认识到爱问、善问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今天的一小问,也许成就的就是将来鼎鼎有名的大科学家。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单元《品德与社会》单元说课稿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单元《品德与社会》单元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22cf6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5.png)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单元《品德与社会》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单元《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内容主要围绕“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中包含了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家乡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发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情感态度的培养还需要加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产生自豪感,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产生自豪感,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发展等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乡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发展等内容。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信息,互相补充,共同完善对家乡的认识。
4.探究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发展变化,探讨家乡的未来前景。
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
![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8d80f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8.png)
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6篇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精选篇1一、说教材《龟兔外传》是辽海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我》的第1课《多彩的我》的一个主题活动内容。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我》事本册教材课程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两年来课学习中自己成长、发展变化的活动指引。
生活中的我应该事丰富多彩的,多方面都应得到发展的,本单元的三个主题活动从三个维度反映了学生在生活中要成长发展的方向。
其中主题活动一,《多彩的我》是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自己,应涉及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做人方面,要初步形成有主见、不盲从地品质,做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
二、说教学目标1、初步做到有主见、不盲从2、知道在生活中多方面发展自己3、愿意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发展特长三、说教法儿童是课程的主体,他们是真实的,有思想的、有感情,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
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讲故事、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注重以丰富的情感、语言激发学生,调动他们的.心理活动、思想活动,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准备1、乌龟和兔子的图片及头饰2、悄悄话信箱说教学流程在本课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情趣导入:今天老师请到了两个神秘嘉宾,掌声有请,(出示乌龟和兔子的图片)你们认出了他们了么?知道他们的故事么?(生很容易就能说出来)师小结:是呀,《龟兔赛跑》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那你想不想知道乌龟和兔子之间还有什么有趣、离奇的故事呀?好,我们今天啊就来了解一下他们之间的另一个故事——《龟兔外传》师板书课题(生动、新奇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一种兴奋而又好奇的心理状态下走进了教学活动中。
)2、讲演听看故事,悟道理先请同学勇敢地到前面对照图片,将《龟兔外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请同学评价然后提出如果能活灵活现地演出来就更好了,你们说呢?那我们小组合作组织排练怎么样?学生按组排练,教师指导并参与角色。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品德与社会》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a2ceec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3.png)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德育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
本册教材以山东人民的生活为例,展示了我国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思考。
此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媒体,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认识社会、分析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山东人民的生活特点,认识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提高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访问、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社会现象,提高他们的社会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山东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访问等,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山东的美丽风光、历史文化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5篇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7c1f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e.png)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5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5篇(4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供大家赏析。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通用3篇)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9a52f4f18583d048645997.png)
Even if the whole world denies me, and I believe in m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通用3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主题《共建邻里好环境》。
一、说教材本课以开放的视角,把学生由学会处理身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拓展、延伸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的大主题中。
不仅使学生知道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社区的环境,能为保护周边环境做力所能及事情,而且还能够号召大家一起投入到共建邻里好环境的活动中来。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目标分为以下三个:1.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2.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区的环境,关心、爱护自己生活区的环境,愿意为居住环境做有益的事情。
3.通过观察、访问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运用社会信息和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三年级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观察了解,但要完整地叙述清楚还有很大地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区的环境,关心、爱护自己生活区的环境,愿意为居住环境做有益的事情;难点是: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四、说教学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故事导入、师生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方式。
五、说学法品社学科要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生活,反应儿童的需要,强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教材选择的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但是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学生虽然对周围环境有所了解,但千篇一律,缺乏个人独特观点,视角还不够开阔。
因此,我主张学生通过自己去调查,访问,去发现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080bd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4.png)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一、教材解析1、基本简介《我是独生女(子)》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的第四课。
本课的编写意图在于让学生知道人口无限制增长给地球、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问题,从而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同时让他们明白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既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能够正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懂得可以通过努力克服不足,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2、地位与作用三年级曾经出现过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体会家庭亲情为主的教学单元。
本册教材这一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家庭的内在深处进发。
前三课侧重于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直面家庭矛盾,学习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学会与父母沟通。
而第四课《我是独生女(子)》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以家庭为主题但又不局限于家庭的两个突破:(1)它由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这一家庭现状出发,伸展到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上,隐含着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体现教材的综合性。
(2)它从独生子女面临娇生惯养的家庭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正确地认识在当代社会环境和背景下成长的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衔接、拓展、深化的重要作用。
3、教材内容结构本课教材分为“不堪重负的地球”和“我会被宠坏吗”两大版块教学内容,我认为可以用2课时来完成,我设计的教学案例是第2课时,以“我会被宠坏吗”这个版块的内容为主。
二、学生实态分析:作为当代的独生子女,他们拥有着很多的优势。
社会学者和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比较早就得出结论:独生子女生活在营养多、安抚多、知识多、期望多的环境里,大多比他们的父辈活泼、开朗、自信,感情丰富细腻,兴趣爱好广泛,智力发展水平也较高。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精选8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68e4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9.png)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精选8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篇1一、教材内容:《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分享的快乐》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第三个主题。
本课旨在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能给人带来很多快乐;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还是一种你我间的帮助与关爱。
二、教学目标定位: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和本课,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为以下几点:1、知识与技能: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学会与他人分享。
2、过程与方法:创设不同情境,多渠道、多角度感受分享的快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分享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会分享,享受分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分享,生活处处有快乐”,有分享才快乐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体验分享合作的成就感。
四、教学难点:理解分享的深刻内涵。
五、教学过程设计:《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教学内容设计如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我以“吃苹果”这一情境为切入点,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创设情境,以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出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并提出这样的问题:看到这样的苹果,你会有什么想法?学生都会有“想吃掉”的想法,接下来我继续设疑,同学们都有这种想法,可是老师手中只有这么一个苹果,你们都想吃,我给谁呀?老师遇到了难题,快帮帮我拿出你的金点子吧。
学生就会饶有兴趣,畅所欲言,想尽办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出这样的做法就是“分享”。
随后进一步引出问题:分享能带给我们什么?你体验过分享吗?这节课让我们在短短的40分钟里共同感受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由此引出新课——分享的快乐。
我就是用“吃苹果”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a938faf65ce050877321307.png)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第一单元温暖的家张益红一、单元概要:本单元以学生的家庭为切入点,借助学生儿时的物品和回忆,让他们体验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爸爸、妈妈的抚育之恩;通过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和劳动,理解成长的含义,知道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懂得感激,并以力所能及的自理和家务来分担父母的劳动。
其次,从文明礼貌、节约和安全三个不同的角度,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养和生活习惯,懂得简单的安全常识,并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既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要实现深化情感基础上对家庭生活的理想认识。
二、课程目标:态度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了解自己的特点,有自信心;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
能力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学会做简单事情的能力、简单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养成节俭的习惯,具备逐步的自救自护能力。
知识知道有关自己的事情,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知道在家应有的文明礼仪,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知道居家安全常识。
三、呈现方式:本册教科书的三个单元按照:“单元—主题—小课题”的框架设计。
教科书目录页出示单元和主题的名称。
由于主题性质及大小有所不同,某些主题再分解为小课题,小课题名称在教科书中用两条横线加文字说明。
四、单元内容构成:课文、图片和图画、人物、豆博士、标识。
五、单元内容分析:(1)单元结构:(2)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我长大了(1课时)爸爸妈妈抚育我(1课时)我懂事了(1课时)健康生活每一天(5课时)(3)教学方法:小组调查、故事会、讨论、探究活动、个人制作。
六、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的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七、评价内容: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其具体内容如下:(1)学习态度。
思品说课稿(精选5篇)
![思品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3a815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a.png)
思品说课稿(精选5篇)思品说课稿(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品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品说课稿1一、说课内容河北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课《面对自然灾害》。
二、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本单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农业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设计了《我门的衣食之源》、《农业大家庭》、《面对自然灾害》、《考察农业的历史》《蒸蒸日上的新农村》五个主题。
第三个主题《面对自然灾害》分为三个小的版块:抗灾保生产、草场的悲哀、生灵的呐喊。
主要是通过一些资料图片,了解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极大破坏和危害,体现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精神,并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才是防止自然灾害的最好办法。
基于这种认识,我把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了解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
能力:在搜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可贵品质,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重要性。
其中“了解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可贵品质,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重要性”是重点,因为只有通过了解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才能懂得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
才能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而这些仅从书中的几幅图去了解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然后分析、整理,才能彻底的理解和感悟。
所以把“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可贵品质,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重要性”确定为教学难点。
那么,怎样组织教学活动,才能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三、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小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直接有趣的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乐于想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声谢谢》的说课稿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声谢谢》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3687a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1.png)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声谢谢》的说课稿一、说教材《说声谢谢》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感谢别人。
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感谢的重要性,如何向他人表达感谢,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感谢。
二、说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感谢的重要性,明白感谢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礼节。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
3. 行为目标:学会在适当的场合向他人表达感谢,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感谢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感谢。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感激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2. 学法: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感谢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同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感谢,为什么要感谢。
2. 探究新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感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感谢。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的场合选择恰当的感谢方式。
3. 巩固练习: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向他人表达感谢。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感激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4. 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感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感谢。
同时,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说评价与反馈1. 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角色扮演等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5篇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67b716aef8941ea66e0555.png)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5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我们都是好朋友说课材料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中的《同学友谊要珍惜》的第二课时《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后反思五个方面来分析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学生在集体中生活中,必然要与小伙伴交往,和同学们朝夕相处,产生友谊,从他们的愿望来看,大家都愿意交朋友,朋友使他们得到集体的归属感.但是当代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等原因,有不少人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导致一些同学渴望朋友,却没有朋友.因此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友谊.学习珍惜友谊,使他们懂得友谊相处的道理,学会建立真正的友谊.〝我们都是朋友〞通过引领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帮助他们对朋友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加深了理解.通过回忆成为朋友的原因,感受友谊咋样经过时间的磨砺越来越深厚,通过辨析,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新课标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过程与方法:了解怎样才能成为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的道理.3,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难点:能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二,说教法,学法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培养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学科,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因此,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根据遵循儿童社会生活等一系列原则,让学生在主体的参与中通过多种手段了解.感受友情珍贵,学习珍惜友谊,使他们懂得友谊相处的道理,学会建立真正的友谊.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的,结合注重开放与生成,构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思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探索法.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讨论,实践,形成深刻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靠,对难点也比较容易突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三,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各种游戏,喜欢比赛,但注意力易转移,自控力较差等特点,让他们一节课都围着你转,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他们的潜能,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有趣.灵活的运动形式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四,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活动1: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活动2:同学们你们在建华中心小学上两年多了,也交了不少的好朋友,说说你有哪些好朋友?你的好朋友都有哪些特点?那么在朋友之间你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大门,把发生在你和朋友之间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讲感人的故事其他同学静静听(二).猜猜我的好朋友过渡:同学们,你们一定对自己的朋友非常熟悉对不对,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猜猜我的好朋友游戏规则:用一块布包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叫几个同学从前面经过,并说一句话,让蒙眼睛的同学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游戏开始..学生玩猜人的游戏.(三)讨论:好朋友之间如何相处师:有的同学认为〝够意思〞才是朋友是这样吗下面请看书?猜着的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朋友的特点,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1)请大家把书翻到54页,我们看看书中的朋友之间发生的事好不好.指名四位同学叙述图意.生:第一副:借作业给朋友抄.第二副:有不问明情况要帮朋友打架的.第三副:有帮朋友逃课帮助保密的.第四副:有帮朋友偷摘葡萄,帮忙放风的.2)大嘴青蛙向大家提出问题,你认为这样的朋友好不好?为什么?你和朋友之间有没有类似的事情?真正的朋友应该怎样做.师: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遇到困难应该共同想办法,而不是共同去做坏事,如果友谊用不平等的交往进行,那么迟早他都会失横的.所以友谊的天平必须是平等的.那么平等的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师:你能举个例子吗?生:交往中人人平等.生: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学生试举一例.生:劳动中人人平等.学生举一例.生:活动中人人平等学生举一例(四),填一填你的好朋友一定很多,选择一位填在下表中.我的好朋友成为朋友的原因朋友的特点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完成(五),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你干渴时的一杯水,朋友是你寒冷时的一丝温暖的阳光,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位朋友共同完成了资本论 ,所以,孩子们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吧,黄金有价,友谊无价.(六),作业设计:课后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朋友的理解和认识,用简单的几句话写一写,并与同伴交流.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2从小渔村到大上海一.教材概述本课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上海一家人〞中的第三篇课文,通过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繁荣的大上海的教学,突出上海依托海港,联通全国和世界这一特点.教材从港口发展的角度,简明地描绘了上海数百年的历史,以及它拥有的灿烂的明天.全课由〝交流会〞.〝历史坊〞和〝新视窗〞三个块面构成,分别说明.展示了〝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上海从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大都市〞和〝上海港的明天更加美好〞三方面的内容.其中,〝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是理解上海港发展历史的基础.第二部分〝上海港的发展〞是重点内容.第三部分〝上海港的明天〞为扩展内容.二.教学策略教学时拟采用〝现在――过去――现在〞的方法,即从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着手,了解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上海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好处,再回顾上海从小渔村发展到大上海的大概过程,最后通过现在上海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港口的发对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上海人的自豪感.教学目标:1.认识上海的市花.市标,了解上海简称〝沪〞的由来.2.初步了解上海依托港口,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发展过程,为家乡的发展而自豪.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港口的发展对上海城市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教学过程:一.活动一:知道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听后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板书:上海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上海〞.1.在前面《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的课文内容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上海在中国版图的位置,现在请同学们看媒体,谁上来指一指?那谁能用方位准确地说一说?上海在中国版图的东部.出示上海大图: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上海附近有长江,东海这两大水域.我们把紧邻海的部分称为〝海岸线〞,因为在东部,所以是东部海岸线.媒体介绍:有人作了这样形象地比喻:绵延的东部海岸线就像一把满弦的弓,蜿蜒的长江犹如一支待发的箭,上海就处在这箭与弓的支撑点上.上海的地理位置是如此的特殊.2.小组交流讨论:上海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好处?板书:交通便利.气候适宜……A\交通便利;(刚刚同学们观察了地图,知道它周边的水特别多,这对于那时水陆比陆路快的年代来说,上海的交通还是很便利的,)b\气候适宜.(就以崇明岛来说,它就有一个美称:〝东海瀛洲〞,这的空气很新鲜,许多鸟儿都在这安家,相传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哦.)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有利的条件,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来投资(如:办厂.做生意等),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板书:经济发展这些都归功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因为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便于与长江沿江地区有便捷往来;上海东部是海,便于与沿海各省市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开展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从小渔村到〝大上海〞)这个课题,共同了解一些上海依托港口发展的历史.板书:7.从小渔村到〝大上海〞二.活动二:了解〝沪的来历〞.1.为什么说它是小渔村呢?主要是上海在开埠时,面积只有2万平方米,就是指现在的豫园一带.既然是小渔村,他们那时候的生活便离不开捕鱼.说到捕鱼,同学们想到的捕鱼工具是什么?(图片出示)可是这里却比较特殊哦,这个便是他们的捕鱼工具,谁能来告诉老师它叫什么名字?板书:〝扈〞解释什么是〝扈〞后来,上海人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也称为〝扈〞,随着汉字的演化,〝沪〞代替了〝扈〞.板书:沪上海的简称是什么?同学们,不仅这个字代表了上海,还有一种标志也能代表哦!那就是上海市市标.2.自学书上P32的内容,知道上海市市标的样子.由哪几个图案组成及含义.自学完成后,和同桌交流,按要求得星星.出示填空:上海市市标由().()和()的图案组成.三角形如轮船的螺旋桨,象征().背景是迎着早春盛开的市花白玉兰,象征().指名说一说.媒体出示图片市标和沙船的图片:作为一个港口城市,上海这座城市与海.船等密切相关,因此,古老的沙船也就成了上海的标志之一.所以市标的主体部分则是沙船的图案,而沙船更是印证了上海依托港口发展的历史.刚刚你们自学的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沙船的繁荣:到清朝初年,上海港已拥有沙船3000多艘,被称为〝沙船之乡〞了解了这么多,现在老师和你们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段来看小渔村到〝大上海〞的过程.三.活动三:学习从小渔村到大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学们看这幅图片,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困苦的,但两个时间段却让这不起眼的小渔村,依托地理位置的优势,使经济得到了发展,城市得到了建设.(1)学习〝历史坊〞.出示:上海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依托地理位置的优势,经济逐步发展.700多年前(公元_92年)前,建立县城,到_0多年前(公元_43年)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如今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通商:互易商货,多指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知识补充: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源于_42年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_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辟广州.上海等为对外通商口岸.板书:大(2)回顾上海港的巨变.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些珍贵的照片,衙门告诉了我们上海港发展的过程,他们分别是_49年前的码头和20世纪后期的码头以及_世纪的码头的景象,1.看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表格:比较_49年前的码头和20世纪后期的码头以及_世纪的码头有哪些不同?2.指名交流.3.媒体出示:老师也罗列了一些数据:_年_月30日,上海港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向前迈出一大步,上海跨入了千万等级世界集装箱大港行列.上海港和世界4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每月有_00个航班驶往世界各地.现在每天运往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达到3.1万标准箱;通过上海海关发出的商品几乎覆盖了全国各地.小节:这足以证明,上海在全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读了这些,生活在上海的你们自豪吗?现在的上海发展有着飞一般的速度,现在我们一起展望上海港明天的样子.四.活动四:展望上海港的明天.1.在小组中学习P34〝上海的明天〞等内容(出示),并交流.2.媒体出示老候船楼倒塌图片:原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的老候船楼在3秒钟内轰然倒塌.3.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效果图位于北外滩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将建成国际客运码头,设置三个国际大型旅游船泊位.4.上海的船舶工业将从黄浦江边向长江口搬迁,建造多个造船基地.到_年,上海将成为世界的造船基地.5.出示:上海港全景和上海港的早晨图片.6.小结:同学们,为了使上海港更美丽,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为上海港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哦!五.活动五:通过作业来巩固我心中的上海港.出示作业单:7.从小渔村到〝大上海〞一.课中练习:(得星数:)说一说:能说出上海市市标的组成和含义.二.课后作业:(得星数:)说一说:向爸爸.妈妈介绍上海的简称〝沪〞的由来.三.学习评价课中练习由伙伴评,课后作业由家长评.(看书本说出市标含义.〝沪〞的由来的得一颗星,能不看书本说出〝沪〞的由来的得二颗星,在此基础上,又能说出市标其中一个图案的含义的加一颗星,以此类推,说出二个图案的得四颗星,三个图案的得五颗星.)学习了这么多,我相信你们会永远记住这一切,也会继续以上海的飞速发展而自豪.板书:7.从小渔村到〝大上海〞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小渔村(大)上海(扈)经济发展(沪)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3《买卖中的道德》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前段时间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和台湾的塑化剂事件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此类事情更是层出不穷,诚信嫣然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性的问题,因此我选择《买卖中的道德》作为我的说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在买卖的过程当中道德的重要性.一.说教材:《买卖中的道德》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从买家和买家这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探究买卖中的道德问题.从中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明白生活中处处要讲道德诚信,懂得从自我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的社会公民.二.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三年级的学生都有过与自己的父母到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买东西的经历,这些购物过程中,他们的某些行为处于无意识状态,对于买卖中无论是商家还是买家的道德问题没有特别注意过,因此,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出发,总结.概括出正确的买卖道德和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三.说学习目标: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理解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重人.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一下学习目标:(1).懂得买和卖的行为都应当遵守道德(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3).初步理解诚信的普遍意义.四.说重难点:重点:如何理解诚信的普遍意义.难点: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应当遵守道德五.说教法学法教法: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学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凡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是他自己发现和化为己有的知识.〞在学法指导上,我本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原则,计划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欣赏.写传标语等形式亲身体验,合作探究.六.说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小小促销会和制作文明提示语完成目标1的评价.(2).在多种体验中从买家和卖家两方面体会买卖中的道德实现对目标2的评价.(3).在教师小结中学生体会到诚信的普遍意义,实现对目标3的评价.七.学习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四个环节: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身临其境3畅所欲言体会道德4老师小结学生感悟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打开电视,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个吸引人眼球的广告,商品经过广告的推销和宣传,销售量会大大的提高,可是那些广告是真实的吗?能够如实的反映商品的质量和效果吗?下面请看一则广告.老师出示减肥广告视频师:通过观看广告,你有什么感受?(通过学生的交流初步感受对广告的可信度产生的怀疑.){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播放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从热点新闻出发,引入话题,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主题活动作了前期必要的铺垫.}二.身临其境感受诚信1.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可是张老师就没有大家的火眼金睛,于是忍不住买了几盒,吃了一个疗程之后,不但没有广告上说的一样苗条,反而拉起了肚子,这则广告并没有如实的反映药品的功能和效果,显然是一则虚假广告.2.在生活中你们有过像张老师一样被虚假广告所欺骗的经历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经历)3.看来大家的这种经历还真不少,那你想对做虚假广告的商家说些什么呢?(出示板书:讲诚信)只有在广告中真实的反映自己商品的质量,这样的商家才是讲究诚信的.4.为了规范商家的行为,防止虚假广告的产生,我国制定了第一部广告法.(_94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并于_95年2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的第一部广告法.) 师:刚刚过去的3月_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我们遇到虚假广告或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是应该学会拨打_3_消费者权益热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师:以上说的虚假广告只是商家经营的个别现象,大部分的商家还是非常讲诚信的,在你所接触到的商品中有没有让你很满意的品牌和商品呢?举例说一说(学生汇报)听了大家的发言,让我知道良好的诚信是一个品牌的良好保证.一些大的品牌会把质量和诚信当作生命线,因为他们知道做生意和做人一样都要讲诚信.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现场版的促销会,如果你是个讲诚信的经营者,你会如何推销自己的商品呢?学生就手中的商品向大家进行推销(引导学生从价格,质量,质地等方面介绍)生:介绍铅笔,文具盒,衣服等日用品.同学们各个都是精明的商家,知道只有货真价实才能得到顾客信赖的道理.{设计意图:针对小学生直观形象的认知特征,针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生活性.活动性.趣味性〞的特点,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小品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用双眼去观察.发现更多的问题,从中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从而认识到道德在商家经营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三.畅所欲言体会道德1.师:在买卖过程中不光卖东西的人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做到〝诚信〞二字,就是我们买东西的人也要讲道德,做一个受欢迎的顾客.那么在超市里人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看张老师在超市里拍到的这些照片.(放映在超市里拍了到的图片)2.师:在刚才的这些照片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交流初步感受到在购物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不文明的现象.)3.师:是啊,在超市工作的售货员也很苦恼,于是写下了这样的一封信(我是一名超市的售货员,我们当然希望顾客多买些商品.不过,商品买得多,也不一定是受欢迎的顾客,比如:有的人在购物场所大声说笑,影响他人;有的随手乱拿乱放商品;有的人在交款时不排队;还有的人把商品包装甚至商品本身都弄坏了,可是根本不告诉我们……).老师范读师:看来不文明的行为给商场和工作人员带来的麻烦可真不少,那同学们能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是如何文明购物的?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你又是如何做的呢?生:有时候我们在选商品的时候会拿好几种做对比挑选一种或几种自己需要的,其余不需要的我会把它放回原处.生:我看见顾客拆开包装袋我会上前阻止他生:我看见有人直接用手抓散装的食品时,我会悄悄递给他一把夹子.师: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有一个倡议,希望同学们在自己做好文明顾客的同时,能用实际行动提醒大家文明购物.(学生自己制作商场超市的文明提示标语) 学生展示自己做的标语并汇报标语用在哪里才会起到他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看信,看录像,等形式,勾起学生对日常购物经历的回忆,再现出生活画面.采用〝听一听〞.〝看一看〞.〝谈一谈〞.〝议一议〞.〝想一想〞.〝画一画〝等,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感悟后交流,在理解中升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四.教师小结学生感悟作为顾客我们要遵守道德,作为经营者要讲诚信,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买卖中的道德》,不管是顾客还是经营者,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一则公益广告上说,人人迈出一小步,社会迈出一大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设计意图:教师小结,将本课的重点进行概括,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五,说板书买卖中的道德卖家讲诚信买家讲道德。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中文万能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中文万能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b655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1.png)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中文万能版
一、说课目标
通过本次说课,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品德、社会,以及品德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好惯,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课重难点
品德与社会的关系是本次说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课堂上的活动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品德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自身品德的提高,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说课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教材准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
3.教学活动设计:介绍品德和社会的关系,讲授“做好事不留名”的道理,组织小组讨论,开展课堂活动和展示等;
四、说课过程
1.导入活动: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品德和社会的概念,激发学
生的兴趣;
2.讲授课文:通过讲述“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向学生传递正
确的道德观念;
3.展开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做好事不留名”的话
题展开自由讨论和交流;
4.开展活动:学生分组展开“做好事不留名”主题活动,传递正
能量;
5.展示成果:学生向全班展示活动成果,分享个人体会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
品德与社会的关系
做好事不留名
六、课后反思
本次说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了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轻
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品德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强化了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品德与社会》品德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品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ce3953503d8ce2f006623a7.png)
《品德与社会》品德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这一课是小学六年制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的第一课《学看平面图》我把本课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有两个重点一是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和图例二是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从中找到指定位置后半部分重点则在于让学生学画简单的平面图二、学情分析:我授课班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都比较强但在方位感和思维方面存在不足三、教学目标确定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中提出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具有爱心、有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此我设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和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到某一点的位置(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能用简单的图形表达出来四、教学重难点确定依据: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理念我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我确定了这一课的重难点: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五、教学准备:准备几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和一些动物卡片六、教学设想:在授课之前我设想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交朋友是每个孩子都非常愿意做的事我抓住这一特点主动与孩子交朋友因此带来问题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开始本课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充分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欲望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七、说教学流程:(一)轻松谈话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我很喜欢交朋友也很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和我做好朋友那么有空我能去你家玩你能告诉我你家的具体位置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我永远记住你家的位置呢(画图)是啊通过你的简易图我就可以准确的找到你家了那么在会画图之前我们要先学会看平面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看平面图》这一课无处不在的精品无处不在的精品师:孩子们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向和位置还记得平面图上怎样确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板书〉(设计这一环节是使学生能把各科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二)教学看懂平面图1、师:你们想去动物园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动物园里有什么箭头指的始终是北面大街、售票处等叫图例师:孩子们你们想看什么动物呢分组商量选出最喜欢的三种动物并说出这些动物在平面图上的位置让我们去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吧!(出示课件)2、师:在实际中我们要想很快地找到想要看的动物就需要我们看懂平面图那么才能看懂平面图呢(师板书:看懂图例、弄清方向)3、师:(教师继续出示课件)你们谁能看懂这幅医院的平面图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介绍位置)4、师:除了动物园、医院的平面图你们还在里见过平面图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你能说出每个平面图的名称?师小结:平面图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方的全貌还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三)教学画平面图1、引导学生看书56页初步学画平面图2、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教师自己就读过的小学的《学校平面图》看了老师画的平面图,你能画出我们校园的平面图?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来表示图例3、学生展示作品(四)总结师:你们这节课都学了什么(通过学生汇报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五)作业师:把你们画的平面图展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并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中文万能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中文万能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6869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1.png)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中文万能版一、教学背景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
我们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意识,本节课将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公民素养为主题,通过具体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升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公民素养的重要性和作用;2. 能够描述并分析常见社会问题;3. 通过讨论和合作,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方案;4.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1. 公民素养的意义和作用通过简单的故事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公民素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行为和思维来影响社会。
2. 认识常见社会问题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贫困和霸凌等,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3. 合作解决社会问题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创新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4. 提升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公民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以情境教学为主,通过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发表观点。
3. 利用板书和PPT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概括,方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观察和小组展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六、教学延伸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给学生,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社会问题,以及参与社区和环保活动。
七、课堂设计1. 导入:播放视频,引发学生对公民素养的思考。
2. 提出问题: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社会问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最新2018】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共9篇)-推荐word版 (21页)
![【最新2018】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共9篇)-推荐word版 (21页)](https://img.taocdn.com/s3/m/ce4f4ee284254b35eefd3471.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共9篇)篇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共9篇)篇一: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说课模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08017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什么版《品德与社会》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学目标,三是说教一、说教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课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几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理解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几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四、说教法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我校几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3—5分钟)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7篇)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f4815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f.png)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7篇)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中的第一个主题中的课文。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通信及交通方面的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和交通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通信和交通领域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介绍了通信工具的演变和发展,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目标定位为: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
(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通信素养,懂得通信的基本礼貌,形成良好、文明的意识和行为。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了解通信领域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说教法:由于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身边的通信工具有一定的认识,但了解并不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虽已经掌握了一些通信工具的操作方法。
但对于古代的一些通信方式却比较生疏。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制作了多__课件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网页,指导学生按照“选择感兴趣的通信方式__搜索整理__交流汇报”的步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接着我又设计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信箱将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发送给在坐的老师或同学”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600b16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b.png)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第一单元第2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第一课时。
主要是使学生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感受家乡的变化,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贴近,易于感知。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教材适用于全国,因此教材内容并非局限于某一家乡。
所以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②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③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2)能力目标:①通过调查活动、访问活动,体会探究问题的重要性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目标:①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②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③增强环保意义,树立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志向3、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本课的难点是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4、教学准备:①学生举办“家乡美景照片展”。
由同学组织收集照片、布置照片展板、设计投票卡、组织全班同学投票、统计票数并评出奖项。
②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向亲人或朋友询问等办法了解山海关的风景名胜。
③自制电子地图。
④教师自制课件。
5、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向面四年级的学生,运用学习中常用的访问、调查、收集、整理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展示收集来的材料、猜谜、评选小导游等活动,使学生对课堂有积极性的关注,能够主动的全程参加课堂学习,收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发现法,并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品德与社会《传递文明的纸》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寻根问祖”主题二“伟大的发明”课题一《传递文明的纸》。
本单元让同学从现实生活中体验感受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
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了解纸的发明、制作过程和纸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究蔡伦成功的原因以及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⑵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鞭策、鼓励学生,发扬古人勇于创新的精神。
2、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鞭策、鼓励学生,发扬古人勇于创新的精神。
3、教学准备:(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内容,加深体会,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
)
⑴学生查阅与造纸术有关的资料
⑵学生体验活动时所需的各种材料,如:小块的石头、竹片、皮革、树叶、铅笔、钢笔等。
二、说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传递文明的纸》这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体验活动和思想交流等活动。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深刻地意识到纸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感受认识到造纸术的伟大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设计理念
㈠教学目标的确定:
针对《传递文明的纸》一课,“教师用书”中是这样表述教学目标的:
1、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通过讨论、探究、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并通过与纸发明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
3、了解纸的作用,特别是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我仔细分析这一教学目标,发现它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的。
“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了解纸的作用,特别是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是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提出的。
“讨论、探究、体验、对比、感悟、了解、认识”是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提出的。
“感悟中国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提出的。
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完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但是,经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我发现这一教学目标存在着漏洞和不科学之处,相应地作了一些调整。
原教学目标中提到“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我觉得这一提法比较模糊。
如果单纯地组织学生去评价蔡伦,学生会说些什么呢?可能也就是蔡伦很聪明、很能干之类的评价。
这样肤浅和空洞的评价又有什么价值呢?我们知道:蔡伦之所以获得了成功,是他善于学习借鉴前人经验并且留心观察、反复实践、大胆创新的结果。
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恰恰是当今社会成长中的孩子所缺失的,也是一个人想获得成功所必须的。
因此,我用“探讨蔡伦成功的原因”替换了这一目标。
㈡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将《传递文明的纸》这一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进行:
第一板块:体验活动,体会纸的重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这说明了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一开始就用生动的语言导入:开门见山,直击主题,从已有生活经验中提炼,以帮助学生了解纸在当今社会的巨大作用,从而得出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把学生引入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研究关于“纸”这个话题的兴趣。
接着,开展“体验交流”我请学生拿出自己选用的除纸以外的材料进行写字或绘画,并在小组里从
“我用来书写或绘画的材料是什么;与用纸相比,用这种材料书写、绘画有什么不同呢;以及我的体会”三方面进行交流。
从这些亲身实践中,学生自然而然体验到了“用于一般的书写绘画还是‘纸’好”。
然后通过“古今对比”并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感受到:纸作为书写材料的作用!
第二个板块:交流讨论,了解纸的产生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探究,了解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
在阅读书本、充分讨论交流以后,引导学生叙述蔡伦造纸的过程,明白造纸的流程,然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看到这幅纸的制作流程图,你想说什么特别是让学生认识到了用来造纸的原料是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创造。
同时,作为中国人应为古人的伟大发明感到自豪。
第三个板块:观察体验,明晰纸的传播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更要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对民族的热爱。
为此,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利用课件展示地图作为形象认知的中介,帮助学生接受抽象认知的内容。
引导学生探究了我国造纸术对外传播的过程,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评价历史人物,了解世人对蔡伦的评价,引发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探究中学生自然感悟我国的这项发明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它的传播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世界方明的重大贡献,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目的。
第四个板块:拓展延伸,探寻纸的发展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从内心里体验到纸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们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离不开纸。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创造,唤起学生心灵的激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接着我是这样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的:“正是因为有了纸,我们才能够在课堂上捧着精美的课本学习文化知识;正是因为有了纸,优秀的文学作品、先进的文化才能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正是因为有了纸,人们的生活、工作才会如此方便。
因此,可以说,纸为传递世界的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你想对发明纸的中国人说些什么呢”用这样的问题作结,更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这样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虽然我的设计还很不完美,但我相信只有在品德教学中且行且思,不断改造自己,我才能成长。
我深信,通过我在课堂中的组织、引导,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索、感悟、体验,并加以提升、引导,一定能唤起学生心灵的激荡;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小学品德与社会《传递文明的纸》说课稿
环城路小学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