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1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解析版)
【考点穿透】
【考向阐释】
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味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困园层》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

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存在因伤时而进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修地发出哀喂。

诗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

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中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意象货析、意境品味。

1.意象赏析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无品可上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象,是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感体易秘食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象资桥极日士要华是体先动的自然景象。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2.意境品味
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品味题目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描绘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方法探究】
一、景物形象鉴赏要求
1.“诗中赏画”。

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赏析画面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

2.“画中品诗”。

由景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一般而言,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即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二、意象赏析角度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示例: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骤:
1.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2.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3.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三、意境品味角度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示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典例在线】
【1-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8. 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示例一:肃杀的景象。

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

示例二:绚烂的景象。

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可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

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

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

【解析】
考查对诗句景物意象的鉴赏。

“角声满天秋色,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的意思是: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秋色”一词可理解为秋天的色彩,这个词点明了当时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肃杀的景象。

结合“角声满天”“半卷红旗临易水”及“报君黄金台上,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写出了将士们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的精神。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
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秋色”更能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及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

【2-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选自《全宋词》)14. 词中说“问我去何之”,“我”最有可能去怎样的地方?请根据词意概括作答。

【答案】
环境宁静优美、生活自由惬意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内容和作者心理的分析。

本词的下阕抒情含蓄委婉。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意思是:美好的江山好像在那儿等着我似的,这种感觉大概只有陶潜能理解吧。

想要问我到底去何方,你随之而来,自然就知道了。

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由惬意的田园生活的渴慕之情;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到宁静美好的山水田园中,享受自由安适的归隐生活之意,意味无穷。

【3-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元好问的《阳兴砦①》,完成小题。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②,几向此中行。

【注】①阳兴砦(zhài)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

金末,蒙古军入侵山西,作者曾避兵阳曲山中。

②避营马:避骑兵夺马。

(1)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答案】
“年年”是“每一年”之意,强调为了躲避骑兵夺马,每一年都要来阳兴砦来逃避。

既表现鑫末战乱常年不断,也表现出阳兴砦的偏僻和安静,是个天然的躲避战乱之所。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描写了阳兴砦所处位置,和自然环境。

要穿过乱石,从樵夫打柴的小道才能到达,足见其位置的“偏僻”;“戍城”点出了阳兴砦的功能——防守的重镇,“重岗”表现阳兴砦的外围环境,被一层层的山岗围绕,由此可见其“偏”和“险”。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描写的阳兴砦的社会环境,民风淳朴,鸡犬相闻,好一派宁静的场景,这与外面兵凶战乱的状态仿佛就是两个世界,宁静而祥和。

故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偏僻、宁静(祥和)的特点。

【4-2022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乙】游南斋
韦应物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

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1)甲诗用一“没”一“”来写春汛之猛;乙诗则通过春水、高林、“”等意象,抒写春日出游的感慨。

【答案】
(1)动;红药(晚露、荒冈、筠等)。

【解析】
春天到来了,春雨把池里的水涨满了,小草生机勃勃的生长。

人们高兴的喝着新酿的酒,鸟儿尽情的歌唱。

古人用如此简短的四句话,就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春的景象。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春水》是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草堂时的作品,成都春汛,溪水猛涨,“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桃花浪”即桃花汛、桃花水,首联描写春江水涨。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意思是:早上起来一看,溪水已经淹没了沙滩的边缘,甚至淹到了草堂的木柴门边,江水不断涌现,柴木门在水中的倒影不断变换,好像是水在推动柴门。

“没”“动”两个字,写春汛之猛;《游南斋》作者韦应物,诗风恬淡高远,抒写了春日出游的感慨。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结合诗歌内容,池上佳禽发出动听的叫声,僧斋整日都非常的幽寂。

夜晚时分,高高的山林里露水清冷,红药静静生长着无人来采摘。

池中春水不生烟,荒冈所呈现出的阴影遮蔽了岩石。

不应每天早晚都在这游历,实在是成了白白浪费时间的人。

乙诗选取了春水、高林.红药晚露、荒冈、筠等意象。

【5-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 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解析】
考查诗句赏析。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为: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前一句描摹了黄莺啼叫,争相飞向向阳的树木的情景,可概括为:啼莺争树。

后一句描摹了飞燕衔泥,在春风中飞舞的春景。

可概括为:泥燕剪风。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是动态描写;这两句诗写乱花、浅草,是属于静态描写。

【6-2022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鉴赏(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 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即起伏的山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辽远的荒原,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答案】①平坦的原野②奔流的长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本联写了四种景物,分别是“山”“平野”“江”“大荒”,按按横线前后短语的结构,两个空可分别填入: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

【7-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

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

拳,屈曲。

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1. 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___”“风灯”“宿鹭”“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答案】①江月②跳鱼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重在梳理出诗中的意象。

意象即诗中出现的景物,可组成特定的意境。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意为: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船中桅杆上的风灯照耀着夜空,时间马上就要进入三更天。

由此可知,“江月”“风灯”都是其中的意象;“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的意思是: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由此可见,“宿鹭”“跳鱼”也是文中的意象。

【8-2022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概括作者笔下“沧海”的两个特点。

【答案】
(1)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解析】
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展现海水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体现其气势雄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的意思是汹涌之意;表达了沧海的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银河里的灿烂群星都从浩瀚的海洋中涌现,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与胸怀,表现其胸襟开阔。

据此概括即可。

【9-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
元·许有壬
春山碧。

诗成马上应相忆。

应相忆。

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生有别休多惜。

但悲后会知何日。

知何日。

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2)词中写“暮云”和“断鸿”有什么作用?
【答案】
“暮云”写的是傍晚的云彩,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了词人与友人分离而产生的思念、忧伤之情。

“断鸿”指失群的孤雁,这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因与友人分离而产生的孤独之感。

这两个意象,形象生动,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意象的理解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暮云心绪,断鸿消息”意为傍晚的云彩牵动着我无边的心绪,离群的大雁发出阵阵鸣叫,就好似我与友人失去联系。

“暮云”本是傍晚的云霞,是景物描写,并与“心绪”相连,结合“但悲后会知何日”可知,作者用傍晚的云衬托了词人因思念友人而产生的忧伤情绪。

“断鸿”指失群的孤雁,这里喻指与友人不能相见的词人。

由此可见,一景物,一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之感。

【10-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①,荷锄觇②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注释】①远扬:桑枝。

②觇(chān):察看。

9.诗歌展现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试结合颈联内容赏析。

【答案】
示例:燕子回来了,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主人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

他们都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展现出人们和平与安定的生活状态。

【解析】
此题考查结合诗句赏析诗歌的能力。

颈联“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

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

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
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人们和平与安定的生活状态。

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像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拓。

【11-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依据对全词的理解,将下面的批注补写完整。

减字木兰花•姚江阻雨
[明]赵宽
寒风吹水,微波鼓作鱼鳞起。

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

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

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

批注:
(1)“横”与题目中的“阻”呼应,描绘出________
【答案】客子苍凉秋雨中思归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根据题目“姚江阻雨”,联系词文“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可知,本欲渡江却为茫茫秋雨所阻隔,客子只好泊船靠岸。

客子观雨思归,描绘出客子苍凉秋雨中思归的景象。

【12-2021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

碛中作①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②,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③
[唐]岑参
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选自《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这首诗是岑参赴安西途中经过大沙漠时所作。

碛:沙漠。

②天:形容极西的地方。

③镇西:安西大都护府。

辛文房评价岑诗超越“常情”。

任选上面一首诗歌,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其超越“常情”的体现。

【答案】
示例(1):《碛中作》:这是一首边塞诗。

“欲到天”写出边塞离家之远,“辞家见月两回圆”表明诗人对故乡、亲人思念之殷切。

但诗人不作“常情”,并不低沉、哀伤。

在远离亲人、无处可宿的现实中,在无边无涯的荒凉大漠中,用“走马西来”的形象、“平沙万里”的阔大,表达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示例(2):《醉里送裴子赴镇西》:这是一首送别诗(边塞诗)。

诗中写自己在饯行的宴席上喝醉了酒,
可见诗人满怀惜别的情意。

但诗人不作儿女情长,着力描绘了裴子扬鞭策马,直上天山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裴子勇往直前、奔赴边疆的爱国热忱。

这也是诗人自己的勃发的诗情。

可见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考生要抓住题干中“超越‘常情’”这一提示来分析诗中超越“常情”的表现。

先理解“常情”就是一般同题材的诗中常见的情感,而超越“常情”是说该诗的抒发的情感有别于同题材的诗的感情。

(1)《碛中作》是一首边塞诗。

首句,“走马西来欲到天”,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

“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次句,描写一轮团圆的明月当空朗照的景象,这触动诗人对故乡、亲人殷切的思念之情。

三、四句,写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而是想象碛中之景,秒描写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

景色虽然苍凉,但诗人的感情并不低沉、哀伤。

在诗人笔下,在远离亲人、无处可宿的现实中,在艰苦的戎马生涯,荒凉的边疆地域,用“走马西来”的形象、“平沙万里”的阔大,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2)《醉里送裴子赴镇西》是一首送别诗(边塞诗)。

前两句,“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写自己在饯行的宴席上喝醉了酒,可见诗人满怀惜别的情意。

三、四句,“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写诗人虽喝醉了酒,但他不作儿女情长,着力描绘了裴子扬鞭策马,直上天山的英雄气概。

这虽是一首送别诗,但是一改送别诗的离愁别绪,而是想象友人勇往直前、奔赴边疆的爱国热忱。

【13-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两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鸳鸯湖棹歌
清·张燕昌
满湖烟雨湿莺声,庭院飞飞散落英。

目断长虹睛亦雨,舂来难得是多睛。

【注释】①张燕昌:清代嘉兴学者。

偶阅《昌国志》赋得《补陀洛迦山图》
元·吴莱
甬东东际控东荒,蓬莱北界跨石梁。

天风吹来黑水国,海雨洒过青龙洋。

宝陀山高此孤绝,善财洞近争峴裂。

黄金沙土结香云,白玉树花飘瘴雪。

(1)两首诗都写“雨”,为何《鸳鸯湖棹歌》用“湿”,《偶阅《吕国志〉赋得(补陀洛迦山图》》用“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湿”意为沾了水或含水分多,写出了嘉兴群天多雨,江南烟雨蒙蒙的特点,有柔美之感。

“洒”意为把水泼散开来,形象表现了舟山海雨大而密,有壮美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解此题,首先明确“湿”“洒”的本意,然后据语境理解文中义。

“满湖烟雨湿莺声”烟雨笼罩之下,鸳鸯湖朦胧而静谧,不时传来阵阵莺的啼叫,仿佛人间仙境,静谧而安宁,“湿”突出了江南烟雨蒙蒙的特点,给人柔美之感。

“海雨洒过青龙洋”大雨滂沱,就像天公在海面随手挥洒,写出了舟山海面的壮阔。

“洒”写出了海雨大而密的特点。

【14-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市中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
(甲)
子夜昊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①。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乙)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

桂香。

趁着风飘荡。

砧声②催动一天霜。

过雁声嘹亮。

叫起离情。

敲残愁况。

梦家山身异乡。

夜凉。

枕凉。

不许愁人强。

【注释】①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

②砧声:这里指捣衣声。

17.(甲)[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________、________、捣衣声等。

【答案】17.月秋风(风)
【解析】
本题考查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长安一片月”“月光”都描写了月;“秋风吹不尽”“趁着风飘荡”都描写了秋风。

【15-2021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真题】2021年是徐渭诞辰500周年,相关部门打算修葺徐渭故居青藤书屋,设计组在拟订植物造景方案时搜索到下文。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长物志卷二花木
[明]文震亨①
弄花一岁,看花十日。

故帏箔②映蔽,铃索护持,非徒富贵容也。

第繁花杂木,宜以亩计。

乃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

或水边石际.,横偃斜披;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

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

又如桃、李,不可植于庭除,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林中,不宜多植。

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置药栏,最古。

杏花差不耐久,开时多值风雨,仅可作片时玩。

蜡梅,冬月最不可少。

他如豆棚、菜圃,山家风味,固自不恶。

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更有石磉④木柱,架缚精整者,愈入恶道。

至于艺.兰栽菊,古各有方。

时取以课.园丁,考职事,亦幽人之务也。

志《花木第二》。

【注释】①文震亨:文征明曾孙。

文家对花木造园等颇有研究,文征明有两方印章一刻“辛夷馆”一刻“玉兰堂”。

②箔:帘子。

③铃索护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记: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

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

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

诸宫皆效之。

④磉:柱下的石墩。

青藤书屋如果遵循文震亨的审美观修葺,会出现类似《暮春归故山草堂》一诗中的花木景观吗?请结合诗、文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

【答案】
诗中写到“辛夷花尽杏花飞”“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展示了“四时不断,皆人图画”的花木景观。

诗中故山草堂选择花木品种、按照花时搭配种植、关注种植位置等符合文震亨的审美观,所以类似的花木景观可能会出现在青藤书屋。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探究和归纳概括能力。

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16-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 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答案】①历历②芳草的茂盛
【解析】
本题考查品析词语。

题空一:“晴川历历汉阳树”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历历: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