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5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滕王阁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知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唐代诗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出了贡献。

王勃的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

主要作品:《山亭夜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采莲曲》《登城春望》《滕王阁序》《上绛州上官司马书》《游庙山赋》等。

[知背景]
王勃26岁那年秋天,即其发生意外身亡前两个多月,前往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公重修了江南名楼滕王阁,并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同时都督阎公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借此机会在众宾客面前夸赞他的女婿,于是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一
篇序文,到时候只要当着众人的面再写出来就可以了。

在宴会上,阎公准备纸笔,遍请宾客,别人当然不敢,也不好驳了阎公的面子,可是,当请到王勃的时候,他神情自若,欣然命笔,于是就有了流传后世的《滕王阁序》。

[知常识]
1.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送,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

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中国四大名楼
中国四大名楼,即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崔颢在《黄鹤楼》中描绘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景,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

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现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文章由洪州的位置、地势、人才写到宴会,用铺陈夸张的笔法写
出滕王阁的壮丽及周围的三秋风光,渲染宴会的盛况。

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和身世感慨,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表达了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

文中虽然也流露出封建文人的悲观宿命情绪,但人生态度还是积极的。

一、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豫章故.郡形容词,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
(2)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3)俊采
..星驰名词,人才
(4)宇文新州之懿.范形容词,美好
(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6)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腾蛟起凤,孟学士
..之词宗
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2)千里逢迎
..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3.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2)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3)徐孺下.陈蕃之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
(4)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动词,全、都是;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无标志判断句)
译文: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的洪都府。

(2)宾主尽东南之美(无标志判断句)
译文:赴宴的宾主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无标志判断句)
译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般灿烂夺目啊,那是孟学士文章的辞采。

(4)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无标志判断句)
译文:紫电清霜啊,那是王将军武器库里锋利的宝剑。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宾语“何”置于“知”前)
译文:我年幼知道什么。

(6)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定语“雅望”置于中心词“都督阎公”后)
译文: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豫章: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南昌,为汉豫章郡治,所以说“故郡”。

宋初将豫章改为“洪州”,所以说“新府”。

B.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

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C.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

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

D.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南部地区。

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

解析:选A“宋初”应为“唐初”。

[步骤二]文意理解
6.下列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概写了滕王阁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最后一句是谦恭的话,表明自己年纪轻轻就有幸参加这次盛会。

B.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

C.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人杰地灵”一语。

D.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解析:选C照应前文“俊采星驰”。

二、阅读课文第2、3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俨骖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时维.九月语气词
(2)序属
..三秋名词,时序;动词,属于
(3)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极尽
(4)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如同
(5)潦水
..尽而寒潭清名词,蓄积的雨水
(6)披.绣闼,俯雕甍动词,开
(7)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辽阔
(8)川泽纡其骇瞩
..动词,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异
(9)彩.彻区.明名词,日光;名词,天空
(10)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11)烟光凝而.暮山紫连词,表并列
(12)钟鸣鼎食之.家助词,的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序属三秋
..
古义:秋季的第三个月。

今义:三个秋季。

(2)俨骖于上路
..
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走上路程,上轨道。

4.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

(1)上.出重霄名词作状语,向上
(2)下.临无地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3)山原旷其盈视.动词作名词,视野
(4)川泽纡其骇.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吃惊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
译文: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到崇山峻岭去寻访美好的风景。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译文:渔船上的人在夜晚唱起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

(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被动句)
译文:排成行阵的雁群为寒气所惊,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步骤二]文意理解
6.下列对有关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解析:选D此句运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所见并不都是实景。

7.下列对本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虽然没有脱离传统悲秋的习惯,但却将心中的豪迈注入了眼前的秋景,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B.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构成“当句对”。

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D.本部分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解析:选A应该是“作者一反传统悲秋的习惯,将心中的豪迈注入了眼前的秋景,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三、阅读课文第4、5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副词,刚,顿时;形容词,迅速
(2)纤歌凝而白云遏.动词,阻止
(3)穷睇眄
..于中天动词,看
(4)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5)时运不齐
..,命途多舛.动词,有蹉跎,有坎坷;名词,乖违,不顺
(6)北海虽赊.形容词,远
(7)穷且
..益坚形容词,困厄、处境艰难;连词,却、可是
(8)觉宇宙之无穷.形容词,穷尽
(9)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投无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所赖君子见机
..
古义: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2)阮籍猖狂
..
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狂妄而放肆。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
(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看,望
(3)屈.贾谊于长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本处指贬谪
(4)窜.梁鸿于海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窜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纤歌凝而白云遏。

(被动句)
译文: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

(2)怀帝阍而不见。

(被动句)
译文:怀念朝廷却不被起用。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状语后置句)
译文:远望长安,遥看吴会。

[步骤二]文意理解
6.对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处困境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D.“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解析:选D“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错。

7.下列对本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部分由对登高的描写转而引出对人生的感慨,从全文看属于文章的过渡部分。

B.本部分以议论抒情为主。

登阁四望所见绚丽秋景,自然引发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瀚宇宙,体悟天地之大,一时“宇宙无尽”与“人生有限”形成强烈对比,个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无奈的宿命感,都让人悲从中来。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全文最具有思想意义的警句。

历来有志之士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
不消沉放弃。

D.本部分运用了大量典故。

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含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

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解析:选A本部分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对人生的感慨。

四、阅读课文第6、7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介
..书生数量词,一个
(2)等.终军之弱冠动词,同于
(3)叨.陪鲤对动词,惭愧地承受,表示自谦
(4)恭疏短引.名词,序
(5)慕宗悫之.长风助词,的
(6)奉晨昏于.万里介词,到
(7)是所望于.群公介词,对
(8)抚凌云而.自惜连词,表承接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知识解读
“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代词等。

《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考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在新课标全国卷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往往融合到翻译题和断句题中,进行隐性考查。

答题方法
(1)代入筛选法。

答题时先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看看替代后句意是否通顺、恰当。

如通顺,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2015年山东卷中“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和“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两句,判断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第二句是我们熟悉的课文《鸿门宴》中的句子,句中的“乃”是副词,译为“于是,就”,把这个用法和意义代入第一句中,句意讲不通,由此判断两句中的“乃”意义和用法不同,结合语境分析,第一句中的“乃”是副词,译为“才”。

(2)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句子的大意是“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由此确定“焉”是兼词“于之”“于此”,“兴焉”即“在这里兴起”。

(3)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之”用在主谓之间,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见”和“于”组合可表被动;“是”和“之”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判断句的标志有“者”“也”“乃”等。

(4)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表揣测语气)皆出于此乎”(《师说》)。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表商量、期望、祈使语气),如“吾其(语气副词,还是)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5)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

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

《兰亭集序》中的两个句子“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兴怀”,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到达”,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请完成【课时达标训练】第7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敢竭.鄙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2)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3)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名词作动词,变为荒丘废墟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判断句)
译文: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书生。

(2)奉晨昏于万里。

(状语后置)
译文: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

[步骤二]文意理解
4.下列各项中,属于写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之感的一项是()
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B.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C.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D.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解析:选C A项,写空有报国之志的感慨;B项,再次感叹怀才不遇、知己难逢;D项,作序的意图。

5.下列对本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作者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请缨;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B.本部分含蓄地叙述了作者弃官侍父“路出名区”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

然后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亲的教诲和今日拜谒阎公,都是值得喜悦的事。

C.作者追昔抚今,抒发心事,表达了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门的苦闷,也暗示了自己不甘心做“一介书生”的决心。

D.第七段提到潘岳、陆机的目的是自比,自己的才华与他们相当,流露出作者恃才放旷的个性。

解析:选D写及潘岳、陆机的目的是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王勃身处困境却不甘沉沦的慷慨悲歌,反映了他理想的人生境界,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情怀。

这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表达的意思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甲:作者悲悯古人,实是自况,以此抒发怀才不遇的郁愤。

王勃虽有才华,但壮志难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介书生的力量是渺小微弱的,他面对现实又不甘沉沦,虽然不为官去侍奉父亲,但志向不灭。

在失望中希望,在失落中追求,在困厄中超越。

学生乙:“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沉默中的爆发,奏出了士大夫阶层的人生价值:愈挫愈坚,矢志不渝,穷且益坚的高尚情操。

但我们又分明听到了他在现实面前的沉重叹息,与其说这是王勃的壮怀豪情,不如说是知识分子在理想家园与现实人生间的抑郁和彷徨。

言辞的矛盾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外化。

我的观点:
答案:王勃的内心世界有儒家士子血脉中一脉相承的“仕宦情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欲达而不可见机,则修养身性,保持高洁的操守,追求理想的人生。

王勃如是,李白如是,苏轼如是……艰难险阻泯灭不了他们济世的信仰。

既然天空是灰暗的,就在心灵中翱翔。

这种人生哲学,是对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

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

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

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

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

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

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跌宕起伏,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

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

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

既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

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
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

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

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

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课内·提炼]
困境中的王勃
他一个少年就已是才华出众的神童,还是一个集才情与壮志于一身的大文豪,更是一个开初唐近体诗格局,对盛唐乃至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代英才,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人生路途坎坷失意多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道出了他报国无门的无奈。

可坎坷失意并没有使他沉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正是一个有志之士身处逆境而壮志弥坚的真情流露。

可怜王勃英年早逝,但他的诗与歌,他的抱负与志气,是他留给子孙后辈最宝贵的遗产。

[课外·延伸]
1.直面挫折的张楚豪
如果不是获评“湖北最美中学生”,同学们也许永远不知道整天乐呵呵的张楚豪背后会有那么多辛酸和曲折。

张楚豪在十堰上初一时,父亲患了白血病。

那时,他下定决心,要用微笑面对挫折。

离中考只有3个月了,在上学路上,张楚豪被对面违章行驶的小货车迎面撞倒,并从下腹部碾压过去,造成了骨盆粉碎性骨折,不得不休学一年。

这没有让他悲观,一年后的中考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高二时,他在体育课上打羽毛球,却被同学的羽毛球拍无意中击碎了眼镜片,破碎的镜片划破了角膜,造成角膜破损,虹膜破裂,晶状体外露。

在送医院途中,他极力安慰误伤他的同学。

“不要告诉爸爸,不然会影响他的病情。

”躺在床上,张楚豪不忘叮嘱妈妈。

张楚豪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班上同学喝水剩下的矿泉水瓶,用积攒的钱为班上订了一份《环球时报》。

明年就要高考的张楚豪说:“学习再紧张,我也要抽时间看点自己喜欢的书,不然生活就无趣了。

”在接受采访时,张楚豪一直说自己很幸福,“我的目标也会实现的,就是考进中国人民大学或南京大学,我喜欢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2.苦斗病魔的高士其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

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

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

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

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

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

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3.名言警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