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7年高中数学必修一:1.2.1《函数的概念》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几部分组成:若 y=f(x)是由几部分数 学式子的和、差、积、商组成的形式,定义域
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集合的交集.
(5)实际问题:若 y=f(x)是由实际问题确 定的,其定义域要受实际问题的约束.
练一练
3.(1)求函数 y= 5-x+ x-1-x2-1 9的
定义域.
(2)将长为 a 的铁丝折成矩形,求矩形 面积 y 关于一边长 x 的解析式,并写出此函数 的定义域.
练一练 1.下列对应关系或关系式中,是 A 到 B 的函数的 是( )
A.x2+y2=1,x∈A,y∈B B.A={1,2,3,4},B={0,1},对应关系如图 C.A=R,B=R,f:x→y=x-1 2 D.A=Z,B=Z,f:x→y= 2x-1
解析:选 B A 错误,x2+y2=1 可 化为 y=± 1-x2,显然对任意 x∈A,y 值不一定唯一.B 正确,符合函数的定 义.C 错误,2∈A,在 B 中找不到与之 相对应的数.D 错误,-1∈A,在 B 中 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
[尝试解答] (1)对于 A 中的元素 0,在 f 的 作用下得 0,但 0 不属于 B,即 A 中的元素 0 在 B 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所以不是函数.
(2)对于 A 中的元素±1,在 f 的作用下与 B 中的 1 对应,A 中的元素±2,在 f 的作用下与 B 中的 4 对应,所以满足 A 中的任一元素与 B 中 唯一元素对应,是“多对一”的对应,故是函数.
(3)三个实例中变量的关系有什么 共同点?
提示: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 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 A 中的每一个 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 f,在数集 B 中都有唯 一确定的 y 和它对应,记作:f:A→B.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相关名称 ①自变量是 x. ②函数的定义域是 集合 A . ③函数的值域是集合 {f(x)|x∈A} . 显然值域是集合 B 的子集.
(3)函数的定义域是集合 A,值域是
集合 B 的子集.
(4) 函 数 是 一 种 对 应 , 是 “ 多 对 一 ” 或 “一对一”,而“一对多”的关系不是 函数关系.
[思考 2] f(x)与 f(a)有何区别与联系?
名师指津:f(a)表示当自变量 x=a 时函 数 f(x)的值,是一个常量,而 f(x)是自变量 x 的函数,它是一个变量,f(a)是 f(x)的一个特 殊值.
讲一讲 1.判断下列对应是不是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函数. (1)A=N,B=N*,对应法则 f:对集合 A 中的元素取绝 对值与 B 中元素对应; (2)A={-1,1,2,-2},B={1,4},对应法则 f:x→y= x2,x∈A,y∈B; (3)A={-1,1,2,-2},B={1,2,4},对应法则 f:x→y =x2,x∈A,y∈B; (4)A={三角形},B={x|x>0},对应法则 f:对 A 中元素求 面积与 B 中元素对应.
[尝试解答] (1)要使函数有意义,自变量 x 的取值 必须满足1x+-1x≥≠00,, 即xx≤≠1-,1,
∴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 x≠-1}. (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x|-x≠0, 即|x|≠x, ∴x<0. ∴函数的定义域为{x|x<0}.
求函数定义域的基本要求 (1)整式:若 y=f(x)为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 数集 R. (2)分式:若 y=f(x)为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使 分母不为 0 的实数集. (3)偶次根式:若 y=f(x)为偶次根式,则函数的定 义域为被开方数非负的实数集(特别注意 0 的 0 次幂没 有意义).
————————[课堂归纳·感悟提升]————————
1.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函数的概念,难点是函 数概念的理解及已知函数式求定义域问题.
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规律方法 (1)判断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方法,见讲 1.
(2)判断图形是否为函数图象的方法,见讲 2. (3)求函数定义域的基本要求,见讲 3. 3.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判断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 关系,见讲 1.
(3)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和 值域 .
[问题思考] 任何两个集合之间都可以建立函数关系吗?
提示:不一定.只有非空数集之间才能建立 函数关系.
[课前反思] 通过以上预习,必须掌握的几个知识点. (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 (2)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
观察下面的图形:
[思考 1] 怎样理解函数的概念? 名师指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函数概念 (1)集合 A,B 必须是非空数集. (2)任意性、存在性与唯一性:集合 A 中任何一个数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与之对应,即集合 A 中的 每一个数都能在集合 B 中找到唯一的数与之对应.
解析:选 D A 中的对应不满足函 数的存在性,即存在 x∈A,但 B 中无与 之对应的 y;B、C 均不满足函数的唯一 性,只有 D 正确.
讲一讲 3.(链接教材 P17—例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xx++112- 1-x; (2)y=|xx+|-1x.
[思路点拨] 分析所给函数式,列不等式 或不等式组,求出 x 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
(3)对于 A 中的任一元素,在对应关系 f 的作用下,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 如±1 对应 1,±2 对应 4,所以是函数.
(4)集合 A 不是数集,故不是函数.
判断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步骤 (1)判断 A、B 是否为非空数集. (2)判断 A 中任一元素在 B 中是否有唯一的 元素与之对应.满足上述两条,则该对应关系 是函数关系.
讲一讲 2.(2016·长沙高一检测)设 M={x|-2≤x≤2}, N={y|0≤y≤2},函数 y=f(x)的定义域为 M,值域 为 N,对于下列四个图象,不可作为函数 y=f(x)的 图象的是( )
[尝试解答] 由函数定义可知,任意作 一条直线 x=a,则与函数的图象至多有一 个交点,结合选项可知 C 中图象不表示 y 是 x 的函数.
[答案] C
判断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方法 (1)任取一条垂直于 x 轴的直线 l. (2)在定义域内移动直线 l. (3)若 l 与图形有一个交点,则是函数,若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点,则不是函数.
练一练 2 . 若 集 合 A = {x|0≤x≤2} , B = {y|0≤y≤3},则下列图形给出的对应中能构成 从 A 到 B 的函数 f:A→B 的是( )
5-x≥0, 解:(1)解不等式组x-1≥0,
x2-9≠0,
x≤5, 得x≥1,
x≠±3.
故函数的定义域是{x|1≤x≤5,且 x≠3}.
(2)设矩形的一边长为 x,则另一边长为12(a-2x),
所以 y=x·12(a-2x)=-x2+12ax,
定义域为x|0<x<12a.
第 1 课时 函数的概念 [核心必知]
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 P15~P16,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教材中的三个实例. (1)这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
提示:每个实例中都存在着两个变量.
(2)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采用什么形式 表述的?
提示:实例(1)中的两变量关系是通过关系式 表达的,实例(2)中的变量间的关系是通过图象表 达的,实例(3)中的变量间的关系是通过列表的形 式表达的.
(4)几部分组成:若 y=f(x)是由几部分数 学式子的和、差、积、商组成的形式,定义域
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集合的交集.
(5)实际问题:若 y=f(x)是由实际问题确 定的,其定义域要受实际问题的约束.
练一练
3.(1)求函数 y= 5-x+ x-1-x2-1 9的
定义域.
(2)将长为 a 的铁丝折成矩形,求矩形 面积 y 关于一边长 x 的解析式,并写出此函数 的定义域.
练一练 1.下列对应关系或关系式中,是 A 到 B 的函数的 是( )
A.x2+y2=1,x∈A,y∈B B.A={1,2,3,4},B={0,1},对应关系如图 C.A=R,B=R,f:x→y=x-1 2 D.A=Z,B=Z,f:x→y= 2x-1
解析:选 B A 错误,x2+y2=1 可 化为 y=± 1-x2,显然对任意 x∈A,y 值不一定唯一.B 正确,符合函数的定 义.C 错误,2∈A,在 B 中找不到与之 相对应的数.D 错误,-1∈A,在 B 中 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
[尝试解答] (1)对于 A 中的元素 0,在 f 的 作用下得 0,但 0 不属于 B,即 A 中的元素 0 在 B 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所以不是函数.
(2)对于 A 中的元素±1,在 f 的作用下与 B 中的 1 对应,A 中的元素±2,在 f 的作用下与 B 中的 4 对应,所以满足 A 中的任一元素与 B 中 唯一元素对应,是“多对一”的对应,故是函数.
(3)三个实例中变量的关系有什么 共同点?
提示: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 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 A 中的每一个 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 f,在数集 B 中都有唯 一确定的 y 和它对应,记作:f:A→B.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相关名称 ①自变量是 x. ②函数的定义域是 集合 A . ③函数的值域是集合 {f(x)|x∈A} . 显然值域是集合 B 的子集.
(3)函数的定义域是集合 A,值域是
集合 B 的子集.
(4) 函 数 是 一 种 对 应 , 是 “ 多 对 一 ” 或 “一对一”,而“一对多”的关系不是 函数关系.
[思考 2] f(x)与 f(a)有何区别与联系?
名师指津:f(a)表示当自变量 x=a 时函 数 f(x)的值,是一个常量,而 f(x)是自变量 x 的函数,它是一个变量,f(a)是 f(x)的一个特 殊值.
讲一讲 1.判断下列对应是不是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函数. (1)A=N,B=N*,对应法则 f:对集合 A 中的元素取绝 对值与 B 中元素对应; (2)A={-1,1,2,-2},B={1,4},对应法则 f:x→y= x2,x∈A,y∈B; (3)A={-1,1,2,-2},B={1,2,4},对应法则 f:x→y =x2,x∈A,y∈B; (4)A={三角形},B={x|x>0},对应法则 f:对 A 中元素求 面积与 B 中元素对应.
[尝试解答] (1)要使函数有意义,自变量 x 的取值 必须满足1x+-1x≥≠00,, 即xx≤≠1-,1,
∴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 x≠-1}. (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x|-x≠0, 即|x|≠x, ∴x<0. ∴函数的定义域为{x|x<0}.
求函数定义域的基本要求 (1)整式:若 y=f(x)为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 数集 R. (2)分式:若 y=f(x)为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使 分母不为 0 的实数集. (3)偶次根式:若 y=f(x)为偶次根式,则函数的定 义域为被开方数非负的实数集(特别注意 0 的 0 次幂没 有意义).
————————[课堂归纳·感悟提升]————————
1.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函数的概念,难点是函 数概念的理解及已知函数式求定义域问题.
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规律方法 (1)判断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方法,见讲 1.
(2)判断图形是否为函数图象的方法,见讲 2. (3)求函数定义域的基本要求,见讲 3. 3.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判断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 关系,见讲 1.
(3)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和 值域 .
[问题思考] 任何两个集合之间都可以建立函数关系吗?
提示:不一定.只有非空数集之间才能建立 函数关系.
[课前反思] 通过以上预习,必须掌握的几个知识点. (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 (2)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
观察下面的图形:
[思考 1] 怎样理解函数的概念? 名师指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函数概念 (1)集合 A,B 必须是非空数集. (2)任意性、存在性与唯一性:集合 A 中任何一个数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与之对应,即集合 A 中的 每一个数都能在集合 B 中找到唯一的数与之对应.
解析:选 D A 中的对应不满足函 数的存在性,即存在 x∈A,但 B 中无与 之对应的 y;B、C 均不满足函数的唯一 性,只有 D 正确.
讲一讲 3.(链接教材 P17—例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xx++112- 1-x; (2)y=|xx+|-1x.
[思路点拨] 分析所给函数式,列不等式 或不等式组,求出 x 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
(3)对于 A 中的任一元素,在对应关系 f 的作用下,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 如±1 对应 1,±2 对应 4,所以是函数.
(4)集合 A 不是数集,故不是函数.
判断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步骤 (1)判断 A、B 是否为非空数集. (2)判断 A 中任一元素在 B 中是否有唯一的 元素与之对应.满足上述两条,则该对应关系 是函数关系.
讲一讲 2.(2016·长沙高一检测)设 M={x|-2≤x≤2}, N={y|0≤y≤2},函数 y=f(x)的定义域为 M,值域 为 N,对于下列四个图象,不可作为函数 y=f(x)的 图象的是( )
[尝试解答] 由函数定义可知,任意作 一条直线 x=a,则与函数的图象至多有一 个交点,结合选项可知 C 中图象不表示 y 是 x 的函数.
[答案] C
判断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方法 (1)任取一条垂直于 x 轴的直线 l. (2)在定义域内移动直线 l. (3)若 l 与图形有一个交点,则是函数,若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点,则不是函数.
练一练 2 . 若 集 合 A = {x|0≤x≤2} , B = {y|0≤y≤3},则下列图形给出的对应中能构成 从 A 到 B 的函数 f:A→B 的是( )
5-x≥0, 解:(1)解不等式组x-1≥0,
x2-9≠0,
x≤5, 得x≥1,
x≠±3.
故函数的定义域是{x|1≤x≤5,且 x≠3}.
(2)设矩形的一边长为 x,则另一边长为12(a-2x),
所以 y=x·12(a-2x)=-x2+12ax,
定义域为x|0<x<12a.
第 1 课时 函数的概念 [核心必知]
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 P15~P16,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教材中的三个实例. (1)这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
提示:每个实例中都存在着两个变量.
(2)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采用什么形式 表述的?
提示:实例(1)中的两变量关系是通过关系式 表达的,实例(2)中的变量间的关系是通过图象表 达的,实例(3)中的变量间的关系是通过列表的形 式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