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名校学术联盟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三十)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全国名校学术联盟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三十)
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
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
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
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说明了“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也成为了“中国”的祖先,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故D项正确;宗法制遭到破坏主要体现为嫡长子继承制到破坏,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
项错误;礼乐制度的世俗化是指“礼”教与“乐”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族权”与“王权”的关系,故C项错误。
2.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
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
这说明
A. 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
B. 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
C. “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
D. 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
【答案】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私营手工业的出现,而不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得出这是国家规范的结果,故B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晚期”“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表明这些陶器、陶片属于个人独立生产,说明具有独立经营性的小手工业者在当时出现,从而说明“工商食官”制度已经被打破,故C 项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工商业种类的多少,因而无法说明经营范围的扩大,故D项错误。
点睛:重视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提升和汇总,对材料中反复出现的信息要重视。
材料是虽然……但是……结构,强调的是但是的内容。
3.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
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
按劳取酬。
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 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
B. 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
D. 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爵位是贵族政治的重要特征,秦汉都在不同程度保留了爵位制度,表明贵族政治的影响仍然存在,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涉及选官用人制度,该项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A选项排
除。
自郡县制实行开始,官僚政治就取代了贵族政治,B 选项排除。
“爵级”表明封建等级制度依然存在,C 选项排除。
4.西汉时继承秦制,将百姓按什伍乡里划分,名列户籍。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举民众口数,生者著,死者削”。
这一措施 A.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B. 利于城乡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C. 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管理 D. 大大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汉户籍管理制度
的
作用。
依据材料可知,西汉户籍制度将百姓按照什伍乡里划分,依
据百姓生死进行变动,使政府可以有效掌握基层百姓的信息,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因此C 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的是商鞅变法;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乡问题;D 选项错误,户籍制度与提高妇女地位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C 选项。
5.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
该变化反映出 A.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D.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依据材料中东汉时期“尊儒成风”,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反映了从东汉到魏晋时期对儒学态度的变化。
结合所学可知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之中,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学思想开始产生了怀疑。
这说明了时代的变迁影响着价值观念的选择。
因此C 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门阀士族喜好对世风的转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无法起决定作用;B 选项错误,从汉朝到清朝古代中国正统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并没有随王朝兴替而变化;D 选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佛道思想对儒学地位的冲击。
故正确答
案为C选项。
6.有学者指出,从唐朝到宋朝,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由隋唐之初的世家大族,到北宋时期的科举文官,再到南宋时期的地方士人精英,这种转变历程不可谓不深刻。
这反映出唐宋时期
A. 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
B. 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C. 科举创新影响社会力量变迁
D.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造成唐宋之际这种显著社会转型的核心因素,是科举制度在宋代的深入推广,故C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7.明末清初的鉴赏指南列举了许多值得收藏的外国商品,西方的时钟、眼镜、烟草瓶和西洋缎子等在上层社会很受欢迎。
到了18世纪,来自俄国和北美洲的毛皮制品在中国也风靡一时。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 受正在形成中的世界市场影响
B. 手工业水平被西方超越
C. 政府并不排斥民间的外贸往来
D. 朝贡贸易重新焕发生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欧美等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情况,说明明清时期中国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手工业水平情况,不能得出中国手工业水平被西方超越,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政府对民间外贸的态度,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朝贡贸易,排除D。
8.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
据下表可知。
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A. 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B. 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C. 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 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藩镇之间频繁征战”等信息,可以看出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A项正确;B项逻辑关系错误,应该是使相出现是藩镇割据的原因之一,排除B项;使相主要在地方,并没有涉及分割相权,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是使相导致战争不断,这样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9.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概况(部分)。
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
A. 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B. 生产力取得了质的突破
C. 支撑起了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
D. 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较为迅速,虽然人口大量增长,但农业的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故选C项。
A项夸大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进步的意义和当时中国的国力,排除;生产力取得质的突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环境恶化的结论无法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故排除D项。
【点睛】解答表格类选择题要注意表格中同一类数据的多少变化,通过数据的变化得出相关结论。
10.在《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评价李贽时说“少数评论者,竟说李贽站到了下层民众的立场上,批判了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
这种论调自然更属于无稽。
……如果在某些地方批判了他的地方官僚朋友,那也只是着眼在私人的性格和品德,而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
”这表明作者
A. 完全否定李贽的思想精神
B. 认为李贽的思想仍属于旧思想体系
C. 认为李贽的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关系
D. 李贽
的思想不具有批判精神【答案】B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少数评论者,竟说李贽站到了下层民众的立场上,批判了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
这种
论调自然更属于无稽。
……如果在某些地方批判了他的地方官僚朋友,那也只是着眼在私人的性格和品德,而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
”可知李贽依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并未批判地主阶级,这说明李贽的思想仍然属于旧思想体系,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黄仁宇认为李贽从私人性格和品德的角度批判了地主官僚,他并非完全否定李贽的思想精神;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李贽思想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黄仁宇认为李贽从私人性格和品德的角度批判了地主官僚,他的思想具有批判精神。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1.辛亥革命后,川军因军阀割据和派系互斗,军纪涣散、装备拙劣,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军队”。
然而,从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开始,川军40万人出川抗战,此后8年中,加上各种支援人员共计350万人,伤亡64万人之多,居全国之首,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这有力地证明了
A. 四川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B. 四川为抗战付出了惨重代价
C. 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D. 川军已成为各战场抗战主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抗日战争。
抗战爆发使“最糟糕的军队”转变为积极出川抗战、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反映出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空前增强,故C项正确;四川军民出川抗战,四川不是抗战主战场,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意识,而非对川军的同情,B项不是材料主旨,错误;川军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不能说明川军是各战场主力,故D错误。
12.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开会,就学会的共同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这个目标等问题进行讨论。
经过三天的激烈讨论,与会十八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
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 赞同立即成立工人阶级政党
B. 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C. 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主张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与会十八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十二人’”可知,绝大多数人拥护选择马克思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党”的信息,故A项错误;“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无关,当时的焦点是选择革命指导思想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是“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十二人”,无法体现主张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与会十八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十二人’”,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13.下图为1855-1858年江西人口变化情况统计。
出现下表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列强入侵的破坏
C. 经济重心的转移
D. 江南战乱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表格中的时间1855-1858年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江南地区战乱,促使人口的蜕变,故D正确;自然经济解体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影响,A错误;列强入侵的破坏没有大规模深入内地导致人口的迅速下降,B错误;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促进南方人口的增加,C错误。
14.李鸿章在《复陈招商局务片》中说“遵查轮船招商局之设,系由各商集股作本,按照贸易规程自行经理。
……惟因此举为收回中国利权起见,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这表明
A. 轮船招商局为政府出资的官营企业
B. 轮船招商局为商人自筹股资,具体经营
C. 清政府开始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D. 清政府大力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遵查轮船招商局之设,系由各商集股作本,按照贸易规程自行经理。
”可知轮船招商局是商人自筹认股,具体经营,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遵查轮船招商局之设,系由各商集股作本,按照贸易规程自行经理。
”可知轮船招商局是商人集资创办的企业,不是政府出资的官营企业;C选项错误,轮船招商局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建的,而清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李鸿章的建议,并未表明清政府的态度,依据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才开始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5.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内忧外患的国情之下,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即从186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晚清现代化运动,从1911年到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的现代化运动和从1949年至今的现代化运动。
纵观三个阶段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呈现出的特点是
A. 自始至终都与救亡图存的政治主题相伴随
B. 西方道路和经验一直是学习模仿的对象
C. 学习主题经历器物到文化再到制度的过程
D. 从学习模仿走别人的路到开辟自己的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949年开始学习苏联模式,1978年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材料说明从学习模仿走别人的路到开辟自己的路,故D正确。
新中国成立后不再是救亡图存,故A排除;B项只符合1860到1911年的史实,排除;学习主题变化历程应该是经历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故C排除。
16.196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际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
之后,建立了如同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
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了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中共中央意在
A. 采取具体措施纠正农村工作失误
B. 缓解因经济困难带来的严重损失
C. 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专业市场
D. 利用有利国际形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现代经济。
1964年,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相对立,当时党和国家试办托拉斯的目的是缓解三年经济困难带来的巨大损失,故B项正确,排除C、D两项;工业、交通与农村工作无关,排除A项。
17.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在客现上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启蒙,但它只能算作是一支意韵朦胧的启蒙前奏曲。
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
A. 坚持“中体西用”的立场
B. 大力引入西方先进技术
C. 消除了“夏夷之防”观念
D. 推动了中国军事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思想上,洋务派始终坚持“中体西用”的基本立场,强调在不变更“中学”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科技,从文化启蒙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文化启蒙前奏曲,A项正确。
大力引入西方先进技术不是从文化角度陈述,A错误;洋务运动并未能消除“夏夷之防”观念,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中国文化启蒙,不是从军事角度论述,D错误。
18.下面是民国初年一学者笔下描述的“中国”与“西方”的一些特征的对比。
这些特征
A. 是对当时中西方国情的正确认识
B. 推动中国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C. 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丰富性
D. 是推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重要诱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民国初年人们对中国社会状况的负面看法,以及对东西方文化的偏激认知,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激进派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故答案为D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偏激的一面,排除A项;材料内容是民国初年,此时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排除B项;C项中的“决定”表述绝对,排除。
19.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
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
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A. 联合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 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 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明确了农民阶级应掌握革命领导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土地革命。
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在此基础上,中共领导并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C 项正确;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制定于1922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1924年,中国革命领导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故A 、B 、D 错误。
20.在雅典,公民大会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以讨论国家重大问题。
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公民大会历时短,每次能讨论的问题数量和能进行辩论的人数极其有限,这与雅典“重大问题要获得充分讨论之后才付诸投票表决”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这反映出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
A. 没有真正体现主权在民原则
B. 未将轮番而治落实在实践中
C. 不利于民主政治的
良性发展
D. 使辩论成为重大决策的关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讨论问题的数量和发言人数受限等制约条件说明雅典重大决策不具备严谨性,不利于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故C 项正确;根据材料“公民大会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可以看出,当时雅典主权在民原则,排除A ;材料未涉及轮番而治和辩论等内容,故B 、D 错误。
2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法也不是一天确立的。
最高裁判官审理案件时颁布的‘告示’,被国家授予特权的法学家撰写的法律及其对法律的解答,均是罗马法的重要表现形式。
”这说明罗马法的基本特征是
A. 卷帙浩繁规模巨大
B. 立法形式多元灵活
C. 立法随意主观性强
D. 阶段性强体系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最高裁判官审理案件时颁布的“告示”,被国家授予特权的法学家撰写的法律及其对法律的解答,均是罗马法的重要表现形式。
这反映出罗马法形式多样,具有多元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罗马法卷帙浩繁规模巨大;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形式多样,多元灵活,不是立法随意主观性强;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的阶段性特点。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2.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
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
“影子内阁”的设置()
A. 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最终形成
B. 降低了政党政治运行的效率
C. 不利于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 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1907年”“影子内阁”“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中可以看出,“影子内阁”的设置有效监督执政党执政,推动了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故D项正确,C项错误;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形成,故A项错误;成员与执政党内阁成员对应,职责分明,提高了效率,故B项错误。
23.1871年,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的职权包括审查法案及其调整各邦与帝国间的关系,并作为最高的上诉机关。
其议员共有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占17席。
依照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有14票反对,就可以否决任何一个议案。
这一制度设计
A. 削弱了联邦议会立法权威
B. 破坏了联邦制的政治框架
C. 体现了国内政治力量格局
D. 违背了民主法治发展潮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联邦议会中,由于普鲁士拥有17名联邦议会代表,而联邦议会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这就突出了普鲁士的地位,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内部以普鲁士为主导的政治力量格
局,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联邦议会仍然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这一制度设计不能削弱联邦议会的立法权威;B选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并未被破坏;D选项错误,相对于普鲁士绝对的君主专制传统而言,这一制度设计符合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4.从19世纪70—80年代开始,英国形成了“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的工业贸易结构。
这反映出当时
A. 英国企业创新精神相对滞后
B. 美德综合国力已经超过了英国
C. 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D. 英国贸易政策促进贸易自由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等信息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两国积极进行技术创新,而英国更多依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说明当时的英国企业创新精神相对滞后,故答案为A项;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美德综合国力已经超过英国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是反映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状况,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工业贸易结构与贸易自由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25.有人认为,罗斯福的农业管理方案并没有创造奇迹,实际上,负担被转嫁给了消费者和低收入农业工人。
还有人认为,农业法规并非针对贫困线以下的农业穷州,而是针对收人相对较高但因危机陷入萧条的农业州。
由此可以看出罗斯福的农业“新政”
A. 调整了农业结构
B. 只是救急而非扶贫
C. 加剧了贫富分化
D. 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认为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只是单纯的补贴与救济,有利于缓解危机,但并不能帮助农业穷州得到发展,即只是救急而非扶贫,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调整农业结构,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罗斯福新政加剧农村的贫富分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这一政策对农民购买力的影响,排除D项。
26.1981年里根说:“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
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
”里根的主旨是
A. 赞成凯恩斯经济学
B.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