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什么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使得银行的决策、运营和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和透明。

其中,公司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设立和运作。

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的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防止风险和避免损失。

在现代经济市场中,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经常被授予重要的资本运作、风险分散等职责;因此,长期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其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要素董事会董事会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构架之一。

在现代商业银行中,董事会基本由外部独立的董事和内部高管构成。

董事们承担着对行政管理的问责,通过制定战略方向和批准大规模交易和业务决策等,来履行监管商业银行的职责。

因此,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董事会设置,也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

监事会监事会起着对董事会进行纠错、监视的作用,并对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

监事会也是商业银行内部监督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其独立性和权力范围十分重要,也是在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高管层高管层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核心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协调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也可以通过高效的决策制定和领导管理,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优秀的高管团队对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发展至关重要。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安排,用来保护商业银行利益和客户资产。

它包括了内部管理流程、风险控制、合规尽职等方面的措施。

人员培训、审计和考核也都必须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从而能够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

这点在现代金融业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商业银行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长期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更好的对银行业务流程和金融契约进行控制,遏制风险和损失的产生,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服务和贡献,需要在系统上及时解决问题,保证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银监发201334号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银监发201334号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与健康发展,保护存款人与其她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与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商业银行法》与其她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就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股东及其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织架构、职责边界、履职要求等治理制衡机制,以及决策、执行、监督、激励约束等治理运行机制。

第四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当遵循各治理主体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高效地决策、执行与监督。

第五条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应当由具备良好专业背景、业务技能、职业操守与从业经验的人员组成,并在以下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一)确保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二)确保商业银行培育审慎的风险文化;(三)确保商业银行履行良好的社会责任;(四)确保商业银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各治理主体及其成员依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共同维护商业银行整体利益,不得损害商业银行利益或将自身利益臵于商业银行利益之上。

第七条商业银行良好公司治理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健全的组织架构;(二)清晰的职责边界;(三)科学的发展战略、价值准则与良好的社会责任;(四)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五)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六)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第八条商业银行章程就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基本文件,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组成、职责与议事规则等作出制度安排,并载明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在章程中明确规定的其她事项。

商业银行应当制定章程并根据自身发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修改完善。

第二章公司治理组织架构第一节股东与股东大会第九条股东应当依法对商业银行履行诚信义务,确保提交的股东资格资料真实、完整、有效。

商业银行内控三道防线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内控三道防线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内控三道防线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作为资本市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内控理论,对银行业而言,COSO的ERM体系针对性不及BASEL强,监管要求更为原则导向,容易增加实际应用的难度、引起使用者的疑惑,产生推行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商业银行全面落实ERM的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商业银行在摸索前行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内控管理举措,为全面推行ERM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商业银行内控三道防线建设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实例。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三道防线是指由内控体系的设计监督、操作执行和防范评价三类保证活动、三类保证人员组成的全行内控体系,是全面覆盖集团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各条线、各职能、各机构,实现信息共享、联动互动、适当交叉、合理覆盖的内控保证活动机制。

虽然国内外银行同业对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控三道防线的划分不尽相同,但基本特点是一道防线强调过程实时控制和自我评估程序,二道防线强调各职能部门对一线部门(过程)进行设计、管理、指导、检查和监督,三道防线强调内部稽核部门对业务操作职能(一线)及业务管理职能(二线)进行再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并督促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从银行整体层面而言,构建内部控制三道防线是完善银行内控管理架构的重大变革,是内控关口前移、全面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是牢固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和合规文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全面满足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RM)的重要奠基石,将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基础建设纳入了统一规范的轨道。

从内控框架的改进发展来看,构建内控三道防线是COSO内控框架部分改革思路得以成形的典型实例,具体来讲:首先,ERM在内控理念方面强调了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机制。

银行三道防线建设思路表明,各机构、职能部门、人员都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唯有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发挥三道防线牢不可破的威力。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信誉和稳定性。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该话题的理解与认识。

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公司治理结构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建立良好的声誉,并增加股东和员工的信任。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推动银行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概述1.法律框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确保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

2.董事会: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负责决策、监督和指导银行的运营管理。

3.监事会:监事会作为独立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决策进行监督,确保公司利益得到最大化。

4.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对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负有直接责任,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5.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国内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特点1.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在履行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保证持续稳定盈利。

2.城商行和农商行:这些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决策机制较为灵活,适应于小型银行的特点。

3.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市场化,更加注重股东的权益保护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1.董事会独立性不足:一些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独立性不够,存在利益输送和内外交易等问题。

2.内控机制不健全:一些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存在薄弱环节,导致风险管理不到位。

3.股东权益保护不够:一些商业银行的股东权益保护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股东对银行的信任度下降。

五、改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1.提高董事会独立性: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减少利益冲突,确保董事会能够有效履行决策和监督职责。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商业银行
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关于商业银行公
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研究:
1. 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这项研究着眼于商业银行
管理层和董事会的角色,以及它们在确定商业银行行业绩和长期增
长方面的作用。

研究人员将分析指标包括股东权益回报率、非利润
收入和贷款损失比率等,以衡量公司治理对业绩的影响。

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型:这项研究的重点是商业银行风险管
理模型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它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的影响。

研究人员将考虑风险测量技术、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

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审计功能: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商业
银行内部控制和审计功能,以及它们如何支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
架的实施。

研究人员将评估内部控制和审计功能的有效性,并就更
改策略或实践提供建议。

4. 商业银行的市场审慎监管:这项研究的目标是评估市场审慎
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研究人员将考虑银行监管机构的
监管方式、银行行业的监管框架、银行监管机构的背景、文化和经验,以及监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它们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长期生存和成功。

研究上述领域可以帮
助商业银行识别问题、改进实践并优化业务。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健全内部审计体系,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并督促改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

第四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标包括:推动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有效落实;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并持续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架构;督促相关审计对象有效履职,共同实现本银行战略目标。

第五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应独立于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并对上述职能履行的有效性实施评价。

内部审计活动应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原则,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第六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本指引对贸易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监管评估。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

第八条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董事会应根据本银行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配备充足、稳定的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充足的经费并列入财务预算;负责批准内部审计章程、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等;为独立、客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核,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价。

第九条董事会应下设XXX成员不少于3人,多数成员应为独立董事。

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具有财务、审计和会计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原则上应由独立董事担任。

XXX对董事会负责,经其授权审核内部审计章程等重要制度和报告,审批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指导、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

第十条监事会对本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举行监督,有权要求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供给审计方面的相关信息。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现场检查报告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现场检查报告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现场检查报告1. 背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本文通过对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现场检查,分析该银行的强项和需要改进之处,为其他银行的改进点提供借鉴。

2. 公司治理方面的检查公司治理是保障管理层、股东、客户、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的关键要素。

在该银行检查中,我们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估。

2.1. 管理层的监督和有效性该银行的管理层表现良好,对风险管理制度的了解程度高。

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政策,并将其确保在所有的分支机构中执行。

同时,管理层对分支机构进行了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按照公司政策和程序执行,并要求参与管理的分支机构主动报告风险事件。

2.2. 董事会的角色和职责董事会的角色和职责是看过去几年来金融风险的关键要素之一,我们发现该银行的董事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且对监管要求保持高度警惕。

在整个检查过程中,董事会成员积极合作,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文档。

但是,我们也发现董事会在制定长期战略方面的作用依然有待提高。

2.3. 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内部审计部门对分支机构的定期审计工作得到了合理的管理和监督。

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但是在风险管理工具的完善性和风险管理要素的完善性上,还需要加强。

3. 内部控制检查内部控制是管理层为保护客户和机构资产而设立的一系列程序和政策,以确保运营和报告的准确性,并遵守适用法规和监管要求。

在该银行检查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估。

3.1. 账户和交易处理的完整性银行的账户和交易处理程序会检测和监控各种风险,包括信用、操作、市场、汇率和利率等风险。

但是,在报告监测结果时,银行应提高数据分析和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3.2. 资产负债表管理的准确性该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的准确性得到了充分保障。

资产负债表能够及时反映机构的财务状况,为银行的运营制定了基准。

完善银行公司治理具体举措

完善银行公司治理具体举措

完善银行公司治理具体举措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为了确保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银行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同时,应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二、明确职责和权限在组织架构的基础上,银行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权责对等,防止权力重叠或空白。

此外,应建立健全的授权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规范各级员工的职权行为。

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是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保障银行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功能,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应对机制。

同时,应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信息披露是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银行应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同时,应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交流,提高透明度。

六、加强利益相关者参与利益相关者是银行发展的重要支持者,银行应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与互动,保障其合法权益。

通过建立健全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鼓励其参与银行的公司治理,共同推动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七、优化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银行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将员工的绩效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发员工的潜力。

同时,应注重非物质激励手段的应用,如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等。

八、强化外部监管和自律机制外部监管和自律是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

银行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严格遵守监管要求。

同时,应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声誉和利益。

通过强化外部监管和自律机制,推动银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管理系统在主体 、 目标 和内容上有着很多 重合点 ,将二 者的关系理解为主体与环境 的关 系,是不符合他们 彼此
之间的依赖性 、重合性的特征 的。他认 为 内部控 制与公
收稿 日期 :20 —0_ 08 6-
控框架》 评估 内控体系框架》等文件的相关规定 ,商业 、《


l9 — 5
第 2卷 7
78 第 月期 . 年I1 0 11 0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 o1 总 0 7N 1 1 第 . 2
11 8 期
国有 商业银 行公 司治理 与 内部 控制研 究
李 淼 王振杰 ( 暨南 大学 ,广 州 5 03 ) 16 2 ( 河南省新 乡县财政局 ,新 乡 4 30 ) 500
第 2卷 7
1 28 第1 0 年l1 期 0 月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 N1 总 . 0 7 o1 1 第 2
11 8期
本结构 中,商业银行 的运作资金大部分来 自储户 的存款 。
它所拥有的资本 金所 占的比重 很低。 ()银 行业一般是 4 受管制的行业 ,它 的产 品市 场竞 争压力 小 于一般 行业 ,
银行之间的并购成本 也大大超过一般公 司。因此 ,商业
银 行 公 司治 理模 式 更 多 的是 依 靠 内 部治 理 。 22 商 业 银 行 的 内部 控 制 .
坚持前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 ,没有系统而 有效 的内 部控制 ,公司治理 将成为一纸空文 ,而内部控 制是实现
公 司治 理 的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雄 胜 20 ) 阎 达 五 、杨 杨 05 。
有红 (0 1 2o )则认 为随着公 司治理 机制的完 善 ,内部控 制框 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 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 度环境的关系。他们认为 良好 的内部控制下的会计 信息 真实性只有在完善 的公司治理结构 中才 能实现 。吴水 澎 和陈汉文等 (o 0 、张 安 明 (02 、李 明 辉 (03 、 20 ) 20 ) 90 ) . 程新生 (o4 20 )在相关研究中均持相似观点 。 坚持后一种观点 的学者认 为 ,综合而论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报告一、公司治理情况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为核心,通过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权利与责任,完善决策机制,确保公司实施科学决策,增强公司的竞争力,提高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能力。

本公司高度重视公司治理建设和规范运作,以下是我们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主要情况:1.1董事会构成和职责我们的董事会由公司股东选举产生,包括数量适度、层次结构明晰的董事。

董事会拥有最高决策权和管理权,负责制定和审批公司的战略规划、财务预算、关键人员的任免以及监督公司的各项业务运营。

1.2独立董事评估和职责履行情况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聘请了适量的独立董事,并定期进行独立性评估。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发挥了积极的监管作用,审议和决策与公司运营、投资方向和发展策略相关的重要问题。

1.3公司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决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和把关。

公司设立了董事会办公室,定期组织董事会会议,并建立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保障各方的利益平衡。

二、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是公司为达成经营目标,预防和控制风险,保障资产安全并提高经济效益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1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包括财务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审计和监督等方面。

公司还制定了内部控制流程和岗位职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

2.2内部控制流程落实情况公司对每个业务环节和关键流程进行了细化和规范,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

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公司加强对内控流程的培训和宣传,确保员工的理解和落实。

同时,公司实施了定期的内部审计和监督,确保内控措施的有效性。

三、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风险管理是指公司根据企业及相关环境的风险特征,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风险,以保证企业的目标顺利实现。

本公司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以下是我们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主要情况:3.1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流程公司成立了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公司风险管理工作。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完整版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完整版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摘要:本文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实质入手,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三者的联系,然后采用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对三者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一个良好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规范内部控制和防范风险,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又是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为目标。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一、前言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

对于这场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很多学者、专家一开始几乎都认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美国低利率政策引发的次贷危机以及财务杠杆过高等方面诱发所致。

但随着时间的深入,经济学家发现不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的内部控制才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三者的关系成为了当今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

商业银行作为财务制度特殊的企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及大型股份制银行均已股权分置改革完毕,而许多中小型银行正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准备上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利率市场化,国内外金融市场上每一次波动都有可能冲击到商业银行。

因而建立健全的银行公司治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将三者联系起来,对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关键。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股份制改革时间不长,尽管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有许多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并结合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做一个实证研究,力图分析出三者的关系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亟待完善的问题。

二、理论及文献综述最初关于公司治理的相关解释可以追溯到Berle and Means (1932)提出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而形成的委托代理权责分离这一理论。

内部控制_公司治理_风险管理_关系与整合_谢志华

内部控制_公司治理_风险管理_关系与整合_谢志华
会计研究 2007. 10
内部控制 、 公司治理 、 风险管理 : 关系与整合
谢志华
( 北京工商大学 10003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摘要 】 为了控制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 ,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 相继产生了内部控制 、 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等 框 架 。 关于三者关系理论 界和实务界一直都在进行争论 , 但时至今日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 , 特别伴随 C O S O 《企业 风险管理 — — — 整体框架 》 的发布以 及我国财政部 《企业内部控 制规范 — — — 基本 规范 》 的出台 , 三 者关系的讨 论 就不仅仅是理 论问题 , 而是实践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了 。 本 文从历 史回顾和 逻辑推 理的角 度 , 探讨了 三者本 质 的相同性 , 以此为基础 , 对三者 进行了整合 , 构建了基于风 险管理 的整合框 架 。 这既 避免了 企业管理 体系的 交 叉 、 重复 , 又实现了各种管理体 系的一体化 。 【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风险管理 关 系 整合

T h e T u r n b u l l R e p o r t .G u i d a n c e f o r D i r e c t o r s o nt h e C o m b i n e dC o d e .I C A E W, L o n d o n , 1999.
38
会计研究 2007. 10 此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还有第三种观点 , 即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管理 。 B l a c k b u r n( 1999 )认 为风险管理与内 部控 制 仅是 人为 的分 离 , 而 在 现实 的商 业行 为中 , 它 们是 一体 化的 。 M a t t h e wL e i t c h ( 2004)认为 , 理论上 , 风险管理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没有差异 , 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变得越来越广 , 正在 变为同一事物 。 正由于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管理 , 所以与上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三种关系想匹配 , 可以 得出与前者完全相同的结论 。 从上面论争的回顾中可以看出 , 内部控制 、 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三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 它又表现 为三种形态 : 第一种是互为前提关系 , 第二种是相互包含关系 , 第三种是等同关系 。 既然三者的关系是如 此之密切 , 甚至是完全等同 ,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 如果我们在制定三种规范时 , 由不同的 主体来制定并各自为政 , 就会在企业执行层面造成制度的重叠和执行的反复 。 为此 , 如果我们能证明这三 者确实具有基本的相似以致完全的相同性 , 我们就有必要对这三种规范进行整合 。 三 、 内部控制 、 公司治理 、 风险管理 : 三者关系是异是同 尽管对三者的关系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 但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基本一致地认为 , 三者是密不可分甚至是 完全相同的 。 我们认为尽管三者在文字表述上存在差异 , 但就其实质而言是相同的 。 为了说明这一点有必 要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中进行论证 。 从历史的演变来看 , 三者具有同一性 。 按照历史演变的时间顺序 , 先有内部控制 , 而后出现公司治 理 , 最后提出风险管理 。 与公司治理相比 , 内部控制思想和实践历史更悠久 , 它是伴随着企业的实践而产 生的 。 在早期的企业中 , 由于群体劳动和分工的结果 , 为了保证财物的安全 , 在企业内部实行了相互牵制 , 从而形成了内部牵制的实践 。 在 15世纪 , 随着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和复式记账法的出现 , 以账目间的相 互核对为主要内容 、 实行职能分离的内部牵制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 内部牵制不仅保证财物的安全 , 也保证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 由于早期的内部牵制主要是指企业的业务活动必须经过两个或以上的分工的部门 , 以 及两个或以上的权力层次 , 以形成相互制衡 。 这时的内部牵制的内涵和外延相对狭小 。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是基于审计实践的需要 , 由审计人员从评价企业的控制活动中抽象出来 的 , 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 1949 年 ,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A I C P A )的审计程序委员会首次对内部控 制进行了定义 , 此后 , 该委员会又多次对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定义 , 但整体上看 , 这时的内部控制 主要是从财务审计的角度立足于查错防弊的目的进行定义的 , 尽管如此 , 此时的内部控制本身已经超出了 内部牵制的内涵和外延 , 包涵了一些属于管理控制的内容 。 20 世纪 60年代以来 , 大量公司倒闭或陷入财务困境 , 诱发了审计 “诉讼爆炸 ”, 导致了审计风险大 大增加以及对 “内部控制 ” 的怀疑 , 这使得审计不仅仅利用内部控制作为审计重点的选择方法 , 而且要 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本身进行评价 。 这就使得内部控制不仅停留在其内涵和外延的定义上 , 更要确定内部 控制的基本结构 , 以此才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 A I C P A 于 1988 年正式以 “内部控制结构 ” 这一 概念代替了 “内部控制 ”, 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三个基本要素 : 控制环境 、 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 。 这一发 展使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从一般涵义引向具体内容 , 从而更加反映了内部控制自身的性质 。 不难看出 , 这 个时期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其具体内容 , 同时有关管理控制的内容也不断完善 。 为了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 探讨舞弊性财务报告包括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 1985 年 , 由美国会计学会 ( A A A ) 、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A I C P A ) 、 财务经理协会 ( F E I ) 、 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 会 ( I I A )及管理会计师协会 ( I M A )共同赞助成立了 “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 ” ( T r e a d w a y 委员会 ) , 之后在 T r e a d w a y 委员会的建议下 , 又组成了一个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机构 — — — “发起组织委员会 ” 39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准则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准则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准则
1.公司治理结构: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以保证公司的稳定经营和健康发展。

2. 董事会: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政策,并对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3. 监事会:商业银行的监事会应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进行监督和审计,并提供独立的意见和建议,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4. 管理层: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应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拓展。

5. 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

6. 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应及时、透明地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披露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7. 遵循法律法规:商业银行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加强合规经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形象。

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为公司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 1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附件7: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报告一、公司治理(一)组织架构图拓;风险控制部负责公司担保业务的审核、风险预警;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行政办公、人事工作、财务核算和后勤管理。

(三)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情况公司依据《融资性担保公司治理指引》的要求,建立了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并对各主体之间相互制衡的责、权、利关系作出制度安排,保障公司建立明晰的治理结构、科学的决策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约束机制。

公司股东会共6人,分别是安达市天翼锻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梁洪钟、大庆市澳顺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姚兰、闫军、刘剑峰、寇松涛、冷洪波。

公司股东会的主要职责为: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包括决定担保公司的经营方针和重大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审议批准董事会、监事会报告,审议批准公司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对公司增资、减资等重大事项作出决议等。

公司设立董事会,选举闫军为董事长、公司法定代表人,选举姚兰、梁洪钟、寇松涛、冷洪波为董事。

董事会向股东会负责,董事会职权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确定。

其职权为负责召集股东会会议,执行股东会决议,向股东会报告工作,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制定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决定内部管理机构设置,聘任或解聘总经理,制定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等。

董事会下设风险控制管理委员会和审计薪酬委员会。

各专门委员会就公司业务合规情况、风险状况、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执行情况、经营业绩等向董事会提供专业意见,并依据董事会授权对相关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公司设一名监事,由刘剑峰担任,监事向股东会负责,履行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监督的职责,监事职权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确定,包括检查财务会计状况,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行为损害公司、股东、债权人、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定期向股东会报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等。

农村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制度

农村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制度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度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度是指该银行为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利益,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经营行为等目的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 董事会:设立一个独立的董事会,由非执行董事和执行董事组成。

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战略、监督公司经营情况和决策等重要事项。

2. 治理结构:建立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职位,明确职责和权限。

同时,设立独立审计、风险管理和薪酬委员会等机构,对公司的经营情况、风险管理和薪酬制度等进行监督和管理。

3. 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合规管理制度等,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进行。

4.信息披露:制定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对外披露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等内容,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

5.合规管理:建立合规管理制度,确保公司的经营行为符合法
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遵循商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6.监督机制:建立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
独立审计、监管机构等,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等进行监督和评估。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助于提高银行的透明度和效率,增强市场信心,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关键信息项1、治理目标2、治理结构3、职责划分4、风险管理5、内部控制6、监督机制7、信息披露1、治理目标1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当旨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同时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

12 确保银行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道德规范,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众信心。

2、治理结构21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架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等。

211 股东大会是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行使决策权。

212 董事会负责制定银行的战略规划、监督管理层的经营活动,并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213 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履职情况,保障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214 高级管理层负责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执行董事会的决策。

3、职责划分31 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责不清和权力交叉。

311 股东大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包括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审议批准银行的财务预算、决算方案等。

312 董事会应当制定银行的发展战略,审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政策,监督高级管理层的履职情况等。

313 监事会应当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履职尽责情况、财务活动、内部控制等。

314 高级管理层应当按照董事会的决策,组织实施银行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负责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工作。

4、风险管理41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各类风险。

411 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明确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412 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风险。

413 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414 定期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改进。

5、内部控制5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银行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安全、有效。

511 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512 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2019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练习题:公司 治理 、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doc

2019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练习题:公司 治理 、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doc

2019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练习题: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2019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练习题: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知识点1公司治理单选题()是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法人监管的重点。

A.日益扩大的银行业务范围B.优秀的银行从业人员C.健全的公司股权结构D.有效的公司治理『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银行公司治理概述。

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法人监管的重点。

单选题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应当积极审查薪酬体系的设计及运行情况的机构是()。

A.人力资源管理部门B.股东会C.董事会D.监事会『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稳健公司治理原则。

董事会应积极审查薪酬体系的设计及运行情况,并进行监控评估,确保其按既定目标运作。

多选题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董事会的总体职责有()。

A.审核监督银行战略目标的实施情况B.审核风险战略的实施情况C.监督公司治理的实施情况D.监督企业价值的实施情况E.监督高管层『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稳健公司治理原则。

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规定的董事会的总体职责:董事会对银行总体负责,包括审核监督银行战略目标、风险战略、公司治理和企业价值的实施情况,董事会同时应负责对高管层实施监督。

多选题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银行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的成熟程度应因()而变。

A.银行风险状况变化B.银行规模扩张C.银行的资产状况D.银行从业人员数量E.银行外部风险环境『正确答案』AB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稳健公司治理原则。

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规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的成熟程度应随银行风险状况变化(包括规模扩张)和外部风险环境及时跟进。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3]34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3]34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的通知正文:----------------------------------------------------------------------------------------------------------------------------------------------------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3]34号)各银监局,国家开发银行,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储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现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3年7月19日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织架构、职责边界、履职要求等治理制衡机制,以及决策、执行、监督、激励约束等治理运行机制。

第四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当遵循各治理主体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高效地决策、执行和监督。

第五条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应当由具备良好专业背景、业务技能、职业操守和从业经验的人员组成,并在以下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一)确保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二)确保商业银行培育审慎的风险文化;(三)确保商业银行履行良好的社会责任;(四)确保商业银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各治理主体及其成员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共同维护商业银行整体利益,不得损害商业银行利益或将自身利益置于商业银行利益之上。

法律法规高频考点第11章 公司治理

法律法规高频考点第11章 公司治理

第11章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第一节公司治理考点1:银行公司治理概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治理制衡机制和治理运行机制。

(1)治理制衡机制:包括组织架构、职责边界、履职要求等。

(2)治理运行机制:包括决策、执行、监督、激励约束等。

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应该包括:健全的组织框架、清晰的职责边界、科学的发展战略、良好的价值准则与社会责任、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考点2:银行公司治理的组织架构1.股东大会(1)股东大会是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

(2)股东大会会议包括年度会议和临时会议。

(3)股东大会年会应当由董事会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后6个月内召集和召开。

2.董事会(1)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对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承担最终责任。

(2)董事会例会每季度应至少召开一次,董事会临时会议的召开程序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

董事会会议应当有商业银行全体董事过半数出席方可举行。

(3)董事会做出决议,必须经商业银行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对利润分配方案、重大投资、重大资产处置方案、聘任或解聘高级管理人员、资本补充方案、重大股权变动以及财务重组等重大事项,应当由董事会2/3以上董事通过方可有效。

3.监事会(1)监事会是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

(2)监事长(监事会主席)应当由专职人员担任,且至少应当具有财务、审计、金融、法律等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3)监事会例会每季度至少应当召开一次,监事会临时会议召开程序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

4.高级管理层(1)高级管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同时接受监事会监督。

(2)高级管理层的组成:商业银行总行行长、副行长、财务负责人及监管部门认定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第二节内部控制考点1:内部控制的原则(1)全覆盖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摘要:本文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实质入手,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三者的联系,然后采用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对三者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一个良好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规范内部控制和防范风险,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又是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为目标。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一、前言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

对于这场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很多学者、专家一开始几乎都认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美国低利率政策引发的次贷危机以及财务杠杆过高等方面诱发所致。

但随着时间的深入,经济学家发现不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的内部控制才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三者的关系成为了当今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

商业银行作为财务制度特殊的企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及大型股份制银行均已股权分置改革完毕,而许多中小型银行正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准备上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利率市场化,国内外金融市场上每一次波动都有可能冲击到商业银行。

因而建立健全的银行公司治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将三者联系起来,对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关键。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股份制改革时间不长,尽管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有许多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并结合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做一个实证研究,力图分析出三者的关系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亟待完善的问题。

二、理论及文献综述最初关于公司治理的相关解释可以追溯到Berle and Means(1932)提出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而形成的委托代理权责分离这一理论。

直到20世纪80年代,公司治理这一理论才出现在一些国外的经济学文献中。

如Fama and Jensen(1983)指出公司治理实质上研究的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情况下的代理人问题,其核心问题是要降低代理成本;Cochran and Wartick(1988)提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是企业高管、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产生的问题。

通过国外相关理论的汇总,最终得出公司治理的含义为利用一定制度和机制,协调公司运营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公司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公司战略发展目标,达到公司整体利用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式。

内部控制的理论则是由美国审计学家蒙哥马利提出的内部牵制演变而来。

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协会针对1938年美国麦克森-罗宾斯公司造假案这一案例,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著名的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活动,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控制企业的全面风险。

风险管理的由来是梅尔等提出来的,他们认为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的就是减少纯粹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采取的策略就是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

随后,Close(1974)将风险管理和现代管理学中复杂组织系统模型相结合,为风险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主流的理论来源。

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进行防控。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粗略地看出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但要彻底理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还需做进一步的分析。

从管理学的原理来看,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目的相同,都是以达到控制风险为目的,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点尤为突出。

其中,公司治理通过强化公司内部组织及有效的运作,进而实现事前事中的监督,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内部控制则要通过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以及控制活动等程序,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两者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降低企业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典型的高风险、高财务杠杆、高信息不对称性,因此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能否相互协调尤为重要。

其一,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是基础性控制手段;其二,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又可以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运作中风险管理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公司治理问题中关键要素。

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风险管理更受到了足够的关注。

公司治理这一制度直接决定着企业目标、决策人及风险和收益的分配;而风险则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因而决策人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直接决定着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实现程度。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司治理的实质是确保效益降低风险,因而,全面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在商业银行中,最早关于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理论来源于Merton(1977)提出的“道德风险论”,即在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股东、高级管理处作为贷款的主要决策者,往往会因为追寻更高的利益引发风险。

随后,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风险管理要取得实效,必须从最基础的战略、体制等方面入手,而战略、体制又归结于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首先要设定目标,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潜在风险,然后测试企业内部各项制度和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后转嫁或规避风险。

在COSO颁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就可以看出,COSO委员会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就包含着内部控制,并认为风险管理是将风险作为一个特定的要素在进行管理,侧重点在于控制风险;而内部控制的侧重点在于控制风险的方式和手段,也就说明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其实是为了控制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性的企业,本身就是在经营风险,并且深受周围经济环境的影响,单纯的银行内部控制很难达到支持风险管理的要求,必然要求银行管理层从战略高度调动银行资源,研究风险特性,度量风险危害程度,采用管理手段,也就是说要通过银行公司治理来化解风险。

同时,商业银行在每一次风险管理的实践中都在不断增进抗风险能力,不断地完善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支撑着商业银行稳健发展。

与国外先进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建设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不仅有利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而且还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增强自身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

三、样本和模型设定从上一部分的理论概述中,可以看出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以风险管理为主要目标,而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又深受公司治理的影响。

但理论大部分都来源于国外相关文献,由于我国是经济转型中的新兴国家,在银行体制和金融市场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国外的相关文献对我国实际作用有限。

而在国内相关文献中,大部分学者将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银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基本都以国外理论延伸为主,运用我国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很少。

因此本文通过采取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目的主要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影响。

(一)数据与变量选取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锐思数据库、同花顺软件、证券之星网站以及各银行的年度报告,选取了中国15家上市银行2010-2014年相关数据(由于农行和光大银行上市晚,上市前数据不全,因此本文的数据从2010年开始)。

在公司治理的变量选取上,根据前面分析的公司治理组成部分以及相关文献概述,经过筛选,最终决定了商业银行董事人数、独立董事比例、监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数、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作为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指标。

在内部控制的变量选取上,目前大部分学者都是参考车迎新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实施指南》中所列的方法,即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标准,评价方法见表1:从表2中我国15家上市银行中近5年的数据统计来看,商业银行平均内部控制得分为分(满分为245分),得分最高的商业银行达到了分,最低的仅仅210分。

在分指标统计中,我国15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都达到了银监会规定的最低值。

但有些商业银行十大客户授信比超过了30%,存贷比也在75%以上,收入成本比几乎全在35%以上,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还是存在些问题。

在公司治理方面,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董事会平均人数为15人,最多的为20人,最少的9人,这一结果也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决策过程越长,可能会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利。

独立董事比例平均值为%,最高为%,最低为30%,甚至有些商业银行的独立董事比例还没有达到公司法规定的1/3,也许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还刚刚起步,很多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还没成型。

监事会人数平均值为8人,最低6人,最多的商业银行有12人,说明我国商业银行还存在治理不完整。

在股权结构方面,第一大股东控股数平均值为%,持股最高的达到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最少的仅为%,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平均持股为30%,最高为%,最低仅为%,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但是究竟股权集中还是股权分散对决策影响更大,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另外,四大国有银行由于被汇金公司和财政部控制了大部分股份,因此股权集中度要远高于非国有银行。

本文继续选取ROE的标准差(SDROE)以及不良贷款率、Z-score(ADZ)作为检测风险的三个变量。

ROE标准差越高,说明银行利润的波动性越大也就是银行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大;而不良贷款率越高,说明银行的信用风险程度高。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都没有超过银监会规定的3%的最高值,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

银行Z-score值表示银行破产的潜在可能性,一个较高的Z-score值表明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小。

15家商业银行中Z-score得分最高的有分,最少的仅100分。

(二)模型设定由于本文主要是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所以公司治理涉及的变量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而内部控制和检测风险的指标则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

此外,本文在前面也阐述了施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因此本文随后以内部控制作为解释变量,来分析其和银行风险的关系。

为了检测四大行与非四大行的区别,增设是否为四大行的哑变量(以1代表四大行,0代表四大行),同时增加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和资本充足率作为控制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