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实验室制乙烯的实验探究(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乙烯的实验探究
1.1.
引言 不少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和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都安排了乙烯的制备实验不少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和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都安排了乙烯的制备实验,,所介绍实验方法基本上也是一样的法基本上也是一样的: : : 用体积比为用体积比为用体积比为 1 1 1∶∶3 3 的的 95 % 95 % 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加热到加热到 160 160 160 ℃以℃以产生乙烯产生乙烯,,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高中教材上的实验没有洗气步骤高中教材上的实验没有洗气步骤) ,) ,) ,除去粗乙烯中包含的二除去粗乙烯中包含的二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经过多次的实践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经过多次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实验有些不够完善之处我们发现该实验有些不够完善之处: : (a )在反过程中)在反过程中,,瓶内反应物会逐渐变黑瓶内反应物会逐渐变黑,,最终形成大量碳渣最终形成大量碳渣; ;
(b )由于形成了大量的碳渣)由于形成了大量的碳渣,,耗费了不少乙醇耗费了不少乙醇,,使烯的产率较低使烯的产率较低; ; (c )反应结束清洗反应瓶反应结束清洗反应瓶,,瓶内会散发出很浓的二氧化硫气味及其他难闻的气味瓶内会散发出很浓的二氧化硫气味及其他难闻的气味,,污染空气;(d )有些碳渣附着于瓶壁)有些碳渣附着于瓶壁,,很难清除。
很难清除。
在这个的基础上,我们对该实验进了仔细研究在这个的基础上,我们对该实验进了仔细研究,,改进了实验方法改进了实验方法,,获得了良好效果。
获得了良好效果。
下是我们的探究实验和一些相关的知识储备。
下是我们的探究实验和一些相关的知识储备。
2.2.
实验部分 (一)用P 2O 5做催化剂
组装如图组装如图11所示装置,在试管中加入所示装置,在试管中加入2 g P 2 g P 2O 5,注入,注入4mL 95 %4mL 95 %4mL 95 %的乙醇,加热,观察的乙醇,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i ) 现象描述:
(1)P 2O 5( P 4O 10的简式的简式) ) ) 固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实验现象表明,固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实验现象表明,固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实验现象表明, 当乙醇注入到盛有到盛有P P 2O 5的试管中时立即能听到剧烈的“吱吱”的试管中时立即能听到剧烈的“吱吱” 声响并伴随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声响并伴随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后,温度迅速上升,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后,温度迅速上升, 开始有少许气泡冒出,开始有少许气泡冒出, 当加热到当加热到80 80 80 ℃右℃右时即有大量气泡生成,时即有大量气泡生成, 温度升至温度升至90 90 90 ℃以上时反应则已经非常剧烈。
且查阅一些文献,℃以上时反应则已经非常剧烈。
且查阅一些文献,他们认为乙烯在他们认为乙烯在80 80 80 ℃~℃~℃~90 90 90 ℃即已生成。
℃即已生成。
℃即已生成。
(3)在洗气瓶中看到浑浊现象。
)在洗气瓶中看到浑浊现象。
(4)可看到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可看到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ii )不足:
(1)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的乙醇与)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的乙醇与P P 2O 5的混合物,的混合物, 由于升温速度快而极容易发生混合液暴沸,合液暴沸, 易导致乙醇汽化涌出,易导致乙醇汽化涌出, 造成原料上的浪费;造成原料上的浪费;
(2)热的乙醇蒸汽还会使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乙烯检验;)热的乙醇蒸汽还会使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乙烯检验;
(3)酒精灯直接加热,)酒精灯直接加热, 容易因受热不均匀使得试管内气流不稳定,容易因受热不均匀使得试管内气流不稳定, 倒吸现象发生几率高,率高, 影响实验安全。
影响实验安全。
(iii )关于实验加热条件的探究:
(1)我们的改进设想: 是否可将本实验改为(沸)水浴加热呢是否可将本实验改为(沸)水浴加热呢是否可将本实验改为(沸)水浴加热呢??
实验验证:
操作和现象:在用试管将乙醇和在用试管将乙醇和P P 2O 5混合后即使直接在沸水浴中加热,混合后即使直接在沸水浴中加热, 试管中乙醇
仍易汽化,仍易汽化, 但洗瓶内除开始因体系内气体受热膨胀出现气泡外,但洗瓶内除开始因体系内气体受热膨胀出现气泡外, 后来就根本不再有任何气体产生了,何气体产生了,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也丝毫没有褪色的迹象。
结论:我认为一些文献因反应混合物在我认为一些文献因反应混合物在80 80 80 ℃~℃~℃~90 90 90 ℃有大量气泡生成,就此武断认℃有大量气泡生成,就此武断认
为有乙烯生成是不正确的。
为有乙烯生成是不正确的。
而若水浴加热,而若水浴加热,温度太低不足以使乙醇脱水成烯,温度太低不足以使乙醇脱水成烯, 故本方法不宜采用!不宜采用!
(2)查阅文献得到的改进方法:(我们实际未进行实践)(我们实际未进行实践)
使用甘油浴加热: 当甘油被加热到当甘油被加热到124 124 124 ℃时,℃时,
试管中的混合物开始出现少量气泡; 至温度升至温度升至145 145 145 ℃以上(不高于℃以上(不高于℃以上(不高于170 170 170 ℃,℃,℃, 以150150℃~℃~℃~160 160 160 ℃效果最佳)℃效果最佳)℃效果最佳) 体系中乙烯气体即能持续产生, 并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迅速褪色。
并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迅速褪色。
整个实验过程中,整个实验过程中,整个实验过程中, 乙烯气流的产生相对比较平缓,比较平缓, 重复多次上述实验也均未发生倒吸。
重复多次上述实验也均未发生倒吸。
(iv )乙醇注入到盛有P 2O 5的试管中产生的白雾是什么的探究:
实验1: 在点滴板中加一小药匙的在点滴板中加一小药匙的P2O5P2O5P2O5固体并在上方放一润湿的固体并在上方放一润湿的固体并在上方放一润湿的pH pH pH试纸,试纸,试纸, 滴加几滴无水乙醇。
水乙醇。
现象: 可以观察到在“吱吱”可以观察到在“吱吱” 声响中产生大量白雾,声响中产生大量白雾, pH pH pH试纸上只出现少数几颗红点试纸上只出现少数几颗红点其余部分不变色。
其余部分不变色。
结论:产生的白雾应为汽化的乙醇而并不会使试纸变色,:产生的白雾应为汽化的乙醇而并不会使试纸变色, 但因但因P2O5P2O5P2O5固体与乙醇接触时固体与乙醇接触时过于剧烈会使少量过于剧烈会使少量P2O5P2O5P2O5粉末飘起并粘附在试纸上而呈现出小红点。
粉末飘起并粘附在试纸上而呈现出小红点。
粉末飘起并粘附在试纸上而呈现出小红点。
(v )P 2O 5催化乙醇脱水制得的乙烯气体中究竟混有哪些(酸性)杂质的探究: (没有设计探究实验,但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到以下结论)(没有设计探究实验,但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到以下结论)(没有设计探究实验,但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到以下结论)
据文献记载, P2O5 P2O5和乙醇作用,和乙醇作用,和乙醇作用, 因反应物相对用量不同,因反应物相对用量不同, 会生成酸性或中性的磷酸酯等,酯等, 相关产物颜色、水溶性等性质分别为:相关产物颜色、水溶性等性质分别为:
(1)磷酸单乙酯为淡棕色或无色油状液体,)磷酸单乙酯为淡棕色或无色油状液体, 易溶于水,水溶液略带弱酸性;易溶于水,水溶液略带弱酸性;
(2)磷酸二乙酯为无色油状液体, 沸点沸点203 203 203 ℃,℃, 溶于水溶于水[7][7][7],, 水溶液呈强酸性反应;水溶液呈强酸性反应;
(3)磷酸三乙酯为无色微臭液体,)磷酸三乙酯为无色微臭液体, 易溶于水,易溶于水, 沸点沸点216 216 216 ℃。
℃。
℃。
量会更多一些。
量会更多一些。
l 实际教学中,实际教学中, 由于我们仅仅需要制得少量的乙烯用于使几毫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等,等, 对乙烯生成量多少的要求很低,对乙烯生成量多少的要求很低, 因此,因此, 无论是选用无论是选用95 95 %乙醇或是无水乙醇,乙醇或是无水乙醇, 都可完全合乎实验教学演示的要求;可完全合乎实验教学演示的要求; 当然,我们也应该心知肚明,我们也应该心知肚明, 实验时只要注意控制好乙醇浓度在好乙醇浓度在90 %90 %90 %以上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以上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以上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文献查阅和实验探究结果:
我们认为本实验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在试管中加入我们认为本实验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在试管中加入我们认为本实验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在试管中加入2 2 g P 2O 5 并注入并注入4 4 mL mL无水乙醇或无水乙醇或无水乙醇或95 95 %的乙醇,的乙醇, 用150 150 ℃甘油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甘油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甘油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二)用活性氧化铝做催化剂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得知,在用乙醇制备乙烯的实验中,还有一种比较好的催化剂,它是活性氧化铝。
于是,我们决定对于活性氧化铝作为催化剂制备乙烯的实验效果进行探究。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过程和记录:行探究。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过程和记录:
实验药品:
活性氧化铝活性氧化铝 3g 3g
无水乙醇无水乙醇 7ml 7ml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和说明实验现象和说明 按如图的装置搭建好装置,检查气密性;按如图的装置搭建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此为简易装置,适合用于实验室的实验此为简易装置,适合用于实验室的实验 量取量取7ml 7ml 7ml无水乙醇装入试管底部,无水乙醇装入试管底部,称取称取3g 3g 3g活性活性
氧化铝,在试管的中部加入适量石棉,再加
入氧化铝,再用石棉将氧化铝固定在试管适
当位置。
(如装置图所示)当位置。
(如装置图所示)
加入石棉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石棉滑落至试管底部。
调整好氧化铝的位置,以便于加热。
热。
搭好装置,用酒精灯预热试管,先加热氧化
铝部分,然后再用另一酒精灯加热乙醇。
铝部分,然后再用另一酒精灯加热乙醇。
先加热催化剂,确保产生的乙醇蒸汽通过催化剂时有足够的高温,可以得以充分反应化剂时有足够的高温,可以得以充分反应
反应过程反应过程 乙醇很快就会沸腾,且要注意控制乙醇的沸腾速度,沸腾太激烈,要及时移出酒精灯;腾速度,沸腾太激烈,要及时移出酒精灯; 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不久便看到洗气瓶中
溶液变为浑浊;约溶液变为浑浊;约22分钟即可看到溴水褪色
了;点燃尾气,可看到明亮的火焰,且产生
大量黑烟;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乙烯气体。
实验结论:
由这个实验,我们看到用活性氧化铝作为制备乙烯的催化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以下几个优点: 实验装置简易;乙烯制备速度快;实验装置简易;乙烯制备速度快;
且不会使乙醇碳化,对于乙醇的利用较为充分(几乎可将试管中加入的乙醇消耗尽);
相对于使用浓硫酸来说,实验操作比较安全。
相对于使用浓硫酸来说,实验操作比较安全。
所以通过探究,我们认为,用活性氧化铝作为中学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催化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的选择。
3.3.
文献查阅和知识积累
(一)用浓H 2SO 4作催化剂
不少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和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都安排了乙烯的制备实验不少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和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都安排了乙烯的制备实验,,所介绍的实验方法基本上也是一样的方法基本上也是一样的::用体积比为用体积比为11∶3 3 的的95 %95 %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加热到加热到160 160 160 ℃以上产℃以上产生乙烯生乙烯,,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高中教材上的实验没有洗气步骤高中教材上的实验没有洗气步骤) ,) ,) ,除去粗乙烯中包含的二氧除去粗乙烯中包含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该实验有些不够完善之处我们发现该实验有些不够完善之处::在反应过程中在反应过程中,,瓶内反应物会逐渐变黑逐渐变黑,,最终形成大量碳渣最终形成大量碳渣;;由于形成大量碳渣由于形成大量碳渣,,耗费了不少乙醇耗费了不少乙醇,,使乙烯的产率较低使乙烯的产率较低;;反应结束清洗反应瓶时结束清洗反应瓶时,,瓶内会散发出很浓的二氧化硫气味及其他难闻的气味瓶内会散发出很浓的二氧化硫气味及其他难闻的气味,,污染空气污染空气,,有碍健康;有些碳渣附着于瓶壁有些碳渣附着于瓶壁,,很难清除。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们该实验进行了仔细研究们该实验进行了仔细研究,,改进了实验方法验方法,,获得了良好效果。
获得了良好效果。
很明显很明显,,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在高温条件下与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
经测定生成的乙烯气体的体积反应所致。
经测定生成的乙烯气体的体积,,并计算后发现并计算后发现((见表见表1) ,1) ,1) ,按上述方法制备乙烯按上述方法制备乙烯按上述方法制备乙烯,,乙烯的产率只有烯的产率只有48 %48 %48 %左右左右左右,,即副反应占到半数以上。
即副反应占到半数以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参照一些文献介绍的大量制备乙烯的方法。
减少了浓硫酸的用量的用量,,使醇酸体积比为使醇酸体积比为11∶2 ,2 ,结果发现乙烯的产率明显提高结果发现乙烯的产率明显提高结果发现乙烯的产率明显提高,,可达可达62 %62 %62 %左右左右左右;;进一步试验后发现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将浓硫酸用量再减少一些在一定范围内将浓硫酸用量再减少一些,,还可提高乙烯的产率还可提高乙烯的产率((见表见表1) 1) 1) 。
然而。
然而。
然而,,这些方法仍存在形成较多碳渣法仍存在形成较多碳渣,,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等问题。
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解决浓硫酸的氧化作用所引起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浓硫酸的氧化作用所引起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浓硫酸的氧化作用所引起的问题,,我们曾尝试用磷酸代替硫酸与乙醇反应。
结果发现结果发现,,按醇酸体积比为按醇酸体积比为11∶3 3 进行反应时进行反应时进行反应时,,反应混合物在反应混合物在110 110 110 ℃即可沸腾℃即可沸腾℃即可沸腾,,且没有乙烯产生。
这显然与磷酸中含水较多产生。
这显然与磷酸中含水较多,,乙醇沸点较低乙醇沸点较低,,整个反应混合物挥发性较强有关。
整个反应混合物挥发性较强有关。
反应温度均为反应温度均为反应温度均为160 160 160 ℃~℃~℃~200 200 200 ℃℃; 3 3 3 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已考虑到室温、大气压及
水的蒸气压对气体体积的影响水的蒸气压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将乙烯体积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
以下各表同。
将乙烯体积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
以下各表同。
最后最后,,我们尝试用硫酸我们尝试用硫酸- - - 磷酸混合酸与乙醇应制备乙烯。
结果发现磷酸混合酸与乙醇应制备乙烯。
结果发现磷酸混合酸与乙醇应制备乙烯。
结果发现,,当乙醇、硫酸、磷酸3 3 者之间符合一定比例关系时者之间符合一定比例关系时者之间符合一定比例关系时,,在170 170 ℃~℃~℃~200 200 200 ℃之间进行反应℃之间进行反应℃之间进行反应,,乙烯的产率比单用硫酸作脱水剂时的最高产率还要高作脱水剂时的最高产率还要高,,最高可达最高可达75 %75 %75 %左右左右左右,,且基本上不形成碳渣且基本上不形成碳渣;;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反应瓶很易清洗很易清洗,,也不再散发明显的二氧化硫等难闻气味也不再散发明显的二氧化硫等难闻气味,,从而使本实验获得了良好效果。
这显然是加入磷酸后加入磷酸后,,使硫酸浓度适当降低使硫酸浓度适当降低,,从而大大降低了其氧化性的结果。
而磷酸是中强酸从而大大降低了其氧化性的结果。
而磷酸是中强酸,,也可作为醇类脱水成烯烃的催化剂作为醇类脱水成烯烃的催化剂,,因此因此,,硫酸硫酸- - - 磷酸混合酸也具有较强的脱水性磷酸混合酸也具有较强的脱水性磷酸混合酸也具有较强的脱水性,,在适当温度下在适当温度下,,可使乙醇的分子内脱水反应顺利进行。
可使乙醇的分子内脱水反应顺利进行。
用硫酸- 磷酸混合酸与乙醇反应的结果见表2和表3:
由表2 和表3 可以看出,当硫酸和磷酸之比(V/ V) 为5∶1~6∶1 ,乙醇和混合酸之比(V/ V) 为1∶2~1∶1175 时,可达到最佳实验效果。
(二)关于催化剂使用的探究
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为乙醇脱水制取乙烯的催化剂、脱水剂,但是实验中存在很多的弊端,如:炭化现象严重影响观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长,制取的乙烯纯度不高等。
苏教版全国高中化学新教材———《有机化学基础》(选修)P69页,关于乙醇脱水制取乙烯的实验中,没有采用传统的方法即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而是选用石棉绒作为催化剂制取乙烯。
教材中采用试管作为反应仪器,将乙醇和石棉绒加入其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并用水进行洗气来制取乙烯(见下图)。
石棉绒能否作为制取乙烯的催化剂,还需要从其反应机理来看。
乙醇脱水反应是按照E1机理进行的,具体过程如下:
在酸的作用下,乙醇分子上不容易离去的基团——C—O转变成易离去的基团,C—O键断裂脱水形成C+,C+的邻位碳原子上失去一个质子,一对电子转移过来中和正电荷形成双键。
从反应机理上看,生成C+的一步是整个反应的速控步骤,还表明醇的脱水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H+的浓度即用较浓的酸来使反应向右进行,可以选用浓硫酸或五氧化二磷作为催化剂和脱水剂。
另外,醇在350-400℃在氧化铝或者硅酸盐表面上脱水,也可形成双键[2]。
如:
石棉属于硅酸盐类矿物,化学成份是Mg6[Si4O10][OH]8,含有氧化镁、铝、钾、铁、硅等成分[3]。
因此从理论上看石棉绒可以作为乙醇脱水制取乙烯的催化剂,那么它在实际操
作中能否有良好的催化效果?与浓硫酸、五氧化二磷在实验室中的催化效果有什么不同?笔者
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实验。
1实验内容
1.1催化剂的选择
采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采用石棉绒作为催化剂,分别采用角闪石石棉和蛇纹石石棉;
采用五氧化二磷作催化剂;
采用浓硫酸和石棉绒作为混合催化剂;
采用五氧化二磷和石棉绒作为混合催化剂。
1.2实验装置
1.3实验中乙醇的具体用量及催化剂用量
乙醇的用量和催化剂用量表
1.4说明
实验采用具支试管作为反应容器。
为了使实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对比性,实验中检验乙烯的酸性高锰酸钾采用相同的配制:在试管中加入3滴0.01mol/L的高锰酸钾稀释至5mL,再加入3滴1﹕1的盐酸,混合均匀。
由于实验中浓硫酸、五氧化二磷及产生的杂质都具有酸性,因此选用KOH溶液洗气,消除杂质对检验乙烯的影响。
另外,由于热的乙醇也能够使高锰酸钾褪色,为了保证实验中蒸发出的乙醇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加做了一个空白实验,即不加入任何的催化剂采用和上述装置相同的装置进行加热,将乙醇蒸发经过盛有KOH溶液的洗气瓶,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高锰酸钾未褪色。
说明在实验中乙醇没有对结果造成影响。
另外自然界中的石棉有两种,角闪石石棉和蛇纹石石棉,上述实验中的是角闪石石棉。
为了准确,笔者将蛇纹石石棉也作为催化剂进行了部分对照实验。
2实验现象
2.1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加热到40s左右时温度迅速上升到170℃,即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褪色情况较好。
在反应开始后不久即开始出现炭化现象,到反应结束时溶液的炭化现象非常严重,几乎变成浓黑色。
且反应完毕后试管中酸性残留气体非常多,试管难以洗涤。
2.2石棉绒(角闪石)作催化剂
加热开始时温度升高,有少许气泡冒出,当温度上升到78℃时乙醇开始大量地蒸发,
加热到50s左右时有很少量的气泡冒出,温度开始上升,但是酸性高锰酸钾几乎不褪色,褪色情况明显不如前者好,且当温度过高时,石棉绒会变焦。
笔者试做的几次蛇纹石石棉的反应现象还不如角闪石石棉。
2.3五氧化二磷作催化剂
将五氧化二磷加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即有大量的白雾产生,加热后温度开始迅速上升,有少许气泡冒出,当加热到82℃时即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反应进行到35s时酸性高锰酸钾
褪色,褪色情况相对最好。
2.4浓硫酸和石棉绒共同作为催化剂
反应现象同1中相似,但是局部炭化现象比较严重,且石棉绒会阻止部分乙烯气体的逸出,因此酸性高锰酸钾的褪色时间及褪色情况不如1。
2.5五氧化二磷和石棉绒共同作催化剂
反应现象同3,加热到87℃左右时会有大量的气体产生,石棉绒也会阻止乙烯气体的逸出,因此高锰酸钾的褪色情况及时间不如3。
3结果分析
3.1石棉绒作催化剂
石棉绒作为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催化剂在以前的中学教材及文献中并没有提及,虽然醇在硅酸盐表面上能够发生脱水反应并且不发生重排,但是所需要的温度非常高,在演示实验中乙醇往往在脱水之前就已经完全地蒸发掉,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脱水生成乙烯。
笔者在进行实验时发现:该反应产生的气体的量很少,只能使高锰酸钾稍微褪色,且现象不明显,反应的重现性很差,即石棉绒对乙醇脱水制取乙烯的催化效果不佳。
另外,由于石棉绒属于致癌物质,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所以很多中学实验室中并不配备石棉绒,而且石棉的种类比较多,成份不同,其催化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认为,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的催化剂选用石棉绒并无什么优势,另外,在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作催化剂时分别加入石棉绒对他们的催化效果也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反而会使气体逸出的时间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