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聊城中考满分作文《乡土情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山东聊城中考满分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问题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书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乡土情结
我曾经不懂,艾青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只是一片土地,没有血肉、没有生命,是什么令他热泪盈眶,
魂牵梦萦?
我曾经不懂,龙应台远居德国期间,将从故乡带去的土撒到德国的家园。

她开辟了自己的农家小院,自己种菜,自给自足。

这样千里迢迢带一把故乡
的土有什么意义?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篇文章:一位久居台湾的大陆人,在八十岁高龄时,终于如愿回到大陆,回到山西老家。

他在儿女的搀扶下,哆哆嗦嗦地捧
起了一把家乡土,装好,带回台湾后,珍藏在枕边。

虽然回去后不久,老人
便离世了,但他多年的夙愿已了。

偶然一次机会,我在书店看到一本书,是沈从文的《边城》。

这本书有
两个版本,两种配图。

一种是模糊的彩图,一种是黑白分明的插图。

我对后
者有莫名的喜欢,因为那图画仿佛是从泥土中拔出来的、散发着淡淡的泥土
气息:本真、朴实、宁静,让浮躁的内心回归宁静。

我终于懂了、这是多么深沉的乡土情结。

无论身处何方,无论何种境遇,无论年老与否,都有道不尽的乡土情愫。

我在一次远行之后,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乡土情结的内涵。

那次离家仅仅五天,思念的情愫像肆意疯长的藤蔓,使我在异乡的住所一刻也不愿多待。

当我终于回到家乡,下车的那一刻,双脚踏在故乡坚实的地面上,泛起的一点儿尘土,扑落在我的裤腿边,我竟有说不出的喜悦,心一下子便有了着落。

原来这乡土情结已深深藏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乡土情结也日臻饱满。

记得小时候读过的曹文轩的《草房子》.那时的我看这本书可以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动,感自己仿佛坐在田间地头,轻风吹过,我的周围弥漫着淡淡的乡土气息。

哦,当我老了,是不是无论身在何处,也会将一把乡土珍藏枕边,才能安然人睡、夜夜好梦呢?
【名师解读】
开篇不凡,先声夺人。

文章以“我曾经不懂”领起,引用艾青的诗句和龙应台的小故事,紧扣话题,引出疑问,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亲身体验,感悟真切。

考生由“不懂”到“终于懂了"的过程,不仅源于对他人行为的感悟,还有自身的真实体验,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思路要点】
这是一道有引导材料的话题作文题。

材料以省略号为界,共计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有四个分句的排比句,分别以诗人读懂人生、歌手读懂真情、文人读懂担当、科学家读懂自然现象等阐述话题“读懂”的内涵。

第二句话做总结提升,强调“读懂”需要用“慧眼”和“心灵”。

由此可以看出,“读”,既是方式,也是过程;“懂”既是目的,也是结果。

“读”与“懂”之间应该有着智慧的发现、真切的感悟。

【构思角度提示】:
1.读懂自然,静水流深。

独立黄昏静默赏菊,赏它傲霜独立的气质;凭窗眺望云卷云舒,深深折服于它沉静从容的气度;注目荒原或大漠上的一株白杨,感悟其坚强不屈的品格;遥望一段古老的长城,读懂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

2.读懂生活,领悟真谛。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包罗万象。

“最老学霸”坚持背诗,写了上百本读书笔记,让我们读懂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官兵变身“刨土哥”,徒手挖泥救出深陷泥潭的八旬老人,让我们读懂了对生命的敬畏;“80后”夫妻坚守大山,扎根边疆小学,让我们读懂了奉献的精神。

3.读懂他人,感受真情。

父亲深夜里为你盖被子,母亲为你做好新鲜可口的早点,奶奶叮嘱你多穿衣服,姐姐将她私藏的零食分给你一半,老师不厌其烦地给你讲解……用心感悟,读懂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的瞬间。

4、读懂自已,反思成长。

读自己,读到一个自私自利的自己,读到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自己,读到一个总是对自己低要求、对他人高要求的自己。

读懂自已,需要不断地反省反思,努力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