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
1 、 玉米 出苗后 即可感 病 , 5 - 6叶开始显现症状 , 但新生叶片 即心叶不易抽 出且变小 , 可作 为早期诊断的依 据。开始发病 时在 心 叶中脉两侧 的叶片上有透 明的断断续续 的褪 绿小斑点 出现 , 以后呈细线条状逐 渐扩展至全n f , 叶背面主脉上 突起长短不 等的 白色蜡 状 , 有 明显 的粗糙感 ; 根 和茎部 的维管束肿 大 , 根系不发
一
期, 发病轻。 另外 , 玉米靠近树林、 蔬菜或耕作粗放 , 杂草丛生 , 多数发 病都重 , 原因是这些环境有利 于灰飞虱 的栖息活动 , 而且许多杂草 本身就是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从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来 看, 还没有发现高抗玉米粗缩病的种质资源 , 不抗病或抗性差的 自 交系和杂交种的大面积种植是导致玉米粗缩病流行 的重要原因。
达, 容 易拔 出 。
2 、 病苗叶色浓绿 , 叶片僵直 , 宽短而厚。病苗生长迟缓 , 植株 严重矮化 , 心叶不能正常展开 。 整株基部短粗 , 节间缩短 , 叶片浓 绿, 一部分叶片僵 直 , 宽而肥厚 , 重病植株严重矮 化 , 高度仅为正 常植株 的 1 / 2 , 大部分不 能抽穗 , 发病 晚或病 轻的只有雌穗 以上 叶片浓绿 , 顶部 节间缩短 , 几乎不能抽雄穗 , 即使抽 出也无 花粉 , 抽穗的雌穗几乎不能结实 。雄穗不能抽 出, 个别雄穗 即使抽 出 , 但分枝少 , 无花粉 。果穗畸形 , 花丝少 , 多不结实。 二、 发病规律 1 、 发生传播特点 ( 1 ) 玉 米 粗 缩 病 毒 有 广泛 的寄 主范 围。除 玉米 外 , 有 5 7种禾 本科植物可被侵染 , 玉米粗缩病毒 大多 由灰飞虱传播 。此病毒主 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或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 。 ( 2 ) 玉米在出苗以后 , 小麦 和杂草上 的灰 飞虱便带 毒飞至玉 米上取食传毒 , 导致玉米发病 。 ( 3 ) 在 玉米生长后期 , 灰 飞虱又把病毒 带 向高粱 、 谷子 等晚 秋 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 杂草继续 传播 ,秋 又向小麦传播 或直接 在杂草上越冬 , 致使循环发病。粗缩病的发生发展与灰飞
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介绍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传播、发病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病症状;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35.1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15-01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
该病近些年在高阳县玉米地表现出一定增长趋势,对该县的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阻碍,导致玉米产量难以上升。
1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通常情况下,患有玉米粗缩病的玉米植株会比正常植株表现出明显的矮化趋势,且更加粗壮,其叶僵直且宽度增加,叶色以浓绿色为主,其中顶叶一般为君子兰样的丛生状。
节间会变的异常短粗。
更细微的特征是其叶背、叶鞘或是苞叶等部位出现有蜡白色条状突起,粗细不均,粗糙感明显。
在病情刚发生时一般会在心叶的基部以及中脉的两边出现油浸状的褪绿透明点线,并可随病情的发展缓慢扩散至全叶面。
此类植株一般会不同程度地限制根系的生长,明显的矮化多出现在九至十叶期,其高度几乎不超过正常植株的1/2,多半的病株不能抽穗结实,即使抽有少数的雄穗,但分支也非常少,而且无花粉[1]。
果穗畸形,花丝极少,严重时不能结实。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粗缩病,但通常会在苗期暴发最严重的疫情。
如果在1叶1心时发病,则可导致心叶难以抽出,即使抽出也会变的更小,在玉米5~6片叶时开始表现症状,症状一旦出现后基本上无药可治。
2病原传播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是玉米粗缩病毒。
该病毒有着较大范围的寄主,但通常以单子叶的禾本植物居多,同时对玉米、大小麦、高粱以及水稻等农作物均可造成侵染,当然也包括其他的一些杂草类植物。
就玉米来看,灰飞虱通常为其第一大传播媒介动物,而且一旦灰飞虱感染了此类病毒,则可终生带毒地进行持续性传播[2]。
粗缩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可增殖和越冬,但不能经卵传给下一代。
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田埂地边杂草丛中越冬,作为翌年初侵染源。
冬小麦也是病毒的越冬寄主。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佟 成儒
( 宁锦 州 米 主 产 区 的 辽 宁 。尤 其 在 南 部 沿 海 一
带 , 米 粗 缩 病 危 害 严 重 , 玉 米 产 量 造 成 了不 同 程 度 的 影 玉 对 响 , 重 地 块 可 减 产三 成 以上 。 对 玉 米粗 缩 病 产 生原 因 , 严 现 危 害 程 度 及 防 治 办法 进 行 分 析 。
、
玉 米 粗缩 病 产 生 的 原 因
玉米 粗 缩 病 主要 发 生 在 辽 宁 南 部 沿 海 一 带 , 其 中 以丹 这
东、 大连 、 中地 区较 为 严 重 , 往 北 越 轻 。 绥 越 主要 由 山东 , 北 河
迁 入 的 灰 飞 虱 咬食 苗 期 玉 米 , 体 内 的 病 毒 传人 健 康 的玉 米 将
【】 业 部 肥 政 药政 管 理 办 公 室. 料 登 记 指 南 ( ) 京 : 1农 肥 M . 北 中
国农 业 出版社 .0 2 20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国 家标 准 . 料 和 土 壤 调 理 剂 术 语 ( . / 2 1 肥 s GB )
症 状 主要 体 现 在 穗 位 以上 部 位 节 间缩 短 。 片 短 小 . 株 比 叶 植
正 常的矮弱 , 雌穗 正 常 抽 出 但 较 小 , 长 略 短 , 产 量 , 约 穗 有 大 减 产 三成 左 右 。
三、 综合 防治
节 前 期 进 行 防 治 。 防治 时玉 米 田及 其 周 边 都要 进 行 防 治 。 喷
1 病 品 种 的 选 育 。 通 过 调查 分 析 , e . 抗 Ri d群 自交 系 抗 粗 缩 病 能 力 较 差 , 论 与 其 杂 交 的 另 一 自交 系 抗 病 与 否 , 下 无 其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种植经济作物面积大 , 间套复种面积少 , 粗缩病 流行较轻。 进入 病 害发生与流行的好方法 。
2 l 世纪追求高产高效 , 间作套种复种模 式增 加, 玉米粗缩病 再
度 流行 [ 3 】 。 由此可见 , 小 麦玉米间作套种与粗缩病发病密切相 关。 因灰 飞虱 是传毒介体 , 小麦 玉米套作灰飞虱的数量 显著 高 于平作 田, 大 大增 加了传毒 的机会和侵染源 。
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及严重度 , 调查 灰飞虱虫 口密度。 在冬 措施 。 及时定苗 , 拔 除田间病株 , 集 中深埋或烧毁 , 可有效减少 前和晚春 , 玉米播前 , 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 、 小麦和杂草 的病株 粗缩病侵染源 。 清除田间、 路边杂草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和
率, 结合玉米种植模 式 , 对 玉米粗缩病发生趋 势做 出及时准确 病源寄主 , 从而减轻病毒侵染 。
效的 防 治措施 , 对 玉米 产量 影响 较 大 , 一般 发 生减 产2 O %一 一 3 O %, 严 重发 生 时几呼 造成 绝收 。 关键 词: 玉米 粗 缩病 环境条 件影响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 S 4 3 5 . 1 3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5 3 3 6 ( 2 0 1 3) 1 0 — 0 0 4 2 — 0 2
等粗放耕作 方式 , 造成 田间杂草增多 , 为传毒 提供 了 良好的传
播途径 , 粗缩病发病率提高。 因此 : 田间管理粗放 , 杂草 多, 灰飞
虱多 , 发病重 。
3环 境 条件 影 响
3 . 1种植模 式与 粗缩病 发 生 的 关 系
3 . 4品种抗 性 对粗 缩病 的影响
玉米粗缩病 即然是一 种病毒 , 就有一 定的抗源 , 只是还 没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危害•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技术•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实践•玉米粗缩病防治的未来发展•关于玉米粗缩病的思考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危害症状识别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和植株。
症状表现为病株叶片浓绿、短粗、肥厚,叶片表面产生明显的粗糙条纹,植株矮化,生长缓慢。
在病情严重时,病株可能不结穗或结出的玉米棒极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危害与影响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灰飞虱,因此该病的发病区域多集中在灰飞虱数量较多的地区。
高温干旱或阴雨寡照的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玉米粗缩病可导致玉米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发生规律与原因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技术农业防治030201种子处理喷药防治药剂防治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生物防治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实践预防措施种植抗病品种尽量避免玉米在幼苗期与灰飞虱等害虫的高发期相遇,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调整播种时间加强田间管理化学治疗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化学药剂对玉米粗缩病进行防治。
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以避免对玉米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农业防治在发病初期,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调整播种时间等农业措施来减轻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治疗措施防治经验分享经验总结对于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应采取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在预防方面,合理选择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时间和加强田间管理是有效的措施;在治疗方面,应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同时,加强监测和预警也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重要手段。
交流学习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可以交流学习防治玉米粗缩病的经验和技术,共同提高防治效果。
此外,政府和农业部门也可以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农民更好地应对玉米粗缩病等农业病虫害。
玉米粗缩病防治的未来发展研究进展抗病育种研究生物防治研究病原鉴定与基因组学研究高效施药技术改进现有的施药技术,提高防治效率,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和浪费。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
23蜗牛的细胞膜导致细胞液外渗,蜗牛会因为身体迅速脱水而死亡。
③每亩用80%四聚乙醛30~60克兑水喷雾。
在蜗牛严重发生的玉米地块,隔10~15天再进行第二次防治,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蜗牛的危害。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病害。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玉米病害呈现逐年加重的态势,严重影响玉米生产。
为及时做好玉米病害防治,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种植效益,现将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
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靠灰飞虱传播。
各个玉米品种均有可能发生,只是品种之间的抗性不同,不同品种有轻微的抗病性差异。
一般来说,玉米品种父母本亲和性强,幼苗期生长旺盛的品种抗性会强一些。
1.危害特征主要以苗期侵染发病最为常见。
幼苗5~6叶时就可出现明显症状,初期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叶片上出现透明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纹,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
病株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质硬,心叶变小,不能完全展开,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
整株玉米上细下粗,尖头,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后期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
重病株多提早枯死,形不成有效的籽粒产量。
2.防治方法①错期播种。
防治玉米粗缩病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是错开灰飞虱的暴发盛期播种。
对鲁东南黄淮海夏玉米直播区,收获小麦后,对小麦田晾茬一周以上,让灰飞虱飞走跑净,清除田间、地边的麦秸和杂草,最大可能的减少毒源。
一般建议6月15~20日再播种。
②合理选用抗病品种。
优先选用苗期生长快,幼苗粗壮、浓绿的抗粗缩病品种。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24虫啉、呋虫胺等烟碱化合物和精甲霜灵、咯菌腈的复配种衣剂拌种。
选择种衣剂时,应选择成膜剂好的种衣剂,以防影响播种质量。
④苗期催苗。
玉米苗期合理施肥,及时灌水,加强幼苗期田间管理,缩短对粗缩病敏感的玉米苗期时间,减轻粗缩病的发病,降低发病率。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后逐 渐扩 展到全叶 , 并在叶背 的叶脉上 , 产生长短不一 的蜡 白色突起 , 称为 “ 脉突” , 用手摩擦有 粗糙感 。病 株叶片宽 、 短、僵直 、叶色浓绿。病株 生长缓慢 ,节 间明显缩短 , 植株 严重矮化 , 株高只有健株的 1 / 3 ~1 / 2 , 上部 叶片密集丛生 , 呈对生状 , 病株状如 “ 君 子兰” 。受害轻者 雄穗败育 、 发育不 良,结实 少;重者不能抽穗结 实 ,造 成绝产失收 。 1 . 2 发病特点 玉米粗缩病是 由玉 米粗缩 病毒侵染 后引起 , 该 病毒 由灰 飞 虱传播 。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 麦苗基部和 田埂 、 地边杂草 丛中越冬 , 第2 年春天带毒越 冬的灰飞 虱把病毒传播到 返青
幼苗期正值小 麦成熟期 , 此时正是 1 代灰飞虱 向玉 米田转移
的高峰期 , 玉 米感 病 敏 感 期 与 灰 飞 虱 盛 发 期相 吻 合 , 导 致 粗 缩 病 发生 较 重 。
3 防治 措 施
的小麦上。玉米 出苗后 , 小麦和杂草上 的灰飞虱迁飞到玉米
一
l - _ 取食传毒 , 引起玉米发病 。粗缩病 的发生 与灰飞虱的密度、
玉 米 粗 缩 病 是 由灰 飞 虱 传播 病 毒 引起 的 一 种病 毒 病 , 2 0 世纪9 0 年代开始在我国各地频 发。 1 9 9 6 年 在冠县严重发生 , 当年 玉米 种 植 面 积 3 . 0 7 万h m , 发生面积 1 . 2 万h m ;1 9 9 7 ~
年6 月2 0日 调 查 ,蒜茬 玉米 田平均 1 5 . 3 头/ m ! ,路边 杂草
上 高达 3 6头 / m 。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部 可感染 发病。 莳期发病
受害重 , 早期症状 不易识别 , 一 般 旧问 米 5 ~6 片叶时 , 才 开 始 出现 症 状 , 表 现 为 t L 、 1 1 : t不 易 抽 出 变小 。在一 t L 、 l 1 _ r 基 的 中脉两侧最初出现透 明、 断 续 的 褪 绿 条斑 , 称为 “ 脉明” , 以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技术
田间管理 部分地块 防治病虫草害不及时 , 管理粗 放, 虫源多 , 玉米瘦弱 、 抗性差 。 作物抗病 性 就 目前我 国玉米生产上的主栽品种 来看 , 尚未发现 高抗玉米粗缩病的种质资源 , 大面积种 植不抗病 或抗 性差的 自交 系和杂交种是导致 玉米粗缩 病 流 行 的重 要 条 件 。 ・ 4 综合防治技术 4 1 杀 虫 防病 . 杀 虫防病 是防治玉米粗缩病 的有效途 径。玉米 粗 缩病是 由带毒灰飞虱吸 吮玉米植株汁液时传毒所致的 种病毒性病害, 目前在直接 防病方面尚未发现有效的 药剂和防治措施。因此 , 杀虫 、 遏制病源 、 隔断传毒渠道 是防病 的有效 措施 。各地需 要具体调 查和了解掌握 当 地一代灰飞虱的准确迁飞危害期 , 以便确定最佳喷药杀 虫防病的时期 。玉米 出苗前2 天喷 1 次药 ,周后再施 1 l 次 药, 麦套 玉米 喷2 次药 。可用4 %乐果乳 油, 50 ~3 0 10 倍 液, 或敌敌 畏乳剂1 0倍 液 ;0 50 3 %乙酰 甲胺 膦乳油8 ~ O 10 5毫升 , 对水6 ~7 升喷雾 , 0 5 或每公 顷用8 %敌敌畏乳 0 油2 5 ~3 5毫升 , 20 70 稀释5 0 , ~l倍 分次倒人15 2 5 9 - 2 千 克细抄( 或细土 ) 拌匀 , 随拌随用 , 均匀地撤施 田中 。 4 2 选 用抗 病 品种 . 选 用抗病 品种可 以有效 地防治玉米粗缩病 。尽管 目前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缺乏较强的抗病性 , 但玉米 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 , 据 要根 当地 条件选 用抗性 相对较 好的 品种 , 同时注意合理 布 局, 避免单一抗源品种 的大面积种植。 4 3 调 节 播 期 . 调节播期可以防病避病 。根据粗缩病的发病规律 , 调整 玉米播种期 , 使感病最为敏感的玉米幼苗期避开灰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 发 病 症 状
患 玉 米 粗 缩 病 的 玉 米 植 株 节 间 缩 短 , 化 粗 壮 : 粗 缩 病 矮 .. 叶 片 宽 短 僵 直 , 色 浓 绿 . 对 生 状 , 背 面 叶 脉 上 324 作 物 抗 病 性 就 目前 我 国 玉 米 生 产 上 的 主 栽 叶 呈 叶
杂 草 丛 中越 冬 , 年 春 天 迁 人 玉 米 田 , 飞 虱 在 玉 米 便 确 定最 佳 喷药 杀 虫 防病 的时期 。 可在 玉米 7叶期 翌 灰 . %扑 虱 蚜 乳 油 1 0 0 0倍 液 及 1 %病 毒 王 可 0 地 的存 活时 间很 短 , 4 6d 自然 界 灰 飞虱 的带飞虱 是传 播 玉 米粗 缩 病 但 不 同玉 米 品 种 对 粗 缩 病 的抗 性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差
一
8 3
I 舭辞飙 技
201 食 物 0. 粮 作 11
夏播 高梁豫 梁 四号高产栽培 技术措施
一
杀 遏 隔 种 玉米 病 毒 病 。病 毒 粒 体呈 球 形 ,直径 大 于 6 ~ 现 有 效 的药 剂 和 防 治 措 施 。因 此 , 虫 、 制 病 源 、 O
7 m,存 在 于感 病 植 株 叶片 的部 分 凸起 细 胞 中 , 0n 主 断传 毒渠 道 是 防病 的有 效 措 施 。各 地需 要具 体 调 查 以 要 依靠 灰 飞 虱传 毒 。灰 飞 虱成 虫 和若 虫在 田埂 地边 和 了解 掌 握 当 地 一 代 灰 飞 虱 的 准确 迁 飞危 害期 ,
3- 发 病 条 件 2
42 . 选 用 抗 病 品 种
选 用 抗 病 品 种 可 以 有 效 地 防 治 玉 米 粗 缩 病 。 尽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32 选 用 抗 病 玉 米 品种 .
渠边 、 旁和 杂草 多的玉 米 田发 病 重 ; 茬小 麦丛 矮病 发 路 前
生重 的玉米 田发病重 ; 水肥 不足 、 有机肥施 人偏少 , 造成玉
米 免疫 力 减 弱 , 利 于病 害 发 生 。 也
尽 管 目前玉米生产 中应用的主栽 品种 中缺少抗病性 强
的 良种 , 品种间感病程 度仍存 在一定 差异。 但 因此 , 要根据
本 地 条件 , 选用 抗性 相对 较好 的 品种 , 同时 要注 意合理 布
局 , 免 单 一 抗 源 品种 的 大 面 积 种 植 。 我 镇 玉 米 杂 交 种 先 避 在
3 流 行 因素
31 气 候 条 件 . 近 年 来 , 着冬 季 气 候 的变 暖 , 飞 虱 的越 冬 成 活 基 数 随 灰 大 , 冬 体 和第 l 灰 飞 虱 成 虫 发 生 数 量 增 多 , 而 导 致 了 越 代 从 2 ~ 4 灰 飞虱 的 大 量 繁 殖 , 成 了 该 病 的 发 生 和 发 展 。 代 造 3 播 期 . 2
文献标识码B 章 编 号 1 0 — 7 1( 1 )1 - 4 0 2 7 7 2 1 — 0 0 3 00 4 3
关 键 词 : 米 粗 缩 病 ; 状 ; 治 技 术 玉 症 防 中图 分 类 号 s . 1 45 1 3 3
玉米粗缩病是 由玉米粗缩病 病毒引起 的一种玉米病 毒 病 ,0 2 世纪9 年 代 以来 , 0 发生 面 积和危 害程 度 明显呈 上 升 趋势 , 是玉 米生 产 区流行 的重要 病害 。 宁阳县华 丰镇 玉米 常年种植 面积35 0 m , 缩病发生 比较普遍 , 0 h 粗 严重影响 了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 般 不能 抽 出或 虽 能抽 出但 分 枝极 少 ; 穗 短小 、 雌 无 3 1 农 业 防 治
籽粒 , 易造 成绝 产 。 极
( ) 除杂 草 , 灭病 毒 寄 主 。 田问路 边 杂 草是 1清 消 灰 飞 虱 和病 毒 的越 冬越 夏 寄 主 ,也是 病 毒 流行 的基
6C 该期 若 遇干旱 、 理粗 放 、 管 田问杂草 带病 毒 的灰 飞 虱 吸食 叶 片汁 液后 ,导 致 玉米 植 2  ̄ 以上 的气 温 , 灰 发 不 株感 病 。感病后 叶背 、 叶鞘 的叶脉 上常 出现蜡 白色粗 多 、 飞虱发生 量 大 , 病就 重 。另外 , 同品种对 该 细不 一 的 隆起 条纹 。病株 表 现 为叶 色浓 绿 、叶片 变 病 的抗性 也不 同 。
是 玉米 的致 命 病 害 .常会 造 成 玉米 大 面积 减 产甚 至 强 。如 果玉 米 出 苗至 5叶期 间恰 好 和带 毒灰 飞 虱 的
绝收。
迁 移 高 峰 相 遇 , 发 病 最 严 重 。 因 此 , 米 播 种 期 与 则 玉
1 病 害症 状
发 病有 很 大 的关 系 。粗 缩病 病 毒生 长 的适 宜 温度 是
= 、 第 四 代 灰 飞 虱 主 要 在 玉 米 及 田 间 禾 本 科 杂 草 上 防治 一代 灰飞 虱 。 三
越 夏 , 时正 是 夏玉 米感 病 的敏感 期 , 往造 成 玉 米 此 往
( ) 用 抗 、 病 品种 。重 病 区 可选 片 郑 单 9 8 3选 耐 j 5
避 粗 缩 病大 发 生 ,随 着玉 米 成熟 而 迁移 到 禾本 科 杂 草 等品种 。同 时应注 意合 理布局 , 开单 一抗 源品种 的
工作。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之 时 。 一代成 虫羽 化形成 迁 飞高峰 , 收之 时迁入玉 第 麦 米 田及禾 本科 杂草上 为害 并越 夏 。此 时正 是夏 玉米感 病 的敏感 期 , 往造 成玉米 粗缩 病大 发生 , 往 而对 玉米造 成严 重危 害 的是第 l代灰 飞虱 。玉米 收获 后则迁 移至 禾 本科杂 草上 ,等秋 季小 麦 出苗后转 迁麦 田并传 毒 为 害 和越冬 . 形成 全年 病害循 环 。 2 症 状特点 与 危害 玉 米 粗缩 病 在 田问 自苗期 至抽 穗 期 均 可感 染 发 病. 以苗 期受 害最 重 。 以一 至六 叶期 为感染 粗缩 病 的敏 感期 。5~6片 叶即可 显症 , 开始 在心 叶基 部及 中脉 两 侧 产生透 明 的油浸 状褪绿 虚线 条点 ,逐渐 扩及 整个 叶
・
种 子科 技 ・
・ 0 0(4 ・ 21 0 )
中 图分 类 号 :S4 5 1 13 3 .3 _ 文 献 标 志 码 :B
・ 用技术 ・ 适
文章 编 号 :10 — 6 0 2 1 0 — 0 2 0 0 5 2 9 ( 0 0)4 0 3 — 2
玉米粗 缩病 的发 生 、 危窖及 其 防治措施
3 1 气候 .
在病 虫害 常发地 区有重 点 的定点 、 定期调 查小 麦 、 田间杂草 和玉 米粗缩 病病 株率 和严重 程度 ,同时调查 灰 飞虱发 生密 度 ,对 玉米 粗缩 病发生 趋势作 出及 时准 确 的预测 预报 . 指导 预 防。
42 适 期 播 种 .
主要 是 温度 、湿度 和降 雨等气 候 因素通 过对 灰飞 虱发生 期和 发生量 的影 响而 决定 玉米粗 缩病 的发 生程 度 灰 飞虱 属于 温带地 区 的害虫 , 耐低 温能力 较强 , 对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论文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也称为玉米“侏儒症”,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
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
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矮化严重,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绝产,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发育不良,减产幅度很大,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致命病害。
一、灰飞虱的生活只有了解了灰飞虱的习性,才有可能在预防玉米粗缩病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灰飞虱,属于同翅目飞虱科,主要分布区域,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东自台湾省和东部沿海各地,西至新疆均有发生,以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发生较多。
由于寄主是各种草坪禾草及水稻、麦类、玉米、稗等禾本科植物,所以对农业危害很大。
灰飞虱在北方地区1年发生4-5代。
华北地区越冬若虫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羽化,迁向草坪产卵繁殖,第1代若虫于5月中旬至6月大量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中旬羽化,第2代若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孵化,并于6月下旬至7月下旬羽化为成虫,第代于7月至8月上、中旬羽化,第4代若虫在8月中旬至11月孵化,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羽化,有部分则以3、4龄若虫进入越冬状态,第5代若虫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孵化,并进入越冬期,全年以9月初的第4代若虫密度最大,大部分地区多以第3、4龄和少量第5龄若虫在田边、沟边杂草中越冬。
灰飞虱属于温带地区的害虫,耐低温能力较强,对高温适应性较差,其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28℃左右,冬季低温对其越冬若虫影响不大,在东北地区亦能安全越冬,不会大量死亡,在-3℃且持续时间较长时才产生麻痹冻倒现象,但除部分致死外,其余仍能复苏。
当气温超过2℃无风天晴时,又能爬至寄主茎叶部取食并继续发育,在田间喜通透性良好的环境,栖息于植物植株的部位较高,并常向田边移动集中,因此,田边虫量多,成虫翅型变化较稳定,越冬代以短翅型居多,其余各代以长翅型居多,雄虫除越冬外,其余各代几乎均为长翅型成虫。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条件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与防治 - 种植技术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条件玉米粗缩病的症状与防治-种植技术玉米粗缩病是是玉米极易感染的病毒危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
粗缩病的主要特征:玉米苗期感染此病后,叶片浓绿,根系少,植株矮化,不往高长;成株期感染此病,上部节间缩短,雄穗花轴缩短,果穗短小,结果少,此病害从玉米苗期到抽穗期间均可感染此病,发病后极难根治,早期预防是根本出路。
粗缩病毒不能通过土壤和接触传播,只能由灰飞虱传播病毒。
如果冬季气温高,早春温度回升早,便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和繁殖。
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之一。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条件玉米粗缩病的症状与防治。
一、症状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害。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
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主脉上生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
病株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
病株矮化,高度常不及健株的一半,节间缩短,叶色浓绿,整株或顶部簇生,多数不能抽穗结实,发病晚的植株也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少畸形。
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无花粉。
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减少。
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
另有一些病株嫩叶卷曲呈弓形或牛尾巴状,心叶有缺刻,喇叭口朝向一侧或叶缘变红到全叶变红。
二、形态特征病毒粒体为球状。
钝化温度为80℃。
20℃可存活37天。
病毒借昆虫传播,主要传毒昆虫为灰飞虱,属持久性传毒。
潜育期15~20天。
还可侵染小麦(引起兰矮病)、燕麦、谷子、高粱、稗草等。
三、发病条件1、毒源量。
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
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
2.、玉米播种期。
早春播种(4月上、中旬)和麦茬玉米(6月中旬后播种)发病田少,且发病轻;5月中旬前后播种发病重。
主要原因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灰飞虱第一代成虫传毒盛期。
此时,田间嫩绿植物少,可造成灰飞虱集中危害。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为了防治玉米粗缩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最基本措施。
在选种时,应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的品种。
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和种植时间,避免在高温多雨的季节种植。
二、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重要环节。
在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和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和湿度过高。
同时,要注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株,减少病菌的传播。
三、施用化肥和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可以提高玉米的免疫力,增强其抗病能力。
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状况和玉米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避免过量施肥和不均衡施肥。
四、喷洒药剂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可以喷洒一些药剂,如杀菌剂、生物制剂等,来预防和治疗玉米粗缩病。
喷洒药剂时,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五、采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可以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等,来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生物防治的优点是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玉米产量。
综上所述,预防和治疗玉米粗缩病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喷洒药剂和采用生物防治等。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玉米粗缩病,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玉米粗缩病及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与防治措施
浅议玉米粗缩病及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一、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
玉米粗缩病早于1954年在甘肃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东部各省均有所发生,发病后,植株矮化,叶色浓绿,节间缩短,基本上不能抽穗,因此发病率几乎等于损失率,许多地块绝产绝收,尤其春玉米和制种田发病最重,甚至导致玉米种子短缺,危害相当严重。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以来,危害逐年加重,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甚至出现绝产,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的生产安全。
因此,对玉米粗缩病进行正确识别,并及时控制十分必要。
1、玉米粗缩病田间发生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
玉米出苗后即可感病,5~6叶开始表现症状,但新生叶片即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开始时在心叶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的断断续续的褪绿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呈细线条状;叶背面主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白色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根和茎部的维管束肿大,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整株叶片浓绿,基部短粗,节间缩短,有的叶片僵直,宽而肥厚,重病株严重矮化,高度仅为正常植株的1/2,多不能抽穗,发病晚或病轻的仅在雌穗以上叶片浓绿,顶部节间缩短,基本不能抽雄穗,即使抽出也无花粉,抽穗的雌穗基本上不能结实。
2、发病规律(1)发生传播特点玉米粗缩病由植物呼肠病毒属的玉米粗缩病毒引起。
玉米粗缩病毒寄主范围广泛,除玉米外,还可侵染57种禾本科植物,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
该病毒主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
当玉米出苗后,小麦和杂草上的灰飞虱即带毒飞至玉米上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
在玉米生长后期,病毒再由灰飞虱携带向高粱、谷子等晚秋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传播,秋后再传向小麦或直接在杂草上越冬,构成发病循环。
粗缩病的发生发展与灰飞虱在田间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当田间小麦近于成熟时,第1代灰飞虱带毒传向玉米,因此播种期越早,发病越重,一般春玉米发病重于夏玉米。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危害传播的一种病毒病。
它的主要症状特点是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宽短而厚,病苗浓绿,并且发病越早,对玉米产量影响越大,一般减产20mdash;30%,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有绝产的现象。
为了有效的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和危害,应从玉米播种开始,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1、选择适宜的品种,推迟播种期:从调整玉米播种期入手,选择生育期短的品种,适当推迟玉米的播期,尽量推迟到6月上旬播种。
也可以采取直播的方式,使玉米的幼苗期避开灰飞虱的发生危害高峰期。
2、搞好药剂拌种: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用40%的种衣剂拌种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有效的预防粗缩病的发生。
3、加强药剂喷雾:玉米出苗后,3mdash;5叶期开始,结合防治玉米苗期蚜虫、蓟马等害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1500倍喷雾,并加入病毒灵、毒克等病毒抑制剂,抑制粗缩病的发生危害,10mdash;15天喷*,连喷2mdash;3次。
4、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源: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病株带到田外集中消毁。
1。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41分蘖肥 : . 一般插 后 7 l ~ 0天 , 亩追施 尿素 25 3公斤 , . —
除个 别苗乏 处 6月 下旬追 施 少量 匀 苗肥外 ,一 般在 6月 l 0 日一 7月 1 0日禁止追肥 。 早熟品种或 晚插 田, 减少施用量或 要
不施 。
1整 地 、 、 施肥 。插秧 地每年 秋春 季利 用激光平 地仪进 行旱 土 , 耕深压严 。基施化 肥应结 合稻 田最 后一次浅 耕 , 全生 要 把 育期 纯氮的 8 %和磷 钾肥全部施入 土壤 。 0 然放 水泡 田 , 将坷垃 充 分泡透 , 结合泡 田将 土地 浪平 , 高差 控制 在 5厘米 以 内 , 使 苗率 高。
2 1. 4 0 2 0
XI NNONGC UN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邵 晓 睿
( 邑县 植 保 植 检 站 , 南 鹿 河
【 摘
鹿 邑 ,7 20 4 70 )
要 】 玉米粗缩病在本地 呈现发生 面积逐年增 大 , 为害程度逐 年加重趋 势 , 其发生 的原因是气候 条件恶化 , 栽培 管理 粗放 , 种植 结构
玉米粗 缩病在整 个玉米生 育期均 可侵染发 病 ,但 以苗期
感病 性最 强 , 明显症状 一般 出现在 玉米 5 6 - 叶期 。玉米粗缩病
二、 发病原及传 播侵染
玉米粗缩病 的病原是玉米 粗缩病 毒( 简称 MR V) D 。其寄 主范 围十分 广泛 , 主要是 单子 叶禾本 科植 物 , 可侵 染玉米 、 小
后逐 渐扩展到整个 叶片 ,变成具有粗 细不一 的蜡 白色 条状突 起, 用手触摸有 明显的粗糙不平感 。叶片宽短 , 厚硬僵直 , 叶色 浓绿 , 叶丛生 。植 株生长受 到抑制 , 间短粗 , 心 节 严重矮化 , 有 的不及正常植 株的 1 — /。 / 1 根少而短 , 的不及 正常植株 的一 3 2 有 半 , 容易从土 中拔 起 。 很 发病轻 的雄穗发育不 良 , 分枝少 , 花粉 少 , 穗短 , 雌 花丝少 , 结实 少。 发病 重的抽不 出雄 穗( 天缨 ) 和雌 穗( 棒子 )或 虽能 抽出但 分枝 极少 , , : 卮花粉 , 雌穗畸 形不 实或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摘要通过近3年来对泰州市玉米粗缩病发病田块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该病在泰州市的发病规律,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选择高产抗病品种、确定适宜的播期和播种方式、播栽前搞好耕翻灭茬、生长期间加强管理等农业综合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其根本是要认真防治好灰飞虱,杜绝该病的毒源。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防治技术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20世纪80年代这种病害在我国基本被控制。
但是,自90年代以来,随着栽培制度和品种的更新,在我国黄淮海、西北和东北的辽宁省等地区危害呈上升趋势。
2004年以来,包括泰州在内的江苏省不少地区,多年发生较轻的玉米粗缩病在不少县、区流行,少数地区出现了绝收田块,引起了多起供种部门与农户之间的纠纷。
该病的流行已成为制约本地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对该病的防治也有不少报道[1-4],但对其在不同熟制、区域、品种、播期间的发病特点的调查报道较少。
笔者通过对泰州市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1 发病特点1.1 不同熟制间的差异泰州市常年种植玉米面积1万公顷左右,平均单产7 500kg/hm2,总产70多吨,其中,春玉米面积占65%-70%,夏、秋玉米约占30%-35%。
2004-2006年对泰州市不同熟制的玉米田块调查中发现,该病以夏玉米发病程度最重,其次是秋玉米,春玉米发病相对很轻。
2004年受调查的玉米面积5 067hm2,发病面积为3 073hm2,占总面积的64.4%,基本都是夏玉米。
1.2 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在我市以地处里下河地区的姜堰市和兴化市发病较重,其中姜堰市最重。
该市2005年1 333.3hm2夏玉米100%发病,其中严重发病面积占85.2%。
在典型调查解剖的18块田共75hm2玉米中,平均发病株率41.7%,变幅20%-81.7%,发病面积中,产量损失平均达45%;2006年该市的苏陈、华港等地严重发病田块,单产不足1 200kg/hm2,给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玉米3-5叶期容易发生粗缩病,防治粗缩病的核心是防治灰飞虱
玉米3-5叶期容易发生粗缩病,防治粗缩病的核心是防治灰飞虱玉米粗缩病,也叫“玉米小矮子病”,在每年5-6月份、玉米3-5叶期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
玉米粗缩病在病发原因上,主要是由一种名叫“玉米粗缩病毒”(简称MRDV)的病毒造成的,但玉米种子本身是不带粗缩病毒的,所以玉米粗缩病的发病与玉米种子的质量并未有任何直接关系(拌种可以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而玉米粗缩病的主要诱发原因上,它主要是由一种名叫“灰飞虱”的害虫带毒传播的。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非常难防治的玉米病害,玉米苗株一旦被病毒侵染发病,基本上很难再完全治愈,即使打药控制住病情的发展与蔓延,也无法使病受害的玉米苗株再恢复到正常的长势,所以,要想防治玉米粗缩病,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病发规律特征进行提前综合预防(如农业预防、药物预防等),因为粗缩病不仅会严重抑制玉米苗株的长势,更会造成玉米后期大幅减产,如果病害非常严重时,也不排除会造成玉米后期绝收,因为玉米粗缩病属于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类型。
今天,农技小背篓就给大家依次介绍一下:①玉米粗缩病的典型发病症状与危害;②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特征与发病原因条件;③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前预防措施与发病后的药物防治措施。
一、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表现玉米发生粗缩病后,其症状会在植株、根系、茎秆、叶片、果穗等多个方面表现出受害症状。
1、植株病害症状玉米粗缩病会严重抑制玉米苗株的生长发育,造成玉米株高严重矮化、茎节十分的短缩或粗肿。
一般情况下,发生粗缩病的玉米,整个病株的株高不到健壮植株的一半,一般病株平均高度在85公分左右,而正常健康植株高度在2米左右。
除此之外,发生粗缩病的玉米病株会表现出只长叶片而不拔节长高的现象。
2、根系病害症状玉米粗缩病的病株根系会生长发育不良,具体表现为根系数量稀少、根系长度短小(不到健康植株的一半);与正常健康的玉米植株对比,发生粗缩病的玉米病株在土壤中能够很轻易地拔出土,如果用刀纵向切开病株根系,会发现根系内部的木质部早已变为灰褐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4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邢建安 解 兴 李艳霞 尹合波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农业局植物保护站 252500)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各地频发。
1996年在冠县严重发生,当年玉米种植面积3.07万hm2,发生面积1.2万hm2;1997~2007年该病在冠县发生较轻;2008年以来,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品种布局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呈加重趋势,特别是晚春玉米田和蒜茬玉米田发生较重,田间一般病株率为5%~15%,有的地块甚至毁种。
为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和危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并进行了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该病发病症状、特点、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发病症状与特点1.1 发病症状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
苗期发病受害重,早期症状不易识别,一般田间玉米5~6片叶时,才开始出现症状,表现为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
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最初出现透明、断续的褪绿条斑,称为“脉明”,以后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叶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称为“脉突”,用手摩擦有粗糙感。
病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
病株生长缓慢,节间明显缩短,植株严重矮化,株高只有健株的1/3~1/2,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病株状如“君子兰”。
受害轻者雄穗败育、发育不良,结实少;重者不能抽穗结实,造成绝产失收。
1.2 发病特点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侵染后引起,该病毒由灰飞虱传播。
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麦苗基部和田埂、地边杂草丛中越冬,第2年春天带毒越冬的灰飞虱把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
玉米出苗后,小麦和杂草上的灰飞虱迁飞到玉米上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
粗缩病的发生与灰飞虱的密度、带毒率的高低、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等密切相关。
一般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春玉米发病重于套种玉米,套种玉米和蒜茬玉米发病重于夏直播玉米,靠近地头、沟边、渠边、路边和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病较重。
2 重发原因2.1 适宜的气候条件近几年,秋季温度偏高,灰飞虱为害时间长,致使越冬寄主毒源增加;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越冬死亡率低,虫源基数高;2008~2012年春季干旱少雨,气温低,小麦成熟期延迟,灰飞虱发生高峰推后,加大了玉米感病机率。
2.2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小麦-玉米多年连作,再加上大力推广麦后贴茬播种,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为灰飞虱提供了有利的栖息、繁衍场所和丰富的食物,导致灰飞虱的数量增多,田间虫口密度增大。
据2008年6月12日调查,蒜茬玉米田灰飞虱平均27.8头/m2、路边杂草上高达49头/m2;2011年6月13日调查,蒜茬玉米田平均22.6头/m2,路边杂草上43头/m2;2012年6月20日调查,蒜茬玉米田平均15.3头/m2,路边杂草上高达36头/m2。
2.3 当前推广的玉米品种大多是易感病品种据调查,近几年冠县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是“郑单958”、“浚单20”、“浚单18”、“蠡玉37”、“蠡玉35”、“鲁单981”、“鲁单984”、“冠丰3号”、“聊玉18”、“中科11”、“先玉335”等,大多是易感病品种,这也为粗缩病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寄主植物。
2.4 预防意识差,防治时间晚由于带毒灰飞虱侵染玉米苗后,病毒潜伏期较长,而农民认识不到位,习惯见病治病、见虫治虫,一旦发现症状才防治,错过了有利的防治时机。
2.5 玉米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近几年,冠县晚春玉米、蒜茬玉米面积逐渐扩大,玉米幼苗期正值小麦成熟期,此时正是1代灰飞虱向玉米田转移的高峰期,玉米感病敏感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导致粗缩病发生较重。
3 防治措施玉米粗缩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在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控的关键在于治虫防病,截断病毒传播途径,把传毒介体灰飞虱消灭在传播之前。
3.1 加强监测和预报5月在病害常发地块,定点、定期监测灰飞虱发生密度,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3.2 清除杂草杂草是灰飞虱取食、栖息、产卵和繁殖的重要场所,应在小麦、玉米播前清除田间、田边、沟边杂草,减少虫源和———————收稿日期:2012-11-16摘 要:为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发生,为类似地区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简述了冠县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发生特点;分析了近几年该病重发的原因;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着重抓好药剂包衣、清除杂草、田间管理、苗期专业化防治等关键措施。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重发原因;综防措施- 115 -山药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黄晓红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镇农技站 226141)山药是海门市四甲镇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甲镇大力发展规模种植,但山药规模化种植后,病虫害发生严重。
经调研,四甲镇山药上病虫害有炭疽病、枯萎病、褐斑病、线虫病、红蜘蛛、斜纹夜蛾等,但以炭疽病、斜纹夜蛾为主要病虫害。
下面将重点介绍这两种病虫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1 炭疽病四甲镇山药炭疽病连年发生,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20%~30%,重发年份导致山药于8月提前死亡,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1.1 症 状炭疽病可侵染山药藤茎、叶。
藤茎染病始于茎基部,初期产生梭形或不定形褐色病斑,病斑断续向上发展,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导致整株枯死。
叶部染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症状类型,慢性型病斑较大,发病较慢,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期扩大成褐色或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急性型发病快,危害重,多在叶柄与叶片或叶柄与茎蔓交界处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而在叶面上少见病斑,数日后叶片即脱落,严重时几天内叶片全部掉光。
1.2 发生规律四甲镇常年始见病株一般在6月中下旬,始发病的早晚与6月上旬第1场大雨的时间密切相关,大面积的山药始见病株一般在雨后5~8 d。
发病盛期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下旬,急性型症状也出现在此期间。
流行高峰期遇高温干旱,病情停止发展,遇雨后复出流行高峰。
9月上旬病情趋缓,中旬后基本停止发展,进入病情稳定期。
1.3 防治技术1.3.1 轮作。
实行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无水旱轮作条件的田块应避免与山芋、花生、西瓜连作。
1.3.2 清洁田园。
山药生长期如出现急性型落叶,可轻轻晃动秧架,让病叶掉落,扫净落叶,并带出田外深埋,以减少侵染源。
山药刨收后应及时清除病残体。
1.3.3 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
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深沟窄畦,清沟排渍,定期喷施调节剂,使植株壮而不旺,稳健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1.3.4 药剂保护。
6月中旬第1场大雨后开始第1次防治,第1次药后一般持续干旱15 d左右,遇阴雨天气5~7 d后补防1次。
流行高峰期(7月中旬~8月下旬)雨前喷药,大雨过后,立即补防。
试验结果表明,大生M-45(600~800倍———————收稿日期:2012-10-16摘 要:近年来,由于山药的经济效益比常规作物要好,所以其种植面积连年增加,但其病虫害发生也较为严重,因此,在山药病虫害防治上要立足于一个“早”字,运用多种防治手段,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现将介绍有关山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药;病虫害;防治技术毒源;在玉米3~5叶期、杂草3叶期,每667 m2用55%硝磺・莠去津悬浮剂(耕杰)150 mL,对水30 kg地表喷雾防除杂草。
3.3 选用抗耐病品种据田间调查,不同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金海5号”、“登海3号”、“农大108”、“鲁单981”、“登海11号”等晚熟品种发病较轻,可因地制宜的选用。
3.4 采用药剂包衣或拌种播种前,每100 kg种子用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锐胜)200 g+3.5%咯菌・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满适金)100mL,对水1 000 mL包衣,预防玉米粗缩病、蓟马、蚜虫等,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苗全、苗旺、茎秆粗壮。
也可用5.4%吡・戊玉米种衣剂包衣,兼治腥黑穗病。
3.5 适期晚播尽量不在麦田内套种玉米,改套种为夏直播玉米,避免玉米苗期与灰飞虱高峰期相遇,减少灰飞虱的传播几率。
3.6 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晚间苗定苗及时中耕除草,增施有机肥及N、P、K配方施肥,适时浇水,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适当加大播种量,增加种植密度,以解决单粒播种易缺苗的问题,特别是晚春玉米和蒜茬玉米。
间苗定苗时拔除病苗,减少毒源和田间病株,间苗定苗时间应安排在病株显症后的玉米5~6叶以后。
3.7 药剂防治玉米出苗后尽快喷药防治,以截断灰飞虱传播途径,可每667 m2用10%吡虫啉15 g,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 mL,或48%毒死蜱60~80 mL,同时可加入20%病毒A 80~100g或1.5%植病灵Ⅱ60 mL,对水30~40 kg,把灰飞虱控制在传毒之前。
注意田边、沟边也要喷施。
3.8 大力开展专业化防治由于灰飞虱可迁飞、扩散传毒,且发生面积大,一家一户的分散防治效率低,要大力推行专业化统一防治,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农药、统一用量、统一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