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军事思想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军事思想述评
曾国藩军事思想述评
摘要:曾国藩是一个性格表现多侧面的复杂历史人物。

他一手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使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延祚了半个世纪,严重阻碍了中国历史发展。

但他有一位锐意进取的封建开明地主。

他开创了一种新式军队;以身作则的维护中国传统文化;购买国外先进设备,创办近代工业,与中国现代工业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设置翻译馆,培养新式人才;这都是他难以磨灭的历史功绩。

尤其是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所发挥的军事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军队的创建及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今天看来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因素。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建军思想战略战术思想
一、《曾国藩评传》其书
《曾国藩评传》(梁绍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是匡亚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一部。

在著作中,梁绍辉先生对曾国藩的生平、发迹的重要历史事件、思想特色进行了精准的阐述。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集中评述了曾国藩的人生道路,包括举业时期、京官时期、镇压农军前期、镇压农军后期、高官晚期(上)和高官晚期(下)6个章节。

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论述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中的主要军事活动、仕途升迁。

一个特殊事例是作者详细记述了承办天津教案这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可以清晰地看出满清王朝在列强入侵下惨淡经营的惨状。

下篇集中评述了曾国藩的学术思想,包括曾国藩的义理之学(上)、曾国藩的义理之学(下)、曾国藩的考据之学、曾国藩的词章之学、曾国藩的经济之学(上——曾国藩的军事思想)、曾国藩的经济之学(下——曾国藩的人才战略)6个章节。

这一部分是曾国藩思想的集中阐释,也是著作的主体。

但两部分又不是割裂的。

下篇的思想全部渗透在上篇的活动中;上篇的活动又是思想的全部显现,两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曾国藩的军事思想
很久以来,对曾国藩的评价就褒贬不一。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
学史新编》第六册中专列《所谓“同治中兴”和“同治维新”的中心人物——曾国藩》一章,指出:“曾国藩成功阻止了中国的后退,他在这一方面抵抗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这是他的一个大贡献”。

与此相反,茅家琦主编的《太平天国通史》认为:“他(曾国藩)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积极有为的变革者,而是旧制度的重建者;他提倡了洋务运动,推动了生产力的近代变革,但同时又强化了封建体制,宣扬了传统观念,严重阻碍了变革的演进和深化,堵塞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道路。

”①曾国藩作为一位历史人物,他的功过自有历史去定论。

在这只评述他的军事思想。

毛泽东曾经说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

”蒋介石也把《曾文公全集》视为至宝,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平生只服曾文正公。

“独服”两位伟人的正是曾公的军事思想。

曾公的军事思想并不像今天的军事思想那样井井有条,像一本教科书。

它是在曾公整顿壮大湘军,以及在与太平军的征战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

还是一个模糊的理论模式,并未形成现代模式的理论系统。

但,它的影响却无容置疑。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大体可分三大部分,即建军思想,战略思想和战术思想。


(一)、曾国藩的建军思想
曾国藩萌发自己建军的想法,全是因惩绿营兵得腐败而起的。

鉴于绿营兵虐民之“如蓖如洗”,内部之“败不相救”,以及“兵与勇遇尤嫉恨次骨”等现象才下决心别树一帜的。

曾国藩这支“别树一帜”的军队在建军思想有以下特点:1、以政治统帅军事、忠君卫道为建军宗旨。

曾国藩建军思想的产生是有深刻社会原因的。

“原因之一就是眼看大清的江山难保,他自己依附于大清所得的一切利益收到严重威胁。

”③而当时以满军为主的“官兵”节节败退,对战事无济于事。

为了镇压太平军,维护晚晴统治,他在湖南湘乡办团练时就着手组建曾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扑灭太平军熊熊燃烧着的革命烈火。

所以曾国藩的建军思想一开始就具有十分鲜明的政治目的,而他所谓的政治“具体来说就是为大清朝廷服务,维护朝廷的权威,保护朝廷的
利益,处处为朝廷尽忠效力。

”④同时,他在建军中始终坚持着封建伦理纲常,尤以忠君卫道为首要,使湘军成为一个层次分明、纪律严明的整体,确保了当时湘军的战斗力。

2、遴选将兵的独特要求
曾国藩在致彭洋中、曾毓芳的信中详细列出他选将的条件:“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俱致;五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⑤曾国藩在后来的奏折中也陈述了他选兵的基本原则:“就经历言,要求单纯,不沾标兵散勇之气;就低于言,要用深山穷谷之民;就性格言,要犷悍英鸷,而不是斯文而雅”。

⑥曾国藩这些要求的提出完全是针对当时绿营兵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这些苛刻的要求再加上平时的训练,保证了湘军当时超高的战斗力,同时也保证曾国藩一系列军事措施的持续实施。

3、高额奖励与相对优厚的生活待遇
曾国藩虽然是打着义军的旗号,但他所率领的军队大多是临时拼凑的,开始可以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是持续不断的利益把这支军队维持下去的。

宽泛地说,这一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相对优厚的生活待遇,这一点在军队的起始阶段非常明显。

士兵的正规收入就和绿营兵不相上下,再加上战争抢夺的,待遇可以说相当可观;其二就是高额奖励,包括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奖励,所谓的政治奖励主要是保举官阶。

以杨载福为例,曾国藩在衡阳训水师时,只和彭玉麟各带一营,而到10月田家镇一役之后,加总兵衔,一年六迁,速度可谓惊人。

⑦(二)曾国藩的战略战术
曾国藩不仅是一般的军事家,而且是个出色战略家。

他的战略战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从整体着眼考虑整个战局
太平军北进初期,各路并进,满清的湘、鄂、赣、皖四省同处于太平军的裹挟之下。

满廷面对这一形势完全找不到对策。

曾国藩针对这一形势大胆的提出了四省合防的思想,无意识地提出统一指挥的问题。

四省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协作,逐渐稳定了战局。

到后期解围安
庆,迟救东南,曾国藩始终坚持四省合防这一全局,一步步地把太平军逼向了死路。

2、坚持巩固后方以支援前方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整个过程中,曾国藩靠经营湖南起家,又靠湖南的支援而取胜,他一生事业的基础全在湖南,湖南始终是他兵员、物资、财政支用的大后方,而之所以能构成如此的局面,又在他坚持了依靠后方支援前方的战略思想。

”⑧随着战事的扩大,曾国藩也把自己的战略后方扩大到了江西、两湖。


此为后盾,才使曾国藩得以在战争的关键阶段支撑到最后胜利。

3、以“致人而不致于人”即反客为主的作战原则
曾国藩所统帅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其指导战争的核心思想是“致人而不致于人”,“慎战”是其基本作战方针,“以客为主,以静制动”,在战略上取攻势,在战术上去守势。

曾国藩始终认为,主客奇正,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他反客为主思想的本质就是化被动为主动,所谓先阴后阳,先弱后强,也就是在战役发动之前,总是用各种形式隐蔽自己的实力,用假象麻痹敌人,在关键时候重兵出击,以奏其功。

”⑨
(三)曾国藩军事思想的影响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对后世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是好是坏。

它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它把政治思想工作机制部分地引入了军队,把军民关系看做军队生存和活动的重要条件,这两点对无产阶级军队坚持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这两大路线政策有着重大的启迪作用;同时它所倡导的具体军事原则,对我们无产阶级军队“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战术原则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巩固后方以支援前方的原则,与红军初期先建根据地再采取军事攻击的策略也是不谋而合的。

当然,整个思想是伴随着镇压太平军而兴起的,它是地方势力的治兵心得,也为后世留下了隐患:离开国家编制别树一帜,为日后军阀割据做了思想和组织准备;强捐强派,不停地剥削势力范围内的人民,为日后军阀割据就地筹饷开了极其恶劣的先例;律外施刑和滥杀无辜,
是日后军阀草菅人命的罪恶渊源。

⑩清廷灭亡后,军阀割据的形成,其实就是清末湘军、淮军、左军等地方军鼎足形式的嬗变。

这种嬗变,曾国藩实难辞其咎。

注释:①《太平天国通史》下册茅家琦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版,第306页
②《曾国藩评传》梁绍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549页
③《曾国藩评传》梁绍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566页
④《曾国藩评传》梁绍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568页
⑤《曾国藩评传》梁绍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571、572页
⑥《曾国藩评传》梁绍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575页
⑦《曾国藩评传》梁绍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589页
⑧《曾国藩评传》梁绍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595页
⑨《曾国藩评传》梁绍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609页
⑩《曾国藩评传》梁绍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613—619页
参考文献:
①《曾国藩评传》梁绍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线装书局出版社2008年版
③《马骏:晚清军事揭秘》马骏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