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探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取决于最佳洛伦茨曲线的选择,而最佳洛伦茨曲线的选择也就是关于最佳收入分配的选择,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所以,人们只能大致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的范围内比较合适。
本文还对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提出了改进。
一.引言
基尼(Gini)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到1,绝对平均分配时,基尼系数等于0,绝对不平均分配时,基尼系数等于1。
基尼系数偏高,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冲突甚至对抗,不利于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基尼系数是不是越低越好呢?也不一定。
绝对平均分配,也就是社会成员的年收入人人都相等,且不说实行不了,就是能实行也不一定好、不一定合理。
象粮食、蔬菜等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消费,还看不出绝对平均分配的缺点,而对于新的、高级(相对而言)的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就会出现问题。
要
么新产品价格高了大家买不起,工厂只好关门大吉,要么大家都买得起,抢购之风打破脑袋。
如果人们的收入分配不是均等的,而是有高有低、有富有贫的,生产一批高级消费品,首先满足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过一段时期,又生产一批,满足次高收入的人群的消费需求,……这样,既可以顺利组织新产品的生产,又可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消费需求,达到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这就是所谓“循序生产、梯度消费”现象。
所以,不均等分配看来要相对更合理些。
于是,自然就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一种最佳的收入分配格局呢?如果有,人们就把这种最佳收入分配情况下的收入分配曲线,称为最佳洛伦茨曲线,相应的基尼系数也就称为最佳基尼系数。
胡祖光先生研究了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问题([1])。
他在文中假设的“最优的消费秩序”是这样的:第二个人比第一个人多一个货币单位收入,第三个人比第二个人多一个货币单位收入,第四个人比第三个人多一个货币单位收入……如此类推。
根据这个“最优的消费秩序”,得到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为1/3。
显然,这种“最优的消费秩序”,其实就是线性收入分配秩序,收入序列是个等差级数。
既如此,别人当然也可以认为其他的收入分配模式是最优的,从而得到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为1/4,1/2等等。
如此一来,也就谈不上什么最佳不最佳,或者说,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应该从其他方面考虑得到。
以下的叙述指出:(1)有许多不同的洛伦茨曲线,可以得到相同的基尼系数值,或者说,同一个基尼系数数值,比如1/3,可以对应
许多条洛伦茨曲线;(2)对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提出了改进。
二.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计算
关于洛伦茨曲线的推导与基尼系数的计算,请参考资料[2],这里略作引述,见图1。
在图1中,横座标表示居民累积人口数百分比,纵座标表示累积年收入的百分比。
对角线OM表示一种理论上可能的分配结果,即绝对平均分配:百分之x的人口,对应百分之x的收入(y=x),每个人都分到相等的一份。
对角线下面的一条曲线,表示一种可能的不平均分配结果:百分之x的人口,对应百分之y的收入,y
由公式(2)可知,给出洛伦茨曲线y(x),就可以得到唯一的一个基尼系数g;反过来,给定一个基尼系数g,洛伦茨曲线y(x)不具有唯一解。
例如,给定g=1/3,下面几条可能的洛伦茨曲线都满足方程(2)(计算从略):
所以,如果你说基尼系数g=1/3是理论最佳值,那首先要说清楚你给出的洛伦茨曲线y(x)为什么是最佳收入分配模式。
三.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收入五分法是这样的意思:把所考察的收入人群样本分成五个部
分,低收入人群(即所谓穷人)、中下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中上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即所谓富人);再假设各部分人群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相等,都是20%。
根据这样的规定,穷人的年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y(0.2),我们用另外的符号p1表示,即p1=y(0.2);中下收入人群的年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y(0.4)-y(0.2),用专门的符号p2表示,即p2=y(0.4)-y(0.2);类似地,中等收入人群的年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p3=y(0.6)-y(0.4)、中上收入人群的年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p4=y(0.8)-y(0.6)、高收入人群的年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p5=y(1)-y(0.8)=1-y(0.8)。
诸百分比显然满足等式:p1+p2+p3+p4+p5=1。
胡祖光先生给出的“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为:
本人认为,上式也不是什么精确计算公式,而是个近似公式,它的精确程度不如下式:
由于胡祖光先生给出的“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已经是个近似公式,再在这个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计算基尼系数的许多其它近似公式,很可能误差越积越大,所以其意义和必要性都不大。
用举例子的办法来为某个命题辩护,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人
家举个反例就可否定这一命题。
下面我们立一张表格,把前面公式(3)、(4)、(5)中的三个洛伦茨曲线的p1、p2、p3、p4、p5计算出来,再按胡祖光先生给出的公式(*)和本文的公式(6)计算基尼系数,以作比较。
按照表1中的数据,如果采用公式(*)计算,得到的基尼系数都等于0.32,而如果采用公式(6)计算,则计算结果都等于0.3307,准确值是1/3=0.3333,前者的相对误差为4%,后者的相对误差是0.8%。
所以,胡祖光先生给出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是个准确度不算高的近似式。
当然,实际统计中误差源很多,公式(*)也许是足够准确的。
四.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尼系数是相当模糊的一个数据,它大致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均程度及相对合理程度。
从统计数据看,日本、德国的基尼系数大约等于0.32,美国的基尼系数大约等于0.40,因此,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是相对合理的,偏离这个区间较多时,或者社会效率受到影响,或者社会成员关系紧张,都不好。
本文讨论的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是针对收入分配的,重点是讨论计算方法。
这种计算方法,也适合于财富、资产等等的基尼系数的计算。
严格地说,这里的“收入”,应该是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可以用来消费及其他用途。
如果某位居民还拥有一个工厂,工厂有利润收入,这个利润收入应该进行分解,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归入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利润部分就不能算入个人收入。
在讨论社会成员的财富分配不平均程度时,要区分个人可支配财富和社会财富。
比如某人的一个工厂,这个工厂如果没有变现,还在运转,这个工厂就既是个人私有的又是社会公有的统一体,因为还有许多劳动者在靠这个工厂生活。
所以,平常人们讲的中产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个人拥有一个100万元的工厂,和一个人年收入100万元,不是一码事。
这些问题绕远了,以后细说。
参考资料
[1]胡祖光:“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及其简易计算公式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2]陆善民:“定性分析问题多――质疑“橄榄型”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