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经典复习题(答案解析)(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任何不饱和溶液降温后都会变成饱和溶液B
解析:B
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例如氯化钠溶液,可以是液体例如酒精溶液,也可是气体例如汽水,故B正确;
C、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故C错;
D、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会变成饱和溶液,故D错。

故选:B。

2.某同学预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80克,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时,他把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1克以下用游码),则实际上他所配制的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8.5%B.7%C.14%D.8%B
解析:B
如果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80克,需要的溶质的质量为80g?8%=6.4g。

需要的溶液的质量为80g-6.4g=73.6g。

因为称量的过程中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所以实际称得的质量为6g-0.4g=5.6g。

所以实际配置的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5.6g
100%7% 5.6g+73.6g
⨯≈。

故选B。

3.下列有关溶液及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在T℃时,某物质A的溶液,若蒸发掉5克水时,析出A(不含结晶水)2克;若蒸发掉10克水时,析出A 5克。

则T℃时,A的溶解度为40克
C.室温下,5mL水和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为10mL
D.现要配制10%的稀硫酸2940g,用98%的浓硫酸进行稀释,需加水2640g.D
解析:D
A、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度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在T℃时,某物质A的溶液,若蒸发掉5克水时,析出A(不含结晶水)2克;若蒸发掉10克水时,析出A 5克。

说明该溶液一开始是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5g水中,最多能溶解3gA,100g水中能溶解60gA,则T℃时,A的溶解度为60克,不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故室温下,5mL水和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不符
合题意;
D、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所需浓硫酸的质量为x,则:2940g×10%=98%x,x=300g,故需加水的质量为:2940g-300g=2640g,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
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
D.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 D
解析:D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故A选项正确;
B、t1℃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最大,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故B选项正确;
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氯化镁、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所以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故C选项正确;
D、t2℃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是70g,所以将40g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5g的晶体,所以所得溶液质量为85g,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与“饱和溶液”互推,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有晶体析出的溶液B.是浓溶液
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混合物C
解析:C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互推”则表示两者互相推导均能得到结论
A、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如将AgCl加入水中,虽然有晶体,但是是由于氯化银难溶于水。

A错误;
B、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在一定温度下能否继续溶解溶质,和溶液的浓、稀无直接的联系。

B错误;
C、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C正确;
D、饱和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属于混合物,但是混合物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D错误。

故选C。

【点睛】
6.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

记录数据如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第三组和第二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A
解析:A
【分析】
结合第二、第三、第四组实验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可知,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
18gNaCl。

A.根据分析, 20℃时,68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选项A错误;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中多余的水分蒸发直至饱和,选项B正确;
C.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2g)∶50g=9∶25,选项C正确;
D. 第三组和第二组溶液是相同温度下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D正确。

故选A。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易溶物
B.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液的质量乙>甲
C.60℃时,将100g乙的饱和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380g
D.甲中混有少量丙,若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B
解析:B
A、由图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是5g,属于可溶物,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60℃时,溶解度:甲>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40℃时,溶解度:甲=乙,故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溶质质量:甲=乙,故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溶液的质量:乙>甲,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60℃时,乙的溶解度是25g,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g
100%20%
⨯=,将100g乙的饱和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根据稀释25g+100g
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加水的质量为x,则100g×20%=(100g+x)5%,x=300g,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丙,若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在t 2℃时,将a 物质30g 加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D .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D 解析:D
【分析】
由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A 、a 物质的溶解度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使a 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是降温结晶,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使c 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或升温结晶,故A 不正确;
B 、由于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t 1℃时,a 、c 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B 不正确;
C 、在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将a 物质30g 加入50g 水中,最多溶解的a 物质的质量为50g 50g =25g 100g
⨯,则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50g+25g=75g ,故C 不正确; D 、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 ,则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100%100g+⨯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
9.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 .用汽油洗去试管中的碘
B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 .用水洗去试管中的氯化钠
D .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B
解析:B
A .用汽油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汽油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试管中的碘,这是溶解现象,故不合题意;
B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符合题意;
C .氯化钠能溶于水,所以可用水洗去试管中的氯化钠,这是溶解现象,故不合题意;
D .铁锈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不合题意。

故选:B 。

10.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C
解析:C
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故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为:
20g
100%16.7%
20g+100g
⨯≈,故不可能得到20%的甲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符合题意;
D、图中P点,在t3℃时,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故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1.下表是小东同学进行的四个实验,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B
解析:B
A、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是隔绝氧气,故A不正确;
B、将氧化铜与碳粉混合高温加热,碳得到氧气,被氧化,是还原剂,故B正确;
C、打开汽水瓶盖,汽水自动喷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C不正确;
D、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了二氧化氮,故D不正确。

故选B。

12.如图所示是NH4Cl与Na2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NH4Cl的溶解度比Na2SO4的大
B.采用升温的方法可将60℃Na2SO4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C.除去Na2SO4中少量NH4Cl时比较高效的物理方法是将4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过滤D.25℃时将NH4Cl与Na2SO4各3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Na2SO4C
解析:C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NH4Cl的溶解度比Na2SO4的小,故A错误;
B、大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采用降温的方法可将
60℃Na2SO4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最大,所以除去Na2SO4中少量NH4Cl时比较高效的物理方法是将4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过滤,故C正确;
D、25℃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钠的溶解度,所以将NH4Cl与Na2SO4各3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氯化铵,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3.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食盐和水
②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石灰石和稀盐酸
⑤硝酸铵和水
⑥铁与稀硫酸
A.①②④B.①②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D
解析:D
【分析】
根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可能溶液温度升高,可能产生了气体,都能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出现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进行分析。

①食盐和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液面基本不变,故错误;
②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生成了氧气,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确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溶液温度升高,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确;
④石灰石和稀盐酸,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确;
⑤硝酸铵和水,溶液温度降低,能使液面a比液面b低,故错误;
⑥铁与稀硫酸,生成了氢气,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等,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1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
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
D.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 B
解析:B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大小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A
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故B正确;
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50g:
150g=1:3,故C错误;
D、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只能溶解40g的晶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0g,反应D错误。

故选B。

15.关于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一定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对于同一溶质的水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D
解析:D
A、溶液具有均一性,一定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A错误;
B、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不一定能变成不饱和溶液,例如Ca(OH)2溶液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溶液,Ca(OH)2饱和溶液会析出固体,仍为饱和溶液,B错误;
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式,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也可以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但由于未为改变溶质、溶剂的质量,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会不变,C错误;
D、对于同一溶质的水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而不饱和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该种溶质,故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图中四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1)实验A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集气瓶中装满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C中同学们做了①试管和②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②试管中固体可溶,①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

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又补充了③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D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水分子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防止高温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解析:1:2水分子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防止高温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1)实验A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为1:2;化学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是分子;
(2)实验B集气瓶中装满水的目的是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
(3)②试管中固体可溶,①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溶质相同,溶剂不同,说明了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同学们又补充了③试管所示实验,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与①对比,说明了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高温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

故答案为:(1)1:2;水分子;(2)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3)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4)防止高温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17.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生命吸管”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树脂(无毒、具有杀菌性能)。

其中活性炭起到_____和过滤的作用。

(2)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选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3)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这种现象说明气体在温度越高时,在等量水中溶解得_____(选填“多”、“少”或“不变”)。

(4)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5)农业生产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将300g2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g。

(6)已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7.3g;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5.2g。

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溶液(填名称);在该温度时,将不饱和的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操作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

吸附溶解少KNO3200氯化钠加入52g氯化铵或加入氯化铵
解析:吸附溶解少KNO3200氯化钠加入5.2g氯化铵或加入氯化铵
(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起到吸附作用,颗粒状活性炭还具有过滤的作用;(2)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3)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少而导致的;这种现象说明气体在温度越高时,在等量水中溶解得少;
(4)硝酸钾溶液就是硝酸钾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硝酸钾;
(5)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加入水的质量是x。

300g×25%=(300g+x)×15% ,x=200g;
(6)60°C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7.3g氯化钠;60°C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5.2g
氯化铵。

60°C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氯化钠溶液;将不饱和的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等,操作最简便的方法是加入氯化铵。

18.下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2)P点表示______。

(3)t2℃时,取甲、乙两种固体各20g分别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则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填“甲”或“乙”),未溶解固体的质量是______g。

(4)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和丙(甲、乙、丙相互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可采用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甲物质的溶液由t3℃降温到t2℃,一定有晶体析出
B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升温到t3℃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甲<乙<丙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甲75降温CD
解析:甲<乙<丙 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甲 7.5 降温 CD
(1)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甲<乙<丙;(2)由图可知,t2℃时,甲、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表示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取甲、乙两种固体各20g分别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a中有部分固体未溶解,b中固体全部溶解,则a中溶解的物质是甲;
t2℃时,甲的溶解度是25g,故50g水只能溶解12.5g,故未溶解固体的质量是20g-
12.5g=7.5g;
(4)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和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5)A、将甲物质的溶液由t3℃降温到t2℃,如果甲是不饱和溶液,可能没有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B、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升温到t3℃时,溶解度增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
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 、t 3℃时,溶解度:甲>乙>丙,该温度下,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符合题意;
D 、将t 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甲、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 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t 3℃时,丙的溶解度,故t 2℃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 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符合题意。

故选CD 。

19.如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请回答:
(1)________℃时,A 、B 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50℃时,相同质量的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_____析出晶体较多。

(填“A”或“B”)
(3)40℃时,将A 、B 各15g 分别加到均盛有50g 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_____ 物质有剩余(填“A”或“B”)。

此时所得溶液是A 的 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

(保留1位小数)
(4)现有50℃时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__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A 物质
(5)将50℃时300克A 的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到20%,需要加_____毫升水,用到的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_______________,若量水时俯视读数,则稀释后的溶液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6)将60g A 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20℃,可析出_____g A 物质。

(7)若A 溶液中混有少量B ,可以用________结晶方法提纯A 。

AB 不饱和231②200量筒偏大12降温
解析:A B 不饱和 23.1% ② 200 量筒 偏大 12 降温
(1)根据=100%100g+ 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所以在30℃时,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它们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由曲线图可知,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故50℃时,相同质量的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A 析出晶体较多。

(3)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由于在40℃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30g,也就是50g水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大于15g,而B 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也就是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的质量小于15g,所以B 物质有
剩余。

此时所得溶液是A的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5g
100%23.1% 50g+15g
⨯≈。

(4)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使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或加入A物质,升高温度,溶解度变大,不能使其变成饱和溶液,故选②。

(5)将50℃时300g A的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到20%,根据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比可得:300g A
的饱和溶液中含A的质量为:
50g
300g=100g
50g+100g
⨯,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
100g
100%=20%
300g+x
⨯,解得x=200g 。

稀释实验用到的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量筒,若量水时俯视读数,则读数大于水的实际体积,也就是量取的水的体积小于200g,所以稀释后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6) 50℃ 6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A的质量为
50g
60g=20g
50g+100g
⨯,含水的质量为
60g-20g=40g;在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则40g水最多能溶解A的质量为20g
40g=8g
100g
⨯,所以将6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20℃,可析出A物质的质量为20g-8g=12g。

(7) 由曲线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A溶液中混有少量B,可以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A。

20.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含义___________ ;
(2)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a中混有少量b ,可用_________ (选“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4)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选“变大”、“变小”或“不变”)。

t1℃时ac溶解度均为35ga>b>c降温结晶变小
解析:t1℃时,a、c溶解度均为35g a>b>c 降温结晶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