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电荷》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堂堂清
1.[多选]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单元,等于1 C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 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 该金属小球上的净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金属小球上原来的负电荷消失了 B.此过程中电荷不守恒 C.金属小球上的负电荷减少是由于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比荷:比荷也称为荷质比,是电荷的电荷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q/m 单位:C/kg
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 之比,叫作电子的比荷,电子的质 量me =9.11×10 -31 kg。所以电子的比荷为:
例 (多选)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B.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粒子,它带正电 C.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粒子,它带负电 D.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出的
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
二.起电方式
2.感应起电:
①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 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 应。
② 原理:电荷的转移
近异远同
二.起电方式
3.接触起电:
① 带电体与不带电导体接触或两个带相反电荷但所带电荷量不同的 导体相接触
——电荷的转移
二.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① 通过摩擦使两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② 原理:电荷的转移 ③ 举例: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橡胶棒带负电荷
思考讨论
(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导体导电的实质是什么?以金属导体为例说明。 金属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 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如图所示,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B )
A
B
C
D
4.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库仑用实验测得的
5.关于元电荷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
四、元电荷
阅读教材第5页,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何为元电荷,电量是多少? 2.电子和质子是元电荷吗? 3.元电荷的定义有何物理意义? 1.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的,在计算中,可取 e=1.60×10-19C. 2.不是.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及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电子 和质子是元电荷.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而不是实物粒子,元电荷无正、负之分. 3.元电荷的定义说明自然界中物体的带电量都是不连续的,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都 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5.关于元电荷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
B.粒子所带电荷量可以为
e 2
C.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取任意值
D.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e的整数倍
堂堂清 答案
1.[多选]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单元,等于1 C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B.粒子所带电荷量可以为 e 2
C.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取任意值 D.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e的整数倍
【正确答案】D
⊕ ⊕⊕⊕ ⊕ ⊕⊕⊕
演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
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
⊕⊕ ⊕ ⊕ ⊕ ⊕ ⊕ ⊕⊕
问题1: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问题2:此时把导体A和B分开,然后移开C,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问题3:再让导体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A和B带的
3.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 如图所示,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4.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库仑用实验测得的
质子 正电荷பைடு நூலகம்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电 子 负电荷
对外表现为 电中性
(3)原子核稳定还是最外层的电子稳定?
(4)摩擦起电的原因 和电子的稳定性有关吗?
1.电子离核越近,所受引力越大,束缚越强,离核 越远,束缚较弱,容易脱离。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物体在摩擦过程中,束缚较弱的电子脱离, 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 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带电的物体带电。 先中和后平分
思考与讨论: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都能使物体带电, 是因为创造了电荷吗?还是其他原因?
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三.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 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一个与 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② 原理:电荷的转移
③ 举例:
接触后再分开 1Q 1Q
22
+Q -3Q 接触后再分开 -Q -Q
即:异种电荷先中和再均分,其余直接均分
二、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摩擦的两物体带
等量的异种电荷。
2、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
电的物体带电。 近异远同
3、接触起电: 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
2. 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 该金属小球上的净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CD ) A.金属小球上原来的负电荷消失了 B.此过程中电荷不守恒 C.金属小球上的负电荷减少是由于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3.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
随堂练习
2.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 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 体带电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2.6×10-16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一、电荷 1. 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用 Q 或 q 表示 单位:库伦 符号:C
摩擦起电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 玻璃棒带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 橡胶棒带负电荷
思考讨论
(1)原子由什么组成? (2)为什么原子对外界表现为电中性?
例 放在绝缘支架上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的电荷量分别 为QA=6.4×10-9 C、QB=-3.2×10-9 C,让两个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 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
验电器:
1.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工作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张角越大,说明物体所带的电荷越多。
本课小结
9.1 电荷
实验引入
带电现象:
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称这样的物体带 有电或者电荷。
学习目标
1.分析摩擦起电和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现象,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国际单位。 2.会用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观察并分析静电感应现象,进 一步提高应用物理模型解释现象的能力。 3.通过不同起电方式的分析得出电荷守恒定律,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体 会守恒观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4.知道元电荷的概念,体会电荷量是不连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