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推理法:
根据两个显性性状亲本可以产生隐性性状的后代(如 高秆 X 高秆→矮秆)或两个隐性亲本产生的后代全为隐 性,不应该出现显性性状的后代(白化 X 白化 →全为白 化)的规律来否认某些性状是隐性或显性,从而判断显性、 隐性的性状。
基因的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如何选用显性性 想一想 状和隐性性状的品种?
4.常用的几种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
(1)反证法:
例如:豌豆中黄色子叶X黄色子叶
绿色子叶
问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是什么?(用Yy表示)
这首先判断黄色、绿色的显隐性关系。假设黄色是 隐性,则黄色X黄色→全为黄色,不应出现绿色,与事 实不符,故假设不成立,黄色应为显性,绿色应为隐性。 由此推知亲本的黄色均为Yy,子代的绿色为yy.。
相对性状
孟德尔选用豌豆作试验材料的另一个原因, 是因为他在栽培豌豆的过程中发现,豌豆的一些 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例如,豌豆中有 高茎的(高度1.5~2.0 m),也有矮茎的(高度 0.3 m左右);有结圆粒种子的,也有结皱粒种 子的。像这样,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 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如:矮茎的隐性遗传因子为d。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如:纯高茎遗传因子是DD, 纯矮茎遗传因子是dd。
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纯高茎DD,纯矮茎dd。
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F1中的高茎Dd。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杂合子连续自交若干代(图像 )
Aa 杂合体 纯合体 显性纯合 体 2/4 2/4 1/4 隐性纯合 体 1/4
1/4AA 2/4Aa 1/4 aa
3/8AA 1/4Aa 3/8 aa n
1/4
1/ 2n
3/4
3/8
3/8
1/2- 1/
n+1
1- 1/ 2n 1/2- 1/
n+1
根据上表比例,杂合子、纯合子 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5、大豆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着, 下表是大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
组合 亲本表现型 一 二 三 紫花X白花 紫花X白花 紫花X紫花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405 807 1240 白花 411 0 413
(1)根据哪个组合能够断显性的花色类型?试 说明理由。 (2)写出各个亲本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3)哪一组为测交实验?给出其遗传图解。
等位基因: 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
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例如Dd。分析: DD和dd是不是等位基因?
纯合子(纯种): 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
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纯合子。例如DD和dd。
杂合子(杂种): 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
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杂合子。例如Dd。
高杆 是显性的,_____ 矮杆是隐性的。 知,_____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做了豌豆七 P 纯高茎 × 纯矮茎 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 验,并用统计学方法 F1 高茎 ⊙ 高茎 对结果进行分析,都 得出了惊人相似的结 矮茎 果,即F2代的显性:隐 F2 高茎 性 = 3:1。 植株统计 787 277 比值 3 : 1 • 实验结果:
1.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D ) A.狗的长毛与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2、基因型分别为bb、Bb、BB的三个植物个体, 其中属于杂合体的是 Bb ,表现型相同的个体 有 Bb和BB 。 3、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 F1产生 2 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其比为 1:1。 F2的基因型有 3种 ,其比为 1:2:1 。其中,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 是 Dd 。 4、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这 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BbXBb ,这对夫妇再生 白化病孩子的可能性是 1/4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 测交试验: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结果: 高茎:矮茎 = 30:34 ≈1:1 测交结果符合预期设想:
1)证实F1是杂合子;
测交 后代
Dd
高茎
dd
矮茎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 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1
:
1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 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 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 子遗传给后代。
P:亲本 X:杂交
♀雌性个体(母本) ♂雄性个体(父本)
X 自交 F1:子一代 F2:子二代
假说——演绎法
1)提出问题(观察和分析) 2)提出假说(推理和想象)
3)演绎推理
4)检验结论(测交) 5)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假说正确 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假说错误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实验过程:
P 纯高茎 × 纯矮茎 F1
培育显性品种:应连续自交,直到确认得到 不再发生分离的显性类型为止。 培育隐性品种:一但出现隐性性状的品种, 就是选用的品种。 想一想
为什么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在人类,虽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通常很 少出现,但在近亲结婚(例如表兄妹结婚)的情况 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基因, 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
基因分离定理: 等位基因对数=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对性状对数=1
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简介
奥国人,天主神父。主 要工作:1856-1864经过 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 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 的论文。
(Mendel,1822-1884)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豌 豆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 花授粉的植物
鉴定个体的基因型的方法 1.植物 (1)自交或测交,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 特别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花粉鉴别法,杂合子可以产生两种类 型的花粉,纯合子产生一种类型的花粉。 如: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 不同的颜色。让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 取出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酒→
2.动物——测交法 让其与隐性类型相交,若后代出现隐性 类型则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 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子。待测对象 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 体交配,以便产生更多的后代,使结果 更有说服力。
分离定律题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显、隐性性状的确定:
(1)根据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2)根据显、隐性性状的概念。
(3)根据性状分离比。
2、不同个体基因型的确定:
(1)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是隐性纯合子;表现 型为显性,
必含有一个显性基因。
(2)根据测交(与隐性类型交配)后代性状不分离, 被测个体为
2、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自花传粉
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 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
闭花授粉
就是花在花未开时已经完成 了授粉。
异花传粉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 花传粉。 孟德尔在做杂交试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这叫做去雄。然后,套上纸袋,待花成熟时,再采集另 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
模拟生殖过程中,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 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很难正确解释,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 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的前提条件之一。若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 计,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 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相 比较,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 合的,出现了3∶1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 还需实验验证。
例:豌豆的黄色子叶和绿色子叶;羊的白毛和黑毛;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分析:羊的白毛和长毛是不是相对性状?
孟德尔经过仔细的观察,选择了豌豆的7对性状做杂交试 验。他还注意到一棵植株或种子上同时有多对相对性状。
这么多的性状,该如何研究呢?你是如何思考的? 复杂 简单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常见的几个符号
6、如图所示为某家族中白化病的遗传图谱。请分析并回 答(以A、a表示有关的基因):
1 3 7 注: 女正常 8 45 9 男正常 2 6 10 女患者 Ⅰ Ⅱ Ⅲ 男患者
(1).该病致病基因是 隐 性的。(2)5号、9号的基因型分 别是 Aa 和 aa 。(3)8号的基因型是 AA (概率为 1/ 3 ) 或 Aa (概率为 2/3);10号的基因型是 AA (概率为 1/3 ) 或 Aa (概率为 2/3 )。(4)8号与10号属 近亲 关系, 两者不宜结婚,后代中白化病机率将是 1/9 。(5)7号的 致病基因直接来自哪些亲体? 3号和4号 。
(五)相关公式
亲代
(1)AA ×AA (2)aa × aa (3)AA × aa (4)AA × Aa (5)Aa × Aa (6)Aa × aa
子代
子代性状比例
→ 1AA → 1aa → 1Aa → 1/2AA、1/2Aa → 1/4AA、1/2Aa、1/4aa → 1/2Aa、1/2aa
3:1 1:1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 因子成对存在,不相 融合;在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分离后的遗传 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随配子遗传 给后代。
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进行的交配。 正交: 显性类型个体做母本的杂交方式 反交: 显性类型个体做父本的杂交方式 自交: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进行的交配。
测交: 测交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
的基因型。
表现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能表现出来的叫显性基因,在 F1不能表现出来的叫隐 性基因。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 d两种, 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
基因型: 基因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在F1
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
为什么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为什么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1)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 的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 决定显性性状(如高茎)的遗传因子。 用大写字母表示。(D、B、P)
如:高茎的显性遗传因子为D。
隐性遗传因子 决定隐性性状(如矮茎)的遗传因子。 用小写字母表示。(d、b、p)
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 (3)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为纯合子,否则为杂 合子。 (4)若双亲均表现显性,且杂交后代仍表现显性,则亲本 之一为显 性纯合子,另一亲本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若双亲后代有 隐性类型出现,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3 根据后代分离比直接推知 (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 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即 Bb×Bb→3B__∶1bb。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 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 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D对d有显性作用, F1(Dd)只表现为高茎。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F2
DD
高茎
Dd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
DD:Dd:dd=1:2:1 高茎:矮茎=3:1
实验原理: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精巢 卵巢
雄配子 (精子)
雌配子 (卵子)
F2
高茎 ⊙ 高茎
高茎 矮茎
显性性状
在杂种子一代(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高茎)
隐性性状
在杂种子一代(F1)中未显现出的性状。(矮茎)
性状分离
在杂种子二代(F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 隐性性状的现象。
想一想
一株高杆小麦自花传粉产生 200 粒种子,
长出的幼苗中 148 株为高杆, 52 株为矮杆。可
根据两个显性性状亲本可以产生隐性性状的后代(如 高秆 X 高秆→矮秆)或两个隐性亲本产生的后代全为隐 性,不应该出现显性性状的后代(白化 X 白化 →全为白 化)的规律来否认某些性状是隐性或显性,从而判断显性、 隐性的性状。
基因的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如何选用显性性 想一想 状和隐性性状的品种?
4.常用的几种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
(1)反证法:
例如:豌豆中黄色子叶X黄色子叶
绿色子叶
问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是什么?(用Yy表示)
这首先判断黄色、绿色的显隐性关系。假设黄色是 隐性,则黄色X黄色→全为黄色,不应出现绿色,与事 实不符,故假设不成立,黄色应为显性,绿色应为隐性。 由此推知亲本的黄色均为Yy,子代的绿色为yy.。
相对性状
孟德尔选用豌豆作试验材料的另一个原因, 是因为他在栽培豌豆的过程中发现,豌豆的一些 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例如,豌豆中有 高茎的(高度1.5~2.0 m),也有矮茎的(高度 0.3 m左右);有结圆粒种子的,也有结皱粒种 子的。像这样,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 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如:矮茎的隐性遗传因子为d。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如:纯高茎遗传因子是DD, 纯矮茎遗传因子是dd。
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纯高茎DD,纯矮茎dd。
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F1中的高茎Dd。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杂合子连续自交若干代(图像 )
Aa 杂合体 纯合体 显性纯合 体 2/4 2/4 1/4 隐性纯合 体 1/4
1/4AA 2/4Aa 1/4 aa
3/8AA 1/4Aa 3/8 aa n
1/4
1/ 2n
3/4
3/8
3/8
1/2- 1/
n+1
1- 1/ 2n 1/2- 1/
n+1
根据上表比例,杂合子、纯合子 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5、大豆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着, 下表是大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
组合 亲本表现型 一 二 三 紫花X白花 紫花X白花 紫花X紫花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405 807 1240 白花 411 0 413
(1)根据哪个组合能够断显性的花色类型?试 说明理由。 (2)写出各个亲本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3)哪一组为测交实验?给出其遗传图解。
等位基因: 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
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例如Dd。分析: DD和dd是不是等位基因?
纯合子(纯种): 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
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纯合子。例如DD和dd。
杂合子(杂种): 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
育而成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叫做杂合子。例如Dd。
高杆 是显性的,_____ 矮杆是隐性的。 知,_____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做了豌豆七 P 纯高茎 × 纯矮茎 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 验,并用统计学方法 F1 高茎 ⊙ 高茎 对结果进行分析,都 得出了惊人相似的结 矮茎 果,即F2代的显性:隐 F2 高茎 性 = 3:1。 植株统计 787 277 比值 3 : 1 • 实验结果:
1.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D ) A.狗的长毛与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2、基因型分别为bb、Bb、BB的三个植物个体, 其中属于杂合体的是 Bb ,表现型相同的个体 有 Bb和BB 。 3、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 F1产生 2 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其比为 1:1。 F2的基因型有 3种 ,其比为 1:2:1 。其中,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 是 Dd 。 4、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这 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BbXBb ,这对夫妇再生 白化病孩子的可能性是 1/4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 测交试验: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结果: 高茎:矮茎 = 30:34 ≈1:1 测交结果符合预期设想:
1)证实F1是杂合子;
测交 后代
Dd
高茎
dd
矮茎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 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1
:
1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 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 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 子遗传给后代。
P:亲本 X:杂交
♀雌性个体(母本) ♂雄性个体(父本)
X 自交 F1:子一代 F2:子二代
假说——演绎法
1)提出问题(观察和分析) 2)提出假说(推理和想象)
3)演绎推理
4)检验结论(测交) 5)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假说正确 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假说错误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实验过程:
P 纯高茎 × 纯矮茎 F1
培育显性品种:应连续自交,直到确认得到 不再发生分离的显性类型为止。 培育隐性品种:一但出现隐性性状的品种, 就是选用的品种。 想一想
为什么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在人类,虽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通常很 少出现,但在近亲结婚(例如表兄妹结婚)的情况 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基因, 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
基因分离定理: 等位基因对数=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对性状对数=1
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简介
奥国人,天主神父。主 要工作:1856-1864经过 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 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 的论文。
(Mendel,1822-1884)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豌 豆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 花授粉的植物
鉴定个体的基因型的方法 1.植物 (1)自交或测交,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 特别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花粉鉴别法,杂合子可以产生两种类 型的花粉,纯合子产生一种类型的花粉。 如: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 不同的颜色。让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 取出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酒→
2.动物——测交法 让其与隐性类型相交,若后代出现隐性 类型则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 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子。待测对象 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 体交配,以便产生更多的后代,使结果 更有说服力。
分离定律题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显、隐性性状的确定:
(1)根据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2)根据显、隐性性状的概念。
(3)根据性状分离比。
2、不同个体基因型的确定:
(1)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是隐性纯合子;表现 型为显性,
必含有一个显性基因。
(2)根据测交(与隐性类型交配)后代性状不分离, 被测个体为
2、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自花传粉
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 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
闭花授粉
就是花在花未开时已经完成 了授粉。
异花传粉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 花传粉。 孟德尔在做杂交试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这叫做去雄。然后,套上纸袋,待花成熟时,再采集另 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
模拟生殖过程中,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 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很难正确解释,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 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的前提条件之一。若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 计,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 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相 比较,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 合的,出现了3∶1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 还需实验验证。
例:豌豆的黄色子叶和绿色子叶;羊的白毛和黑毛;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分析:羊的白毛和长毛是不是相对性状?
孟德尔经过仔细的观察,选择了豌豆的7对性状做杂交试 验。他还注意到一棵植株或种子上同时有多对相对性状。
这么多的性状,该如何研究呢?你是如何思考的? 复杂 简单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常见的几个符号
6、如图所示为某家族中白化病的遗传图谱。请分析并回 答(以A、a表示有关的基因):
1 3 7 注: 女正常 8 45 9 男正常 2 6 10 女患者 Ⅰ Ⅱ Ⅲ 男患者
(1).该病致病基因是 隐 性的。(2)5号、9号的基因型分 别是 Aa 和 aa 。(3)8号的基因型是 AA (概率为 1/ 3 ) 或 Aa (概率为 2/3);10号的基因型是 AA (概率为 1/3 ) 或 Aa (概率为 2/3 )。(4)8号与10号属 近亲 关系, 两者不宜结婚,后代中白化病机率将是 1/9 。(5)7号的 致病基因直接来自哪些亲体? 3号和4号 。
(五)相关公式
亲代
(1)AA ×AA (2)aa × aa (3)AA × aa (4)AA × Aa (5)Aa × Aa (6)Aa × aa
子代
子代性状比例
→ 1AA → 1aa → 1Aa → 1/2AA、1/2Aa → 1/4AA、1/2Aa、1/4aa → 1/2Aa、1/2aa
3:1 1:1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 因子成对存在,不相 融合;在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分离后的遗传 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随配子遗传 给后代。
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进行的交配。 正交: 显性类型个体做母本的杂交方式 反交: 显性类型个体做父本的杂交方式 自交: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进行的交配。
测交: 测交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
的基因型。
表现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能表现出来的叫显性基因,在 F1不能表现出来的叫隐 性基因。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 d两种, 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
基因型: 基因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在F1
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
为什么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为什么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1)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 的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 决定显性性状(如高茎)的遗传因子。 用大写字母表示。(D、B、P)
如:高茎的显性遗传因子为D。
隐性遗传因子 决定隐性性状(如矮茎)的遗传因子。 用小写字母表示。(d、b、p)
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 (3)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为纯合子,否则为杂 合子。 (4)若双亲均表现显性,且杂交后代仍表现显性,则亲本 之一为显 性纯合子,另一亲本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若双亲后代有 隐性类型出现,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3 根据后代分离比直接推知 (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 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即 Bb×Bb→3B__∶1bb。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 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 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D对d有显性作用, F1(Dd)只表现为高茎。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F2
DD
高茎
Dd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
DD:Dd:dd=1:2:1 高茎:矮茎=3:1
实验原理: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精巢 卵巢
雄配子 (精子)
雌配子 (卵子)
F2
高茎 ⊙ 高茎
高茎 矮茎
显性性状
在杂种子一代(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高茎)
隐性性状
在杂种子一代(F1)中未显现出的性状。(矮茎)
性状分离
在杂种子二代(F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 隐性性状的现象。
想一想
一株高杆小麦自花传粉产生 200 粒种子,
长出的幼苗中 148 株为高杆, 52 株为矮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