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通用1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通用12篇)
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篇1
“问题学生”通常是班集体荣誉的破坏者,班里的同学们都讨厌害怕他,不愿亲近,他丧失了集体友谊和同情。

即使他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这类学生通常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自身没有自信,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并且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

例如:我校三年级有一男生,他无论什么课上一会儿故意踢踢周围同学,一会儿玩学习工具,一会儿用橡皮屑投同学,再没人理他,他就在那发会儿呆,整节课都无所事事。

下课后,他也从未看过跟学习相关的书籍,还时常在楼道里或班级内疯跑,打人,乐不思蜀。

班主任、科任教师批评、教育多次,这位男生每次满嘴上答应改正,并以后认真学习,但从未付诸行动,仍旧如往常。

这位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问题学生”的一个典型代表,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厌学,没有人生目标,责任心不强、日子得过且过。

这样的情况使得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相对低下,有悖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二、“问题学生”在美术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美术课中的这类“问题学生”通常在作业过程中喜欢恶作剧,例如:画上“屎”,课堂喜欢闹。

但是,这样调皮的学生,往往会有很好的表现;只是他们的注意力不一样,关注的问题也不同,所以会在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不羁的表现。

例如:有的“问题学生”在作业本上表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问题学生”喜欢画一些大人们看不懂的东西,甚至画得饶有兴趣,乐此不疲,图画本也很快消耗尽了。

三、‘课堂问题’的看待与改善
首先,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因为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类似的个性学生,西方的教育思想是支持和积极引导的态度,只是在我国这种现象常常会被认为不正常,因为目前的教育土壤还不适合这样的学生成长。

社会土壤也不成熟,让这样孩子发展成为难题。

其次,美术教师要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正确引导、正确教育;要让“问题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画画,要让“问题学生”能展现出具一种内心文明程度的绘画,引导他们通过画笔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真、善、美”,他们就会有改变。

那么,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一)‘讲台’变成‘舞台’,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如果我们的美术课堂兴趣盎然、引人入胜,那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积累的同时,还会领略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丰富美术史论入手,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间接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让积极学习的情感贯穿美术学习中,使学生学会欣赏美,在美术课堂中获得乐趣。

同时可以采用范画、挂图、实物等多种媒体,采用游戏、故事、儿歌等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教师以积极主动的情感,去吸引、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共鸣,使学生体验到美术课堂是一种轻松愉快、创造想象的教学活动,从而认同接纳教师的教学内容。

例如:小学五年级的美术课《戏曲人物》,是一部有关“京剧”的内容,而学生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课堂上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

我授课时,会给学生讲---‘杨门女将穆桂英’的故事,并播放穆桂英挂帅的京剧选段影片给他们看。

我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
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学习兴趣高涨。

当场我还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爱’,美术课‘因材施教’
美术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将美术教学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一味追求学生画的能有多好,而应更多的注重学生了解到多少美术知识,至于,通过课堂学习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怎样的提高,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做到普及美术常识即可。

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审美情
趣,针对“问题学生”个别技能指导。

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予一颗宽容的心。

美术课的课堂本就活跃,“问题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难免会脱离老师思想里的那个“圈”。

据研究表明,小时候唯唯诺诺,“特别听话”的孩子,长大了很多都不会有大出息的,反而从小表现出很多问题的“问题学生”,只要本质不坏,长大后很多人都会做出一定的成绩。

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予比普通学生更多的爱,更多的空间,教师要宽容一些,不必太苛责他们,只要他们的做法不出“大圈”,不出“大格”,不必太过限制。

教师可指导他们从生活中单个‘基本形’开始想像和练习,运用‘基本形’学习对称、均衡,认识对比的重要性,掌握比较方法,进而学习物品较多的组合画面,让他们学习画面中的对称、均衡、变化、多样统一的组织形式。

教师应把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充分认识到学生们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三)尊重“主体”们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人还强些。

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创伤,如:他们多次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同时成绩又差,因而十分自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真诚地去关心他们,用炽热的爱去激发他们的自尊心。

美术学习是一个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单纯是学习过程的客体,消极、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应当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积极有兴趣地主动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重难点和相关内容实施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基准,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

教师还可以提供多种的表现形式的范例供学生参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由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实施分层教学,以学生的不同素质为根据,将其客观地分成多个层次组,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备课的深浅,区别各个层次对范画制作讲究的不同难
度,分层布置作业及其辅导,根据各个层次设定教学目标的尺度,努力实现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提高,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分层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之上实施的,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参与性,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有效体现。

另外,尤其是教师不要过多注意他们的缺点、短处,而要多肯定其长处和优点,不要动辄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讽刺、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四、结束语
总之,问题学生就像一棵棵弯曲的小树苗,只要教师们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工作做细,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育曲为直,育直为壮。

不管“问题学生”身上有多少问题,只要他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就要用爱去解决他们的困难,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让他们书写出人生理想的答案。

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篇2
“问题学生”通常是班集体荣誉的破坏者,班里的同学们都讨厌害怕他,不愿亲近,他丧失了集体友谊和同情。

即使他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这类学生通常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自身没有自信,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并且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

例如:我校三年级有一男生,他无论什么课上一会儿故意踢踢周围同学,一会儿玩学习工具,一会儿用橡皮屑投同学,再没人理他,他就在那发会儿呆,整节课都无所事事。

下课后,他也从未看过跟学习相关的书籍,还时常在楼道里或班级内疯跑,打人,乐不思蜀。

班主任、科任教师批评、教育多次,这位男生每次满嘴上答应改正,并以后认真学习,但从未付诸行动,仍旧如往常。

这位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问题学生”的一个典型代表,对学
习没有兴趣,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厌学,没有人生目标,责任心不强、日子得过且过。

这样的情况使得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相对低下,有悖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二、“问题学生”在美术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美术课中的这类“问题学生”通常在作业过程中喜欢恶作剧,例如:画上“屎”,课堂喜欢闹。

但是,这样调皮的学生,往往会有很好的表现;只是他们的注意力不一样,关注的问题也不同,所以会在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不羁的表现。

例如:有的“问题学生”在作业本上表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问题学生”喜欢画一些大人们看不懂的东西,甚至画得饶有兴趣,乐此不疲,图画本也很快消耗尽了。

三、‘课堂问题’的看待与改善
首先,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因为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类似的个性学生,西方的教育思想是支持和积极引导的态度,只是在我国这种现象常常会被认为不正常,因为目前的教育土壤还不适合这样的学生成长。

社会土壤也不成熟,让这样孩子发展成为难题。

其次,美术教师要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正确引导、正确教育;要让“问题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画画,要让“问题学生”能展现出具一种内心文明程度的绘画,引导他们通过画笔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真、善、美”,他们就会有改变。

那么,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一)‘讲台’变成‘舞台’,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如果我们的美术课堂兴趣盎然、引人入胜,那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积累的同时,还会领略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丰富美术史论入手,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间接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让积极学习的情感贯穿美术学习中,使学生学会欣赏美,在美术课堂中获得乐趣。

同时可以采用范画、挂图、实物等多种媒体,采用游戏、故事、儿歌等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教师以积极主动的情感,去吸引、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共鸣,使学生体验到美术课堂是一种轻松
愉快、创造想象的教学活动,从而认同接纳教师的教学内容。

例如:小学五年级的美术课《戏曲人物》,是一部有关“京剧”的内容,而学生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课堂上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

我授课时,会给学生讲---‘杨门女将穆桂英’的故事,并播放穆桂英挂帅的京剧选段影片给他们看。

我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学习兴趣高涨。

当场我还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爱’,美术课‘因材施教’
美术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将美术教学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一味追求学生画的能有多好,而应更多的注重学生了解到多少美术知识,至于,通过课堂学习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怎样的提高,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做到普及美术常识即可。

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针对“问题学生”个别技能指导。

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予一颗宽容的心。

美术课的课堂本就活跃,“问题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难免会脱离老师思想里的那个“圈”。

据研究表明,小时候唯唯诺诺,“特别听话”的孩子,长大了很多都不会有大出息的,反而从小表现出很多问题的“问题学生”,只要本质不坏,长大后很多人都会做出一定的成绩。

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予比普通学生更多的爱,更多的空间,教师要宽容一些,不必太苛责他们,只要他们的做法不出“大圈”,不出“大格”,不必太过限制。

教师可指导他们从生活中单个‘基本形’开始想像和练习,运用‘基本形’学习对称、均衡,认识对比的重要性,掌握比较方法,进而学习物品较多的组合画面,让他们学习画面中的对称、均衡、变化、多样统一的组织形式。

教师应把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充分认识到学生们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三)尊重“主体”们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人还强些。

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创伤,如:他们多次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同时成绩又差,因而十分自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真诚地去关心他们,用炽热的爱去激发他们的自尊心。

美术学习是一个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单纯是学习过程的客体,消极、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应当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积极有兴趣地主动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重难点和相关内容实施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基准,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

教师还可以提供多种的表现形式的范例供学生参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由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实施分层教学,以学生的不同素质为根据,将其客观地分成多个层次组,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备课的深浅,区别各个层次对范画制作讲究的不同难度,分层布置作业及其辅导,根据各个层次设定教学目标的尺度,努力实现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提高,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分层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之上实施的,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参与性,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有效体现。

另外,尤其是教师不要过多注意他们的缺点、短处,而要多肯定其长处和优点,不要动辄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讽刺、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四、结束语
总之,问题学生就像一棵棵弯曲的小树苗,只要教师们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工作做细,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育曲为直,育直为壮。

不管“问题学生”身上有多少问题,只要他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就要用爱去解决他们的困难,去解
决他们的“问题”,让他们书写出人生理想的答案。

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篇3
现在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比如,我班上的吴芳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了解,吴芳同学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爸爸妈妈长年在外面打工,跟吴芳的沟通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她就成不善于交谈的“问题学生”。

她的具体表现为:性格内向,独来独往,成绩不理想,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与同学交流,班上的同学向我反映:“很想帮助她,但是很难沟通。

”我也多次找她谈心,可每次她回答的声音小得像蚂蚁,一点儿效果也没有,甚至让我有点不耐烦。

但是静下来一想,我们做老师的,不能放弃每一位学生,我知道要想转化这样的学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决定这样做:
一、打开心结。

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讲明情况,要求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就算条件不允许,也应该多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其次,在班中组织帮扶活动,大家主动跟她讲话、读书、学习,让她感受班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热情。

二、抚慰心灵。

一般来说,班主任老师的关心都是对于“优等生”而言的,对于“问题学生”的关心比较少,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采取不同的措施,我认为,相对于那些“优等生”,“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

比如,我经常找她来问问生活的的困难,给她帮助;或者多留意她作业本上丁点进步,给予表扬。

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后来她慢慢地放下了戒心,聊的话题也多了,说话的音量也提高了。

和她谈话的效果就明显好多了,我的建议她也乐于接受,甚至她有什么心事也肯向我透露。

经过不断的鼓励和她自身的努力,现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唤发自信。

通过开展集体活动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

比如我们知道吴芳喜欢打羽毛球。

体育课上,同学们特意拉她去打羽毛球,让她尽情发挥,她那无人能比的球技,让同学们惊叹,同时我也发现她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反思:
其实,“问题学生”的养成并非一两天的事情,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是长期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对他们的引导也并非能够立竿见影,这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在注意方法的同时,能够付出更多和长期的耐心,爱心和关心,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去感化他们,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

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篇4
忠旭是一名“特殊”孩子,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

忠旭的脾气很倔强: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老师如果不帮他,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令你无法收局;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措到东西就扔就甩。

有一次让我震惊、担心了许久。

记得是在收拾玩具,准备解便洗手吃午点了,我看见他拿着玩具绕转圈地追着冬冬乱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劝,边拿掉他手中的玩具准备放好。

谁知,忠旭却一反常态地拉着冬冬就是使劲地捶打,还一个劲地喊着:“要你抢我的玩具,我不吃午点了,我讨厌你们……”说完就往外冲,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一、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

原来,小旭父母工作忙,从小就是婆婆一人照料他。

小旭调皮,爱捣蛋,腿脚有点不方便的婆婆,总是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非常的溺爱孩子。

平时,在家里,小旭不吃饭,婆婆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婆婆从来不会骂孩子,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的。

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让为所欲为。

于是,小旭只要稍有不顺心就赌气不吃饭或者摔东西,甚至出手打人。

有一次,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小旭的嚣张、任*。

为了尽快改变小旭,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

具体做法:
1、家访时我带上一些自制的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小旭,让他能愉快的接纳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2、在与小旭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

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小旭不良*格的严重*,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

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

3、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早已准备好的幼儿教育杂志,特别是《幼教博览》的“家教职坛”栏目,使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必须家园同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行为。

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

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不让孩子钻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会最终达到目的。

在这学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家园共唱一个调,注意经常保持联系。

具体做法:
1、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

2、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家长兴致较高时,就通个电话简单扼要的讲明下一步计划,同意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以防孩子出现反复。

3、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写纸条,讲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庭之内、家园之间唱一个调。

4、过一段时间后,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组之处,探索新方法。

通过我与家长双方的不断努力,小旭变了,变得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了,学习也认真了,会唱几首歌曲,会背几首古诗了。

虽然有时还会发脾气,但在
教师的提醒和暗示下会很快扭转过来的。

现在,他能主动的与伙伴分享玩具,和睦相处了,我已将小旭与其他孩子一样对待,不再
“特殊”看待,“特殊”照顾了。

一、沉默是金。

俗话说,班主任要嘴勤,怎么还冒出来个沉默是金呢?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我现在所带这个班有名学生叫周康,在五年级刚转来时很令我头疼:作业不做,与同学极易发生矛盾,几乎天天违反纪律。

开始时,我对他除了说教,就是处罚甚至惩罚,但收效甚微。

有一天,他又犯错了,我将他叫进我的办公室,但他就是那样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评。

正好办公室没老师,我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就那样平静看着他,因为说实话,我不知道说啥,但是很奇怪那时我一点不生气。

我发现,他慢慢有了变化,从刚才的满不在乎到有点局促不安。

又过了一会儿,他低下头,偶尔抬头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窥测我的内心,但我还是很平静地看着他的脸,就好像在欣赏一幅画。

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

良久,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你可以走了。

”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

“你可以走了。

”我重复了一遍。

他默默地走了。

但这次他竟连着几天表现很好,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

后来尽管他有反复,但经过我又几次的沉默疗法,他变了。

现在,他是个好学生,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个样。

案例二:有一次,班上语文测试,我事先说了复习范围,可我发现,学生普遍很自信,认为自己考好没问题,很少有人踏实复习。

成绩出来的,整体情况很糟糕。

发完试卷后,我发现学生很多都在看我,照常理该是说教的好时候了。

我当时只是平静地看着大家,目光慢慢地移过每一个学生的脸庞,最后轻轻说了句:“好了,过去了,关键是以后。

”自那以后,学生复习踏实了许多。

二、以身作则。

案例:五年级时,班级有了打扫操场的任务,刚开始学生还挺好奇,拿着大扫把一阵飞舞。

后来就没人愿意下去了,尤其到了冬天,手拿着竹子做的扫把,太冷,就更少有人愿意打扫操场了。

看到这种情况,我早上带头下去扫操场,当然,还有几个学生是被我叫去或者主动去帮我的。

每天,当我们扫完操场,带着一些微汗,面色红润走进教室,回到教室的时候,面对全班学生,我总是大声对同我一起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