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例析二氧化碳的制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析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氧化碳的制取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常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出现,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内容。

命题常以知识应用、方法探究为主线,充分体现“新”、“活”、“精”的特点。

下面通过典型例题加以说明,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例题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是 ;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装置D 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3)实验室用装置E 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 端”或“d 端”)通入。

解析 (1) 仪器a 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A 中发生的是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3)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入集气瓶后会沉在瓶的底部,所以用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应从c 端通入,才能将瓶中空气排出。

变式题 比较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下图所列出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进行研究。

(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和 。

(2)要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在D 装置中加入浓硫酸作干燥剂,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

(3)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
是:2NaCO 3 Na 2CO 3++H 2O +CO 2↑;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乙同学选择加热碳酸氢钠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

他不选择加热碳酸氢铵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

解析 本题所选实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侧重考查同学们对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

(1)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2) 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必须将生成的气体通过具有吸水性的浓硫酸,即先干燥后收集,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D →C 。

(3) 加热碳酸氢钠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应为“固固加热型”装置A 。

不选择碳酸氢铵制二氧化碳是因为碳酸氢铵分解还生成氨气,会使制得的气体不纯。

拓展题 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 图Ⅰ表示加入药品前的一个操作,其目的是 。

(2) 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3) 实验室通常不选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生成的
微溶物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某小组经研究,用图Ⅱ所示
方法成功制得了大量二氧化碳(反应物为稀硫酸和石灰石)。

①该方法中加热仪器的名称是 。

图Ⅰ 图Ⅱ
稀硫酸和氯化铵
的混合液 石灰石
②推测:在稀硫酸中加入氯化铵和对溶液加热,目的都是。

③思考图Ⅱ方法,你认为相比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其改进的出发点是。

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加入药品前为了防止装置漏气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时利用其特性,即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

这里要注意检验与验满的区别。

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收集满。

(3)图Ⅱ中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由于硫酸钙微溶于水,可以推测加入氯化铵和加热是为了增大硫酸钙在水中溶解的量,保证反应顺利进行;因为原来的方法中用到的盐酸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会混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干扰部分性质实验,所以考虑改进实验。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甲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

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D.乙>甲>丁>丙
【答案】A
【解析】
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甲反应更剧烈,说明甲和乙均排在氢前面,甲比乙活泼;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丁比丙活泼,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丁>丙。

故选A。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⑴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⑵排在前面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⑶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越来越弱。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故选C。

考点:元素的含量
3.属于化合物的是()
A.P4B.O2C.SiO2D.C6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详解】
A、P4是白磷,只是由磷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O2是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SiO2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D、C60是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的是
A.自制简易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B.用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液:Ca(OH)2+H2SO4═CaSO4+2H2O
C.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的原因:Fe+CuSO4═FeSO4+Cu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Fe+2HCl═FeCl2+H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该反应生成的水可降低温度,二氧化碳可隔绝氧气,故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生石灰是CaO的俗称,Ca(OH)2不是生石灰,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铁会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铁可从酸中置换出氢气,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氢气,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某些化学小组设计了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四种方案,各个方案选用的试剂如下,其中不可行的是()
A.Fe、CuSO4溶液、Ag
B.FeCl2溶液、Cu、AgNO3溶液
C.Ag、CuSO4溶液、FeSO4溶液
D.Fe、Cu、AgNO3溶液、盐酸
【答案】C
【解析】
解:A、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得出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银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得出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能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A正确.
B、铜不能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但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金属活动性是铁大于铜,铜大于银.能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B正确.
C、银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硫酸亚铁中的铁,能得出铁、铜的活泼性大于银,不能比较铁、铜的活泼性.故C错误.
D、通过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盐酸反应,得出铁的活泼性大于铜;通过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金属活动性是铜大于银.能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D正确.
故选C.
6.在AgNO3、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Zn
B.滤渣中可能有Ag、Cu
C.滤液中﹣定有Fe(NO3)2、Zn(NO3)2
D.滤液中可能有AgNO3、Cu(NO3)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此现象说明Fe过量没有反应完,所以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2溶液。

A、铁的活动性比锌弱,不会置换出硝酸锌中的锌,故A错误;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所以滤渣中一定有有Ag、Cu,故B错误;C、铁会与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2溶液,所以滤液中一定有Fe(NO3)2、Zn(NO3)2,故C正确;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D错误。

故选C。

7.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
B.1molCO和1molN2的质量相等
C.1molMnO2中含有1mol 氧分子
D.1molH2和1molO2所含的原子个数一样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
A、CO2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其摩尔质量为44g/mol,故A正确;
B、1molCO的质量=28g/mol×1mol=28g,1molN2的质量=28g/mol×1mol=28g,1molCO和1molN2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
C、MnO2中不含有氧分子,故C错误;
D、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均由2个原子构成,则1mol H2和1molO2所含的原子个数一样多,故D正确。

故选C。

8.如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丙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
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微粒的构成和变化可知,反应①、②的方程式分别是:2H2S+3O2点燃
2SO 2+2H2O、SO 2+H2O2═H2SO4。

【详解】
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3,选项A错误;
B、丙为H2SO4,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选项B正确;
C、转化②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C正确;
D、由微粒的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9.下列物质的俗名、名称、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A.苏打、碳酸钠、Na2CO3
B.干冰、二氧化碳、CO2
C.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D.盐、氯化钠、NaCl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正确;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O2,故正确;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故正确;
D.氯化钠俗称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故错误。

故选:D。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详解】
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B、由上图可知,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3,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子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正确。

故选B。

1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表对应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宏观事实微观解释
A.“二手烟”也会危害身体健康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C.
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

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
D.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
更剧烈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二手烟”也会危害身体健康,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2.如图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和NaNO2的溶解度相等
B.60℃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
C.将接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除去NaCl中少量KNO3,可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答案】C
【解析】
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错误;
B、6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g,60℃时NaCl的饱和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
37
137
×100%=27%,错误;C、NaN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
大,将接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KNO3;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析出氯化钠应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请从C,H,O,S,Cl,Na,Fe等7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硫酸钠中的阴离子______;
(2)氯化铁中的阳离子______;
(3)写出一个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SO42-Fe3+HCl+NaOH=NaCl+H2O(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硫酸钠溶液中的阴离子硫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O42-。

(2)氯化铁中的阳离子是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3+。

(3)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物质,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合理即可)。

14.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能得到软水的是___________;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答案】蒸馏煮沸
【解析】
【详解】
实验室中的蒸馏操作可以将水中所有杂质除去,硬水转化为软水。

天然水煮沸时,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

在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故答案为:蒸馏、煮沸。

15.如图所示为A、B、C、D、E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的(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本流程涉及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的反应)
参照上述拼图,写出制备氯化铁的2种方法:_____、_____。

从初中科学
知识的角度,根据图判断:符合甲+乙→盐+水的组合是_____(填序号);属于复分解反应的组合是_____(填序号)。

①A+B②A+C③C+D④A+E ⑤A+D⑥D+E
【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 Fe(OH)3+3HCl=FeCl3+3H2O ②③⑤②④⑤⑥
【解析】
【详解】
(1)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氢氧化铁属于碱,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是:Fe(OH)3+3HCl=FeCl3+3H2O。

(2)由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反应图可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了盐和水,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了盐和水,即:A+C、A+D、C+D;
①A+B,是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发生了置换反应;
②A+C,是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了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C+D,是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④A+E,是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生成了新盐和新酸,属于复分解反应;
⑤A+D,是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⑥D+E,是碱与某些盐反应生成了新盐和新碱,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为:(1)Fe2O3+6HCl=2FeCl3+3H2O,Fe(OH)3+3HCl=FeCl3+3H2O;(2)②③⑤;②④⑤⑥。

16.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的午餐如下,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馒头
B 苹果
C 鱼肉
D 白菜
(2)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__________作用。

(3)我们要除去热水壶内壁上的水垢可以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___。

(4)“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

【答案】C 乳化食醋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解析】
【详解】
(1)某学生的午餐如下,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馒头,含有大量淀粉,富含糖类;
B、苹果中富含维生素;
C、鱼肉中富含蛋白质;
D、白菜中富含维生素;
故选C。

(2)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将油污分散成微小颗粒溶解在水中,达到去污效果。

(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酸性液体可知溶解,要除去热水壶内壁上的水垢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显酸性)。

(4)“酒香不怕巷子深”,属于分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有标号的仪
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B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可以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导管,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当观察到_____现象,说明漏气,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选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若要得到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用_____(用序号填空):反应方程式为_____,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点即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填“a”或“b”)。

【答案】长颈漏斗集气瓶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内没有液面差2H2O2
2
MnO
2H2O+O2↑ E
2KMnO4Δ
K2MnO4+MnO2+O2↑氧气未均匀连续产生时就收集CaCO3+2HCl═CaCl2+H2O+CO2↑
a
【解析】
【详解】
(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装置B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可以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导管,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当观察到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内没有液面差现象,说明漏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内没有液面差(或水一直流进锥形瓶等,答案合理即可);2H2O 2
2
MnO
2H2O+O2↑;
(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氧气未均匀连续产生时就收集等;故答案为E;
2KMnO4Δ
K2MnO4+MnO2+O2↑;氧气未均匀连续产生时就收集(答案合理均可);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长管进入;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a。

18.根据下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实验室用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如果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前后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用___,常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

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实验过程]检查装置气密性,如图2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操作步骤实验现象

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K3、K1.将20mL水注入锥形瓶I中,关闭
弹簧夹K1,振荡瓶J,打开弹簧夹K2.
无明显现象

关闭弹簧夹K2,打开弹簧夹K1,将20mL 稀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K中,
关闭弹簧夹K1,振荡瓶J,打开弹簧夹K3.锥形瓶J中的热水剧烈沸腾
[实验分析]锥形瓶J的热水剧烈沸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有观点认为只需要进行实验操作Ⅱ,即可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你对该观点的看法是___________(选填“赞同”或“不赞同”),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长颈漏斗 D 2KMnO1加热
K2MnO1+MnO2+O2↑ 增大 C E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
气大,能溶于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J装置内热水液面的压强减小,沸点降低不赞同二氧化碳既会与水反应,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设计实验进行对比
【解析】
【分析】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二氧化碳密度比水小,易溶于水,常用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
(1)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发生装置应选用D;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1加热
K2MnO1+MnO2+O2↑。

如果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氯
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总固体质量减小,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

(3)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常温下,稀盐酸和碳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最好选用C,收集装置选用E,常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1)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实验分析]锥形瓶J的热水剧烈沸腾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J装置内热水液面的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实验反思]有观点认为只需要进行实验操作Ⅱ,即可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该观点的看法是不赞同,理由是二氧化碳既会与水反应,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应设计实验进行对比。

【点睛】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二氧化碳密度比水小,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镀金)含有金、铁(同其他成分忽略不计)。

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铁画边角料,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0.3gH2,剩余固体质量为0.1g。

求样品中铁的质量。

求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

【答案】(1)8.4克(2)1.2%
【解析】
试题分析: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3克时需要的铁的质量为X,
Fe+2HCl FeCl2+H2↑
56 2
X 1.3克
列比例式得:56:X=2:1.3克求得X=8.4克
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1.1克/8.5克×111%=1.2%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质量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