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课时安排: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全文,并能正确译讲第1、2自然段。

2、熟读并背诵1、2自然段。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导入,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课文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使我们由一斑见全豹。

2、作者、作品简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3、背景简介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二、轮读课文,扫除生字词语。

1、师:首先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停顿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更正。

2、生:轮流读课文有错即停,师指名正音,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及时表扬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

3、齐读板书字词两遍。

可能读错的字词:雎(jū)跣(xiǎn) 祲(jìn)缟(gǎo)傀(guī〕

三、二读课文,正确译讲1、2自然段。

1、出示自学指导

一边默读课文1、2自然段,一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语,并练习翻译,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3)生译后,自由读课文,巩固词语义。

(4)生齐读课文。

4、附自然段文言词句重点:

四、三读课文,理解1、2 段

1、自学指导

朗读1、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2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3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交流

4、明确小结

○1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2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3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五、课堂作业

熟读课文1、2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教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能正确译讲第3、4自然段并背诵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板题示标)

二、一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1、出示自学指导

一边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一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语,并练习翻译,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1)师:下面译讲课文,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语,最后连起来翻译,其

他同学认真听讲,如有错,请帮助纠正。

(2)学生译讲,依次一人译一句。若有错,师指名更正,生不会,师纠正。

(3)生译后,自由读课文,巩固词语义。

(4)生齐读课文。

4、附自然段文言词句重点:

三、二读课文,理解第3、4自然段

1、自学指导

朗读3、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2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交流

4、明确小结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文中虽然只有他的两段话,却不难看出他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是有认识的,如何应付也早已成竹在胸,因此,在这场面对面的交锋中,他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当秦王以“轻寡人”相责难时,他立即坚决予以驳斥:“否,非若是也。”不仅如此,为了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他有意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毫不惊慌,而是以非凡的机锋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辞,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待到最后说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挺剑而起”时,秦王就只剩下“长跪而谢之”一条退路了。

○2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四、课堂作业

熟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

1、自学指导:

下面请同学们边朗读,边体会这部分的现代汉语意思。10分钟后比谁能背诵这一部分。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①指名背诵

师:会背的同学请举手,比谁背得好,(若举手多,则检查,若不多,则再给2分钟。生若背错了,请其他同学更正。)

②男生、女生比谁背得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