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能力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
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
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用品:烧杯、玻璃片、蒸发皿、坩埚钳、滤纸、镊子、酚酞、蒸馏水、CuSO4溶液、钠。

教师演示用品:小烧杯、玻璃片、滤纸、酚酞、CuSO4溶液、蒸馏水、钠、酒精灯、镊子、试管夹、硬质玻璃管、火柴、小矿泉水瓶。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魔术】学生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两滴水)。

【引言】在刚才的魔术中,奇妙现象的产生就是金属钠的功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活泼的金属—钠。

【板书】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 (课题)
一、金属钠
【学生探究】写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推测其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板书】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引导】教师引导:在刚才的化学小魔术中,为什么能滴水点灯呢?在小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具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来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探究实验1】观察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这时可以看到钠的真面目。

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观察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
【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煤油大、导电导热性良好。

【设问】切开后的金属钠表面很快变暗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与讨论。

【师生归纳】常温下,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固体氧化钠(Na2O)覆盖在银白色的钠表面,使金属失去光泽,看起来变暗。

(让
学生写出方程式:4Na+O2===2Na2O)
【教师设问】钠在常温下跟氧气生成氧化钠,那么在加热的条件下又如何呢?
【实验探究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对其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学生操作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提问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引导归纳】钠熔化成银色小球,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归纳】淡黄色固体为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
料。

(让学生写出方程式Na2O2)
【设问】仔细对比这两个反应方程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归纳】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讲述】钠除了能与氧气直接化合外,还能与氯气、硫等很多非金属直接化合。

【投影】(1)钠与氯气反应: 2Na+Cl2 点燃2NaCl
(2)钠与硫粉混合研磨时剧烈反应生成Na2S: 2Na+S = Na2S
【引入】我们知道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为什么钠不能保存在水中呢?如果把一小块儿钠投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向一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一小块金属钠(约绿豆般大小)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改进:用废弃的矿泉水瓶代替烧杯)
【投影】观察提示:
1.注意钠在水中的位置、形状的变化。

2.有无气体产生?
3. 听到什么声音?
4.溶液颜色的变化。

【问题探究】解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推测: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提问】学生归纳实验现象并解释。

【引导】碱性物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基本都能判断出是NaOH
【讨论】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如何验证?
学生讨论回答:可能是氢气或者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进行检验,如果能够点燃则是氢气,有爆鸣声则是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如果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为O2。

【实验探究】利用刚才的钠和水反应的实验装置改进后进行钠和水反应气体产物检验的探究实验。

验证产物气体为氢气。

【提问】刚才的反应中产物为什么不是O2而是H2呢?
【引导】如果生成O2 Na + H2O → Na+ + OH- + O2↑分析Na元素
的化合价反应后升高,如果生成O2则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升高,则不符
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求,故错误。

如果是生成H2: Na + H2O →Na++ OH-
+ H2↑钠元素化合价升高,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符合要求。

故只能
生成氢气。

【投影】2Na + 2H2O = H2↑ + 2Na+ + 2OH-
化学反应方程式:2Na + 2H2O = H2↑+ 2NaOH
【讲述】这就是“滴水点灯”的原理。

所以学好化学可以给我们的生
活增姿添彩。

【讲述】钠和水的反应本质上是和水电离出的H+反应,那么如果把一
小块儿钠投入盐酸中会怎样呢,反应会更剧烈或者缓慢呢?
【学生回答】钠与盐酸反应会更加剧烈。

2Na + 2HCl == 2NaCl + H2 【提问】上述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钠在反应中体现什么
性质?
【学生答】在上述反应中Na的化合价均由0价升高到+1价,这是因
为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所以钠具有还原性,是一
种强还原剂。

【问题探究】钠为什么可以保存在煤油当中?
【讨论归纳】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钠与煤油
不反应,能够防止钠与氧气、水等物质接触而发生反应。

所以钠可以
保存在煤油中。

【问题探究】如果金属钠着火,如何灭火?能否用水灭火?
【提问】学生回答:不能。

应该用沙土等灭火。

【强调】金属钠着火一般用砂土盖灭,不能用水灭因为水与钠剧烈反应生成H2,能够发生爆炸。

也不能用CO2灭火,因为钠可以在CO2中剧烈燃烧。

【播放视频】火光中的生死隔离。

【提问】为什么可怕?如果你是消防员,你会怎么办?原来的灭火措施还可以继续使用吗?
【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鼓励。

【讲述】学好化学在关键时候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问题探究】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掌握了湿法炼铜技术,其原理就是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

活泼金属能够把不活泼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果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作用结果会如何呢?请你预测,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实验探究】向一只盛有CuSO4的大烧杯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浮、熔、游、响、沉
【引导分析】该反应是分步进行: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总:2Na+CuSO4+2H2O=Cu(OH)2 + H2 + Na2SO4
【追问】金属钠与FeCl3溶液结果会如何呢?
【学生回答】钠会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生成的NaOH再和FeCl3反
应生成Fe(OH)3↓和NaCl
【归纳】钠与盐溶液不会置换出金属单质,而是钠先与水发生反应【引导】根据前面的学习,归纳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归纳】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煤油大,比水的小,熔点低,导电导热性良好。

【讲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钠的性质非常活泼?那么钠在自然界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
【引导归纳】钠的性质非常活泼,所以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在海水中储藏极为丰富。

主要以氯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形式存在。

【讲述】金属钠的用途:
(1)做还原剂,用冶炼钛,锆,铌,钽等在国防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金属。

.
(2)钠钾合金,在室温下呈液态,用做核反应堆的冷却剂和热交换剂.
(3)做电光源.钠蒸气的黄光透雾力强,用钠制造的高压钠灯广泛用于公路照明.
(4)做化工原料,用以生产丁钠橡胶,氢化钠,过氧化钠,氰化钠等含钠化合物
【巩固练习】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煤油和水均足够多),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浮在煤油层上,不反应 B.钠沉在煤油层下,不反应
C .钠沉在煤油层下,浮在水层上,在交界处剧烈反应
D .钠沉在水层下剧烈反应
【引导分析】根据钠的密度分析,钠应该沉在煤油层下,浮在水层上,在交界处剧烈反应。

【设问】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实验演示】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实验证明C 选项是正确的。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活泼金属
2 8 1
【方法总结】同学们,我们要研究一种新物质,一般的研究方法是:
观察物理性质 根据结构预测化学性质 实验验证(或探究)
预测的性质 归纳、概括物质的性质 分析现象并解释 巩固应用
【巩固练习】
具有金属通性
决定 性质:还原性Cl 2、S 等非金属
存在形态-----化合态 用 途
保存
1.下列液体可以用来保存金属钠的是()
(d>1g/cm3)A.水 B.浓NaOH溶液 C.煤油 l
4
2.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钠有强还原性
3.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很软,具有银白色光泽
B.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C.比水轻,比煤油重,熔点低于100℃
D.和FeCl3溶液反应可以置换出单质铁
4.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湿抹布盖灭 C.干沙 D.泡沫灭火剂
但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存在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清,对现象的解释不明;借助于学生的活跃思维,强烈的好奇心,本课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在第一课时进行了基础知识的回顾和补充,以利于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

《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效果分析
本节课教学效果显著,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并结合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协助归纳总结为辅。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能力。

促进了学生团体协作。

并让学生体会探索科学的乐趣。

突出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本节课师生交流对话充分,教学相长,形成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反映出浓厚的课堂文化等。

在教学中,通过钠与O2反应、钠与水的反应的观察归纳出金属钠的性质,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从而达到能力的提升,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注重基础,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为轻松,课后反
馈良好。

本节以学生分组实验和实验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身处于带有悬念和疑问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最后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以科学探究为手段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色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本节课是通过原子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的
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本节课的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钠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B.钠在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
C.钠与硫化合时可能发生爆炸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2.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3.欲使每1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则90 mL水中应投入金属钠的质量为( )
A.10.5 g
B.11.5 g
C.21 g
D.23 g
4.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做上下跳动
5.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后变为( )
A.Na2O B.Na2O2 C.Na2CO3D.NaHCO3
6.钾(K)与Na在化学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比Na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 A.因为K的活泼性强,所以钾不能保存在水中
B.K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且产物是K2O
C.K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Na与水的反应剧烈,但产物都有氢气
D.K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
7.钠着火燃烧时,可用下列哪种物质或方法灭火( )
①泡沫灭火器②CO2灭火器③水④沙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D.④
8.将2.3 g金属钠投入100 g水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表示正确的是( )
A.2.3100×100%
B.4100+2.3-0.1×100%
C.4100+2.3×100%
D.44+100-1.8×100%
二、非选择题
9.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反应,生成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在实验室中,要把钠
保存在________或________中。

钠受热与氧气剧烈反应,产生
________火焰,生成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

10.(1)可以证明钠的硬度小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说明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的实验事实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1.已知用金属钠制备氧化钠,可有多种方法:
①4Na+O2===2Na2O ②4Na+CO2===2Na2O+C
③2NaNO2(亚硝酸钠)+6Na===4Na2O+N2↑
(1)上述三种方法最好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上述反应③中NaNO2作________剂,当有1 mol NaNO2反应时,
电子转移的数目是__ ___。

12.(能力提高) (1)如图所示装置,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
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

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
住橡胶管。

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
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

a.甲同学可能使用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金属钠的性质》评测题答案
1.【解析】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答案】 A
2.【解析】本题只涉及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在氧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钠,不加热则生成氧化钠及少量过氧化钠,产物中的钠元素只显+1价。

解题时要钠与氧气反应随温度不同产物不同,等质量的钠被氧化时失去相同数目的电子,等质量的钠生成过氧化钠时结合的氧多,产物质量大。

【答案】 B
3.【解析】设投入m金属钠
2Na+2H2O= ==2NaOH+H2↑
2 2 2
由条件得m2 g90-m2 g×18/18=110,解m=10.5 g。

【答案】A
4.【解析】苯与水互不相溶,且苯比水密度小,则苯与水分层并且苯在上层,两层液体间有一个界面。

钠比水密度小、比苯密度大,由浮力原理可知,呈固态的钠粒一定是处在苯与水的界面处。

钠与苯不发生反应,在两种液体的界面处跟水反应生成氢气。

氢气不溶于水和苯,包围在钠粒周围的氢气使钠粒受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

在钠粒上浮的过程中氢气脱离钠粒逸出液面,钠粒在重力作用下又落到了液体的界面处。

这种现象重复出现,直到钠粒完全消失为止。

【答案】 D
5.【解析】 Na在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可表示为Na→变暗(生成Na2O)→白色固体(NaOH)→变湿(NaOH潮解)→白色晶体(Na2CO3•10H2O)→白色粉末( Na2CO3•10H2O风化为Na2CO3)。

【答案】 C
6.【答案】AD
7.【解析】Na与H2O均能剧烈反应,因而不能用①②③灭火。

【答案】D
8. 【解析】由2Na+2H2O===2NaOH+H2↑,知 2.3 g Na( 0.1 mol)与水反应产生0.1 mol NaOH(4 g),生成0.05 mol H2(0.1 g),故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4 g100 g+2.3 g-0.1 g×100%。

【答案】B
9. 【答案】Na2O 4Na+O2===2Na2O 石蜡油煤油黄色Na2O2
2Na+O2=====△Na2O2
10. 【解析】金属钠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切开的金属钠表面很快变暗,原因就是钠迅速被氧化为Na2O,由此可见自然界中不存在
游离态的钠。

铝的氧化物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加热铝箔(表面一层氧化膜)没有液态铝滴落。

【答案】(1)金属钠可以用普通刀片切割
(2)新切开的金属钠很快失去了光泽(被氧化)
(3)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没有液态的铝滴落
11. 【解析】钠制备氧化钠,易产生Na2O2,为防止Na2O继续被氧化,制备环境必须消除氧气,故方法③最好。

【答案】(1)③N2的生成可以防止Na2O被氧化为Na2O2(2)氧化3N A
12. 【解析】(1)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a2O,使钠表面变灰暗,同时烧瓶内压强降低,气球会膨胀。

(2)a项,若钠的量不足,则氧气消耗不完,造成进水量少于容器容积的1/5,结果偏低,合理。

b项,若瓶塞未塞紧,钠熄灭冷却,瓶内气体收缩,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瓶内,使气体得到补充,造成结果偏低,合理。

c项,若弹簧夹未夹紧,钠燃烧时,瓶内气体膨胀,使部分气体从导管口逸出,造成结果偏高,合理。

d项若插入燃烧匙太慢,钠燃烧时,瓶内气体膨胀,在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气体从瓶口逸出,造成结果偏高,合理。

【答案】(1)钠表面变灰暗,气球膨胀4Na+O2===2Na2O
(2)①2Na+O2==△===Na2O2②abcd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及应用》教学反思
本节为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二课时,这一节课内容不难理解,主要是记忆,增强对活泼金属还原性的理解,对金属铝和铁的学习做好铺垫,处理好此课的内容,对整个《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有着深远影响。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①知识与技能:知道钠的物理性质,自然界里的存在和保存方法;会描述钠与氧气、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会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②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提升到培养学生能自己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

以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并结合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协助归纳总结为辅。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能力。

促进了学生团体协作。

并让学生体会探索科学的乐趣。

突出新课标的理念,重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在教学中,通过钠与O2反应、钠与水的反应的观察归纳出金属钠的性质,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从而达到能力的提升,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注重基础,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为轻松,课后反馈良好。

本节以学生分组实验和实验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身处于带有悬念和疑问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最后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以科学探究为手段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需要改进的地方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由于授课过程中对教学环节的时间控制不好,导致后半节内容仓促,导致本节课不能尽善尽美。

(2)老师讲的太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师生互动的质量有待提高,尽量要做到精讲、精问。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思想,成为一名新课改形式下的优秀教师。

《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课标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①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钠的重要性质,②了解钠的制取,③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以及钠
的制取、存在和主要用途。

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的
反应以及钠与水的反应。

在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
里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
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钠的用途只作简
单介绍。

钠的制取以拓展视野的方式展示,让学生了解工业制取的原理。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钠是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另外,刚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的原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预测钠具有强的还原性;还有之前学过的研究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习惯及操作能力。

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最后本节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